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67 5.2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沈钦荣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60267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2812761
上书时间2024-06-02
何廉臣(1860—1929),名炳元,号印岩,晚号越中老朽,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世医之家,其祖父何秀山为名医。据何氏自述,幼习举业,为庠生,乡试两荐不售,及冠之年,弃儒习医。先与沈兰姹、严继春、沈云臣讲习古医学说3年,继从名医樊开周临证3年。后出游访道,集思广益。先寓苏州1年,后居上海3年,每遇名医辄相讨论。其时,正值西学东渐,何氏在上海时受西医思想影响颇深。1891年回绍,翌年即在城内宝珠桥悬壶济世。何廉臣是清末民初时期中医界守正创新的杰出代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革新医学,探索融汇中西新途径
何氏革新医学之志,首先体现在其创导并实施结社办报。何氏在上海时,与周雪樵等人创办《医学报》。1908年3月,何氏在绍兴创组绍郡医药学研究社,并推为首任社长。同年6月,创办《绍兴医药学报》,主持学报编辑事务。1915年,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成立,何氏被推为评议长,兼任总会埠外评议员。绍郡医药学研究社“专门研究中西及日本医药科学,以交换知识,输入新理,为阐发吾国固有之医药学为宗旨”,取孔子会友辅仁之义,以交换知识为主脑,以保卫健康为目的,每月朔望举行讲学。《绍兴医药学报》的办报方针,何氏在《略例》中指出:“奏定医科大学育程,于中西医学,必令兼习,未尝偏废,故本报对于吾国医药学界,有进取新学,表彰旧籍之责任。”曹炳章在《本报继续出版周年纪念辞》写道:“回忆自去年出版至今未及一年,而本外埠之销数已达千份之上,全中国二十二行省,已无处无本报踪迹,且檀香山、槟榔屿……各岛华侨同胞汇银订购者,亦纷纷不绝。”1924年,改名《绍兴医药月报》。据曹炳章1934年所做的《中国之医药月报杂志调查》(刊于《中国出版月刊》第二卷国医学专号),《绍兴医药学报》共出141期,《绍兴医药月报》共出48期,合计189期。确切地说《绍兴医药学报》是民国前期(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医学术园地的中心,拿现代语说是“核心期刊”。结社办报为何氏施展革新之法拓展了广阔舞台。
其二,积极探索中医发展新途径。面对滚滚而来的东西医新知新术,与许多彷徨、沮丧的守旧中医不同,何廉臣不怨天尤人,对此进行认真思索,努力实践。何氏在《全体总论·绪论》谓,中医药之疗效确凿无疑,但论述“全体之各种机能,承讹袭谬,逊于西医之精确者多矣”。其《中西医学折衷论》又说:“中医则古胜于今,弊在守旧;西医则今胜于古,功在维新。”提出为求中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提高,须“择善而从,不善而改,精益求精,不存疆域异同之见”。在他主编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张锡纯中风案后的按语中指出,根据西医解剖所见,中风患者脑中多有死血和积水,因而在治疗上除引血下行、镇肝熄风外,尚应采取活血化瘀法,把中西汇通思想直接应用于临床。为发展中医计,何氏提出以科学体例编辑讲义之倡议,并推广其新医案式。新医案式分病源、病状、病所、病变、诊断、疗法、药方、看护八项,何氏谓如此立案,明白易晓,其便利有三: 一便利医家填写;二便利查阅前案;三便利病家调理。新医案式在1908年4月15日医药学研究社会期讲演首次推出,逐渐为医家接受。1927年,何氏选编《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即按此新式收载,在全国颇有影响,已有探索中医标准化的雏形。
其三,直接与西医面对面交流治病心得与中西医学。1909年4月朔日医药学社例会时,特邀绍兴福康医院美籍医生高福林参加,众会员多欢迎之,询其近今所治,何证居多。高答曰: 多胃痛病;其次喉内生假皮症(即中医所称烂喉痧),用注射血清疗法最效。尔后,会长何廉臣登台讲演云: 中西医学,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尤不可偏执,处今学术竞争之时代,总以融贯中西、力求进步为第一要义,况现在政府及各社会,渐有扬西抑中之概,故东西医接踵而至,留学欧美日本医科之学生,源源回国,将来新旧激战,必然之势。政府已有整顿太医院改用西医之说,中西岌岌可危已可概见。当今之势,不得不取彼之长,补我之短,果能新学了然,必须比较抉择,揭彼之短,显我之长,以保国粹,为炎黄吐气。近今一班老成医士尝曰保国粹,特不谋保存之法,而徒托空言,于事终归无济。近据新学会社陈益卿君曰: 我国医术积四千余年之经验,所得奇方良药,为西医所未见及者,指不胜屈,惟不能确定其作用,化验其成分,致不为西医所公认,诚可惜焉。今日欲振作之,第一宜搜经验良方,研究其作用;第二宜就本草药品,试验其效力;第三宜录古书论说之不背物理、化学、生理、病理者,辑为成书。此实保存国粹之要着也,我辈宜亟亟力行之。何氏讲演毕,与会者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这样的中西医沙龙在全国也属先行。
二、 弘扬绍派,推动外感学说新发展
自汉张仲景撰《伤寒论》,后人咸以其为准绳,尊其为医圣。仲景之后,能承其衣钵,卓然创立新言,吴门温病学派算一派,我越中绍派伤寒也算一派。绍派伤寒,以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而得名。《通俗伤寒论》何秀山序曰:“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它发端于明代,成熟于清末民初。
何秀山在俞氏《通俗伤寒论》的三卷抄本上,每条每段各加按语,或作阐发,或作补正,使“俞氏一生辨证用药之卓识雄心,昭然若发蒙”(何秀山前序),其功不可没。在绍派伤寒形成过程中,何廉臣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著《重订广温热论》《感证宝筏》,变化《伤寒论》成法;继则给《通俗伤寒论》逐条勘证并加以发挥,使该书内容大增,从三卷到十二卷,可以说是绍派伤寒第一次集成;尔后,又编著《湿温时疫治疗法》《增订时病论》,校刊许叔微《伤寒百证歌注》、日本丹波氏《伤寒广要》《伤寒述义》,浅田惟常的《伤寒论识》,进一步阐发了绍派伤寒的学术观点。
三、 兼容并包,开启中医学术新风气
何氏为绍兴医界泰斗,学问经验俱为同道折服。方春阳先生曾访越中耆宿、石门槛女科传人钱寿祺先生,云绍兴大户人家凡遇危重或疑难病症,遍请名家高手会诊,必邀何廉臣先生主持裁定。先生虚怀若谷,先请在座诸医一一发表己见,侧耳倾听无倦容,然后剖析证因脉治,无不洞中肯綮,且许质疑问难,细细解释而无愠色,最后酌定处方,命后辈笔录,同时口讲指书,问明用意所在,后辈如有一得之见,亦往往予以采纳,因此投剂辄效,挽回败局甚多。每一会诊,在座诸医获益匪浅,后辈尤乐往取经。钱先生又云,何先生极受同道尊敬,不论长幼,咸呼“廉伯”。我辈当时年轻,求诊者不多,常盼机会参加会诊,争相发言,如得何先生首肯,则身价顿增,求诊者亦旋至矣。钱先生又云,年轻医生限于经验阅历,处方后每担心效果如何,于己之名、于人之病,责任攸关,且大多囊中不丰,向往报酬优厚之会诊。有何先生在,一肩担重,分润不减,我辈自然轻松愉快、欢呼雀跃矣!
《绍兴医药学报》在民国十七年四月第4卷第6期上发表了余云岫撰写的《中国医学结核病观念变迁史》一文,何氏在按语中说:“余君为攻击中医最烈者,而此篇足资整理中医之助,病家之益,故发表之。本刊不以人废言也。”其崇尚学术,不因人废言的风气,为全国同道所瞩目。而余氏能将论文投寄该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刊在当时的学术地位。
何氏以身作则,开启越中医坛兼容并包新风气。
昔汉司马迁为淳于意作传,纪其治验病案数十则,脉因论治,包罗无遗,为后世医案之滥觞。周澂之曰:“宋后医书,惟医案最长见识,取其实验也。”医家之医案,历代为世人所重。民国编《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的秦伯未曾谓:“仆以为实验之结果,即医学之价值;结果之完善,即医学之进步。医案者,结果之表现也;验案者,价值之真据也。”何廉臣自谓:“回忆从前诊治,遗憾良多。盖阅一年,则多一年之悔悟;历一症,则经一症之困难,故暇辄记笔记,藉以自镜得失。”何氏出版著作不少,但尚无医案专集问世。本医案底本由郑惠中手录。郑惠中(1903—1973),字斯秀,杭州余杭四乡人,毕业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后拜师于绍兴何廉臣氏,侍诊六年,颇得何氏青睐,为何廉臣子何幼廉快婿。1929年何氏殁后,郑氏来地处杭、绍之间的绍兴县钱清镇坐诊,以擅治伤寒证名噪遐迩,当地有“看伤寒,找惠中”的民谚。郑氏殁前将所抄何氏医案稿赠予弟子刘克庭。此次整理的医案稿由刘克庭老中医提供。稿本分时症1册、杂症3册、妇科2册、儿科1册,为何氏1924—1926年医案。
古人存世医案良莠不齐,我们应学会鉴别。常见弊端有三: 一谓不言医理、病证、脉舌,徒夸词藻之工;二谓侈言治验,每案必效,欺人欺世;三谓或有案无方,或有方无案。本书所编为何氏晚年医案,其经验更趋老成,言简意赅,辨证精明,用药通灵,对研究绍派用药特色、指导临床大有裨益。然善读医案者,必先于《内》《难》《伤寒》《金匮》,历代名家言生理、病理、诊断、治法、药性、方法为深刻研求,谙其正病正治,至其中后变化,从诸贤医案中求,庶几有体有用,不至得鱼而忘筌,倒果为因,这是我们学习医案的正宗秘法!
衷心感谢全国名中医、第三至七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名誉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导连建伟师审阅全稿并赐序,感谢著名中医文献学家盛增秀资深研究员审阅部分稿件,感谢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伟兄题写书名,周琴、凌志峰、胡烨琛参与本书的部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虽经多次校勘,限于学识,错漏之处难免,恳请读者诸君提出宝贵意见!
沈钦荣
2022年10月
何廉臣(1860―1929),字炳元,号印岩,晚号越中老朽,绍兴县(今绍兴市)人。何氏毕生精研岐黄,阐扬医理,汇通中西,理精业勤,学验俱丰,著作宏富,一生最主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绍派伤寒和伏气温病两大方面,成为清末年间著名的医学家。
本书底本为何氏未刊晚年医案稿,由何氏幼子幼廉之婿郑惠中手录。郑惠中为杭州人,毕业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后拜师于绍兴何廉臣氏,颇得何氏亲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氏在绍兴县钱清卫生院坐诊,殁前将医案稿赠其弟子刘克庭。此次整理的医案稿由刘克庭提供,流传有序,真实性无异义。本书医案分时症、杂症、妇科、儿科四大类,内容丰富,录于1924―1926年,按就诊日期抄录。本次整理一是对医案手稿进行点校,二是按医案所述的主病、主症,对病证相同者采取“以类相聚”的编排方法,将其归于一类,并加简要注解。其经验更趋老成,更能体现其辨证用药心得,对研究绍派用药特色、指导临床大有裨益。
本书可供中医师、中医临床师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