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是什么(插图珍藏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78 3.9折 58 全新

库存8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埃尔温·薛定谔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2606526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483351

上书时间2024-06-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人们认为,科学家对某些学科有着全面透彻的第一手知识,因此通常不会就他不精通的论题著书立说。这就是所谓“贵族义务”。为了写作本书,我恳请放弃这“贵族”身份,如果有的话,从而卸下随之而来的重任。 
我的理由如下:我们对统一的、无所不包的知识有着热切的渴望,这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最高学习机构(即大学)的名称提醒我们,从古至今多少个世纪以来,只有那些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才能获得全然的肯定。然而,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各种知识分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使我们陷入了一种怪异的困境。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一方面,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获得可靠的材料,以便把所有已知的东西整合进一个统一的体系;但另一方面,个人想要超越某个狭窄的专业领域,掌握全面的知识,也变得几乎不可能了。 
要想摆脱这个困境,除非我们中的某些人愿意冒着出丑的风险,对理论和事实进行整合,即使他对这些领域的认识是二手的、不完备的。否则,我们真正的目标永远也实现不了。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的辩解。 
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一个人的母语就像一件非常合身的衣服,如果因为恰巧不在手边而不得不用别的衣服替代,他一定感到不太自在。所以,我要感谢英克斯特博士(都柏林三一学院)、巴德赖格·布朗博士(梅努斯圣帕特里克学院),还有 S. C. 罗伯茨先生。他们费了很大的劲儿才使这件新衣服变得合身,而我有时不愿放弃自己的一些“独创性”表述方式,给他们增添了不少麻烦。如果书中还留下了一些这类“独创性”表述,那么责任在我,不在他们。 
书中许多小节的标题原本只是打算作为页边摘要的,每一章的正文应连着读下去。



 
 
 
 

商品简介

生命是什么?它为何能保存和延续自身?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何在?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一系列演讲中探讨了这些问题。这位知名的量子力学先驱用物理学的工具解释了生物的活动。这些演讲被整理成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其后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DNA的发现证明了作者卓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将本书送入20世纪伟大科学经典之列。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20世纪前30年中物理学经历了一次大革命,解决了微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问题。薛定谔生活在这个时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之一。薛定谔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他的兴趣转向生命科学,他在1943年写的《生命是什么》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做了概念上的准备。 译者简介:何玲燕,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第二章 遗传机制 第三章 突变 第四章 量子力学证据 第五章 对德尔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第七章 生命是以物理定律为基础的吗? 后记 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内容摘要
生命是什么?它为何能保存和延续自身?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何在? 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一系列演讲中探讨了这些问题。这位知名的量子力学先驱用物理学的工具解释了生物的活动。这些演讲被整理成书,就是这本《生命是什么》。其后几十年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DNA的发现证明了作者卓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将本书送入20世纪伟大科学经典之列。

主编推荐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力荐,适合零基础人群阅读的经典科普之作,大学生、中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分子生物学奠基之作,打破物理和生物的学科界限,推动20世纪分子生物学革命,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因为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威尔金斯、克里克、沃森等。 新译本,荣获靠前插画大奖的艺术家马岱姝手绘全彩插图,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精彩内容
这本小册子源于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面对大约四百名听众所做的一系列公开演讲。尽管一开始就提出警告——这个主题很难,即便不怎么使用物理学家最令人生畏的武器——数学演绎法,也称不上通俗易懂。听众却没有明显减少。不太使用数学演绎法,并不是因为这个主题太简单,不用劳数学大驾。相反,正因为它牵涉太广,单凭数学语言难以应对。另一个让此演讲至少看上去较为大众的特征是,演讲者试图把徘徊于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基本概念阐述清楚,让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能理解。 实际上,尽管涉及多种主题,这本小册子想传递的想法只有一个——对一个重大问题做一点评论。为了避免走上歧路,有必要先简要梳理一下整本书的框架。 关于这个重大问题,已经有过许多讨论:发生在有机生命体内部的时空事件,要如何用物理和化学理论来解释? 这本小册子力求阐明并论证的初步结论可概括如下:目前的物理学和化学显然无法解释这些事件,但这完全不意味着物理学和化学不可能解释它们。 如果仅仅是为了激起未来实现过去未实现之事的希望,那这个评论就微不足道。不过,它的意义要积极得多,即物理学和化学对这些事件的无能为力迄今已得到充分说明。 由于生物学家——尤其是遗传学家——在过去三四十年中的创造性工作,我们对有机体真实的物质结构及其功能有了足够了解,可以准确地指出,为什么现今的物理学和化学无法解释发生在生命有机体内部的时空事件。 一个有机体最具活力的那些部分的原子排列及其相互作用,与迄今为止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视作他们实验和理论研究对象的原子排列存在根本差异。然而,我所说的这个根本差异,除了对物理学和化学定律完全基于统计学这一点有透彻了解的物理学家,其他人很可能不以为意。因为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有机体中最具活力部分的结构完全不同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实验室处理或者在书桌前思考的任何物质的结构。因此,将以这种方式发现的物理学、化学法则和定律直接应用于那些结构并不遵循这些法则和定律的系统的行为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甚至不能指望非物理学家理解——更不用说欣赏——我方才用抽象术语表述的“统计结构”上的差异性。为了使表述更加生动有趣,我先透露一下之后会详细解释的内容,即活细胞最重要的部分——染色体纤丝,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非周期性晶体。在物理学中,迄今为止我们只处理过周期性晶体。对一位谦卑的物理学家来说,这些周期性晶体已经是非常有趣又复杂的研究对象了;它们组成了最迷人、最复杂的物质结构之一,由此,即便是无生命的大自然也够令人捉摸不透了。然而,在非周期性晶体面前,它们就变得相当简单且乏味了。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如同普通壁纸和刺绣杰作之间的差异,前者只是循环重复同一花纹,后者,比如拉斐尔挂毯,表现出的不是沉闷的重复,而是精致、意涵丰富且前后贯通的大师级设计。

媒体评论
我认识到这本书一定会跻身本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著作之列。它代表了一个物理学家力图理解一些真正的生命之谜的有力尝试,这位物理学家的深刻洞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组成的理解。 ——物理学家 罗杰·彭罗斯 
这本书在科学目前有很好重要的地位。与其说薛定谔讲出了多少人们没有挖掘到的新发现,倒不如说他为人们认识生命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最核心的观点,我觉得在于薛定谔抛出了一个声明——生命现象再复杂,都不可能超越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边界。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我们对生命现象的细节认知的越来越多,但薛定谔的声明仍然成立,他的思想很好有洞察力和指导价值。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王立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