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详细概述了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汉语语音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全书分为导论、历代的音系和语音的发展规律三大部分。在导论中,作者对研究汉语语音史要具备的四方面基础知识进行了论述。在历代的音系中,梳理了从先秦至现代的音系发展变化,并提供了历代语音发展表。*后,在语音的发展规律中,总结出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
作者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韵书
第二章 韵图
第三章 方言
第四章 方法
卷上 历代的音系
第一章 先秦音系(-前206年)
一、先秦的声母
二、先秦的韵部
三、先秦的声调
第二章 汉代音系(前206-220年)
一、汉代的声母
二、汉代的韵部
三、汉代的声调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音系(220-581年)
一、魏晋南北朝的声母
二、魏晋南北朝的韵部
三、魏晋南北朝的声调
第四章 隋-中唐音系(581-836年)
一、隋-中唐时代的声母
二、隋-中唐时代的韵部
三、隋唐时代的声调
第五章 晚唐-五代音系(836-960年)
一、晚唐-五代的声母
二、晚唐-五代的韵部
三、晚唐-五代的声调
第六章 宋代音系(960-1279年)
一、宋代的声母
二、宋代的韵部
三、宋代的声调
第七章 元代音系(1279-1368年)
一、元代的声母
二、元代的韵部
三、元代的声调
第八章 明清音系(1368-1911年)
一、明清的声母
二、明清的韵部
三、明清的声调
第九章 现代音系(1911-)
一、北方话
二、吴语
三、闽语
四、粤语
五、客家话
第十章 历代语音发展总表
一、声母
二、韵部
三、声调
卷下 语音的发展规律
第十一章 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
一、无变化
二、渐移
三、分化
四、合流
第十二章 自然的变化(上)
一、发音方法的变化
二、发音部位的变化
三、长入韵尾的消失
四、短入韵尾的消失
第十三章 自然的变化(中)
一、发音部位的变化
二、发音方法的变化
三、韵母构成的变化
第十四章 自然的变化(下)
第十五章 条件的变化(一)
一、唇音的影响
二、喉牙音的影响
三、舌齿唇与喉牙的不同影响
四、照系及知系三等的影响
五、庄系及知系二等的影响
六、端精系的影响和[n][l]的影响
七、元音的产生
八、异化作用
九、元音产生
第十六章 条件的变化(二)
一、腭化
二、轻唇音的产生
三、新的[f][h]的产生
四、新的的产生
五、新的[n]的产生
第十七章 条件的变化(三)
一、韵头[u][iu]与韵尾[m]的异化
二、韵头[i]与韵尾[i]的异化
三、韵头[i][y]使主要元音前化
第十八章 条件的变化(四)
一、阴阳调类产生的条件
二、入声转入平上去的条件
第十九章 不规则的变化
一、文字的影响
二、方言和普通话的互相影响
三、偶然性
主要术语、人名、论著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详细概述了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汉语语音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全书分为导论、历代的音系和语音的发展规律三大部分。在导论中,作者对研究汉语语音史要具备的四方面基础知识进行了论述。在历代的音系中,梳理了从先秦至现代的音系发展变化,并提供了历代语音发展表。最后,在语音的发展规律中,总结出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
主编推荐
◎王力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治学经验丰富,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工作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中国语言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发展过程中,王力先生起了重要作用。
◎王力先生运用先进的语言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学,《汉语语音史》这部著作集中了王力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就,是对数十年来关于汉语音韵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详细分析了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
◎在《汉语语音史》中,王力先生把汉语语音的历史细分为九个时期,清晰展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丰富的语音材料,大多经过王力先生亲自鉴定。前三个时期以韵文为主要资料,后六个时期以韵书、韵图和反切为主要资料。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第一章 韵 书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广韵》,《广韵》的前身是《唐韵》,《唐韵》的前身是《切韵》。《广韵》基本上保存了《切韵》的语音系统。《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书成于隋仁寿元年(601)。
《广韵》共分206韵,如下:上平声1.东2.冬3.鍾4.江 5.支6.脂 7.之8.微9.鱼 10.虞11.模12.齐13.佳14.皆15.灰16.咍17.真 18.谆19.臻20.文21.欣22.元23.魂 24.痕25.寒26.桓27.删28.山下平声1.先2.仙3.萧4.宵5.肴6.豪7.歌8.戈9.麻10.阳11.唐12.庚13.耕14.清15.青16.蒸17.登18.尤19.侯20.幽21.侵22.覃23.谈24.盐25.添26.咸27.衔28.严29.凡上声1.董2.肿3.讲4.纸5.旨6.止7.尾8.语9.麌10.姥11.荠12.蟹13.骇14.贿15.海16.轸17.准18.吻19.隐20.阮21.混22.很23.旱24.缓25.潸26.产27.铣28.狝29.篠30.小31.巧32.皓33.哿34.果35.马36.养37.荡38.梗39.耿40.静41.迥42.拯43.等44.有45.厚46.黝47.寝48.感 49.敢50.琰51.忝52.豏53.槛54.俨55.范去声1.送 2.宋3.用4.绛5.寘6.至7.志8.未9.御10.遇11.暮12.霁 13.祭14.泰15.卦16.怪17.夬18.队 19.代20.废 21.震22.稕23.问24.焮25.愿26.慁 27.恨28.翰29.换30.谏31.裥32.霰33.线34.啸35.笑36.效37.号38.箇39.过40.祃41.漾42.宕43.映44.诤45.劲46.径47.证 48.嶝49.宥50.候51.幼 52.沁 53.勘54.阚55.艳56.57.陷58.鉴59.酽60.梵入声1.屋2.沃3.烛4.觉5.质6.術7.栉8.物9.迄10.月11.没12.曷13.末14.黠15.16.屑17.薛18.药19.铎20.陌21.麦22.昔23.锡24.职25.德26.缉27.合28.盍29.葉30.怗31.洽32.狎33.业34.乏韵书有反切。反切上字代表声母,下字代表韵母。据后人分析,《广韵》的声母共有33类a,如下:1.见类2.溪类3.群类4.疑类5.端知类6.透彻类7.定澄类8.泥娘类9.帮非类10.滂敷类11.並奉类12.明微类b13.精类14.清类15.从类16.心类17.邪类18.照类19.庄类20.穿类21.初类22.神类23.床类24.审类25.山类26.禅类27.影类28.喻类29.于类c30.晓类31.匣类32.来类33.日类《切韵》并不代表一时一地的语音系统d。陆法言自己说:“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切韵》有很明显的存古性质。正因为这样,《切韵》音系对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