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深处是故乡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54
2.8折
¥
52
全新
库存44件
作者沈燕妮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34753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1202038005
上书时间2024-06-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沈燕妮,有名非虚构写作平台“网易人间”主编,策划倡导多个栏目和专题的写作,策划、主编《深蓝的故事》《很后的游牧》等图书多种。
目录
1.味蕾深处是故乡
2.姥娘的那坛馒头大酱
3.好豆腐骗不了人
4.苍蝇小馆里的三餐故事
5.我的童年、田螺,和奶奶
6.人不在了,最爱的食物也味同嚼蜡
7.兄弟三味
8.借来的粉蒸肉
9.回来吧,回来吃荠菜饺子
10.背着一棵香椿树去留学
11.只属于童年的味觉记忆
12.一碗嗍螺,念了半世
13.温州变了,红娘还是老味道
14.失落东北:磨豆腐的哑巴舅舅
15.枇杷巷里长相忆
16.水乡的小河里,一颗螺蛳都没了
17.母亲的酸菜馅花饺子
18.好久没下厨了,回来吃红烧肉吧
19.爸爸,这一切都是由爱而生的啊
20.小弟娃吃福喜
21.吃了这碗面,就到家了
22.汤越熬越浓,情久伴必深
23.消失的邻家饭
24.一碗羊肠焖肚子
25.半山的腊肉饭
26.我的童年,就像煎蛋
27.青春弄丢了,只记住了吃的
28.在你的成都,我改变了口味
29.春天该很好,你若还在场
30.我的童年,是美食和赌债
内容摘要
书稿为“网易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关于美食记忆的征文精选。这些稿件以不同的角度和风格,诠释了从“30后”至“00后”的味觉记忆,呈现出过去的几十年来民间美食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尤其突出个人成长、个人情感、
亲情友情和美食之间的天然联系。
主编推荐
书写普通人令人共鸣的情感:美食,或者说童年的食物、故乡的食物,总不会孤立存在,往往和亲情密切相关,而亲情等是每个人早年的情感主题。
精彩内容
“味蕾深处是故乡。”人与食物相关的记忆,总逃不出、也离不了滚滚红尘中的爱恨别离。
人生百味,皆需品尝。
抹布做的荞面疙瘩1@阮兆明湖北红安我出生在湖北红安,比共和国年长五岁。儿时的美食
至今还记忆犹新。
早年,父亲经常在外谋生。母亲种几亩农田,独自拉扯我们兄弟姐妹六人,生活不易,可怜我的三位哥哥、姐姐都不幸夭折。
所谓美食,就是妈妈从地里劳作归来,顺路到菜园摘的几把豇豆叶子,或是芝麻叶子。她用筷子在油瓶里蘸一
下,到锅里划一圈,算是放油了。用草把子烧灶,炒出来的菜,竟然奇香无比。
妈妈收工晚,做饭、吃饭都舍不得点灯。那天吃荞面疙瘩,姐姐吃了一坨,嚼了好久,嚼不动,不敢丢,也不敢跟妈妈说,怕挨打,于是就把那坨吃不动的疙瘩夹到我碗里。我吃力费劲一番,也没法下咽,只好给了妈妈。妈妈也费了好一番功夫,也舍不得丢。后来,我们才发现那是一坨抹布。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回乡祭祖,在堂姐家落脚,堂姐为我们做了一道鸡汤。
捉来放养的鸡子,收拾干净,装进像药罐一样的砂锅。加水,放盐,放姜,再盖上淋湿了的马粪纸,将砂锅塞进灶角里。
一边煮饭,炒菜,一边用余热煨汤。等饭菜齐备,鸡汤也好了,贵客一人一碗。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鸡肉、那汤真是十里飘香,回味终生!还有个细节,别的都可以吃,但两条鸡腿留下。这是习俗,也是礼性。
如今.我已是七十二岁的老翁了。一道道家乡美食,还是难忘。
一只鸡腿l@骑风游大地甘肃临夏那时,我在离家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读初中。
一次母亲来赶集,顺便接我放学,我们找到一辆农用三轮车准备回家,乘车之际,母亲突然从挎包里取出一只用纸包裹着的鸡腿,对我说:“去车后边赶紧吃了,别让人看见,不好。”原来,我家中午来了客,母亲偷偷留下了一只鸡腿。
我欢喜地跑到车后,用嘴狠撕,没几下就把鸡腿啃了个精光。吃完上车,母亲就一直看着我微笑。
其实,我已经放学了,那只鸡腿本可以留着等我回家再吃的,而母亲却一路把它揣到了县城里,有些急不可耐地把它交给我。
想来,这是我生命历程中吃过的最有爱的一只鸡腿。
丫丫的面I@叙西畔四川成都“小姨疯了。”那个黄昏,妈妈走进家门,对我和父亲说。我从作业堆里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丫丫掉进水库,找到的时候都泡肿了。我妹她受不了这刺激
就……”我一瞬间,紧张地咬破了嘴唇。丫丫是我的小表妹。
等我们一家赶到小姨家时,才发现情况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小姨披头散发,光着脚在房间里到处乱跑,嘴里念叨着:丫丫出来,再给妈妈煮碗面。”在旁边一直掉眼泪的外婆说,丫丫出去玩之前,给小姨做了一碗面,没想到却再也没回来。小姨是被丫丫的那碗面给“迷怔”了,只要再吃一次,魂就会回来,人才会好。
可丫丫就是一个7岁的小姑娘,谁知道她做的面是什么味道啊?两位姨妈心疼妹妹,各自做了一碗,小姨吃了一口就说不是丫丫做的,连汤带碗扫到桌子下面。大伯父不信邪,钻到厨房去煮了一碗,小姨吃了一口,“嚓”的一声,又有一个碗牺牲了。
大人们商量着把小姨送进城里的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外婆拦着死活不让,她说小姨只是一时迷了心窍,不是病。
大人们吵得不可开交,我溜进厨房,过了好一会儿,端出一碗面。
小姨一下子蹿到我面前,从手里抢了面,筷子都没用,直接用手抓着往嘴里塞。那口面,小姨嚼了大概有10秒,大家屏息凝神地看着小姨,觉得有10年那么长。
就在我们以为她会摔了碗继续疯魔的时候,她伸出手,又抓了第二口,一边吃,一边流眼泪,“丫丫的面,丫丫的面……”吃到最后,小姨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一个月后,丫丫的后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小姨这才问我为什么会做“丫丫的面”。
我便一五一十地交代。我们小孩子之间,常玩一种叫“姑姑宴”的游戏。丫丫喜欢演妈妈,我就演孩子,妈妈会给孩子做饭吃——树叶是碗,树枝当筷子,红砖粉是辣椒面,灰砖粉是盐巴,菜青虫是大肥猪,杂草是各种菜……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