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在微信上时刻保持联系、刷微博战斗在吃瓜前线、打卡记录自己的每项进步、刷短视频观察世间万象——是的,你很忙、很充实,每时每刻都在与世界连接,然而你真的幸福吗?
技术让生活前所未有地便利,但与此同时,你也需要和所有好友比拼步数、被各路大神贩卖焦虑、和意见不同者激情对线,甚至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遭受网暴。你的神经被社交app上的小红点牵动,你越想紧跟潮流、展现完美的自己,就越容易感到疲惫和压抑。在不知不觉中,你已被新媒体所绑架。抑郁,成了数字时代的流行病。
技术如何改变人的心智和幸福感,是迪芬巴赫和乌尔里希多年来的研究主题。在本书中,他们直面时代的弊病,剑指隐藏在高科技背后的幸福陷阱。哪些设计激化了攀比和嫉妒?什么东西令人既上瘾又空虚?线上的讨论习惯蔓延到线下会带来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审视,才能找到和技术*佳的相处方式,在数字时代自由畅快地生活。
作者简介
萨拉?迪芬巴赫,心理学博士,辅修计算机科学。现为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授,多年来专注于研究消费者体验、人类与技术的互动、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困境。著有《毕竟是好意:政治正确如何摧毁自由社会》。
丹尼尔?乌尔里希,慕尼黑大学媒体信息学博士后,重点研究新技术如何提升用户的幸福感,与萨拉?迪芬巴赫合著《毕竟是好意:政治正确如何摧毁自由社会》。
目录
目 录
引 言 互联网时代的幸福 / 1
幸福保护专员在哪里 / 6
技术决定幸福吗 / 8
不要靠近脸谱网,会变得不幸 / 12
无限的可能令人不堪重负 / 14
技术设计:从工具到健康福祉 / 16
快醒醒,为幸福而战 / 21
互联网时代的幸福 / 23
第一章 技术取代直接的幸福:拍下来的才是美景,传上网的才算幸福
感知受损 / 37
重要价值受损 / 41
社交互动受损 / 44
记录,而非体验 / 45
对碎片时间零容忍 / 47
消费vs. 创造 / 50
人间烟火气,*抚凡人心 / 54
第二章 技术决定意义:从自我提升到自我迷失
量化,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 / 63
从自我提升到自我迷失 / 68
别管喜不喜欢,反正多多益善 / 76
循规蹈矩的自我表现 / 80
技术传达的理想,到底由谁来决定 / 82
第三章 我的幸福适合发朋友圈吗: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
千篇一律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 88
社交媒体上的幸福模板 / 94
幸福就是让别人觉得你幸福 / 99
朋友圈里的幸福陷阱 / 102
重拾享受幸福的能力 / 110
第四章 别关机,时刻保持联系:24/7,秒回信息
假期?拿来吧你! / 117
时刻保持联系,是一项基本权利 / 123
由小渐大的通信压力 / 124
手机时代的夫妻关系 / 129
是虚拟的亲密,还是真正的亲密 / 131
关机是不可能关机的 / 136
从小事做起,解放自己 / 140
第五章 技术这张通行证:当技术将我们从尊重和体谅他人的责任中解放出来
技术带来特权 / 148
新讨论文化:你、我和网上 / 151
约定,可以随时更改 / 156
互联网时代的克尼格行为准则手册 / 161
在矛盾的心态下,失去礼貌 / 165
第六章 由线上到线下:当互联网规则入侵现实
时刻开启评论模式 / 177
哈哈,你上钩了! / 180
一切皆可评价 / 184
为什么网上喷子那么多 / 186
互联网不会遗忘 / 189
虚拟世界入侵现实的心理学机制 / 193
线下世界的未来 / 196
第七章 新物种的诞生:“科技人”的思考、感受和行为
回复强迫症—“科技人”的沟通交流 / 204
别问,问就上网查—“科技人”的思考和感知 / 208
专注力的瓦解—“科技人”的行为和习俗 / 212
“科技人”与产品的关系 / 215
“科技人”对时间、工作、空闲的态度 / 217
“科技人”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表现 / 220
第八章 未 来:将怎样发展……
技术的发展趋势 / 229
通往幸福之路 / 237
*后的思考 / 241
参考文献 / 245
采访、演讲、博客和视频 / 256
内容摘要
在微信上时刻保持联系、刷微博战斗在吃瓜前线、打卡记录自己的每项进步、刷短视频观察世间万象——是的,你很忙、很充实,每时每刻都在与世界连接,然而你真的幸福吗?
技术让生活前所未有地便利,但与此同时,你也需要和所有好友比拼步数、被各路大神贩卖焦虑、和意见不同者激情对线,甚至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遭受网暴。你的神经被社交app上的小红点牵动,你越想紧跟潮流、展现完美的自己,就越容易感到疲惫和压抑。在不知不觉中,你已被新媒体所绑架。抑郁,成了数字时代的流行病。
技术如何改变人的心智和幸福感,是迪芬巴赫和乌尔里希多年来的研究主题。在本书中,他们直面时代的弊病,剑指隐藏在高科技背后的幸福陷阱。哪些设计激化了攀比和嫉妒?什么东西令人既上瘾又空虚?线上的讨论习惯蔓延到线下会带来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审视,才能找到和技术*佳的相处方式,在数字时代自由畅快地生活。
主编推荐
排名、打卡、效率计算,是否让你患上进取强迫症?
别人晒出来的光鲜亮丽,是否让你患上朋友圈焦虑症?
24/7待机,秒回消息,是否让你患上社交恐惧症?
习惯性刷屏,是否让你难以集中注意力?
每人每天平均滑动手机2617次,面对屏幕超过6个小时。我们下意识地用手机填满碎片时间,但却常常倍感空虚。焦虑,抑郁,倦怠,孤独,迷茫,失落,无事忙……互联网技术塑造了我们的时代,也塑造了这个时代人类的精神状况。
本书从日常细微处出发,用专业的心理学研究深度解析究竟是什么蚕食了幸福,让我们变得不幸。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数字抑郁时代的解毒良药。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幸福托比周末来做客,我们都好久没见面了。但重逢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自从他收到女朋友的WhatsApp短信之后,他其实就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了。托比忙个不停,一会儿拍张照片发给女朋友,一会儿又向女朋友报告他在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他还能做什么?无非就是不停地打字啊!在城里散步的时候,那些景点根本不入他的法眼,他觉得手机屏幕更有意思。就连之后在酒吧里我们也没聊上几句,因为他手机的来信提示音总是响个不停。我们很烦,托比则很紧张,但手机另一头的女友就是不肯作罢。“我回个信息,很快。”托比说道。他回完信息,他女友的回复又接踵而至,无穷尽也……周日晚上,托比动身回家了,但他仿佛根本没来过。不过,在回家的火车上,他又打来电话—可喜可贺,我们整个周末都没说过那么多话! 现代技术好的一面是它将身处各地的人连接在了一起,不好的一面是它同时又将人们彼此分割开来。托比的女朋友或许根本无意打扰,她没有意识到自己那些好奇的问题有多么搅扰托比和我这个东道主的兴致。甚至我们尚未当面认识,她就已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敌意。她意识不到这点,托比也只是想和女友分享一下。他或许觉得,聚会时一条短短的信息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他似乎没看出来问题并不在于发一条信息,毕竟一天打一两通电话都远没有这样烦人。在打字的时候举到眼前的那部智能手机,一而再、再而三地挡在他和聊天伙伴之间,看上去是那样地失礼—或许他也没察觉到这一点。除了明显的心不在焉之外,*能表现对一场对话意兴阑珊的信号,莫过于不与聊天对象进行眼神接触了。但托比对自己这种举止毫无意识。或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立刻拍一张照片,发到他的手机上。这样没准还有机会引起他的注意。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才能像以前一样和朋友们心无旁骛地享受聚会?我们是不是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来掌控身边已有的技术?或许需要在口袋里装一个手机干扰器,才能把我们的朋友拽回现实世界?又或者我们应该先管好自己,让自己学会以另一种方式和技术相处? 有时我们和托比一样。我们的某些行为方式并无恶意,但却带来了更多烦恼而非快乐,将幸福挡在门外。技术设备通常会加剧下列种种行为:比起在同一物理空间里的身边人,数字化通信伙伴得到了更多关注;忘记体验当下的幸福,而幻想以在脸谱网上给别人点赞的方式获得幸福;依赖于可穿戴设备上的健身进度条所带来的积极感,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点滴进步;高度关注技术,但却看不到自己的幸福。
每位读者都能在这本书里发现“幸福之事”,并在这些事情中重新认识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举止。考虑到不断涌现的技术设备和数字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永远不因技术而陷入矛盾纠纷,几乎就成了天方夜谭。
今日,技术毕竟是无处不在、无刻不在的。从电动牙刷到全自动咖啡机,到YouTube上供你随时检索的各种生活小窍门,再到用于监测锻炼情况的健身手环,或许你脑袋上还一直戴着耳机。同他人的交流也是以技术为媒介。人们通过脸谱网、Instagram保持联络,展示我到底是谁—或者我想成为谁;得益于WhatsApp,我们总能和亲戚朋友保持联系;谁要想了解我们生活中的更多新闻,可以关注我们的博客。社交媒体也是在社会中进行交流和形成舆论的一个渠道,政治家发推特治国,明星在YouTube上出道,名人在脸谱网上变得更知名—又或者为网上颇有争议的评论吵得不可开交。社交媒体上有太多可能性,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激动人心、更具互动性、更便捷、更喧闹多彩—但也会让我们更幸福吗?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