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不尽的外交
  • 说不尽的外交
  • 说不尽的外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说不尽的外交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18 5.5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肇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2703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720118

上书时间2024-06-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说不尽的外交》是一部壮阔的风云录,也许再没有一个外交官能够如此开诚公布了《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劲爆的八卦集,也许再没有一本书能够爆料这么多大人物了《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真诚的回忆录,李肇星首次全面细数多年的外交经历与心得《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权威的指导书,李肇星基于丰富的阅历传授如何做好外交工作《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写给老百姓的书,让每个人都能看懂中国外交到底在做什么“和世界相比,我微不足道:与祖国加在一起,赢得了些许骄傲。”“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山村。1950年第一次见到汽车,萌发了当汽车司机的梦。1953年上初中,开始天天读报,做起了当记者的梦。但做梦从未梦到过干外交。无意中进了这一行,一干就是49年,经历的事说不清,道不完。
好在不论大事小情,‘亲切友好’还是‘唇枪舌剑’,当科员还是当外长,留下的记忆大多是快乐的:我边干边学,不断充实自己;我在180多个国家为祖国交了一些朋友,有的至今仍相互惦念;我爱人民,在不同场合和不同岗位上力求问心无愧。
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尽心尽力做一点工作,是我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如果人生真有来世,我还想为人民好好干活,打工、务农、做外交都行。”

作者简介
李肇星:196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外交部翻译班进修;1967年-1968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1968年-1970年,在山西离石、江西上高等地干校和广州军区汕头牛田洋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1998年,历任驻肯尼亚使馆职员、随员,外交部新闻司随员、副处长,驻莱索托使馆一秘,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驻美国大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2004年-2007年,外交部长;2008年-2013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现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

目录
第一部分 大国往事
第一章 美国:对手还是朋友
  我所接触的美国总统
  与美国国务卿打交道
  在台湾问题上针锋相对
  处理“炸馆事件”
  告别“最惠国待遇”
  “9·11”事件发生后
  大道无遮拦
第二章 俄罗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提意见,可以;欺负人,不干
  领导人常来常往,老百姓互谅互让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第三章 法国: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
  我把鹅肝捂坏了
  法国人的礼数真是到家了
  “抽,现在就抽”
  “我的飞机问题就是你的台湾问题”
第四章 英国:走出恩怨
  帝国虽死余威犹在
  翻译也能化解尴尬
  交涉未必那么正式
  吵架也是一种谈判
  “解禁”只为争取平等
第二部分 远亲不如近邻
第五章 朝鲜:友好相处
  北大同学:友情虽无价,公私却分明
  六方会谈:劝美国不易,劝朝鲜也难
第六章 巴基斯坦:不只是喜欢,更是热爱
  中巴是哥们儿
  路过一下就行
第七章 印度:99.9%与0.1%
  印度学者:多亏了“当代玄奘”季羡林
  邓小平:印度无须担心来自中国的战争威胁
  毛泽东:我们东方人有团结起来的感情
第八章 泰国:“我们是亲戚”
  “中泰一家亲”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海啸无情人有情
第九章 日本:剪不断理还乱
  看日本民族一分为二
  对广岛市民晓之以理
  见小泉首相借古喻今
  与麻生外相“厕所外交”
  对日本大使严词“训斥”
  谈历史问题寸步不让
第三部分 穷朋友·好朋友·真朋友
第十章 肯尼亚7年:我把青春献给了你
  “红卫兵”添乱
  学做外交官
  “秀才”遇上兵
  自负出洋相
  小事见真情
第十一章 在莱索托当代办:第一次做“一把手”
  钱其琛副外长:好好干,没问题
  乔纳森首相: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关宗山二等秘书:我们中国外交官的生活是严肃的
  塞科纪亚外交大臣: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莱齐耶三世:你是莱索托人民的老朋友
第十二章 非洲七国行:心甘情愿苦亦甜
  贝宁:疟疾是这样得上的
  赤道几内亚:石油是这样改变国运的
  几内亚比绍:总统是这样换来换去的
  乍得:“邦交国”是这样被争取过来的
  中非:援助是这样送到心坎上的
  厄立特里亚:兄弟是这样反目成仇的
  博茨瓦纳:“小康之国”是这样炼成的
第十三章 阿尔巴尼亚:关系好过头就容易出问题
  此情难忘
  倾力相助
  反目成仇
  回归正常
第十四章 南斯拉夫:一个国家的消亡
  欧洲“火药桶”
  冷战陪葬品
  对华“一条心”
第十五章 古巴:卡斯特罗为什么能行
  哈瓦那感人的一幕
  “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
  古巴的几个“为什么”
第四部分 多边舞台过招
第十六章 世妇会:为中国妇女事业做点事儿
  顶着压力准备
  憋着劲儿开会
  静下心来总结
第十七章 人权会:中国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
  为的就是争口气
  中国大使好样的
  我在一旁敲边鼓
  美国成了孤家寡人
第十八章 反恐战:阿富汗战争何时休
  “帝国的坟墓”
  拉登的基地
  中国的邻居
第十九章 联合国:文山会海,明争暗斗
  问题不少,作用不小
  开会迟到,听会睡觉
  既是讲台,也是舞台
  会费多少,按规矩办
  台湾二字,重如千钧
第五部分 大事、小事、天下事
第二十章 外交“扩容”:从“非典型肺炎”到“非典型外交”
  “非典”惊动全球
  蝗虫不认国界
  事事都有外交
第二十一章 外交为民:有困难,找使领馆
  领事保护:能管尽量管
  解救人质:有勇也有谋
  外交为民:再累也心甘
第二十二章 人文外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音乐:用音符缔结友好
  熊猫:比大使更受欢迎
  体育:我的“乒乓外交”
  语言:学说中国话
第二十三章 公共外交:与老百姓面对面
  学当发言人
  上好“必修课”
  倡导“大外宣”
  网聊天下事
  启动开放日
第六部分 乐在其中
第二十四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
  “半瓶醋”也救急
  词源学挺管用
  “不知者”会露怯
  好学者能感人
  “小学生”快乐学习
第二十五章 我的礼仪入门课
  饭桌上的学问
  外国人的周到
  领导人的风范
  进行中的改革
第二十六章 多交朋友,善交朋友
  送上门的朋友
  聊出来的朋友
  交出来的朋友
第二十七章 动口不动手
  “忽悠”阿根廷外长
  “偶遇”塞内加尔总统
第二十八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不知不觉中宣传
  在依法依规中送礼
  在意外情况下解围
第二十九章 外交官的基本功
  心里有祖国
  言行守纪律
  语言要学好
  时刻准备着
  后记 读者喜欢是我的心愿

内容摘要
 《说不尽的外交》是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
的首部外事回忆作品。
通过讲述自己从普通农家少年成长为新中国外交官,直至外交部长的经历,作者坦陈外交生涯中的苦乐酸甜。
通过追忆作者亲历的诸多外交事件,《说不尽的外交》揭示了中国外交为民的宗旨和内涵。
通过回顾为祖国交朋友、为世界谋和平促发展的实践,本书展现了一代外交人勤奋学习、不畏险阻、乐观有为的风貌。

主编推荐
  1. 这是一部回忆录,记录了李肇星近五十年的外交人生和那些献给祖国的青春岁月。
2. 这是一部外交史,展现了中国十年来的重要外交关系和重大事件。
3. 这是一部教科书,告诉我们真正的外交是什么,写出别不敢写,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外交故事。
4. 这是一部智慧集,书写了以李肇星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官群体在面对突发外交事件、外交谈判等的急智与经验。

精彩内容
 基辛格:被“忽悠”去澳门基辛格是美国政坛的常青树,著名的战略家。他先后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人。
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是20世纪70年代初结束中美严重对抗、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关键人物之一。1971年他第一次秘密访华,并于次年陪同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的访问,双方谈成著名的“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不挑战这一立场。”这一经典表述是基辛格正式提出的。2009年,一位中国台湾学者问他:“38年后,您会不会修正这个说法?”基辛格很坚决地说:“不,如果我们现在要重写公报,只会用同样的话表达同样的观点。”2012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美二轨高层对话会上,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陈永龙问基辛格当时是怎么想出那句话的。他说:“这不是我的发明,但我是第一个使用者。当年我和周恩来总理谈判很艰难,我讲的意见周不同意,周提的方案我不同意。我们从北京一直谈到杭州。在西湖时,我想起看过的一份材料,美国国务院两个年轻外交官提出这个表述,但被上级‘枪毙’了。我觉得这个提法也许可行,想不到提出一试,中方就接受了。”对双方来说,有关台湾问题的这个表述是最大公约数。那天晚上我是研讨会有关台湾议题的中方主持人,我利用同基辛格一起去洗手间的机会赞扬他在关键时刻虚心向部下学习,并说:“你看,还是毛主席说得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点头称是。
离开政坛之后,基辛格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并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时在两国领导人之间传递信息,充当中美之间的重要非官方渠道。
2009年5月,我和基辛格一起去参加澳门理工大学校庆。我原先得到的消息说,基辛格表示,李肇星
去他就去。我到了澳门后才知道,有人对基辛格说:“李肇星已答应去,他希望你也去。”反正我们一起被“忽悠”去了一趟澳门。
演讲前,基辛格抢先向我建议,两人都把演讲费捐给四川汶川地震灾民。基辛格当时虽然已经86岁高龄,却坚持要站着发表演讲。他说:“现在站着演讲是我唯一的体育运动了。如果我坐着演讲,那就表明我的生命力不行了。”在基辛格的坚持下,我和他各讲半个小时,各回答问题一刻钟,一共45分钟都是站着说话。我在开场白中说,当基辛格博士1971年第一次来中国时,我在遥远的非洲工作,根本没想到会和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同台。我曾非常仔细地研读了基辛格参与起草的中美“上海公报”,并且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好外交官,就必须从基辛格身上、从大洋彼岸学很多东西。
2009年底,基辛格来北京参加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办的中美关系研讨会。见到我时,基辛格来了点儿幽默。他说:“李先生,你看我的眼睛。我有只眼睛动过手术,现在看不见了。”我安慰他说:“是吗?
我怎么看不出来?说明你手术做得很成功。”他说:“是的,手术的效果很好。我现在只有一只眼睛能看清东西,却得到两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是书法有改进,原来我的字只有我的秘书克里斯能认识,现在大家都能认识了。二是现在精力更集中,看问题更准确了。”我忙笑着说:“那恭喜你了。”有一次,国内有家电视台拍摄了有关基辛格的节
目,找到基辛格请他提意见。他友好地拒绝了,很幽默地说:“相信中国朋友说的和报道的都会比我本人更好。”2011年,基辛格带着他的新著《论中国》来北京。当他把这本600多页的英文书赠给我时,不无调侃地说:“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伟大,但你要是能看完它,一定会成为伟大的读者。”美国人大多坦诚、直率。和美国人打交道不能假客气,如果我说一定会读完你的大作之类的客气话,基辛格也不会相信,不如实话实说。我笑着说:“我恐怕难以从头到尾读完,但会仔细阅读我关注的部分,争取当半个或四分之一个‘伟大读者’。”这位“伟大的作者”听了很高兴,说他也是忙里偷闲,有选择地读书。
在聊天中,基辛格还问我:“李,我一辈子与无数人打过交道,你知道我当国务卿的时候与哪个国家的外长打交道吃过亏吗?”我想了想反问他:“苏联外长?”他说:“不是,是一个小国的外长。”我说:“真想不到你这么精明的人也会吃亏。”他说:“高明的外交是让自己得到最大的便宜,同时又让对方能够接受。”我们之间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原因之一可能是,多年前我跟他提到他很早就提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不管是否有苏联存在,中美关系都极为重要。我问他:“你怎么这么有远见,那么早就预见到苏联解体?”他说:“感谢你还记得我那句话,我很感动。
”我感激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我自常驻联合国代表任上奉调回国前,他专门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设宴为我送行,而且特意安排了“西餐中吃”,就是点西餐,但像中国宴会那样上七八道菜,还上了他不喝、只收藏的中国茅台。我说我不喝白酒,他就把餐厅老板叫来,老板说他什么酒都有。我其实什么酒也
不喝,便说:我只要青岛啤酒。饭店老板耸耸肩,说青岛啤酒没有。不久,这家饭店便有了青岛啤酒。我无意中为家乡特产做了广告,也多亏基辛格博士给我提供了机会。
P15-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