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原莞尔与侵华战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石原莞尔与侵华战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5.66 4.7折 98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晓娟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59530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384295

上书时间2024-06-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日本近代陆军教育体系的形成:陆军“中坚层”的培养轨迹
第一节近代日本陆军的创立. 
一、军事近代化改革. 
二、简论近代日本海军的创立. 
三、西南战争对日本陆军的影响. 
四、从法式军制到德式军制.
第二节日本陆军的“精英”式军事教育体系. 
一、陆军幼年学校. 
二、陆军士官学校. 
三、陆军大学
第三节“精英”式军事教育体系的侵略本质. 
一、“精英”式教育在日本军事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灌输忠君爱国、对外扩张思想的精神教育. 
三、德式教育的影响. 
四、“精英误国”?. 
第四节“精英”式军事教育体系下的典型人物———石原莞尔
一、石原莞尔生平.
二、最终战争论和东亚联盟论. 

第二章九一八事变爆发与伪满洲国成立:石原莞尔与日本陆军“中坚层”的战争实践.
第一节日本陆军对“满蒙”的设想. 
一、“满蒙”问题的由来. 
二、是否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第二节石原莞尔提出的一系列“满蒙”占领方案. 
一、占领方案的初步提出. 
二、占领方案的进一步论证和完善. 
三、日本陆军“中坚层”对石原方案的回应. 
第三节战争实践: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过程. 
二、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陆军中央的反应. 
第四节石原莞尔的“满洲国”设想. 
一、“占领”还是“独立”. 
二、石原对“满洲国”的设想. 

第三章从“华北分离”到“不扩大”:石原莞尔与日本陆军“中坚层”内部的策略分歧. 
第一节统制派的战略思想. 
一、永田铁山的战略思想来源及特征. 
二、永田铁山与统制派的施政主张. 
第二节日本陆军内部统制派与皇道派的分歧. 
一、一夕会的建立与两派的形成. 
二、统制派与皇道派的斗争. 
第三节石原莞尔活跃于参谋本部时期. 
一、统制派的国防政策. 
二、华北事变与陆军“中坚层”的分化. 
第四节七七事变后的日本陆军对华战略:以石原莞尔与武藤章之争为切入点. 
一、七七事变爆发与陆军“中坚层”的策略分歧. 
二、淞沪会战前后石原莞尔的“不扩大”主张. 
三、石原莞尔退出陆军中央与陆军“中坚层”的策略演变. 

第四章总体战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石原莞尔战争思想的最终成形及根本缺陷
第一节石原莞尔从日本陆军政策制定核心的退出. 
一、与东条英机的分歧. 
二、转入预备役. 
第二节《最终战争论》与石原莞尔的总体战思想. 
一、国防经济学理论的兴起. 
二、德国总体战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森武夫与《战时经济论》. 
四、《最终战争论》的思想分析. 
第三节东亚联盟论与石原莞尔的东亚战略构想. 
一、东亚联盟论的酝酿与出炉. 
二、东亚联盟论的基本主张. 
三、日本盟主说. 
四、共同国防、经济统一与政治独立. 
五、思想团体:东亚联盟的脉络与走向. 
第四节石原战略思想的政治社会影响与东亚联盟运动
一、对日本政治经济决策的影响. 
二、东亚联盟运动对汪伪政权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首先追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陆军的建军过程和军人培养制度,讨论“精英”式军事教育对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陆军“中坚层”军人战争观的影响,并以石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军事战略考虑为线索,探究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思想根源。其次,在重新梳理日本侵华战争史实的基础上,着重考察石原莞尔等日本陆军“中坚层”对发动侵华战争的谋划及其相应行动,并从组织派系和战略思想两个层面分析其内部派系纷争、人事矛盾,以及在侵华策略上的歧见,以深化我们对日本侵华政策形成过程的理解,并进一步分析日本陆军“中坚层”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再次,本书试图从国际视野考察近代日本陆军战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最终结局。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受到国内政局的影响,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本书希望通过深入分析石原莞尔在退出陆军中央后最终成文定型的两个主要理论,即“最终战争论”和“东亚联盟论”的理论背景、思想脉络、主要内容、个人特点、理论的最终走向,指出这两个深受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欧洲大战影响的战争理论,完全违背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大潮流。这两个理论虽以“人种竞争”“东西对抗”为借口,实际上是为了掩盖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这也是石原战略构想最终必然失败的本质原因。本书主要利用各类日本陆军相关原始档案资料,对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日本陆军“中坚层”的战争观和侵华战略实践加以考察,在实证的基础上阐明,正是近代日本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孕育并成就了日本陆军“中坚层”,而他们为之处心积虑的侵华策略和行动,也是日本政府和军方推行军国主义的必然产物,故而对战争指导者的战争责任的分析,最终还应归到日本作为国家的战争责任。

精彩内容
 第一章日本近代陆军教育体系的形成:陆军“中坚层”的培养轨迹明治35年(1902年)8月31日,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在日本仙台市东部广阔的宫城野附近的道路上,一对看上去满身乡土
气息的父子,一边用衣襟
擦着汗,一边不歇脚地走着。终于,两人来到了一
座庄严的建筑物的正门前。
这里是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明天就要人学了,这名叫作石原莞尔的少年,在父亲石原启介的陪伴下长途跋涉,刚刚从老家赶到仙台。当时的石原莞尔是山形县立鹤岗中学的初二学生。
次日的9月1日,是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第六期的开学典礼日。所有来自日本东北地区和北海道的新生,加上部分来自关东以西地区的新生共50人,在典礼前换上了公家发的纯白色陆军夏季军装,然后到二层大讲堂集合。
在全体新生进行宣誓完毕后,是开学典礼最重要的环节,即由校长朗读明治天皇在1882年颁布的《明治十五年御赐陆海军军人之敕谕》(『軍人勒諭』)。这则敕谕要求所
有陆海军军人必须会背诵,敕谕开头就是“我国军队世代为天皇所亲御”,“一、军人当以尽忠尽节为本分。夫既享生于我国,其谁复无报国之心,而况于为军人者……一、军人须以礼仪为重。凡为军人者,上自元帅、下至兵卒,期间自有官职阶级之分。即同列同级之中,停年亦有新旧。其新任者自当服从于旧任者,须知下级者之承上命,实无异承朕命。纵非己所隶属,亦当视同一律。上级者固不待言,即论停年较己为旧者,亦当尽礼表示敬意……一、军人当尚武勇。夫武勇为我国古之所重,凡我臣民自非武勇不可,况军人以临战杀敌为职志,又安可一时忘乎哉……一、
军人当以信义为重……一
、军人应以质素为旨。”规定军人必须忠君报国,崇尚武勇,下级服从上级,新人服从旧人。自此,这段敕谕将贯穿这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的一生,成为此后他们接受军队训育指导的唯一依据。“军人敕谕是建军的骨髓、军队的支柱,全体陆海军军人都要铭记在心,无论平时战时,都据此磨砺操守”。
以上这段描写出自石原莞尔的传记,记录了石原莞尔少年时代进入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时的情景。
说到明治35年,正处于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所谓“卧薪尝胆期”。中国的义和团事件的余温尚在,日俄之间的紧张气氛又日益加剧。年初,日英同盟成立,日本对俄感情也变得尖锐起来。就在如
此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石原莞尔等一批少年作为军校学生开始接受培养。
经过数年的精英式军队教育和军国主义的思想洗脑,期间被日本在日俄战争取得的胜利所鼓舞,这些军国少年逐渐成长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中坚”。他们把所受的军国主义教育和训练积极付诸实践,其中有人如石原莞尔,成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元凶,后又因与同僚产生侵华方向性分歧,被迫离开陆军,摇身一变为军事理论家、“和平主义者”;也有人孤注一掷,把中国乃至全世界民众拖人残酷的战争,最终被国际军事法庭处以极刑。
研究日本陆军“中坚层”侵华政策的演变轨迹,首先有必要厘清日本近代陆军的战争观,特别是其对华认识的形成过程。不了解这一点,就很难解释日本陆军“中坚层”何以敢不断挑衅并不断扩大侵华规模,并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石原莞尔的成长轨迹,正是其中一个极具共性又有其特性的难得个案。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彻底摆脱西方列强的蚕食,实现国家的近代化,日本很快走上了“脱亚人欧”的道路。而保障国家强大的根基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1870年,明治政府开
始效仿法国和德国的军队
制度,创建不同以往的日本近代陆军体系,并迅速
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军事教育制度。在这套军事教育体系之下,陆军择优录取日本青少年(初中生)进入陆军幼年学校,经过三年严格的军事化教育,再从中择取优秀学员送人陆军士官学校。其中那些能自陆军士官学校顺利毕业者,要再经过基层
联队锻炼后,方可报考陆军大学。最终,陆军大学毕业生中,也只有优等生
才有机会进入陆军核心部门。这三个层级的每一次筛选,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因此,日本陆军的军事教育可谓名副其实的“精英”教育。这批毕业生在此后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无论是服务于陆军中央具有决策权的“精英”分子,还是在战争中实地参与作战指挥和计划制订的各级军官或参谋人员,大部分都是在这套军事教育系统下培养的“中坚层”。
P55-5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