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不说谎
  • 身体不说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身体不说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97 3.1折 35 全新

库存3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爱丽丝·米勒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1415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1337781

上书时间2024-06-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爱丽丝·米勒著的《身体不说谎》如果一个人相信他的感觉是他“应该”感觉到的感觉,并且不断地避免去感觉那些他被禁止的感觉,最终他一定会病倒——除非他把这笔帐留给下一代来偿还,将自身不被承认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身体不说谎》这本书正是要揭露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而宗教与道德长久以来一直在掩饰它。《身体不说谎》作者在本书借由几位作家和名人的生平阐释了这项准则,而接下来则指出了真正的沟通之道,来帮助我们摆脱自我欺骗的恶性循环。

作者简介
林砚芬,东吴大学德国文化学系硕士,现为专职译者。译有《听击者》《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等书。
爱丽丝·米勒,一位以关注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及其对成年生活影响而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她颠覆了传统的儿童心理学观点,提醒世人注意到父母对儿童的侵犯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欧洲引起巨大共鸣。米勒出生在波兰犹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的迫害中幸存,1946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瑞士古老的巴塞尔大学,1953年起陆续获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并接受精神分析训练。
米勒2010年辞世,享年87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著作,为广大读者拓宽了看待儿童心理学的视野。

目录
推荐序·拥抱你的真相
导论·身体与道德
第一部·诉说与遮掩
  一. 对父母的敬畏与其悲惨后果
  二. 在剧作里争取自由与自己身体被忽视的怒吼
  三. 背叛自己的记忆
  四. 自我仇恨与未满足的爱
  五. 被囚禁的孩子与否认痛楚的必要性
  六. 在母爱中窒息
  七. 感觉分裂大师
  后记
第二部·心理治疗中的传统道德与身体知识
  第二部导读
  一. 虐童问题的客观存在
  二. 感觉的旋转木马
  三. 身体是真相的守护者
  四. 我可以说出来吗?
  五. 不愿面对的真相
  六. 毒品与身体的欺骗
  七. 觉察的权利
第三部·厌食症:对真正沟通的渴望
  第三部分导读
  一. 安妮塔·芬克的虚构日记
结语
后记·身体的反抗:一种挑战
注释

内容摘要
 继《夏娃的觉醒》与《幸福童年的秘密》两本著作出版后,儿童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在《身体不说谎》中进一步提出,童年经历对当事人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就算内心否认,身体还是会泄露秘密。
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皆标榜“孝敬父母”为至高道德,但是米勒却向世人呼吁,这些强调“天下无不是父母”的戒律,便是使人染上身心疾病的潜在囹圄。光是宽恕施虐者,并不能达成真正的和解。无论是治疗师或是当事人,都需要努力挣脱“不合理孝顺”的捆绑,才能促成心灵的真正释放。
关于童年的记忆,我们的意识或许说了谎,但身体却是真相的守护者。让勇敢揭发幸福幻象的爱丽丝·米勒成为陪伴你的知情见证者,学习面对童年显性或者隐性的创伤,让生命变得更美好。

精彩内容
 一·对父母的敬畏及其悲惨后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契诃夫这两位俄国作家的作品
,对年轻时的我意义重大。对这两位作家的研究,让我明白解离的机制不只是当今才有的,它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完善地运作了。当我终于成功放弃对自己父母的幻想,并且看清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我的人生所
造成的后果之后,我的双眼为事实睁开了,这些事实以前对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举例来说,我在一本陀
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里看到,他的父亲原本是位军医,晚年时继承了一座庄园与上百名农奴。他父亲对待这些人的方式非常残暴,以至于后来被农奴所杀。这位庄园主的暴虐必定远超过一般限度,否则该如何解释一向怯懦的农奴宁可冒着被驱逐的风险,也不愿继续忍受这样的恐怖统治?可以想象,他的长子可能同样屈服于父亲的残暴之下。因此,我想看看这位写了很多世界名著的作家如何处理他个人的故事。我非常熟悉他在小说《卡拉马传夫兄弟们》里描写的那位铁
石心肠的父亲,但我想知道的是他与父亲之间真正的关系是怎样的。首先,我在他的书信中寻找相关的段落。我读了许多他的信件,但却找不到任何一封他写给父亲的信。他唯一提及父亲的地方,可以证明作为儿子对父亲绝对的敬重与无条件的爱。另一方面,几乎所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给其他人的信里,都在抱怨自身的经济状况,并请求财务的援助。对我而言,这些信件明显表达了一个孩子对生存状况持续遭到威胁
的恐惧,他绝望地期待他的困境能被理解、能获得收件者的好心借贷。
众所皆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他长期失眠,并且抱怨他做的可怕的恶梦,这些梦可能显现了他童年的创伤,但他对此却不自觉。我们也知道他几十年来都为癫痫所苦,不过他的传记作家们却很少有人将他这种疾病的发作与童年的创伤连结在一起。他们同样不明白,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沉溺于轮盘赌博的背后,渴望着仁慈的命运。虽然他的妻子曾协助他克服赌瘾,但即便是她,也无法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知情见证者,因为在那个年代谴责自己的父亲,比起今日绝对更是禁忌。
我在安东·契诃夫的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状况。
我认为在他的短篇小说《父亲》中,他或许非常精确地描绘了自己父亲的形象。他的父亲过去是农奴,也
是酒鬼。这篇小说恰恰描述了一个依靠儿子过活的酒鬼,他为了掩盖内心的空虚,拿儿子的成就往自己脸上贴金。他从未试着了解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人,也未曾展现任何情感或人I生尊严。
这个故事被认为是虚构的小说,它可能是传记体的含义完全被从契诃夫的人生中割离出来。如果这位作家可以有意识地感觉父亲实际上是如何对待他的,或许他会感到羞J隗不已或勃然大怒。不过在他那个时代这是无法想象的。契诃夫非但没有反抗父亲,反而负担着全家人的经济,即便在他早期收入微薄时亦然。他要负担父母在莫斯科的公寓,并一心一意地照顾父母与弟弟们。但在契诃夫的信件集里,我很少发现他提到有关父亲的事。一旦在信件中提到父亲,便会展现出这位儿子全然的同情与体谅的态度。我完全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显示他曾埋怨过年轻时几乎日日被父亲残暴殴打的事。契诃夫在30岁出头时,曾前往
当时是流放地的库页岛待了几个月。根据他的自述,这是为了描写遭受咒骂、酷刑与殴打之人的生活。他自己其实也是这些人其中一份子的认知,大概也从他的意识里分离出来了。传记作家们将他44岁就英年早逝的原因,归咎于库页岛上可怕的生活条件和严寒的气候。但我们不该忘记,契诃夫和他更年轻就因病早逝的弟弟一样,一辈子都为结核病所苦。
在《你不该知道》一书里,我提到了卡夫卡以及其他几位作家的生平,写作虽然帮助他们活下去,但却不足以完全解放那个被关在他们身体里的小孩,也
不足以唤回他们失去的活力、敏感与安全感。这是因为这种解放过程中知情见证者是绝不可少的。P31-3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