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跑的岱二牛小放牛
  • 奔跑的岱二牛小放牛
  • 奔跑的岱二牛小放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奔跑的岱二牛小放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57 4.6折 40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蓓佳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020167760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0元

货号1202591760

上书时间2024-06-0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没有名字的身体》《所有的》《家人们》;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珞珈路》;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片断》《地图上的行走者》等。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宝贝》《遥远的风铃》《艾晚的水仙球》《余宝的世界》《童眸》等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很好儿童文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出版。

目录
《小放牛》
目?录 一·县剧团要来啦
二·香喷喷的稻草铺
三·小演员荷叶 四·客人到家 五·看夜戏 六·两个好朋友打了一小架 七·学校要演《小放牛》 八·花团锦簇的土舞台 九·蟛蜞、江猪和大轮船 十·芦花快些飘飞吧 
《奔跑的岱二牛》
目录
一·草丛里的手机
二·滑草板和飞翔的翅膀
三·芮先生和慕容老师
四·警务室
五·进城去
六·上中学的哥哥
七·芮先生
八·坐在门槛上的岱成材
九·芮先生收获了爱情
十·如风一般奔跑

内容摘要
黄蓓佳的儿童小说,通过优美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温润的情感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得到文学的濡染、艺术的熏陶。
本书包括《奔跑的岱二牛》和《小放牛》两部小说。
《奔跑的岱二牛》讲述诚实执拗的农村少年岱二牛的故事。岱二牛的家乡红草坝成了乡村旅游的新热门景点,但他的父亲岱成材却沉浸在自己的“滑草板”实验中,对眼前的致富机会视而不见,岱二牛是爸爸宏大理想的支持者。在一次失败的滑草实验后,岱二牛捡到一只昂贵的手机。为了归还这只手机,岱二牛开始在乡村和城市间奔走……《奔跑的岱二牛》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小放牛》写的是县剧团来到江心小岛长鱼沙演出,剧团里的两个小学员,花妮是美丽高傲的舞台上的“白天鹅”,荷叶是善良清纯的跑龙套的“丑小鸭”。偏偏是这个不被人看好的配角荷叶,在小狗子、铃子和有有的“仗义”相助下,得到机会盛装出场,载歌载舞演活了《小放牛》。荷叶意外成了名角,也跟岛上的孩子们结下深厚情谊。

精彩内容
人文版序·写作者的世界黄蓓佳二十多年前,我刚刚写完我的第一本儿童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编辑赵水金老师得知消息,要求我将这本书交给人文社出版。我记得那是在冬天,我刚好去北京参加全国作家代表会议,早晨从宾馆出发开了一上午的会,中午回到驻地,房间里赫然坐着可敬的赵老师,她已经等了我整整两个小时。
如无意外,这本书就应该是人文社的。偏偏意外总是会时常发生。当年我们省里的年轻的宣传部副部长,也是我们江苏作家代表团的领队,中午在餐厅吃饭时发现我身边坐着的陌生人,很警惕地过来询问。得知是来取我的小说稿件的人文社编辑,当即把我喊出门外,问明我的小说的题目和内容之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命令:这本书不能拿出本省,必须在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
副部长是女同志,年轻,想做事,胳膊肘儿往里拐,我能够理解她的用心。我那时候也年轻,头一回写儿童长篇,心虚,探不着底,对于出版单位完全无所谓。更关键的是,副部长是我的顶头上司,我不敢也不想违抗她的意思。不就是一本书吗,在哪儿出不是出呢?
于是这本书,在苏少社编辑们紧锣密鼓的忙碌后,开春便上了书架。当年获了全国儿童文学奖,接着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广播剧,很意外地,均获了全国大奖。二十多年中,小说经过无数次的印刷,总发行量已经超过五百万册,还输出近十个国家的外文版本。在我所有的儿童小说中,它一直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一本。
但是,内心深处,我依然是对人文社、对赵水金老师有愧的,我顺从了领导的意愿,却辜负了在我房间里坐等两个小时的了不起的编辑。如今赵老师早已退休,我连一声“对不起”都没有来得及说。
现在人文社愿意出版我这套儿童长篇全集,我绝对地心怀感恩,也如释重负:《我要做好孩子》终于回归了,而且附带着还奉上一笔大大的利息,这就是除它之外的十七个小说。该是谁的,总会是谁的。
回到写作这件事上来。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往的很多年相比,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喧闹、快速、复杂、纠结,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来没有像这样瞬息万变、波涛翻滚。如何表现今天的生活?如何表现今天的孩子们的生活?如何摆平我们写作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文学作品中的世界,从来都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它好像是这样,又好像是那样,非常普通,又十分特别。它是作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向往,是一个透明的发光体,永远在我们面前光芒万丈地滚动着膨胀着,让我们误以为一伸手就能够抓住,却又永远跟我们保持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每个作家都奢望自己能够写透这个世界,事实上,世界太宽广太丰富,我们的大脑、灵魂、胸怀、笔力都远远不够。我们甚至都不可能精确到位地还原生活,因为那生活距离我们太近、太熟悉,努力去看的话,会目眩神迷。我们只有漂浮在生活当中,从熟悉的背景中去想象出陌生的人物和故事,这样我们还可以放手一搏,写出我们主观思维中认为有可能发生的一切。
作家的判断力不同,目光的深浅度不同,文字的敏感性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有质和量的不同。有的时候用力过猛,作品反而显得僵硬和虚假;有的时候心思太密,作品就只有精细,没有深度。这种对写作的力道的掌握,说到底也是一个经验问题,人的天分是上帝给予的,人的经验却是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慢慢累积的。
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前面总有一个想象中的读者,我这个东西要写给谁看,我的目标读者群是哪一类人,把这个位置定好,才能确定接下来的一切。具体到儿童文学,我个人认为,一部好的儿童小说,应该同时反映出两个世界:纯真的儿童世界和复杂的成人世界。如何把这样两个世界用符合儿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对我们的创作水平的一个检验。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认知功能是一定存在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很多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儿童文学作家当作他们生活的导师,他们会把你在作品中营造的世界当成一个真实的世界,相信一切可能性,相信作家有力量给他们平凡的生活带来奇迹。
这就是儿童文学作家面对的难题:你应该如何创作自己的作品,如何小心翼翼地呵护一颗颗稚嫩的童心?你的作品不能过于简单,可是又不能过于复杂;既不能让他们快乐无边,又不能让他们对生活对世界过早地失望,过早地失去信心,陷入恐怖。你要在阳光和阴影之间来回地平衡,求取一个最合适的“度”。你还得搜肠刮肚去想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去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去用流畅的、会飞翔的文字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让孩子们捧起书来不忍释卷,而不是心生厌倦。所以,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一旦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那么进入到具体作品的每一步写作过程,都是举步维艰的,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我自己兼及成年人文学和儿童文学的两种写作,深感为儿童写作的不容易。在题材选择的范围上,在文字的可操作性上,在思想性和可读性的取舍上,儿童文学写作需要加倍地用心,也加倍地考验我们的智慧和水平。
但是,写作的快乐也就在这种选择和平衡中,这是我们的享受,享受文学,享受写作的了不起的过程。
再一次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朋友们,以出版这套长篇全集的巨大劳动量,弥补了我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错失。至此,我真正地感觉到圆满。 2021年5月《奔跑的岱二牛》目录一·草丛里的手机二·滑草板和飞翔的翅膀
三·芮先生和慕容老师四·警务室五·进城去六·上中学的哥哥七·芮先生
八·坐在门槛上的岱成材九·芮先生收获了爱情十·如风一般奔跑后记·看乡村少年行走如风写完了上一部作品《野蜂飞舞》,很长时间回不过神,感觉自己的精神和肉体都囿困在了华西坝上的榴园里,出出进进的,眼面前总有那群孩子的身影,耳朵里也时不时响起年深月久的歌声和笑声。 严格说起来,一个作家的写作状态,应该是有繁有简,张弛适度。把自己绷成一张弓形,叩一声嘣嘣作响,这当然是好,但是这样的状态可遇不可求,也不能经常重复,因为一个人的体力、情感都承受不住持续的大喜悦大痛苦。作家如果节奏太快地燃烧自己,反会欲速而不达。 所以,写完了《野蜂飞舞》我就想,下一部小说,应该换用另一种风格,试着去追求极致的简单,从情节到人物到语言,尽可能地明快、单纯、谐谑,让小读者们享受一下轻松阅读的愉悦。 同样也想,能不能索性转个方向,把目光从城市转向农村呢?社会大变革之中的当代农村,其实是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写作题材的。今天的农村不同于往日的农村,今天的乡村少年也不同于往日的乡村少年。以前我们提到农村,眼面前习惯想到的总是破旧,凋敝,落后,封建,父母外出打工,儿童留守乡村,女孩子早早辍学操持家务。这样的现象有没有呢?有,但真的不是全部。起码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经过年复一年的建设,也有了敞亮的居所,干净的卫浴,清洁的用水,装货和载人的交通工具,漂亮的甚至装备了全套电子设备的学校。农村孩子虽然还不能享受城市孩子的高端教育,但是衣食温饱已经不再是太大的问题。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写农村题材的作品,是不是可以把笔触稍稍地往上拎一拎,从关注生存问题转到关注灵魂问题呢?新农村飞速建设起来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有没有跟上?精神面貌是怎么一个状况?村民的生活富裕了,乡村文明、乡村精神、乡村秩序如何重新构建?城乡文化又有什么差异?如何碰撞?怎么样交融?尤其是,在乡村旅游兴起热潮的当下,“农家乐”成为中国人生活当中的一个必选项目时,成长在这种城乡交融之中的农村儿童,他们见惯了身边形形色色的旅游人群,置身在一个混杂的又有一点点荒诞意味的文化群落之中,他们的想法、行动、遇见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思考和抉择,对村庄集体生活的旁观和介入,有什么非同寻常之处?在价值理念上跟自己的父辈们又有什么样的冲突? 这便是我所感兴趣的问题,我认为值得关注和书写的问题。我书中写到的红草坝,是我心目中一个当代乡村的典型所在,红草坝的日常生活,也是我理想中的不急不缓、不骄不躁的乡村生活的样子。而书中这个奔走如风的少年岱二牛,聚集了我对所有乡村儿童的喜爱。他的朴实、诚恳、善良、厚道、友爱、隐忍,种种的性格特点,在我徐缓的写作进程中,一点一点地浮现和闪光,最终完全地征服了我自己。我本打算有距离地去描写一个平凡男孩,可是在小说结束的时候,却发现我又一次不忍离开我自己笔下的一个人物。 小说由二牛偶然捡到一只昂贵的手机而起,到手机最后成为一个送不出去的象征物而终。如果读者认为我只是写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我要说,这是我的作品的失败。在小说当中,手机只是一个道具,用它串连起了温暖、日常又带着一点荒诞意味的乡村生活,引出了岱二牛的父亲,他的同学,老师,村子里的头头脑脑的好玩的人物,甚至更多地延展开去,切入了城市生活的某些侧面。手机的损坏、修复、又损坏这一系列的过程,稍稍地有一点魔幻,其实也为了制造悬念,让小读者们有兴趣看下去。毕竟,作家要表达的文学理念,要通过作品的可读性来传递,儿童文学尤其如此。 我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因循守旧的人,在写作中却喜欢东张西望,不断地寻找新鲜一点的东西。我希望每写一本书,都对自己的过往作品有一个突破,有时候在题材上,有时候在人物上,有时候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奔跑的岱二牛》,它会不会带着我的文字继续奔跑,跑向更宽广的乡村,让乡村的孩子通过阅读结识一个可爱的伙伴?我是这么期盼的。 《小放牛》目?录一·县剧团要来啦二·香喷喷的稻草铺三·小演员荷叶四·客人到家五·看夜戏六·两个好朋友打了一小架七·学校要演《小放牛》八·花团锦簇的土舞台九·蟛蜞、江猪和大轮船十·芦花快些飘飞吧后记·阿姨你住过的地方一个人,终其一生,可能会更换过很多次的居所。有一次我闲来无事,屈指回忆,发现我居住过三年以上、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竟有十个之多。
每一个家都是一串记忆,一本书,一大段或者一小段生命的旅程。岁月镌刻在门窗四壁,我们以为会长久地保存,其实很快就灰飞烟灭。记忆中残存下来的只是一些片断——天窗泻下来的一缕阳光,门外大树上黑色的知了,梅雨天早晨满屋子鼻涕虫的闪亮黏液,外婆躺在堂屋里摇扇子的时候肘下松松晃荡的皮肉……二十岁青春年华,我插队四年,地点就在《小放牛》书中的写到的江心小岛——长鱼沙(又叫长青沙)。开笔之前,有好长时间,我沉浸在回忆之中,努力回想那四年里我住过的长青沙农场五队的家。从岁月深处飘浮上来的,居然是一种特别的气味:芦苇年深月久、风吹日晒、灰暗发霉之后,散发出来的那股陈腐之中清香依然的味道。芦苇是我们那个江心小岛的特产,建岛初期盖起来的房子,芦苇扎壁,芦苇铺顶,芦苇苫成的房门和床铺。想象那些芦苇排屋新盖出来的时候,应该是金光灿烂,清香四溢,夹带了大把走向新生活的梦想的吧?可惜等我们提了简单的被褥轮住进去时,房子已经颓败而破旧,活像一个目光暗淡的垂老之人,伸出手去轻轻一推,他就会一言不发轰然倒地。
夏天肯定是潮湿闷热的。冬天也必然是寒风呼啸穿室而过。可惜,对于种种肉体的不适和困顿,我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年轻的时候,身体像一棵皮实的泡桐树,随便往哪儿一栽,呼啦啦地就长出叶子,盐碱啦干渴啦,根本就不在乎。细想起来,比较恐惧的事情是上厕所。厕所盖在水渠后面的农田里,很远,途中要穿过食堂、水泥板的小桥和猪圈。夜里上厕所,须拧亮手电筒一路疾行。四野漆黑,北风呼啸,总感觉身后有碎碎的脚步声跟着,甚至这里那里能听到鬼魅一样的喘息和呜咽。上完厕所回到床上,内衣湿了,是吓出来的冷汗。
芦苇的墙壁一点儿都不隔音。有段时间,我的左邻是几个三十啷当岁的单身农工,右邻则是一群来农场打零活儿的农村大姑娘。每晚睡下之后,双方隔着我的屋子高声大嗓地说笑玩闹,爆笑声、尖叫声,一句递一句唱山歌儿一样,沸腾如开锅,仿佛中间我的屋子根本就不存在,我也仅仅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空气般的人儿。他们之间所使用的很多乡音土语,以及语言背后的隐喻、夸张、模仿、象征,教师大院里长大的我完全不懂,也因为不懂而没有记住。其实,乡村里的说笑段子凝聚了民间智慧的极多精华,不开窍的我白白放走了那些鲜活蹦跳的小说素材,想起来真是可惜呢。
有一年冬天,临近春节,队里的食堂蒸了好多馒头。农场老工人们整篮子地往家里买,也劝我买,说是切成片,晒干,春天日头长的时候,口袋里揣几片馒头干,又解馋又顶饥。我听他们的话,发狠买了十斤饭票的馒头。接下来的日子便成了我跟屋里老鼠斗智斗勇的精彩篇章。除了没有将馒头干捂进被窝抱着睡觉之外,可以说,那屋子里能藏匿东西的地方都被我藏匿过了,甚至我曾在大澡盆里放满清水,将盛馒头干的篮子凌空搁置。但是,饥饿的老鼠智慧过人,越战越勇,无可匹敌,我那些可怜的馒头干日见减少,最后只剩篮底一层混合了密密老鼠屎的肮脏碎屑。至今我还常想,那时候要是有冰箱就好了,老鼠总不会厉害到把冰箱咬破吧?
那四年中,偏僻农场不通电,交通又极不方便,农工们完全没有娱乐生活,所以每到冬季农闲时,农场就组织知青们成立宣传队,唱唱跳跳,让大家有个乐子。我是宣传队里的编剧兼报幕员兼演员,常常借黄梅戏《小放牛》的曲调填些新词,旧瓶装新酒,让一男一女两个主演在舞台上说唱表演农场里的好人好事。黄梅戏通俗易唱,农工们个个都能哼上几句,算是当地最普及的戏曲形式吧。也因此,这本书里写到的戏曲小演员,乡村舞台,那些简陋又红火的演出场景,也算是我插队四年中的生活所得。
到今天,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没有再回到那排芦苇搭成的旧屋。一次都没有。不是没有机会,是我不想再去。生命有时候非常脆弱,它仅仅存活在虚幻的记忆之中,一旦帷幕掀起,裸露出真实,心里的某种渴念会轰然坍塌,连带着全部生活都变得不可收拾。说得严重一点,那真是整个世界的倾覆。
大约是二十年前的夏天,浙江某地一个钟爱我的作品的男孩突发奇想,专门坐车到江苏,沿着我年轻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走了一圈。回去后给我寄来一摞照片,其中的一张,赫然是我在小岛上的旧居。翻过来,男孩在照片背面写了一句话:阿姨你住过的地方。就在那一瞬间,我的眼睛潮湿了。我的鼻子里悠悠地飘浮出一种气味:芦苇年深月久、风吹日晒、灰暗发霉之后,散发出来的那股陈腐之中清香依然的味道。
仅以此书,让二十一世纪的年幼的孩子们也嗅到从前的气味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