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伪科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56
3.9折
¥
4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林庆顺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703097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2124206
上书时间2024-06-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林庆顺(Ching-ShwunLin,PhD),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教授,拥有40年医学研究经验,发表过近200篇研究论文,担任逾60本世界知名医学期刊的评审委员。退休之后,从医学研究的角度,发表基于科学证据的文章,致力于破解散布于网络的养生保健谣言,帮助读者避免被未经证实的信息误导,进而维护个人健康。
目录
Part 1
好食材,坏食材
椰子油,从来就没健康过
茶的谣言,一次说清
鸡蛋,有好有坏
食用牛奶致病的真相
还味精一个清白
代糖对健康有害无益
红肉、白肉说分明
常见的有机疑惑
蔬果农药清洗方法
冷冻蔬果的营养评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瘦肉精争议,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红凤菜有毒传言
西红柿和马铃薯的生吃疑云
铝制餐具和含铅酒杯的安全性
Part 2
补充剂的骇人真相
维生素补充剂的真相(上)
维生素补充剂的真相(下)
维生素D,争议最大的“维生素”
酵素谎言何其多
抗氧化剂与自由基的争议未解
益生菌的吹捧与现实
戳破胜肽的神话
鱼油补充剂的最新研究
胶原蛋白之疑惑
维骨力,有效吗?
Part 3
重大疾病谣言释疑
癌症治疗的风险
咖啡不会致癌,而是抗癌
地瓜抗癌,纯属虚构
微波食物致癌是疑惑
常见致癌食材谣言
浅谈免疫系统与癌症免疫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疗法(上)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疗法(下)
胆固醇,是好还是坏?
50岁以上的运动通则
阿司匹林救心法
Part 4
书本里的伪科学
似有若无的褪黑激素“奇迹”疗法
备受争议的葛森癌症疗法
生酮饮食的危险性
“救命饮食”真能救命?
间歇性禁食,尚无定论
减盐有益,无可争议
酸碱体质,全是骗局
附录: 资料来源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40多种读者最为关心的保健疑惑,作者用最新科学论文佐证,希望可以建立读者对保健谣言的抵抗力,省下大笔购买营养补充品和耽误重大疾病治疗的时间。 破解主题包含:各种食材致癌疑云、营养补充品是否必需、畅销健康作家的主张争议、流行减肥法理论基础等,题材涵盖椰子油、茶叶、维生素补充剂、酵素、咖啡、益生菌、牛奶、鸡蛋等常见食材的争议,也包含癌症、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医学疑惑,更有微波炉、铝锅、含铅玻璃杯等食安疑虑。
主编推荐
1.本书作者拥有40年医学研究经验,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任教并担任超过60本医学期刊评审,致力于粉碎长期散布于长辈群、老年群、朋友圈里的不靠谱、坑人的养生保健谣言,帮助读者避免被未经证实的信息误导,进而维护个人健康。
2.本书对各种食材致癌传言、健康假新闻一一破解;揭开维生素补充剂、酵素、益生菌、胶原蛋白等营养补充品的真相;有牛奶、鸡蛋、茶叶、咖啡、味精、椰子油等常见食材的近期新研究……
3.本书精选40多种读者很为关心的保健疑惑,作者用心调查各式谣言的出处和可疑之处,并引用近期新、很正确的非常不错医学期刊来为读者解惑,希望可以建立读者对保健谣言的抵抗力,省下大笔购买营养补充品和耽误重大疾病治疗的时间。
精彩内容
椰子油,从来就没健康过#椰子油、失智症、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失忆、苦茶油2017年5月,我的网站“科学的养生保健”,收到一封读者SherryWang的来信。她说:“教授您好,网上流传许多椰子油的好处,如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可否告诉我们,椰子油真有这么多好处吗?另外,我们家最近都在用苦茶油,但是那个味道我实在受不了,也想了解苦茶油真的是好油吗?谢谢。”◇◇椰子油由黑翻红,是因为营销操弄其实,“椰子油好处多”是近十几年才出现的说法。在这之前,椰子油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是众所皆知的“不健康”食用油(由于它是高饱和的脂肪)。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个大转变呢?答案很简单:网络。
椰子油含有92%的饱和脂肪酸,所以医学界一向认为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食用油工业(以黄豆油为主)也一直以此为由打压椰子油。但是,网络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黄豆油是不可能有网络商机的(这是一种大众食品,就好像白米和面粉一样)。椰子油则可以通过精美的包装,成为适合网络营销的养身保健食品及美容保养品。而营销的关键手法就是“洗脑”,即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散播椰子油对健康的好处。如此,制造商赚,交易商赚,自然疗师赚,博客博主也赚(但总要有人赔,那就是单纯的消费者)。
只不过,椰子油真的是好处多多吗?我查阅过所有支持的数据,所谓的证据,不是一厢情愿,就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或是思想过于超前。也就是说,这些吹牛的文章看看就好,不要信以为真。
◇◇椰子油与阿尔茨海默病关联尚未证实举例来说,这几年不断有读者寄给我关于椰子油能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人失智、老人失忆、老年痴呆)的网络文章,其实就科学研究而言,是有几篇论文支持椰子油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但它们都是发表在低水平的医学期刊上,可信度不高。反过来说,我查阅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网站,上面都奉劝大家不要轻易相信。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浏览它们的官方网站1。2017年英国的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最新的内容,甚至表示椰子油可能会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结论是,就科学证据而言,椰子油治阿尔茨海默病是尚未获得证实的。
如果椰子油对身体无益,那椰子油对身体有害吗?没错,几乎所有的医学证据和正规的医疗机构及组织都是这么说的。但它们也会补充说明,少量摄取不会有问题。至于苦茶油的相关研究与椰子油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目前,有关苦茶油对健康有益的说法,都只是基于营养成分做出来的推理,并非临床试验。所以,没有人真正知道苦茶油是否对健康有益。不过,就营养成分而言,它应当不会输给橄榄油,至于味道是因人而异。
◇◇心脏协会呼吁:椰子油不健康2017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新闻标题是《椰子油跟牛脂肪和奶油一样不健康》2。同一天,《今日美国》(USAToday)的新闻标题是《椰子油不健康。它从来就没健康过》3。
这些新闻报道的出现,是因为此前一天,权威的心血管医学期刊《循环》(Circulation)刊载了一篇论文,其标题为《膳食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美国心脏协会会长的建言》4。这篇论文是应美国心脏协会会长的邀请,由12位心血管及营养专家共同撰写。如其标题所示,论文是涵盖所有常用的膳食脂肪,并非只是椰子油。但是,由于有关椰子油的讨论最醒目,也最“颠覆”,所以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下面是我将这篇论文里有关椰子油的讨论,所做的重点翻译:最近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公众中有72%将椰子油评为健康食品,而营养学家则是37%。这样的脱节主要归功于椰子油在大众媒体的营销。
最近一项系统性的评估发现,在所有7个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里,椰子油都提高了低密度胆固醇,其中6个是显著提高。作者还指出,椰子油和其他高饱和脂肪食品,如奶油、牛脂肪或棕榈油,对提高低密度胆固醇没有差异。
因为椰子油会增加低密度胆固醇,导致心血管疾病,而且没有已知可以抵消的有利作用,我们建议不要使用椰子油。
请注意第一段里的“这样的脱节主要归功于椰子油在大众媒体的营销”。我在这篇论文刊出之前的一个月,就在我的网站中写过:“椰子油可以通过精美的包装,成为适合网络营销的养身保健食品及化妆品,而营销的关键手法就是洗脑”,可以说与这篇论文的观点不谋而合。
事实上,对于“椰子油好处多多”的质疑,我在短短的一年多连续发表3篇文章,劝诫读者不要轻易相信。现在既然有专家们提出来,也算是不枉费我的苦口婆心。但话又说回来,我和专家们的警告有用吗?一般大众对这个新闻报道的反应是骂翻天。他们骂专家们拿了黄豆油工业的好处,是为了在职业上多赚些钱,等等。大众如此的情绪化,罔顾科学而只相信愿意相信的,实在是一个难解的结。所以,这次这个警告能改变多少人的想法,实在是不容乐观。
有关食用油的选择,所有正规医学机构都是建议尽量使用植物性的,而避开动物性的。像大豆油、玉米油及芥菜籽油这类大宗油品,是最适合用于煎炒炸,而比较娇贵(不耐高温)的橄榄油则适合用于凉拌蘸酱。至于椰子油、棕榈油、猪油、奶油等含较高饱和脂肪酸的油,我的建议是,无须忌讳(即偶尔少量),但不要一窝蜂地刻意追求。
其实,不论是椰子油、苦茶油或是其他任何食物,我给读者的建议都是这句:不要一窝蜂。没有任何食物会好到让你长生不老,也没有任何营养素会了不起到让你百病不侵。凡事适量有益,过量有害,“适量”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
◇◇椰子油是十足毒药?
《哈佛教授称椰子油是十足毒药》5是一篇台湾地区“中央通讯社”2018年8月发布的新闻,发表之后迅速传遍全球。为什么会如此风靡?道理很简单:近年来网络上铺天盖地宣传椰子油的好处,尤其是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预防骨质疏松,甚至预防心脏病等,把椰子油说成是无所不防、无所不治的神油。而如今,世界顶尖大学的教授反而说椰子油是毒药,那当然就是一颗超级的“核子震撼弹”。
但是,椰子油真的是毒药吗?非洲迦纳大学(UniversityofGhana)的教授及研究人员在2016年发表了综述论文《椰子油和棕榈油的营养角色》6,文中指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椰子油使用量与心脏病死亡率成反比,我将相关的段落翻译如下:在斯里兰卡,几千年来椰子一直是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1978年的人均椰子消费量是相当于每年120颗椰子。那个时候,这个国家是世界上心脏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10万个死亡案例中只有一人是死于心脏病,而在美国,人们很少食用椰子油,但心脏病死亡率却至少高出280倍。由于“反饱和脂肪”运动,斯里兰卡的椰子消费量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到1991年,人均消费量已下降至每年90颗椰子,并且持续下降。人们开始吃更多的玉米油和其他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椰子油。而随着椰子消费的减少,斯里兰卡的心脏发病率却逐渐上升。这种斯里兰卡现象很可能在西非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发生。
从上面这段文章就可看出,椰子油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那位哈佛教授所说的,一定是“因与果”。事实上,在2018年3月,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临床研究报告7。我将它的结论翻译如下:与橄榄油相比,主要是饱和脂肪的两种不同膳食脂肪(奶油和椰子油)似乎对血脂具有不同的作用。就对LDL(坏胆固醇)的影响而言,椰子油是比较像橄榄油。不同膳食脂肪对脂质特征,代谢标志物和健康结果的影响可能不同。这些不同,不仅需要根据其主要成分脂肪酸的饱和或不饱和的一般分类,也可能需要根据个体脂肪酸的不同特征,加工方法以及它们的消费或饮食模式。 这些研究结果并未改变目前对于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的建议,但强调需要进一步阐明不同膳食脂肪与健康之间更细微的关系。
从这个结论就可看出,虽然椰子油和奶油都含饱和脂肪酸,但是,就对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而言,椰子油却比较类似橄榄油。而这也意味着,脂肪对健康的影响,不可以单纯地以饱和或不饱和来区分。所以,这又再度指出,椰子油对健康的影响,仍然是不清楚的。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怎么我前面说椰子油的坏话,但却在后面说椰子油的好话。没错,我是故意的,当大家疯着说椰子油有多好时,我就要拉一把;当大家疯着说椰子油有多坏时,我也要拉一把。用意是希望读者不要不明就里地踏入有心人士设下的圈套。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就会知道,我一向主张均衡饮食和有恒运动,并一再劝导别一窝蜂地相信某某食物或营养品(包括维生素片)会防这个、治那个。我也一再提醒要小心任何颠覆性的言论,“椰子油是十足毒药”就是哗众取宠的颠覆性言论。
林教授的科学养生笔记不健康的椰子油在近十几年摇身变为健康好油,是因为网络包装和大众媒体的营销。
就科学证据而言,椰子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尚未获得证实。
几乎所有的医学证据和正统的医疗机构及组织都说椰子油对身体有害,但少量摄取不会有问题。
所有正规医学机构都是建议尽量食用植物油,避开动物油。
茶的谣言,一次说清#便秘、贫血、钙质铁质吸收、铅氟过量、农药有关茶对健康的好处,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报告。在一篇2014年发表的《茶与健康:关于现状的报告》1综述论文里,就指出茶可以减肥瘦身,也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退化性神经疾病以及癌的风险。
但是,关于喝茶坏处的谣言,在网络上倒是从来没有消停过。所以我会在这篇文章里将喝茶的一些疑惑做个整理,并一一解答。它们分别是:喝茶是否导致便秘、缺钙和贫血,茶是否可以算入每日的水分摄取量,是否该担心摄取过多茶叶中的铅和氟,以及农药残留的问题。
◇◇喝茶也算在每日的水分摄取量2017年5月看到一则电视新闻,里面所提供的健康信息,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听信营养师,没有自己做功课查证来源是否可靠。这则新闻的标题是《每天须喝水2000毫升,咖啡和茶不算》2。内容的重点拷贝如下:很多人不爱喝水,就会用茶或是气泡水这类的饮料来代替,但是你知道吗?这些通通不能算在每天需要补充2000毫升的水分摄取量里面!像是如果用茶当水喝,有可能会导致便秘,更会影响身体对钙质跟铁质的吸收,久了还可能导致贫血!茶里面的咖啡因会降低身体对钙质的吸收,鞣酸则是会影响身体对铁质的吸收,要喝茶可以,600毫升就足够,当然像是咖啡、可乐,也不能列入每日2000毫升的水分摄取量里。
首先,有关“茶、咖啡、可乐,不能列入每日的水分摄取量里”,让我们看看美国信誉卓著的梅友诊所(MayoClinic)是怎么讲的3。原文翻译如下:“每天喝八杯八盎司水(240毫升)”应该重新定义为“每天喝八杯八盎司液体”,因为所有的液体都应当计入每日总量。诸如牛奶、果汁、啤酒、葡萄酒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或苏打水)也都算数。
还有,美国最大的医疗信息网站WebMD这么说:“咖啡和茶也算在每天的总数。许多人过去相信咖啡和茶会造成脱水,但这个结论已被推翻。”4再有,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也这样讲:“我们没有制订每日水摄取量的确切要求,但建议从任何饮料及食品,每天摄取约2.7公升(女)或3.7公升(男)。”5总之,“茶不可以列入水分摄取量”是错的,而喝茶也绝对不会引起便秘或贫血。这些营养师应当花点功夫看医学报告,而不要只会道听途说。
◇◇喝茶不会引起便秘和影响钙、铁吸收2016年8月,网络上开始流传一篇文章,标题是《长期喝茶当喝水,当心引爆三大健康危机》。这篇文章不是谣言,而是出自“华人健康网”网站,所以更需要尽快澄清。此文说,营养师程某某表示,把浓茶当开水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以下三种症状:便秘、降低钙质吸收和影响铁质吸收。
真的吗?首先关于便秘,文章说:“根据1981年的《英国医药期刊》(BritishMedicalJournal)一篇研究《消费茶叶:便秘的原因?》(TeaConsumption:acauseofconstipation?)指出,过量的茶碱会引起细胞外液脱水,增加肾小球过滤率和降低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导致便秘的问题。”事实上,这篇1981年的研究做的是一个非常粗浅的实验。也就因为太粗浅,作者才会在文章的标题加个问号,意思就是“不确定”。这个研究,除了作者给自己打了个问号之外,也立刻引来了批评,有人指其实验方法错误6。还有,1981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30多年来,再也没出现过任何相关的研究报告。也就是说,“喝茶引发便秘”顶多只是一个30多年前的假设,而这一假设从未被证实过,也从没得到医学界人士的认同。
再有,关于“降低钙质吸收”,文章说“咖啡因会降低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可是,这跟“喝茶会降低身体对钙质的吸收”是一样吗?如果咖啡因真的会降低身体对钙质的吸收,那你是不是更不应该喝咖啡了?事实上,关于喝茶是否会降低身体对钙质的吸收,目前只有两篇研究报告。一篇发表于2012年的研究发现,喝茶完全不影响身体对钙质的吸收7。另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研究(用老鼠模型)发现,茶可能可以帮助停经后的妇女吸收钙8。所以,喝茶不但不会降低身体对钙质的吸收,甚至还可能会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另外,关于“影响身体对铁质的吸收”,文章说“茶中过量的鞣酸会降低小肠的分泌物、抑制肠道的蠕动,也会影响身体对铁质的吸收”。这一说法是源自早期的研究(1975年及1979年)。而其结论是,用餐时喝茶,会影响身体吸收植物来源的铁,但不影响身体吸收动物来源的铁。事实上,近期的研究都不认为喝茶会影响身体对铁质的吸收。请看下面这三篇论文的标题和结论:1.1990年发表的《绿茶对于早期铁吸收功能缺乏病患的铁质吸收影响》9,结论:没有看到绿茶对铁的吸收有抑制作用。
2.2007年发表的《红茶、绿茶及花草茶对于铁质吸收的法国研究》10,结据显示,正常健康的成年人,无论饮用哪一种茶,都没有失去铁质的风险。
3.2009年发表的《绿茶不会抑制铁的吸收》11。
所以,近期的研究都不同意喝茶会影响身体对铁质的吸收。综上所述,这篇网络文章所言,不论是有关便秘还是钙或铁的吸收,皆不可信。
◇◇喝茶会导致铅、氟过量?
曾有读者写信问我关于喝茶是否会导致摄取过多氟和铅的问题,所以,我根据发表可信度较高的国际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做出了以下的调查和结论。
有关铅的研究可以分成完全相反的两大类:一类是喝茶可能造成铅中毒,另一类是喝茶可能防止铅中毒。由于茶树会吸收土壤里的各种元素,包括有害健康的铅,所以茶叶里的含铅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地区、季节和茶树种类都会影响茶叶的含铅量。所以,有些研究发出警告,有些则认为安全。例如,一篇2008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TheUnitedStates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NLM)上的研究论文12,就认为台湾地区茶叶的含铅量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由于喝茶可能防止铅中毒的信息较少被媒体报道,所以我特别将这方面研究的网址放在了书后的附录13。至于浸泡时间较长是否会导致茶叶释放较多的铅,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目前并没有热泡和冷泡之间比较的研究。
有关茶叶的氟含量是否安全,绝大部分研究者表示担心。但是,根据一篇2016年发表的研究论文14,中国的绿茶、黑茶、白茶、普洱茶、乌龙茶,都在安全范围之内。还有,根据一篇2012年发表的研究论文15,在同样的时间里,热泡是比冷泡会释放较多的氟。但是,由于制作冷泡茶所需时间较长(数小时),所以饮用时,冷泡茶的氟含量也不见得就会比热泡茶来得低。
综上所述,第一,茶叶里的铅含量也许是值得担忧的,但根据动物实验,喝茶却是可以降低铅中毒风险。第二,茶叶里的氟含量也可能是值得担忧的。第三,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冷泡茶的铅含量或氟含量比热泡茶低。
请特别注意,有关铅或氟的担忧,纯粹是基于成分的分析,而非人的试验或调查。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人因为喝茶而铅中毒或氟中毒。更重要的是,根据试验及调查显示,喝茶有益健康。也就是说,喝茶有益是确定的,喝茶有害则是不确定的。
◇◇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最后,来谈一谈很多人关心的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因为网络上关于农药残留的文章多如牛毛,而且它们绝大多数是负面的。有些文章甚至还说喝茶就等于喝农药。但实际情况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首先读者必须认清,所有大量种植的农作物,包括标榜有机的,都会有农药残留。但政府农业部门对每一种农药的使用量都有控管,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量是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例如,意外或非法不当使用农药时,农药残留才会成为问题。
再有,用“茶及农药”(insecticide,herbicide,fungicide)作为关键词,在公共医学图书馆搜索,只能搜到几十篇农药检测方法的论文。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医学文献谈及茶叶农药对健康的影响。所以,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只能参考政府文件及专家意见了。
(一)台湾“农委会”文件台湾“农委会”底下的“茶叶改良场”发布了一份茶叶食品安全问答集,其中有两个项目是与农药相关的16。重点整理如下:网络谣言“不喝第一泡茶”实与农药无关。茶园中防治病害应用安全性高及水溶性低的药剂。低水溶性药剂的残留量很小,通常无法测出。台湾地区有多家机构进行茶叶农药残留检验,可至该网站查询认可实验室名录17。
(二)台北市政府文件台北市政府卫生局在2018年5月公布茶叶及花草茶抽验结果:该局在今年4月到超市、卖场、茶行、饮料店等处抽验茶叶及花草茶残留农药,共抽验80件产品(包含70件茶叶及10件花草茶),结果有两件产品不符合规定,不合格率为2.5%18。
(三)香港特别行政区文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食物安全中心”说明,由于媒体报道在台湾地区贩卖的数种茶叶被检出农药残留量超标,所以该中心启动对台湾地区进口茶叶的控管及检验。从2015年4月21日到2018年7月4日,该中心共检查了361个台湾地区茶叶样本,结果只检出其中一个超标19。
(四)专家意见
“光明网”在2017年发表《陈宗懋院士谈茶叶农药残留:残留≠超标》。陈宗懋是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也是茶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把他谈话的重点整理如下20:中国或甚至世界范围内的茶叶种植,完全不用农药的仅占2%到3%。农药残留是正常的,只要农药残留不超过限定标准,它对人身体是没有危害的。目前中国只有2%左右的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不只是茶叶,任何农作物都可能会有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所以用药较少,农药残留也较少。春天气温较低,病虫害也较少,所以春茶基本上不会用农药。普通消费者基本上是无法辨别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
虽然上面说“普通消费者基本上是无法辨别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但是,《镜周刊》在2017年8月18日,发表《茶叶有农药残留怎么办?专家教解毒法》21。其中有这么一段:除了出书聊茶,李启彰也开讲座教民众试茶,他说:“农药超标的茶一喝到,体感会呈现三阶段反应。第一,饮入后,立即呈现锁喉感。第二,舌头上、喉咙下与胸腔会呈现刺麻的体感,有些人则会心跳加速或不规则乱跳。过几分钟后,开始头晕与头皮发麻。”请问,您喝茶有出现过这些症状吗,既然没有,还担什么心?
林教授的科学养生笔记喝茶可以减肥瘦身,也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退化性神经疾病以及癌的风险。
所有的液体都应当计入每日水分摄取总数,如牛奶、果汁、啤酒、葡萄酒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或苏打水)。
喝茶不会引起便秘或贫血,也不会影响身体对钙或铁质的吸收。
喝茶有益是确定的,喝茶有害则是不确定的。
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情形,近年被抽检出的比例都很低(3%以下),所以无须担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