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精)/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90.02
5.7折
¥
15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清平,姚海元,程兵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52583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1202352329
上书时间2024-06-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概况
1.1.1 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目标和计划
1.1.2 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方向
1.2 国外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
1.2.1 水合物预测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2.2 蜡沉积预测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2.3 混输体系段塞预测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2.4 深水油气田流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1.2.5 深水多相流动态腐蚀研究进展
1.2.6 水下油气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7 多相流试验系统研究进展
1.3 我国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
1.3.1 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攻关目标
1.3.2 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
1.3.3 课题研究的作用及研究趋势
1.3.4 今后研究方向
第2章 流动安全实验系统及实验技术
2.1 流动安全实验系统概述
2.2 水合物实验技术
2.2.1 挪威高压轮型环管
2.2.2 NTNU环路
2.2.3 法国IFP-lyre环路
2.2.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验环路
2.2.5 法国阿基米德环路
2.2.6 美国埃克森关孚公司环路
2.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水合物环路
2.2.8 美国塔尔萨大学FAL环路
2.2.9 澳大利亚Hytra环路
2.2.10 中国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水合物实验环路
2.2.11 中国海油-西南石油大学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环路
2.2.12 各实验环路对比
2.3 蜡沉积环路实验技术
2.3.1 美国塔尔萨大学多相流研究中心气液两相流蜡沉积实验装置
2.3.2 法国IFP-lyre蜡沉积实验环路
2.3.3 荷兰壳牌公司多相蜡沉积环路
2.3.4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实验装置
2.3.5 美国俄亥俄大学实验装置
2.3.6 挪威泰勒马克大学蜡沉积实验装置
2.3.7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实验装置
2.3.8 挪威生命科学大学蜡沉积实验装置
2.3.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蜡沉积实验装置
2.4 段塞流实验技术
2.4.1 美国塔尔萨大学L型立管段塞实验装置
2.4.2 挪威科技大学实验平台
2.4.3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实验平台
2.4.4 阿姆斯特丹壳牌石油研究与技术中心实验平台
2.4.5 中国石油大学实验平台
2.4.6 SINTEF多相流实验平台
2.4.7 中国海油-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实验平台
2.4.8 多相流实验系统对比
2.5 多相流腐蚀实验技术
2.5.1 美国俄亥俄大学腐蚀测试环路与实验装置
2.5.2 美国塔尔萨大学三相环路
2.5.3 IFE实验环路
2.5.4 美国Cortest公司实验环路
2.5.5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实验环路
2.5.6 挪威科技大学实验环路
2.5.7 中国石油CFL-1型动态腐蚀实验环路装置
2.5.8 中国海油-北京科技大学气液两相环路实验装置
2.5.9 中国海油研制的多相流动态环路腐蚀评价装置
2.5.10 中国海油研制的深水多相流动态腐蚀评价系统
第3章 深水多相混输系统流动安全工程设计
3.1 设计规范和标准
3.2 流动安全设计所需基础数据
3.3 海底多相流混输管道的流动安全设计技术
3.3.1 流型预测
3.3.2 压降计算
3.3.3 设计目的和设计余量
3.4 常用流动安全设计软件
3.5 自主研制的多相管流模拟分析软件TPCOMP 1.0
3.5.1 软件开发背景
3.5.2 软件主要功能
3.5.3 稳态计算模块的改进
3.5.4 瞬态计算模块的改进
3.6 工程应用
3.6.1 荔湾气田群开发
3.6.2 陵水17-2气田开发
3.6.3 流花深水油田群开发
第4章 多相流动规律及段塞预测和控制技术
4.1 两相及多相流流型研究现状
4.1.1 垂直上升管中流型的研究现状
4.1.2 垂直下降管中的气液两相流流型
4.1.3 水平/微下倾管中的多相流流型
4.1.4 流型转变机理与模型的研究现状
4.2 段塞流理论、模型及预测技术
4.2.1 段塞流成因及其危害
4.2.2 段塞机理研究现状
4.2.3 段塞流理论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4.3 段塞流控制技术
4.3.1 段塞流控制技术简介
4.3.2 立管顶部智能节流段塞控制技术
4.3.3 高效紧凑型分离器段塞控制技术
4.3.4 射流清管段塞控制技术
第5章 多相蜡沉积规律及预测技术
5.1 蜡沉积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5.1.1 蜡沉积机理
5.1.2 蜡沉积的影响因素
5.2 蜡沉积预测模型
5.2.1 单相蜡沉积模型
5.2.2 油水两相蜡沉积模型
5.2.3 油气两相蜡沉积模型
5.3 蜡沉积测试方法
5.3.1 偏光显微镜法
5.3.2 冷指法
5.3.3 差示扫描量热法
5.3.4 黏度法
5.3.5 环路法
第6章 管道内水合物防控技术
6.1 水合物的结构与类型
6.2 天然气体系中水合物堵塞的机理
6.3 水合物生成预测方法
6.4 海底油气混输管道水合物控制
6.4.1 机械控制
6.4.2 热法控制
6.4.3 热力学抑
内容摘要
近年来深水中丰富的油气资源吸引着众多石油公司的目光,但高静压、低温的恶劣环境使得深水油气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多相混输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蜡沉积、严重段塞流等问题也严重威胁着水下生产系统和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本书概述了多相流混输管道的流型及流
动规律研究,阐明了水合物生成和蜡沉积的机理、危害及控制方法,分析了严重段塞流的形成、预测及控制措施,并对油气管线主动加热技术和水下多相分离技术作了阐述.指出,多相流与单相流相比更为复杂,实现水下多相分离能从根本上有效抑制严重段塞流的形成。
主编推荐
"1.丛书编写材料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国内海洋工程领域4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完成。
2.丛书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一期)”项目组长曾恒一院士担任主编,由“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二、三期)”项目组长谢彬和李清平担任副主编,由 “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深水平台技术”、“水下生产技术”、“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技术”5个课题组长担任分册主编。
3. 丛书集中体现海洋深水油气开发工程平台自“十一五”到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关键技术来源于工程项目需求,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程项目,创新性研究成果涉及设计技术、实验技术、关键装备/设备、智能化监测等领域,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契合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