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免费在线读】
导语摘要
本书以古方为纲,阐发感悟。涉及经方和时方,共计九十有余。先明古方之源流,继而方证之剖析,后则案例之验证。病案采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依证立法,选方用药,有理有据,展示了古方今用的辨证思路,总结了行医四秩的临床经验。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应用古方治疗现代病症时并不拘泥于西医病名,如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不射精症、理中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天王补心丹治疗心动过速、三仁汤治疗多汗症等,均本着中医思维模式,独辟蹊径,取效良佳。
商品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精选经典方剂92首,方名皆有出处,以方为纲,从功能主治、方证论述、应用要点方面,结合先贤论述和个人经验进行发挥,并附验案。下篇收录小方37首,药少力专,作为上篇补充。
作者简介
张护龙,1978年于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之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由一名医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医生。工作环境以基层为主,在县医院中医门诊、病房,参与中西医结合门诊、急诊、传染病的诊治,接触各类患者众多,很快成长为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骨干。
先后三次外出学习,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太原中医研究院(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临床进修一年,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理论进修班一年,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半年。次进修学习后为当时诊治常见病、多发病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第二次进修学习后对中医四部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入,为后来经方研究和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保障;第三次进修学习为后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的诊断、铺平了道路。
目录
上篇
桂枝汤(《伤寒论》)
麻黄汤(《伤寒论》)
小青龙汤(《伤寒论》)
大青龙汤(《伤寒论》)
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五苓散(《伤寒论》)
炙甘草汤(复脉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伤寒论》)
大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理中汤(《伤寒论》)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四逆散(《伤寒论》)
真武汤(《伤寒论》)
乌梅丸(《伤寒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
乌头汤(《金匮要略》)
大黄唐虫丸(《金匮要略》)
乌鸡白凤丸(乌鸡丸)(《寿世保元》)
肾气丸(桂附八味丸)(《金匮要略》)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萎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温经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阿胶鸡子黄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木香槟榔丸(汤)(《医方集解》)
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归脾汤(《严氏济生方》)
小蓟饮子(《严氏济生方》)
蠲痹汤(《是斋百~选方》)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
防风通圣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内容摘要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古方新悟》选录古方一百二十余首,均是民国以前业界名方。
编者在研读和运用过程中,吸收历代大师对古方的发挥经验,结合本人的心得体会编写成册。 二、全书分上下两篇。
1.上篇收录常用方九十
二首,论述每方出处、组成、功能与主治、方证论述、应用要点及验案举例、病例分析等七部分。
2.方证论述部分,主要
论述历代方家对本方的探讨和发挥,同时阐述个人观点。
3.应用要点部分,采取以方讲病的方式,用中医方证对应西医病种,同时简要讨论西医疾病内容。
所涉及病种范围以内科为主,外、骨、妇、皮肤、
五官科亦有涉及,各种病种共一百八十余种。
4.验案部分,均是四十
余年来编者在不同阶段的典型病例,内容简要,以做佐证。
三、下篇收录小方三十
七首,因小方均为一两味药组成,很少独立用于临床,意在作为上篇的补充内容。
四、该书方剂排列顺序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经方部分,其余为时方附:小方,指组成方剂
药味少,大都是一两味药,也不过三味药物组成,在临床治疗时很少能独立成方,因此这类小方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编者认为,古代小方有药少、
力专、效宏之妙,若能巧妙地将小方和大方结合应用,既有辨证加辨病作用,又有画龙点睛之意味。
鉴于此观点.特将编者常用小方附于后供同仁参考。
精彩内容
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9g白芍9g甘草9g生姜9g大枣9g功能与主治: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
治疗外感风寒,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或鼻鸣干呕,IZl和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方证论述:本方是《伤寒论》一书中调和营卫、解肌疏风之总方,也是《伤寒论》第一方。由桂枝汤变化而成的方剂有二十九首,可谓“群方之冠”。零方以桂枝为君,温经散寒解表;芍药为臣,和营敛阴;生姜辛散佐桂枝解表;大枣佐芍药和里;甘草和中,合大枣养胃气护津液,共起和中解外作用。《医宗金鉴》讲:“桂枝君芍药,是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
。”在《伤寒论》中有很多阳药配阴药,配伍得宜,起到刚柔相济以相和之作用。关于本方之服用方法,必须照章办事,否则少能取效。①服药须臾,啜热粥以助药力。②温覆令一时余。③取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此三条是服桂枝汤的铁规,无论治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均如此。再则就是桂枝汤的临床使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恐怕首先是临床医生
对桂枝汤的理解不深,其次和“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人胃,阴盛则亡”之警句有关。成无己所撰《注解伤寒论·伤寒例第三》讲“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并非原文,是片面的观点。
《伤寒论方运用法》一书对此也持批评意见,作者讲“此句非仲景原文,就一
句话使伤寒论学者视桂枝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