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重要的王室成员,宋武帝之侄,长沙王刘道怜次子,后为叔父刘道规嗣子,袭封临川王。颇为政治才能,曾担任过左仆射、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等。爱好文学,礼遇学士,编著有《世说新语》《幽明录》等书。
刘峻(463—521年),字孝标,南北朝时期梁朝文学家,著有《广绝交论》《辩命论》等。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注《世说新语》,征引繁富,引用的书达四百余种。自刘注出,注文便与《世说新语》一并流传。
蒋凡,1939年生,福建泉州人。复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与古典文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历代文论选》、《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以及点校《玉溪生诗集笺注》等。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卷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中卷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下卷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内容摘要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了魏晋士人风流的名著。其所记载的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隽永,时常妙语如珠,风趣横生,智慧哲理独具特色,人生慨叹深沉隽永,深受历代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本书根据流传至日本的珍贵的宋代董弅刻本整理,并且加以精当简约的注释和具有现代视野的评注,很适合当今读者研究和阅读本书。
精彩内容
17客有问陈季方〔1〕:《海内先贤传》曰:“陈谌字季方,寔少子也。才识博达。司空掾公车征,不就。”“足下家君太丘〔2〕,有何功德,而何天下重名〔3〕?”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4〕,上有万仞之高〔5〕,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霑〔6〕,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1〕陈季方:即陈谌。
〔2〕足下家君:指谌父陈寔。足下,与人交谈或书信时用以敬称对方。太丘:指陈寔。
〔3〕何:“荷”的古字,承担。诸本作“荷”。重名:高名,大名。
〔4〕阿(ē婀):山隅,山坳。
〔5〕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八尺。
〔6〕霑(zhān沾):浸润。
【评】汉末清议品题之风,不仅盛于政坛,同时潜入家庭文化生活之中。以生动的修辞譬喻来品题父亲的高尚德行,陈谌引以自荣自傲,见其善为家族声誉做宣传。其桂生泰山之喻,高深难测之譬,形象具体而生动,有如亲临其境而目睹太丘风采。妙用意象,悟人甚多。颍川陈氏家族,寔议论不畏权贵,多直接的道德评议;而谌之品题,却开始汉末清议向魏晋审美意识方向的转化和过渡。其演变轨迹值得注意。对于诗赋文章修辞艺术的运用,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1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1〕,《魏书》曰:“陈群字长文。祖寔尝谓宗人曰:‘此儿必兴吾宗。’及长,有识度,其所善,皆父党。”与季方子孝先〔2〕《陈氏谙(谱)》曰:“谌子忠,字孝先。州辟不就。”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
【注】〔1〕陈元方:即陈纪。长文:陈群字,纪子。英才:英彦硕才。
〔2〕季方:即陈谌。孝先:陈忠字,谌子。
【评】成语“难兄难弟”肇源于此。难者,不易也,这是在动态发展的行为比较中确立的概念。兄弟道德品行俱佳,原是可以同列齿并,难以轩轾。但人又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存在,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兄弟二人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旦自满自傲,一方进而一方退,则优劣高下立判,怎可保持“难兄难弟”的齿列之位呢?太丘之言,富有人生哲理而颇耐咀嚼。不过,后世语词的引申发展,“难兄难弟”性质变异,另有二人同恶、难脱困境之意,“难”作“患难”解,意义由褒入贬,这又另当别论。
1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1〕,《荀氏家传》曰:“巨伯,汉桓帝时人也。亦出颍川,未详其始末。”值胡贼攻郡〔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4〕?”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5〕,宁以我身代友人命〔6〕。”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7〕!”遂班军而还〔8〕,一郡并获全〔9〕。
【注】〔1〕荀巨伯:汉末颍川人。生平不详。
〔2〕胡贼:中原人对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侵扰武装的蔑称。史称,桓帝永寿、延熹年间,乌桓、南匈奴、鲜卑诸部族武装多次侵袭边庭九郡,诸胡多为汉军所败,“惟鲜卑常自来自去”。故余嘉锡《笺疏》以为荀巨伯所遭遇的“胡贼”为鲜卑,疑是。具体时间、地点失载。
〔3〕子:你。古时第二人称代词。
〔4〕男子:非指男子汉,而是泛称毫无功名的白衣之士。止:停留。
〔5〕委之:抛弃他,离开他。
〔6〕宁:宁肯,甘愿。
〔7〕国:此非指国家,而是泛称地方。古时多诸侯封国,故常以“国”称地方。
〔8〕班军:班师,撤军。
〔9〕全:安全,不破碎。
【评】故事发生在汉末桓帝时,地点在北方边庭地区。故事使人联想起先儒那“舍生取义”的老话题。《孟子·告子上》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但古往今来,真能实行者有几?贼兵攻城,“一郡尽空”——守土有责者早已舍义求生而溜之大吉了。其实,不仅是守土有责的地方官吏,即是高高在上的朝廷名公巨卿,将军校尉,又有哪个站出来为国为民尽忠死战呢?汉末“胡贼”纵横,并非因敌人强大,而是朝廷内部腐败直接造成的,其罪责主要在这帮“败义以求生”的无耻之尤。但是天道未丧,“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在民间草莱见其薪火之传。荀巨伯之言,慷慨诚挚,掷地有声。他在战乱中坚持留下照顾病友,而全然没有考虑自己与病友,二者生命孰轻孰重的问题。在安危攸关的紧急关头,难道还要先去思考所救之人,是老、是少、是健康、抑或病人,是否值得伸出救援之手等冷酷的理念吗?唐韩愈《原道》云:“行而宜之之谓义。”只要是正义之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古人于荀巨伯,有“千古一朋”之颂,其心胸之坦荡,至今仍激动人心。
媒体评论
《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孝标作注,又征引浩博。或驳或申,映带本文,增其隽永,所用书四百余种,今又多不存,故世人尤珍重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