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64 3.5折 36 全新

库存3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仗剑天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9633033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920368

上书时间2024-05-3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张琴,一壶酒,一支笔,云间写诗,田里踏歌,烟雨平生。
苏轼一生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命运困于党争。他始终以从容、潇洒、旷达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挫折,如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赤子之心。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的伟大人格,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目录
江山有限情无限
  待君重见寻芳伴
  江上哀筝遣谁听
  头白鸳鸯失伴飞
  金风玉露一相逢
  良夜清风月满湖
  人生乐在相知心
斗酒相逢须醉倒
  旧曲重闻似当年
  亦师亦友老仙翁
  竹溪花浦曾同醉
  诗人相得古来稀
荣辱悲欢共手足
  二苏胸中万卷书
  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场大梦谁先觉
万里身同不系舟
  不做闲客不闲行
  亲射猛虎看苏郎
  不忍轻别是徐州
  夜阑寂寞沙洲冷
  天涯何处无芳草
  乘桴且恁浮于海
明月有光人有情
  重重似画曲如屏
  多情笑我早华发
  我欲醉眠芳草间
  快哉亭上快哉风
  谁道人生难再少
  人间有味是清欢
青山似欲留人住
  归去青山不易得
  使君元是此中人
  依旧躬耕于田畴
  杨花点点离人泪
  最是橙黄橘绿时
何处心安是吾乡
  一场大梦何时觉
  蜗角虚名身外事
  长恨此身非我有
  又得浮生一日凉
  此心安处是菟裘
  问书生何辱何荣
任我江海寄余生
  雪似故人人似雪
  花前对酒不忍触
  万重云外有征鸿
  一蓑烟雨任平生
  巧补残词漏残梦

内容摘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本书以苏轼的词为主题,涵盖了叙事、咏史、咏物、赠答、田园等佳作,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人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苏轼一生仕途坎坷,然而他却用自己独有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这些不幸,他的人生哲学都寄语于自己的作品中。本书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词进行了情感化的解读。读他的词,可以医心;品他的人生,让人奋发。

精彩内容
 待君重见寻芳伴一斛珠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那年那日是唐朝,那君那人是玄宗。
唐明皇在花萼楼恰逢外使觐见,奉献颇丰,遂命贴身太监从贡物中取珍珠一斛,悄悄给梅妃送去。一斛者,十
斗也。这位“尤知音律”的“梨园鼻祖”,同时命乐府官用新声谱曲,名“一斛珠”。该词牌名由此便传了开来。
梅妃者何人?梅妃不姓梅,而姓江,名采苹,开元中被选入大唐后宫。妃淡妆明秀,慧敏能文,又性喜梅,于是唐玄宗赐名梅妃,宠爱有加。后来,梅妃遭杨玉环妒忌,被迫迁居上阳东宫。唐玄宗思念梅妃,在夜里灭烛召见
,被杨贵妃发觉,引起风波。之后乃有上述“一斛珠”的典故。结果如何?梅妃并不领情,写诗答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珍珠乃是无情物,怎慰朝朝暮暮心?
这是宋人传奇小说中记载的故事,未必全真,也未必全假。苏轼这阕《一斛珠》乃是同样不真不假,却有情有意有韵味的妙品。
情之于诗词,就像茶之于水,不可或缺,但难以捉摸。诗词中的情,往往难以确指,于是就难坏了各朝各代有考据癖的索隐派,大家各执一词,各有其理,却难定于一
。以这首《一斛珠》为例,有人认为苏轼是追忆旧友,有人认为是思念新婚妻子王弗。为故事的美丽起见,从后解。
这年(宋仁宗嘉祐元年,即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父子三人离蜀赴京赶考,过关中,至洛阳时正当(闰)三月,乃暮春时节。
垂杨生绿,已可成荫,半掩红楼,摇曳参差。小池清浅,波纹如篆,如斯美景,谁人顾盼?景动人心,瞬息万里,他年他月,烛下花前。不醉美酒醉离歌,何时执手再重说?风流已散情不散,他日寻芳君为伴。此情此景谁可拟,斜阳一半西楼燕。
苏轼与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成婚时十九岁,王弗十
六岁。这桩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中有父母的深远之虑。苏轼、苏辙兄弟两人快到二十岁的时候,家里就筹备让他们进京赶考了。赶考之前,要把婚姻大事解决了。因为他们若是未婚进京,并且一考而中,有可能就要娶外地老婆了。
北宋年间有一种求婚习俗,京都中家有未婚之女的富商,每年都眼巴巴地等着考试出榜,榜单一下,便立即向新得功名的未婚举子提亲。所以科举考试的季节,就是婚姻大事活跃进行的季节。苏轼的父母想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的家族知根知底,要比迎娶不知根底的京都富商的千金好得多。于是就有了苏轼与王弗的婚姻,和第二年苏辙与另一位本地姑娘的婚姻。
父母之命,未必全错;媒妁之言,未必不美。先婚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