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藏1921(共6册)(精)
  • 典藏1921(共6册)(精)
  • 典藏1921(共6册)(精)
  • 典藏1921(共6册)(精)
  • 典藏1921(共6册)(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典藏1921(共6册)(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5.83 7.0折 48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义华 主编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20126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0元

货号31106530

上书时间2024-05-3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出版说明

 

 百年前的中国,新思潮的波澜不断涌现,中国学术也随着社会变革发生根本转向。在今天看来,百年前出版的某些图书不仅因其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其文本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文献和收藏价值。

 

 为此,本社策划出版“百年典藏”书系,延请资深学者逐年精选百年前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文社科类初版著作若干种,按原貌影印,陆续推出,让读者以特殊的方式直面百年前的过往,“通过感性直观敞亮地面对历史本真”。本社曾策划出版皇皇500 册的《民国丛书》,对20 世纪上半叶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著述进行了全景式呈现,“百年典藏”书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一思路的延续,力图为读者回望百年开辟一条更加便捷的通道。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也期待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我们把这套书系编得更好。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0 年 12 月


【书摘与插画】

1921:新文化运动修成正果(姜义华)
关键字:马克思学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 年,我界定为新文化运动修成正果之年。
 为什么作了这样一个界定?
 新年伊始,1921 年1 月1 日出版的《新青年》第8 卷第5 号上就发表了一篇李达所撰写的《马克思还原》,说明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明确指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是革命的”,而“一,唯物史观;二,资本集中说;三,资本主义崩坏说;四,剩余价值说;五,李达 阶级斗争说”这五项,则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年打响的这炮,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已经修成它重要的成果,这就是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始于1920 年。上海渔阳里2 号,是原安徽都督柏文蔚在上海的一所私宅。陈独秀1920 年4 月从北京辗转来到上海,就居住在这里。5 月,在这里,他接待了俄共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专门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同月,他在这里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恽代英翻译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李汉俊翻译 《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当时书名作《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作为建党的理论准备。6月起,他在这里和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杨明斋、沈玄庐、沈雁冰等人多次会议,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来到上海,也是在这里会见了陈独秀。随后,于8 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年谱》(62 页):8 月,“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该组织拟定一个具体的党纲党章内容的文件,并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2016 年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8、27 页)确认“上海的组织一开始就叫中国共产党,北京的组织则称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上海渔阳里2 号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陈独秀本人亲自联络和推动或派人帮助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及留法、留日成员等地建立党的组织。并于8 月20 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陈独秀将《新青年》自8 卷1 号(9 月出版)起改组为党所领导的机关刊物,让李达、李汉俊、陈望道加入《新青年》编辑部。11 月,创办《共产党》月刊,作为党的喉舌。1920年底,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南下广州办教育。他给北京同仁写了封信,交代陈望道将接任主编《新青年》。根据陈独秀的建议,1921 年伊始,开始积极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成为所说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新青年》和《共产党》这两份刊物为中心,开始密切关注中国工人的生存状况和中国的农民问题。1920 年5 月,《新青年》专门出版一期“劳动节纪念号”,发表了一组有关中国社会劳动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南京、唐山、山西、江苏、长沙、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国工人集中的各个地区。这些调查报告,
重点反映中国社会劳动阶层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以及阶级地位。
 8 月,中国共产党人委托江南造船厂工人发起组织上海机器工会,11 月正式成立。1921 年4月,《共产党》月刊发表了《告中国的农民》,号召农民组织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翻身解放。9 月27 日,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个农民协会,两三个月内,农民协会发展到萧山、绍兴两县的八十多个村庄,农协领导农民进行抗税减租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发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开始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下修成正果的又一重要标志。
 从1920 年9 月开始的关于中国要不要选择社会主义以及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争论,1921 年仍在继续。研究系大将张东荪从1920 年9 月起多次发表文章,称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开发实业,增加富力;其方法之能速成者,莫若资本主义。随后,梁启超撰文支持。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落后,大多数人民无知识,不能建立劳动阶级的国家,也不能建立共产党,必须依靠“绅商阶级”来发展资本主义。1920 年12 月陈独秀在《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中明确指出,要“使中国人‘都’得着人的生活,非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制采用社会主义生产制不可”,“此时我们中国不但有讲社会主义的可能,而且有急于讲社会主义的必要。”(《广东群报》1921 年1 月19 日)。李大钊也指出,今日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依社会主义的组织经营实业不可,“中国实业之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李大钊:《社会主义下之实业》,《曙光》第2 卷第2 号,1921 年3 月)。
 在这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同当时非常流行的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无政府主义者鼓吹个人自由和无政府状态,反对一切国家和暴力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陈独秀在《新青年》第8 卷第4 号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长文,围绕着革命的形式、国家的本质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等问题,逐一反驳无政府主义的论点。李达、李大钊和其他共产党人在《新青年》和《先驱》《青年周刊》《觉悟》等报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批判无
政府主义。
 这些论战将新文化运动引进一个全新的方向。蔡和森认为《新青年》前期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完全是代表美国的精神”,“但是到了仲甫同志倾向社会主义以后,就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的思想了,宣传社会主义了”(《蔡和森文集》(下),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792 页)
 但是,新文化运动所修成的这些正果,集中反映在《新青年》《共产党》这些刊物中,而这些刊物都早就影印出版,《典藏》选录的都是那一年出版的书籍,这些代表时代潮流的文献,便只能割爱了。而要深入和准确地了解1921 年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文化界,却不能不首先深刻认识新文化运动所修成的这一正果。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带有收藏性质的文献汇编,由姜义华教授主编,从百年前的1921年首次出版的图书中挑选*重要的6种,原貌影印,供收藏者直观一览百年前社会思想状况。主编撰写长篇导读,对这6种原版图书的作者情况、成书过程、文本结构、出版背景,特别是该书在当时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给出精辟论述。
 收录的6种图书分别是:“东西方文化论战的3颗硕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欧洲文艺复兴史》《清代学术概论》,“白话文落地生根的2种实录”——《国语问题讨论集》《女神》,和“中国国民外交的先声”——《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讲,陈政、罗常培编录),后曾多次重版,并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多种文字。讲述了世界上的多元文化,通过西方、中国、印度这三大文明的比较,对这三种文化做出迥异于他人的新的解读。作者力主每一种文明都要善于吸取其他文明之所长,补自己文明之所短,但都不能丢掉自身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这部著作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欧洲文艺复兴史》(蒋百里著,梁启超作序),是中国人所撰写的*本系统介绍欧洲文艺复兴历史的专门著作!直接缘于蒋方震和梁启超等人结伴欧游,作者试图对新文化运动中常常争论不休的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回答,他认为研究欧洲文艺复兴史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必要性,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的研究,找寻中国的文艺复兴之道。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蒋百里作序),是清学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对比中西文化,对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了一番论述。这一部著作*为可贵之处,就在于梁启超以科学的研究精神,对康有为和他本人所推动的经今文学运动的是非得失做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和有相当深度的检讨。
 《国语问题讨论集》(朱麟公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白话文如何真正落地生根,是白话文运动的标志性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众多著名学者为使白话文真正落地生根,各抒己见,进行激烈争论而逐渐取得共识的情况,成为一份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实录。
 《女神》(郭沫若著),成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标志着白话诗已经正式登上中国诗坛!诗集收录作者从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这些诗篇完全冲破了传统五言七言诗体、词谱曲谱的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创造了一种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
 《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陈震异著),成书于太平洋会议的国际背景,是为了给北洋政府提供关于太平洋会议的建议,可称得上代表这场国民外交运动的先声。为了对抗日英同盟,作者提出建立中美俄同盟的构想,这一构想似乎是异想天开,但谁也没有预料到二十年后这一构想竟然一度变成现实。



目录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欧洲文艺复兴史》
《清代学术概论》
《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
《国语问题讨论集》
《女神:剧曲诗歌集》

内容摘要
 1921年的中国,“军阀埋头内战,列强继续互争”,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文化运动(第二期)掀起新思潮的波澜……这些历史趋势和思潮在1921年出版的图书中有所体现,在百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些图书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回望百年,思考当下,观照未来。本书精选1921年首次出版的最具代表性的图书6种,《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欧洲文艺复兴史》《清代学术概论》《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国语问题讨论集》《女神:剧曲诗歌集》,原貌影印出版,由姜义华撰写导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讲,陈政、罗常培编录),讲述了世界上的多元文化,认为东方文化比西洋文化为高,指出“要以孔教为中心使东西文化双方凑合”。《欧洲文艺复兴史》(蒋百里著,梁
启超作序),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的研究,找寻中国的文艺复兴之道。《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蒋百里作序),清学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对比中西文化,对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了一番论述。《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
》(陈震异著),主要分析太平洋会议由来、性质、派别、应对等。《国语问题讨论集》(朱麟公编),主要探讨国语文法、
国语统一等问题。《女神:剧曲诗歌集》(郭沫若著),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

主编推荐

﹡“百年典藏”书系,力图为读者回望百年开辟一条更加便捷的通道
﹡精选6本经典著作,均为百年前首次出版,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由资深学者姜义华教授主编,并撰写长篇导读
﹡按原貌影印,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