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研究(2015年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88
4.0折
¥
4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03530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1201851569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
张天翼
刘东方 张天翼的童话语言与讽刺语言 001
汪青梅 张天翼小说语言特色漫谈 008
周英顺 简论张天翼童话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教育功能 014
崔庆蕾 张天翼在1978年的三份发言稿 020
张元珂 张天翼民国时期著作初版本校勘及
若干问题说明 026
欧阳山
欧阳代娜 田海蓝 欧阳山的文学之路与
《一代风流》的创作 033
马春光 《高干大》的叙事策略与语言特色 038
张丽军 乡土中国新式农民英雄 043
崔庆蕾 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再版前记》的
原稿及修改情况 050
端木蕻良
王 雪 一身贵族气 半世多余人 056
李 莉 端木蕻良的乡土情怀与民间精神 062
张立群 一个期待深入研究的作家 068
陈 宁 端木蕻良的创作资源与小说
《科尔沁旗草原》的形成 074
刘大先 论端木蕻良《曹雪芹》的杜撰 081
杨 朔
陈 军 杨朔散文的评价史及其文学史地位 088
梁向阳 王 姗 杨朔的延安之路 099
吴周文 解读杨朔与毛泽东两度文学情缘 104
陆克寒 “共和国叙事”的实践性尝试 111
李 婷 杨朔散文重提 118
许建辉 “三千里江山”的诉说 125
郑 敏 《茶花赋》手稿 130
倪玲颖 抗战时期杨朔的出版活动和文学创作 133
魏 巍
北 乔 魏巍:源于生活激情的真诚叙事 139
孙 谦 魏巍作品经典性的生成 145
张自春 魏巍的“抗美援朝文学”创作 150
张 丹 魏巍致田间信及《晋察冀诗抄》 157
李 凖
艾 翔 被轻慢的笑的世界 160
桫 椤 李凖小说的人民性 167
方 岩 李凖·1985·茅盾文学奖 173
李 澈 温暖的记忆 181
李国栋 李继凯 大气磅礴的李凖书法 188
田 蕾 李凖信谈《大河奔流》 192
林海雪原
阎浩岗 《林海雪原》何以能成“三朝元老”? 195
于京一 历史化:无法摆脱的时代宿命 200
杨晓帆 多产的过去:《林海雪原》的记忆书写 206
魏雪慧 “红色经典”与当下对话的再造 212
王 雪 《林海雪原》的改编之路与接受效果 218
崔庆蕾 读《不速之客》手稿 224
宋 嵩 民间侠义与草莽传奇 231
李健吾
韩石山 李健吾:一个不世出的文学大家 237
许建辉 激发正能量,滋养精气神 240
李德南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及其当代意义 242
刘子凌 李健吾:刺猬型的狐狸 248
董哲西 一个“打”出来的评论家 253
张元珂 李健吾著译初版本校勘记 258
刘 璐 李健吾新文学著作版本举隅 263
林徽因
程勇真 “京派文学”与中国美学 267
张艳梅 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反思 274
崔庆蕾 最后的绝唱 281
马 兵 “创造”的短篇 287
郑 同 文学馆藏常风捐赠周作人诗笺 293
张立群 时世平 “林徽因传”的现状考察 295
杨洪承 “新感觉派”在革命与文学之间行走 298
施蛰存
潘 颖 施蛰存与新感觉派 305
张元珂 《鲁滨孙漂流记》的徐译本及其传播史 310
宋 嵩 1935—1940:刘呐鸥电影往事 316
崔庆蕾 施蛰存信札两封 323
九叶诗人
吴 昊 九叶诗人笔下的1948年 329
段晓琳 “人民”:《九叶集》的一个关键词 334
汪静茹 曹辛之24页长信谈论《说九叶》 340
北 塔 我俩都是东南西北人 346
吕周聚 穆旦 353
孙良好 魂兮,归来 358
萧 红 萧 军
阎晶明 改变命运的序言 364
高海涛 鲁迅与“别有根芽”的花朵 369
郜元宝 王翰慧 由“二萧”与鲁迅结缘想到的 376
李继凯 行走西北的“二萧” 380
张 莉 “越轨”的评价与萧红的评价史 388
李 舫 从鲁迅为萧红、萧军作序谈起 391
吴 俊 东北文学的多元性及其新文学史意义 398
张未民 重续东北文脉,彰显北方写作 401
王学谦 摩罗气与东北风 404
后 记 412
内容摘要
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编的学术研究刊物《经典作家研究专刊》,实现与学术界的良性互动,更新新文学研究内容、方式与方法,面向社会大众普及新文学经典作家与作品,展现文学馆人风貌及学术体系对文学研究的贡献。专刊每月一期,每期研究一位经典作家或一个文学思潮、流派。现将专刊所发文章精选篇目以《现代作家研究》为名结集出版,方便大家阅读和珍藏。丛书以年份为卷次,每年一卷,此为2015年卷。
精彩内容
张天翼的童话语言与讽刺语言
刘东方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左翼新人”的张天翼,是一个多面手,既以讽刺小说家著称,又以童话作家闻名。其实,张天翼的成功,除了对生活本质的领悟、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和对各色人等心理的揣摩,以及普遍人性的揭示以外,对文学语言的打磨和锤炼,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艺术,并具备了童话语言和讽刺语言两副笔墨。
一
张天翼是中国童话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作品,如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金鸭帝国》,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等,形成了形象生动、简单明了、顽皮机智,符合儿童趣味和童真的语言艺术。具体而言,在词汇上,张天翼多用具体实在的词汇,绝少使用儿童不易理解的抽象词汇,“要让孩子们爱看,看得进,能够领会”。他首先运用儿童世界中常见的名词。如《大林和小林》中,表物品的房子、床、锄头、哨子等;表人物的老师、大林、小林、四四格、蔷薇公主等;表动物的鳄鱼小姐、狐狸平平、绅士狗皮皮等。使用儿童熟悉的名词,不但能让孩子们容易了解作品的内容,而且也易于成人进入儿童的世界,形成作品的童话氛围。其次是形容词。童话语言中,一般都善于运用形容词,如叶圣陶、巴金和陈伯吹等人的作品,张天翼的童话语言尤甚。如《大林和小林》中:“太阳从东边吐出红光来,红里面带着金色,照着树林美丽极了。”“太阳仍旧把那满地的珠宝照得闪亮。碧绿的海水一滚一滚的,卷起一道道白边……遍地都是闪亮的金元和银元。还有闪光的钻石,红艳艳的红宝石,夹着绿莹莹的绿宝石,扔得满地都是。有时候一脚踏下去,就会踩着许多透明的酱色石头。”文中红色中带着金色的自然世界,卷着白边的碧绿的大海,红艳艳的红宝石和绿莹莹的绿宝石,这些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画面,既符合儿童的阅读期待,也增加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又凸显了童话语言的特色。最后为动词。张天翼的童话语言对动词的使用非常讲究,他较少使用双音节的复合动词,多用表示一个明确动作的单音节动词,而且动词间的连贯性特别强。如《秃秃大王》中:“秃秃大王起来了,吃了饭,吃了煮冰淇淋,就到花园里去散步。秃秃大王忘记那个老头和那个女人了,到了下午三点,秃秃大王走到那间房子里来,看见那个老头和那个女人,才又想起审判的事。”文中动词“吃”“走”“看”“想”多为一个简单的动作,符合儿童的生理行为特征,且通过这些行为动作的连贯过程来组织故事,推进情节发展,使儿童读者的阅读注意力随着动词的组合形成想象的空间。
除了词汇外,张天翼还十分注重“句式”。在他的童话语言系统中,习惯使用简单的陈述句。在张天翼看来,陈述句便于简练、清楚地表达故事的演进逻辑,显示情节发展的过程。同时,陈述句又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最为基本的句式,特别适合陈述具有实在指称意义的事件和语义,也特别符合儿童的认知和接受的特点。与现代小说中的陈述句不同,张天翼的童话小说中陈述句的句式相对简单,如“冬哥儿抱住爸爸,爸爸醒了,爸爸张开眼睛看见冬哥儿,爸爸就哭了起来……”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白话语言吸收了大量的欧化句式,形成了汉语欧化的趋势,在简单的陈述句式的主干部分(主语、谓语和宾语)加入大量的附属词汇和句子,形成了复杂难懂的复句,甚至是组合复句,给接受者特别是平民大众造成了阅读接受的障碍。这种现象在1930年代左翼文学阵营开展的三次“文学大众化”的讨论中曾广受诟病。瞿秋白就曾称其为“非驴非马的骡子语言”“大众看不懂的新文言”,张天翼童话中的简单陈述句式可以看作对这种复合句式的一种反拨,从语言角度视之,他被称为“左翼文学新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陈述句外,张天翼的童话语言中还多用疑问句。我们知道,儿童对所处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疑问,好奇是他们最主要的心理特征,张天翼充分了解孩子们的本性,他认为“好奇是最主要的童真”。为了表达这种童真和好奇,为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他在童话语言中,运用了大量的疑问句。如《大林和小林》第14章“富翁岛”中,大林不停地问:“我有这么多金子,怎么会饿呢?怎么会饿呢?”在中国童话文学史上,语言成人化的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在现代童话滥觞之际的五四时期,作家们往往借助儿童的角色表达启蒙运动中“科学”和“民主”的理念,儿童成为了时代的传声筒,让人感到滑稽甚至可笑。而张天翼则真正从儿童的审美和心理实际出发,创作出属于中国儿童自己的语言体系。同时,张天翼还在童话语言中,适当地辅以韵文句式。我们知道,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在孩童阶段人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他们在认知接受语言时,最早接触到的往往是语感特别强的儿歌和童谣,张天翼作为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谓深谙此道。如《大林和小林》中,“这是叭哈先生的家,/不准乱涂乱画,/你如果乱涂乱画,/我搔你脚板一百二十下”!《秃秃大王》中,“不要哭,不要哭,/一二三四五,/南瓜煮豆腐。/大家打倒坏秃秃”。这些韵文句式韵律整齐,朗朗上口,不但有利于儿童的接受和理解、让他们备感亲切,还十分巧妙地起到了推进故事情节、暗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张天翼的童话语言第三个特点是叙述人的选择和运用。在叙事学理论中,叙述人的选择十分重要,热耐特认为:“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人将一个个故事组织并讲述出来的整体活动,其构成基础是故事和叙述方式。从这个角度讲,叙述人和小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叙述人多为大于作品人物的全知全能型叙述者,现代小说多为等于或约等于作品人物的部分感知型叙述者,前者的优势为便于讲故事,后者的长处在于真实可信。张天翼则介于二者中间,他采用了“高于儿童又不脱离儿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在张天翼的童话小说中,总是有一个故事的叙述者,这个人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十分了解,也对他们的性格特点,甚至顽皮习性十分理解,他在叙述故事时,既不因过分的成人化而显得不真实,又不过分地拘泥于儿童的真实,呈现出符合童真童趣又游刃有余的特点。如《大林和小林》中叙述人讲道:“刚说到这里,你一定会问:‘你为什么不从头说起呢?大林怎样会有他自己的家呢?那天怪物要吃大林和小林,大林和小林分开跑,我们就没看见大林了。你从那里说起吧。’对,我就从那里说起吧。”这个叙述人十分亲切,他不担当说教者,而是十分了解儿童,知道他们希望知道什么,与他们面对面地促膝交流。正如张天翼所说:只有“化身为孩子,用孩子的心灵想,用孩子的眼睛看,然后用孩子的嘴巴说话”,才能使作品的叙述语成为孩子们习惯接受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正是通过这个特定的叙述者,张天翼的童话小说才在广大儿童接受者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本人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作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