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害人家属
  • 加害人家属
  • 加害人家属
  • 加害人家属
  • 加害人家属
  • 加害人家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加害人家属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87 5.2折 49.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铃木伸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6946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537651

上书时间2024-05-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996年自东京大学教养学系毕业,同年进入NHK电视台任职,历任新闻节目导播,负责《NHK特辑》、《今日焦点》等节目。曾两度荣获表彰优秀节目的银河赏奖励赏。着有《沸腾都市》(合著)、《新闻消失大国:美国》。

目录
第一章 一个平凡家庭
警方来电
出乎意料的自白
丈夫遭到逮捕
被采访车包围
加害人家属不能哭也不能笑
为了孩子,隐瞒事实
被惹恼的邻居们
独自面对无解的质问
一人犯罪,全家同罪?
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
“杀人犯的家”
“连儿子一起抹杀吧”
不得不转校
半夜前往校园“道别”
恐惧挥之不去
和所有亲友保持距离
永远无法得知真相
借钱度日
为了孩子而活
第二章 重访轰动的旧案
充满戏剧性的重逢
熟人的儿子是杀人犯
在匿名信、匿名电话中苟活
贴着“犯人亲属”标签的生活
父亲崩溃自杀
丝毫不敢面对事实,就这样吧
涂鸦骚扰,有多少是从众?
原因不明的火灾
失业,匿名邮件是最后那根稻草
整整一年,泪流不止
“报应论”
仅仅因为与犯人同校……
双重标签,双重痛苦
十余年来都被蒙在鼓里
被冤枉成罪犯
丈夫是她痛苦的源头
只有母亲会一直陪在犯人身边
冤狱令人生瞬间破碎
17 年半才洗刷了冤屈
弟弟的绝望
交通意外令加害人家属走上绝路
因顶罪而导致的悲剧
加害人任职的机构受到强烈谴责
过度指责酿成的悲剧
首次针对加害人家属的全国调查
既是被害人家属,也是加害人家属
第三章 互联网狙击
网络制裁
隐私被传上网络
与网络共生的网暴
犯人父母的照片被疯传
犯人父亲的穿着被批评
网络风向,瞬息万变
网络暗语下的攻击
行政机关对网络侵害的关注
因随意发言背负刑事责任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比惩罚更有必要
逃避责任的家长
形迹可疑的孩子
批评与同情的界限
忽略了孩子求救的信号
重视孩子的情感发育
畸形的亲子关系
大恶始于小恶
青少年群体犯罪
“人世间”的可怕
部落内部的审判
被害人遭遇二次伤害
“体感治安恶化”
记者复杂的情绪
危险的媒体争夺战
第五章 各国对加害人家属的关注
英国:1988 年成立非政府援助组织
英国:重点援助加害人子女
澳洲:关注儿童之间的交流
美国:社会大众鼓励、开导加害人母亲
美国:政府推动狱中课程
日本:2008 年成立民间组织
日本:一句话就能改变人的想法
抱着矛盾的心态,从事援助工作
各种意见互相激荡,才是健全的社会
是什么使罪行发酵?
援助加害人家属任重道远

内容摘要
\"“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把家人卷进来,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NHK特辑》《今日焦点》负责人铃木伸元希望这个视角能为社会带来些许帮助,因而写下这本书。
本书以NHK电视台播放的《今日焦点》其中一集《犯罪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为基础,大幅加入了没有被剪辑进节目的信息。从一个随处可见的平凡家庭开始:警方突然来电,丈夫遭到逮捕……既有一手的采访资料,记录加害者家属在得知家人犯罪后的压力和处境;也有对轰动一时的旧案的整理和重访,对互联网狙击加害人家属现象的思考;探讨了应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重于惩罚。
铃木伸元无意高声呼吁加害人家属的权利,但他认为,让大众了解加害人家属的遭遇是有意义的。
身为媒体工作者,因为本书而开启的各项采访,也令铃木伸元再次意识到应该时刻注意媒体的角色与影响力。

精彩内容
【警方来电】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平凡家庭。
太太浅野洋子(化名)已年过35岁,和比自己小的丈夫、小学低年级的儿子住在一起。她在出租车行负责庶务工作,丈夫则在公公经营的小工厂做事。丈夫个性温和,几乎不曾大呼小叫。儿子雄太(化名)很喜欢足球,每逢周末便到当地的少年足球队踢球。由于夫妻俩都在工作,小孩平常放学了就会去学校的托管班。
洋子虽然整日忙于工作与家庭,但对于生活并未感到特别不满,过着平凡充实的每一天。
然而,这样平凡幸福的日子,却在某一天突然毫无预兆地分崩离析。
那是2006年2月某个冬日的傍晚,天气十分寒冷。
当洋子正在准备晚餐时,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来。她接起电话,对方自称是警察,说要找她的先生。她望向丈夫,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丈夫也一脸惊讶地接过了电话。
他很快就挂断了电话,留下一句“警察好像想问我一些事情,我去去就回”便出门了。洋子这时候还没想到丈夫是杀人凶手。夜里回家后,丈夫只说了句:“没事,没问题。”他平常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因此洋子并未特别在意。
然而审讯并不是一次就结束了,第二天、第三天丈夫又去了警察局。
洋子开始担心,丈夫却还是回应“没事”,不愿多说。 到了第三天,洋子越来越不安,于是趁着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找出了前些天的报纸,仔细翻阅。她认为丈夫可能卷入了当地某起尚未抓到嫌犯的案件中。
其中一则短短的报道吸引了她的目光—邻镇发生了命案,警方尚未找到嫌疑人,目前正在调查。
当天夜里,面对来接丈夫的警察,洋子直接开口问道:“你们是为了这起案件而调查我先生吗?”警察面无表情,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太太,不好意思,案情尚未厘清,我们无法透露细节。”但洋子的直觉告诉她,丈夫就是因此而受到调查的。
【出乎意料的自白】从这时开始,洋子就忍不住一天到晚地思考丈夫与案件的关系。
丈夫一定是因为邻镇的命案而接受调查的,但是被害人与他不该有什么交集,更何况她绝不相信丈夫会杀人。虽然很想找人商量,不过丈夫目前只是配合警方调查,称不上嫌犯,洋子觉得还不用为此寻求协助。
有一天,洋子试着询问审讯完回家的丈夫:“是因为那起案件吗?”丈夫老实承认了,同时告诉她:“命案与我无关,你用不着担心。”洋子虽然很想相信丈夫,却发现自己无法完全信任对方。
就连在车行上班时,她的脑袋里都充斥着那起命案。 由于无法将此事从脑中清除,她又读了一次那篇报道。
这一次,她注意到报道中提到了警方推测的犯案时间,于是试着回想当时丈夫在做什么。
当她回想起来时,吓得倒抽了一口冷气,因为当天明明是不必工作的周末,丈夫却出门了。
报纸上推测的受害人死亡时间是星期天傍晚。那一天中午,丈夫说要去送货给附近的客户。虽然他有时的确会在周末送货,那天却是直到晚上才回到家。她还记得自己当时很纳闷:明明客户就在附近,怎么这么晚才回家?
或许丈夫就是这起凶杀案的凶手……她吓得全身颤抖。警方的调查仍在继续。随着审讯的时间越来越久,洋子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强烈。凶手果然就是丈夫吗?或许他正在努力自证清白,所以审讯时间才会拉得这么长,但就算如此……自愿配合的审讯已经进行了10天,洋子也不安到了极点。这一天,正当她在公司处理庶务时,接到了警方的电话:“不好意思打扰您工作,您先生有话要跟您说,我们现在出发前往贵公司附近,可以麻烦您出来一趟吗?”洋子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但可以感觉到原本的僵局出现了变化。
会合的地点是离公司有一段距离的小巷子,警方开着一辆普通的汽车前来。洋子一坐进后座就看到丈夫低着头,直到警方催促才开口。
“对不起……其实,人是我杀的。”那一刻,洋子几乎听到了自己血液倒流的声音,整个人头晕目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丈夫说完“对不起,我真的很对不起你”后,又低头陷入了沉默。
【丈夫遭到逮捕】丈夫坦承犯案的那天,洋子依照警方的指示回家,结果一整晚都没能合眼。
他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之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儿子会不会受到影响?种种烦恼在心头打转,她却不知道该和谁商量。
第二天早上,独生子雄太注意到父亲并未回家,便开口询问洋子。
她随口撒谎道:“爸爸工作有点忙,要出差一阵子,暂时不能回家了。”之后就跟平常一样送儿子去上学。
洋子试着思考今后该怎么办,却怎么也想不到办法,只好照常上班。
下午,警察再次打电话给她:“两三个小时之后就会对您的先生发出拘捕令,也会发布新闻稿。”丈夫说的果然是实话。警察继续说下去,口气平淡:“就事件的特性来说,媒体应该会大幅报道,到时你家附近可能会充斥着媒体记者,所以请尽早带孩子离开,要是把他卷进来就太可怜了。”洋子挂断电话后急忙从车行早退,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打电话给高中好友A,简单说明情况,希望暂时把雄太托付给对方照顾。
洋子的父母在她小时候离婚,之后相继过世,因此她能够依靠的就只有好友A了。
去学校托管班接雄太时,雄太还因为母亲提早来接自己而流露出天真的喜悦。
等他一坐上车,洋子便告诉他:“妈妈的工作也变忙了,所以你暂时要去A阿姨家住一阵子。等我工作告一段落,马上就去接你。”可能是因为母亲不由分说的强硬态度,雄太虽然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却仍然默默点头答应。
一回到家,洋子就赶紧把几天的换洗衣物塞进包里,又驱车离家。
她首先开往隔壁市的好友A家,刚下班的A已经在家里等她了。
洋子告诉A:“我丈夫好像闹出了什么事,详情我还不清楚,不过希望你能暂时让雄太避避风头。”A表示尽可以把一切都交给她。听到洋子说“外子的事明天好像会上报,我知道详情后,再好好跟你说”,A也并未追问任何细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