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过内心那座山: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越过内心那座山: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87 4.1折 58 全新

库存25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伊迪丝·伊娃·埃格尔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1802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631435

上书时间2024-05-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埃格尔博士表示,她曾身处的最糟糕的牢笼不是奥斯维辛,而是她在脑海中给自己编织的牢笼。任何人在生活中都可能变得脆弱或遭遇挑战、深陷自己的“牢笼”中无法自拔,难以康复或重新享受人生。埃格尔博士的这本心灵疗愈指南介绍了十二种人们最常遇到的“牢笼”——受害者心态、逃避、自我忽视、秘密、负罪感与耻辱感、无法排解的悲伤、思维僵化、怨恨、恐惧、评判、绝望和拒绝原谅——以及治疗这些普遍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并在每一章末尾给出了与该章内容相对应的针对性建议。埃格尔博士在书中以用有温度的文字描述了根据自己和患者案例的经历,告诉读者应怎样走出心理问题,鼓励人们改变使自己深陷过去创伤的想法和行为模式,回归健康快乐的生活。本书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在内的四种核心心理学原则为理论基础,将心理学原理融入极富感染力的叙述,避免使用艰深晦涩的术语,润物无声地带领读者走出心灵困境。

作者简介
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教授,定期在国内外举行个人演讲。她还曾与退伍军人、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后创伤患者、身心受创的患者一起工作,帮助患者走出阴霾,选择并找到快乐。
埃格尔博士曾多次登上荧屏,参加奥普拉脱口秀、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节目以及荷兰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大屠杀纪录片,与大家分享集中营创伤治愈,希望大家摆脱过去、拥抱自己,并通过回顾历史来守望和平。由于埃格尔博士的突出贡献,她被评为美国年度心理学突出教师,获得加州参议院颁发的人道主义奖。
这部书是埃格尔博士的处女作,她完整地回顾了在集中营的时光以及战后的生活,记录了自己在人生关口的每一个选择,拥抱人生,皆有可能。

目录
序言  释放我们的心智囚徒
第一章  受害者心态型牢笼
  现在怎么样了?
第二章  逃避型牢笼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没有百优解
第三章  自我忽视型牢笼
  与他人的所有关系都会走向终结
第四章  秘密型牢笼
  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
第五章  内疚和羞耻型牢笼
  除了你自己,没人会拒绝你
第六章  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什么还没发生呢?
第七章  僵化思维型牢笼
  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
第八章  怨恨型牢笼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第九章  恐惧型牢笼
  你是正在进化还是在原地旋转?
第十章  评判型牢笼
  你的内心住着一名纳粹
第十一章  绝望型牢笼
  假如今天我幸存下来
  明天我就会自由
第十二章  不宽恕型牢笼
  没有愤怒就没有宽恕
后记
致谢

内容摘要
 将我们的心灵牢牢困住的,往往并非外在的力量,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牢笼,是我们自己植入脑海的想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我们不去坦然面对,却指责苍天不公,被困在受害者心态里;面对亲朋好友的期待,我们隐藏甚至扭曲了真实的自我,被困在他人的眼
光里;面对至亲挚爱的离去,我们用懊恼和内疚逃避现实,被困在未解决的悲伤里。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本书描述的12种最普遍的心理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却不知道,获得自由所需
的力量就藏在我们的内心;我们都在自己建造的这些牢笼里苦苦挣扎,却不知道,打开牢笼的钥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著名心理学家、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用她疗愈自己的刻骨创伤和打开无数来访者心灵枷锁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
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我们就能解救自己,让心灵得到自由。

精彩内容
 我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心理学经验得知,一般受害者都会问“为什么是我?”,而幸存者却会问“现在怎么样了?”。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而受害者心态则可以选择。人们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逆境或他人的迫害,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
。究竟是选择受害者心态
还是幸存者心态,这完全取决于你。人们无论多么善良、多么努力,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痛苦,这是不变的定律。我们会受到人力几乎无法左右的外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过,我们可以选择是否让自己停留在受害者心态
中。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可以选择如何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应。
我们中的很多人停留在受害者心态的牢笼中,是因为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更安全。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询问“为什么是我?”,希望通过找到答案来缓解自己的痛苦。“我为什么患了癌症?”“我为什么丢了工作?”“我的配偶为什么会出轨?”我们寻求着答案,寻求
着理由,仿佛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有着合乎逻辑的解释。不过,当我们询问“为什么是我?”时,我们正在陷入责备某人、某事,甚至自己的心境之中。
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了呢?哦!为什么不能发生在你身上呢?
或许正因为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幸存了下来,我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如
何成为一名幸存者,而不是受害者。当我用“现在怎么样了?”替代“为什么是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