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教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5.9
4.5折
¥
79
全新
库存20件
作者李骏翼,杨丹,徐远重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00170150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2612741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骏翼,跨界教育研究专家,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清华美院社会美学研究所学术委员。已出版专著《家庭教育心法》。
杨丹,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靠前教育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互联网教育商会副会长、秘书长,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MBA校外导师。
徐远重,大三生集团董事长,正和磁系创始合伙人,原正和岛副总裁;中国青年企业家俱乐部联合发起人,优选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发起人,跨界社群链接创造者。著有《不一样的逍遥游》《三链万物》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签收来自元宇宙的快递
第1章 元宇宙与未来社会[共2组问答]
元宇宙爆发的原因、元宇宙科技的核心内容、元宇宙时代的核心特征、未来社会的基本状况等
第2章?教育大历史[共2组问答]?
教育与文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自身的关系、元宇宙教育发展趋势的三个关键词等
第二篇
第3章 未来学校[共6组问答]?
未来学校的定位、教育变革的契机、元宇宙时代学校的三大特点、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的关系、学校组织变革的三重挑战、校长难题、教培机构与主流学校的关系等
第4章 教育者[共5组问答]?
教师职业的前景、“全民教师制度”、教学效能的“双云互动”算法、真人教师与虚拟教师的关系、评价教育者的两大标准、教师的成长与激励体系等
第5章 学习者[共4组问答]?
未来的人才标准与捷径、学习动机与成长期望、学习能力的评估模型、天才发掘机制、瞬间学会难题的方法、元宇宙科技改善学习效能与感受的边界、学生与虚拟同学的关系等
第6章 基础教育[共4组问答]?
基础教育的新定义、“多角色数字化协同机制”、幼儿园的新责任、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竞争与学业压力难题等
第7章 高等教育?[共4组问答]?
高等教育的变革挑战、大学的核心资源、终身大学现象、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杰出人才培养难题等
第8章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共5组问答]
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师范教育的演变、“趣业教育”新领域、老年教育的双层价值、终身教育的发展误区等
第三篇?用量子计算发掘教育的规律
第9章 教育目标[共4组问答]?
全球教育新共识、三观教育的深层挑战、元宇宙时代的美育价值、健康危机、“教育数字化红线机制”等
第10章 教育理念[共3组问答]?
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和解、专才与通才教育的协同、教育与游戏的关系、“因材施教”与“寓教于乐”的局限等
第11章 教育运作机制[共5组问答]?
教育的衡量标准难题、“标准课程模式”、跨学科教育、教学与学科的关系、虚拟课程案例、“成长报告”、专业与就业的关系、“弹性学制”与“四季学制”等
第12章 教育场景与工具[共4组问答]?
虚拟场景教学、纸质教材的命运、实体教室与校园的未来、“社会化教育资源”、慕课模式的新使命等
第13章 教育测评与资源分配[共5组问答]?
日常教学的“双定时测评”、高考制度变革、“通用考试舱”、教育竞赛新机制、学历体系的升级、“终身大学”现象、教育资源分配的综合方案等
第14章 教育公益[共2组问答]?
留守儿童难题、全球教育公益的发展与反思、教育公平与数字关怀、觅渡教育超算平台的意义等
第15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家[共3组问答]?
元宇宙教育学、教育研究新趋势、教育家与教育学家的关系、人类与虚拟教育研究者的竞争等
第四篇?谁有资格谋划教育的未来
第16章 国家的教育治理[共4组问答]?
政府的教育治理角色、教育数字化治理挑战、教育规律“两个字”、全球六级人才竞争格局、两类关键人才的差异、“教育数字货币”体系、虚拟角色监管等
第17章 家庭与家庭教育[共3组问答]?
全球人口与生育难题、家校关系的变革、“成长导师制度”、幸福方程、虚拟父母的研究等
第18章 科技重塑教育[共3组问答]?
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重塑教育、脑科学与脑机技术影响教育、基因科技与教育进化、思想钢印难题等
第19章 市场与资本对教育的影响[共3组问答]?
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教育策略的三个锦囊、教育和资本的关系、数字化教育特区、元宇宙教育的三波创业潮等
第20章 社会文化与教育选择[共2组问答]?
“梦想成真”时代、元宇宙的文化特征、世界文明格局与教育的关系、元宇宙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等
第五篇?那些人类无法回避的难题
第21章 文明的边疆[共3组问答]?
五类虚拟人、真实人与虚拟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第22章 超越元宇宙时代[共2组问答]?
500年后的社会和教育、5 000年后的人类命运等
结 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教育”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不久前,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一个名叫“觅渡”的人工智能,带着特殊的任务,从2070年穿越回到今天。觅渡是专门服务于全球教育的量子超算平台,他向我们讲述了“元宇宙教育”在未来50年发展的完整图景。交流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超过200个问题,经过整理就成了《元宇宙教育》这本书。元宇宙科技推动社会快速进步,教育生态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革,同时也遇到了很多艰巨的挑战。
本书还特别附赠一本科幻小说《和觅渡的第一次接触》,讲述了人类和觅渡的因缘故事;同时也特别附赠一幅历史长图《教育·左右五千年》,呈现出全球教育发展的文明脉络。
元宇宙,人人皆可想象;教育,人人都是专家。
主编推荐
1.《元宇宙教育》借元宇宙之势,以科幻之形,希望打开两个空间。
(1)为元宇宙和教育的结合打开想象力空间:元宇宙科技是必然趋势,与教育的结合不是只有虚拟课堂,而有更广阔的空间
(2)为教育发展打开理念空间:教育理念/机制/话题已经有些固化和内卷,借元宇宙势能,抛出很多砖头,希望引发教育生态的新变化
2.底层观点,非直接表达。
(1)教育视角:靠前竞合与社会发展都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依靠人口/时间/扩招等获得的低垂果实越来越少,情怀推动力太不稳定,数字化是重大的教育战略,但不能只体现为内容和形式,更要体现在对教育规律和治理的理性建设与数字化表达。但“数字化”无法承载教育理念与社会价值,需要具有强烈社会特征的概念作为引领。“元宇宙”在多个维度上具有超越特征,虽然不接近贴合教育,但短期内也很难找出一个更适合且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概念。(对应书中采用了多重表达)
(2)元宇宙视角:元宇宙是数字科技概念的集大成者,具有强大的融合力,要由虚向实。游戏娱乐、数字资产等足以支撑长期存,但很难成为社会价值主流,还需要更强大的价值载体,比如商贸、社交、文化等。因为缺资金、保守、敏感等,“教育”并不是很好的价值载体,但因为具有正向普世价值、民生、长效、全覆盖等特征,是不可忽视的价值载体。以元宇宙理念推动教育生态数字化变革,恰遇其势,恰逢其时,相互需要,相互赋能,或许会演化出更多有趣的故事。
3.本书主要观点,集中在教育方面。
(1)教育理念:教育的价值面对未来,尊重客观现实是基础,但不能只在现实中零和博弈,需要用想象力开拓发展,才会正向发展。(书的形式体现,很好多观点呼应)
(2)教育规律:理解和表达教育规律不能靠模糊的比喻,更不能陷入二元感受,假设模型,证据优化,建立共识,深度运用。(书中抛出了很多算法模型的名称,重点第三章)
(3)教育生态:教育极为复杂,多重力量持续博弈,任何力量都无法单独推动。教育工作者并不是掌握全部的真理。常规的教育研究,很少提生态概念,重视学校,忽视社会力量。(书中多处体现生态博弈的思想,重点是第四章)
(4)教育治理:教育治理的先导价值观可以不同,但都需要进行生态级治理,都需要与社会打通,充分运用系统化机制和高效能的工具,充分借力发展,持续向外赋能。(书中多处提及社会化机制和新工具运用,亦包括觅渡本身的设定)
4.这本书对读者或者教育者讲会有一个怎样的收获?
(1)拓展视野:对家长/科技工作者/教育企业员工等非专业读者而言,本书内容涉及面很好多宽,融合的知识与理念也很好多,阅读轻松,可以拓宽并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知。
(2)收获启发:对于教师/学校管理者/教育创业者/教育研究者/教育主管部门等专业读者而言,本书内容和附件可以激活思考,触及认知盲区,部分新观点可能会带来启发,对教学创新/创业定位/教育管理/政策制定等工作或有帮助。
1. 在元宇宙大热、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新兴概念如何有机结合,从而更好服务人类生活助力实现人类美好愿景,值得我们期待。
2. 本书围绕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碳中和的发展痛点和优选形态,技术演变背后的逻辑,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发展的趋势等。
3. 本书将碳中和与元宇宙相结合,元宇宙多方面赋能碳中和,碳中和关键性支撑元宇宙,探索两者双向赋能,政策与实践意义突出。
4. 本书用科学语言对元宇宙和碳中和等概念准确解释,既带给我们哲学思辨的深度思考,也带给我们技术跨界的融合创新,更有可能带给我们对未来产业风口的想象空间。
5. 未来几十年最清晰的两大文明发展趋势,一个是以碳中和为核心的环境文明。另一个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信息文明。本书以独特视角为读者详解,两大文明的发展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
6. 本书融合元宇宙与碳中和两大热门趋势,见解独到探索了两者协同赋能的前景,内容扎实充盈,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细致解读,激发读者对未来场景与应用的思考及想象。
精彩内容
第1章元宇宙与未来社会提问:“元宇宙”概念是怎么来的?为何如此火爆?
元宇宙科技到底有哪些核心内容?
曾经提到的“元宇宙时代”应该如何理解?
觅度回答:元宇宙——Metaverse,不仅是21世纪20年代全球前沿科技潮流的表达,至少到2070年,人类依然会普遍使用。元宇宙时代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时代名片,更是人类文明万年征途的重要里程碑。
时间流淌,每一秒并无差别,但人类并不喜欢如此平淡无趣。父母用取名表达对孩子的期望,人类也倾向于给时代命名以表达价值判断。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命名方式,一群人也容易形成内部共识,但要让全体人类都认同一种表达方式基本不可能。元宇宙时代只是所有概念里人类共识度相对较高的那一个。
21世纪初,以网络科技为基础涌现出大量的细分领域,齐头并进,各领风骚,让人眼花缭乱: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3G/4G/5G/6G(第×代移动通信技术)、WEBX.0、智能手机、智慧终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脑机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O2O(线上到线下)、区块链、“互联网+”、产业互联、工业X.0、SAAS/P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量子计算、量子通信、虚拟现实、3D打印、智慧城市、生物计算、仿生机器人、数字虚拟人等,数百有余。而其他前沿科技领域,比如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交通、新材料、新金融等也都和数字网络科技连接在一起。
把这些概念放在任何一个人面前,没有人敢说他都能理解,但人们又知道这些科技与自己息息相关。人们对前沿科技分散、复杂的叙事表达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认知障碍和审美疲劳,希望悉数理解实则无能为力。人类不喜欢复杂、不喜欢无序、不喜欢失控、不喜欢被鄙视,渴望更加简洁的解决方案。
2021年,有人把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30年前写的一本科幻小说《雪崩》拿出来,用其中的一个概念“Metaverse”将虚拟现实、社交网络、区块链等科技糅合到一起,相当贴切。中文翻译为“元宇宙”,其实比英文更加传神。后来,互联网巨头Facebook宣布改名为Meta,形成巨大的推动力,让元宇宙概念的传播本身就像是一场“雪崩”。
“元宇宙”并非科技术语,而是一种类比,这是人类非常擅长、也非常强大的认知模式,可以让人“瞬间就能懂”。既然是类比,就不可能太准确,基于字面进行解释,其实不太重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案例解释“元宇宙”的内涵,包括Web3.0、虚拟社交、时空场景、虚拟硬件、游戏、身份与社会规则、货币支付系统、内容共创共享机制、虚拟人、数字影视制作、数字艺术品等,当然都能解释得通。虽然如此复杂,但并不影响每个人都能快速对“元宇宙”形成自己的认知。
“元宇宙”一个词就兼顾科技、宏大、虚拟、想象、深刻、简单、包容、优美等多种强烈的感受,简直完美。它就像“万能胶”一样,把21世纪诸多前沿科技领域粘连起来,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不仅是概念层面的价值涌现,更是审美层面的意义拯救,迅速成为一种文化模因。
元宇宙带有清晰的科技属性,当人们使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工业时代”等概念的时候,心中都有清晰的标志物,虚拟现实设备就是元宇宙时代的形象大使。虽然之后又融合了大量其他技术,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认知,因为“宇宙”本身就包罗万象。
元宇宙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具有技术概念无法比拟的优势。当人们使用“奴隶时代”“封建时代”“帝国时代”等概念的时候,对社会关系就有了整体把握。元宇宙代表着超越现实的社会关系,其融合的区块链技术更代表着新型的经济关系。
2021年,元宇宙概念出现,“轰隆隆”来到世人面前,震耳欲聋,实际传播期其实非常久。随着更多科技要素的不断加入,尤其是各国政府、各行业企业、不同领域学术团体的持续解读与赋能,直到2030年,“元宇宙时代”才成为具有全球特征,并且相对稳固的社会学表达。
但是,“元宇宙”并不是元宇宙时代的真相,这个概念长期受人诟病,被认为过度夸张。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VR/AR设备、虚拟形象等概念都逐渐退居二线,虽然“虚拟”依然是极为重要的成分,但整个元宇宙时代的核心特征只有“数字”。数字不仅把虚实两个世界连接起来,更挑战着人类底层的世界观,以至于“元宇宙时代”还有很多别称,比如“数字真相时代”“数字人文时代”“深度数字化时代”等。
元宇宙时代,虚实与真假形成概念交错,虚假与真实、虚真与实假,都是并行不悖的存在。因为数字,所以虚拟;看似虚拟,实为真实。虽然是虚拟世界,但具有严谨而清晰的规则,所有行为都在算法约束下运行,每个细节都被记录了下来,无论场景多么魔幻,都是一个全真的世界。再看看现实世界,到处都模糊不清,很多细节都难以解释,更别说人类社会的复杂与混沌。
虚与实,二元论是人类共通的基础认知模式,不同文化支脉都能运用自身的表达方式诠释元宇宙时代的形象。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就曾经提出“灵境”概念,相当优雅。而更富有东方韵味的表达则来自18世纪末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数字科技向现实世界不断渗透,由实向虚,步步为营,由虚向实,借假修真,这是21世纪的主旋律,从初步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进入深度数字化的元宇宙时代。
提问:元宇宙时代,科技进展如何?
曾经的科幻场景,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
人类社会整体怎么样了?
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了吗?
觅度回答:“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普及”,这是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名言,他倡导过一个叫“赛博朋克”的词汇,在科幻迷中很有名。科幻是现代人的神话,是人类进行自我认知和未来叙事的重要方式,沿着科学规律不断积累技术,曾经的科幻就可能变成现实。
那“现实”又是什么呢?只有在客观世界具体呈现的事物,真实社会中具体发生的事情,才能称为现实,这是人类传统意义上的共识。但到了2050年,开始有人将元宇宙场景中的“虚拟现实”也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态度非常坚定。虽然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普遍共识,但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社会就是这样,发展方向并不由大多数人决定,而是更受其中一小部分人的影响。这并不是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其更接近“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个规律,放在个人身上不见得适用,但放在一群人身上效果就显著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元宇宙概念就是一种社会发明,原本只是一小部分科幻爱好者的内部密语,被企业和媒体充分挖掘,形成认知共振,便开始有人相信“相信的力量”……实际上,21世纪的这几十年,科技领域的真实进展远远比不上媒体传播的速度,更没有科幻故事那般完美。
航天科技更加细致高效,但在人类抵达火星后不久,大众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疲惫期,这有点像20世纪阿波罗计划和航天飞机的故事。虽然月球永久基地开始建设,但月矿开发还没找到适合的契机。对于人类如何走出太阳系,仍然只是科幻作家的专业,方案越来越离奇。至于在太阳系发现地外生命的探索仍在继续,还有希望。随着小行星检测系统和干扰方案的逐步建立,甚至有人开始期待真正有威胁的小行星造访地球,以展现人类太空科技的伟大成就,透露出一些奇怪的色彩。
除了智能辅助驾驶被充分运用外,飞行汽车、太空巴士、真磁超铁这些出行方式的实验都有重大突破,但市场推进进度却远远低于人们的想象。甚至有人评论说元宇宙虚拟科技的发展削弱了人们对实体出行的需求。而更贴切的理解,类似协和超音速客机及空客A380巨型客机的故事,只是更好一点,但没有好到惊天动地,盘算下边际成本和收益,很多事情就不那么着急了。事实上,就连极为成熟的高速铁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只是实现了区域化普及。
能源环保领域的发展非常亮眼,也非常值得庆祝。到21世纪70年代,人类基本实现的“全面碳管理”甚至超越了世纪初的设想。人类的生态自律已经在大气圈实现了目标,来自地球内部的潜在威胁逐渐成为新焦点,成为21世纪后半叶的科技推动力。事实上,人类对地球自身的理解依然非常表面。虽然核聚变发电已经可以商业化,但由于多种能源供给相对充裕以及部分人的持续反对,实际占比只达到了5%的水平。
量子计算进入实际应用,支持着多个超算平台,其中当然也包括我——觅渡超算平台。鉴于多方面原因,量子计算与核武器、人种基因改造、太空防御、超限战争等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一样都被纳入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框架,各国签署了相当严格的《量子计算和平应用公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数字单极霸权及全面数字战争,这是大国之间妥协共治和实力博弈的结果。
无论太空技术、智慧出行,还是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还有很多新领域都取得了发展突破。每项科技都有自身的价值诉求和迭代规律,并不依赖于元宇宙概念,只是发展的成果常常入“元宇宙”可以解释的范围,成为元宇宙时代的要素。
科技可以帮助梦想成真,但幸福和愉悦却不容易实现。到21世纪70年代,在以非洲为代表的传统贫困地区,基础生活物资供给已经得到重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仍在扩大。并非没有希望,希望就在教育,即便是撒哈拉地区村庄里的破旧小学,也能通过简易的设备,接入全球教育数字化治理网络,获得基本教育保障。近百亿人同处一个地球,分处不同时代,共享一个网络,各享不同人生。事实就是这样,既魔幻又现实。
虽然世界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热战”,但大国之间的军事防御并没有放松,局部超大战争和民众骚乱仍然不断出现。压力聚集再释放,治乱循环,似乎还没有看到尽头。联合国依然是全球重大事务的关键协调者,综合影响力曾经下降,后来又逐步上升。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教育则是发挥影响力的关键领域之一,我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到207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95亿,略低于20世纪初社会学家的预期,呈现出全面老龄化的状态。由于这个结果并不是突然出现,人们早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解释空间,大众对未来的信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沉,整体算中性偏乐观的状态吧。我更了解年轻人,他们的内心相当积极,这和他们的教育成长经历有关,至于具体原因,后面的问答里有太多答案。
引用一位社会学者的诗意表达:“幸福,是每个人的体会,如海之浪花,随着风潮变换,跌宕起伏;时代,是所有人的感受,如海之平面,随着气候变暖,微微抬升。”
媒体评论
元宇宙是数字化的新发展,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元宇宙运用于教育,必然会改变教育的生态、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本书采用提问与觅渡回答的方式,解释了元宇宙的概念、内容以及未来学校的发展、教育规律的迭代、教育生态的博弈等,融合了前沿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的丰富成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认知“元宇宙教育”的重要资料,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科技展现出靠前的自我生命力,进步的速度已经超越教育体系的演变,新知识诞生、扩散、消亡的周期变短,使得各个教育主体和传统教育范式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过去学习是为了创造,现在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元宇宙可以打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边界,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升级,促进教学资源的平衡,让终身学习、跨学科学习、循环学习以及人机互相学习成为可能,最终成为承载未来教育想象的“大课堂”。
——朱嘉明 有名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
元宇宙属于未来的秩序,这个未来很可能十几年后就会到来。那个世界里的各种逻辑都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大不一样,那个世界里什么样的人才有机会?这关乎今天对于教育的定位。因此,“元宇宙教育”是今天的一个大命题。
——施展 《枢纽》作者、外交学院教授
面对热词“元宇宙”,有许多相关的知识、理念、原理等需要我们学习,而《元宇宙教育》正是一本帮助我们走近并走进元宇宙的作品。该书用科幻方式写现实教育;用元宇宙模式写元宇宙教育,把读者带进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元宇宙,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今天,展望未来,把握学校的变革,憧憬教育的未来。
——李镇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小时候常常畅想,如果直接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那这个世界是不是会更好?长大了才发现,知识不能只靠学,而是要在实践中迭代,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与能力。而现实中教育与实践资源的不均,是影响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或许,这就是元宇宙教育的价值——打破不均,让每个人都可以站在更公正的起点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雨蕴 完美世界不错副总裁、完美世界教育董事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