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然草
  • 徒然草
  • 徒然草
  • 徒然草
  • 徒然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徒然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09 3.1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吉田兼好著,王新禧 译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34784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31330615

上书时间2024-05-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吉田兼好
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诗人、随笔家。本姓卜部,俗名兼好,因住在京都吉田的感神院,故称吉田兼好。他出身于神官家庭,初任家司。在后宇多天皇时,任左兵卫佐,但深感没落的下层贵族之苦,在30岁左右出家为僧,后隐于木曾,故又称兼好。他博学多识,除精通神道外,还熟知儒教、佛教及老庄思想,擅长和歌。他的作品有散文随笔集《徒然草》和歌集《兼好集》等。

王新禧
写作多年,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三百余万字,出版书籍《妖非妖》系列、《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中国神话:尘封下的幻想之翼》,翻译有日本小说《怪谈》《雨月物语》《春雨物语》。作品大量见于《飞向奇幻世界》《今古传奇》系列。



目录
《徒然草》无目录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日本古代的随笔集。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鸭长明的《方丈记》并称日本三大随笔。写作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1392),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
全书共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作者写时是兴之所至、漫然书之,这些文字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死后由他人整理结集。
《徒然草》在日本长期作为古典文学的入门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还收录鸭长明所著《方丈记》全译文,同时包含众多插图,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主编推荐
1.《徒然草》是日本隐士文学的滥觞。它与《枕草子》合称日本随笔双壁,也与《枕草子》《方丈记》合称日本随笔三壁,是日本文学目前影响很高的随笔之一。2.这本书代表了日本近古代散文创作很高的成就,在日本文学目前有重要地位,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日本有名文学家的创作,都深受《徒然草》影响。3.全文经过精心修订,译者王新禧老师为了保持原书中表现出的古典文字之美,特意采用文言的方式进行翻译,且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审校,一字一句,都经过反复琢磨,令人读来唇齿留香。4.内有数十幅插画,向读者展现日本镰仓末期的社会风貌。5.书后附有同译者所译《方丈记》([日]鸭长明 著)全文,这是日本隐士文学又一代表作,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日本隐士文学。

精彩内容
 序段百无聊赖,终日砚前枯坐,心中诸事纷繁,遂信手而书,其中或有常理难度、
不可名状事,目为狂言可也

第一段生于此世之人,欲求实多。御门之御位固已尊崇至极,竹园生之末叶,亦非人间凡种,皆高贵无比。如摄政、关白者,列位群臣之首,自是不敢奢求;即便是跻身内廷、称为“舍人”之寻常臣子,亦不可小觑。其子孙纵然没落,而高姿雅韵不减。与之相较,稍稍逢时得志,便自大骄矜、目中无人者,由旁人冷眼观之,实不值
一哂也。
世上罕有不慕法师者。
然清少纳言却言:“出家者被人视若木屑”,此话确实有理。升座说法,鼓噪喧闹,仿佛炙手可热,然究其本体,又有何可取?诚如增贺圣所言,囿于沽名,有违佛祖圣教。不过虔心舍世、皈依修行者,却颇有可欣羡处。
人之所望,皆盼容颜俊美。此等人但有所言,左右俱乐闻而不厌。因其有爱敬而不多言,故使人相对终日亦无乏味之感。至于相貌堂
堂、却无才德相辅者,低劣本性一朝被人识破,便是痛惋恨事了。人品姿容本系天生,而心性却可精益求精于贤之更贤。容颜、心性俱佳者,若不学无术,又与貌丑品劣者为伍,甚至于反不如
此辈而为其所制,则着实遗憾也!
男子之最可贵事,在于经书实学、善作文、通和歌、晓管弦之道,谙熟典章制度及朝廷礼仪,足以为他人楷模表率,方称上品。书法工整,笔走龙蛇而挥洒自如
;音声出众,善歌精韵而切中节拍。逢人劝酒,若固辞不免,亦能推杯换盏,尽力应酬。似此等,方为好男子。
第二段忘却上古圣代之善政,不解民间愁苦、国家凋敝,只知穷奢极欲、妄自尊大者,凡事必暗昧不明。
《九条殿遗诫》有云:“始自衣冠及于车马,随有用之,勿求美丽。”顺德院亦曾记禁中诸事,云:“天皇着衣,以疏简为美。”第三段万事皆能,独不涉风流
之男子,正如玉卮无当,虽宝非用。
霜露侵衣、漂泊无定,心怀双亲训诫、忧心世人讥谤,忐忑不安、片刻无宁,以致独寝孤枕、夜不成寐。
如此度日,方有趣致。
然,亦不可一味沉溺女色。须令女子知晓,己身非轻易苟合之辈,斯为上佳。
第四段来世不可忘于心,佛道不可疏于常。吾心念此深以为然。
第五段人逢不幸而愁闷苦恼,以致落发出家,遁入空门,实乃草率之举。何不闭门独处,似在非在,于心无杂念中安然度日,更为适宜。显基中纳言曾云:“愿得无罪而赏配所之月。”此语吾深有同感。
第六段身份无论高贵或是卑微.总以无子嗣为妙。
如前中书王、九条太政大臣、花园左大臣等,皆愿一族血脉绝于己身。染殿大臣亦借《世继翁物语》言道:“若无子孙则为善事。后代顽劣,大是不妙!”圣德太子生前督建陵寝时也有言
:“此处当断,彼处应切,如此方能绝嗣!”第七段若爱宕山野之露永不消、鸟部山之烟恒不散,人生
在世,若能长存久住,则生
有何欢?正因变幻无常、命运难测,方显人生百味无穷。
观诸世间众生,以人寿最长。蜉蝣朝生夕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能淡然豁达、
闲适悠游,则一载光阴亦觉绵绵无绝;若贪得无厌、常不知足,则纵活千年,亦不过短似一夜梦幻。人生如寄,不得久住于世,徒然而待姿容老丑,有何意义?“寿则多辱”,年四十之内辞世,最是佳妙。
过此年寿,便将忘却老
丑,渐无自惭形秽之思,一
心混迹人丛,抛头露面;待到夕阳暮年,又宠溺子孙,奢愿长寿以见彼等出人头地。似这般希图凡尘名利,全不懂人情物趣,耄耋丑态,流于下品。
第八段世上最惑人心者,无过于色欲。人心实愚妄至极。
衣裳所添之薰香,不过暂附其上,明知香难持久,却难抵芬芳诱人,闻来不由心猿意马。昔有久米仙人,见河边浣女胫白如雪,遂失神通。盖因女子手足洁美、
光泽丰凝,非同凡色。故惑人下坠,也自有其理。
P3-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