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的八堂课(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的八堂课(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41 6.0折 34 全新

库存9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弱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6441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4元

货号1201455150

上书时间2024-05-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江弱水,男,1963年生于安徽青阳。现任浙江大学传媒与靠前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1999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现代诗学研究,近期转向以比较诗学方法研究中国古典诗学。有专著《卞之琳诗艺研究》、《从王熙凤到波托西》、《中西同步与位移——现代诗人丛论》、《古典诗的现代性》、《抽丝织锦》、《赖床》等,诗集《线装的心情》,编有《余光中选集》、《卞之琳文集》等。三联书店、新星出版社、北大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争相为其出书。

目录
博弈第一 1
博弈有别——赌徒的诗——棋手的诗——博弈相济——有诗为证

滋味第二 28
味的联觉——辨味与品诗——秘味旁通——舌头的管辖——有诗为证

声文第三 54
公开的秘密——语言姿态观——有诗为证——无谱可查

肌理第四 79
texture——丰致与骨感——氤氲与锤炼——有诗为证

玄思第五 102
诗可以思——理趣与理语——弱哲学——有诗为证

情色第六 129
情色与色情——语言配方——身体编码——有诗为证

乡愁第七 155
诗是乡愁——有诗为证——无家可归——语言的家

死亡第八 181
未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死亡美学——《野草》作证

后记 207

内容摘要
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又如何去读?本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话题,来展开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讨论。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既能用于学诗入门,也可作为诗学进阶。

精彩内容
诗是乡愁
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有一句名言:“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诗也如此。我这么说,并非无据。席勒在《诗歌的力量》(1795)一诗中说,诗如神秘的精灵,使俗世的事务暂时抛开,让浮世的欢乐沉静下来。诗会引领人们回到往昔幸福的屋檐下,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回到家:就像经过绝望的怀思,经过长期分别的苦痛,挥着悔恨之泪的儿子,重新投入慈母的怀中:诗歌会领着漂泊的人,脱离殊风异俗的他乡,恢复幸福的纯洁天真,回到青年时代的草房,不受冷酷的法规羁绊,而在自然的怀中取暖。
汉语说“家乡”,“家”与“乡”连称,所以“乡愁”也就是想家的愁思。西语中的“nostalgia”,跟汉语“乡愁”的构词方式一样,是由两个希腊语词根nostos(回家)和algia(病痛)组成,“nostalgia”就是“思乡病”。钱锺书在《说“回家”》一文中,把诺瓦利斯那句德语中的乡愁(Heimweh)更准确地译成“思家病”,并且说:“回是历程,家是对象。历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地方从容安息。”家是庇护身心之所,让人心安理得,无挂无碍,自适自在,究竟圆满。《百喻经》曰:“以我见故,流驰生死,烦恼所逐,不得自在。”我们在人世间历尽了风雨,尝够了辛酸,劳苦倦极,疾痛惨怛,穷则反本,于是不由自主地思念起家乡的岁月、童年的时光,心理上即刻像回到母亲的怀中,被环绕,被呵护,获得一种彻底的安全与信托。
所以,乡愁是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是与目前难于应付的个人状况达成的妥协,希望这是暂时的,我就要走到老路上,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最终要回到一个摇篮般单纯的经验中去。乡愁与过去、母亲、童年、自然这些名词可以互换,又总是与朦胧、暧昧、惆怅这些形容词相联系,又苦又甜,是一种甜蜜的忧伤,或者如赫尔德所说的,是一种高贵的痛苦。举鲁迅的例子吧,他可不是什么工愁的人物,对故乡一生爱恨交织,但其现存最早的文字《戛剑生杂记》,是他少小离家去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所写的随笔,却透露出鲁迅的故乡情结同样开始于感伤的行旅: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人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南京距绍兴水路也不过七八百里,在少年鲁迅的念中却有万里之遥。为何要如此放大呢?因为自我戏剧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都是熟到骨子里的诗句,非万里不足以称天涯,非天涯不足以称游子。斜日、暝色、老亲、弱弟、柔肠,所有这一切都是阴性的、低音部的、暗色调的。这就是乡愁的滋味,它温和、细腻、私密,令人情不自禁耽溺于其中,简直算得上情感上小小的纵欲了。所以说,乡愁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审美的病。
诗是乡愁,因为诗也是一种抚慰人心的软力量,像尼采所说的历史一样,具有治愈创伤、弥补损失、修补破碎模型的文化的“可塑力”(plasticpower),能够将过去的、陌生的东西与现在的、亲和的东西融为一体。诺瓦利斯也说过:“个体生活在整体之中,整体也生活在个体之中。只有通过诗,才可能产生最高的同情与合力,以及有限与无限的最紧密的联合。”有关整体性(totality)的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乡愁所指向的古希腊文化的特征,它在现代的丧失,我们后面还要再说。现在要说的是,诗的功能,就是把失散的个体引领回去,与原有的整体重新结合。
陈世骧论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一再从字源上讨论诗的本义。他根据高本汉的释义,“诗”的声旁“寺”的字根,最初的书写形式有三种不同的意思:“足”“止”“之”,诗的原始观念便与这三个意义有时截然相反的因素有莫大关系。如果此说可信,那么我倒愿意这样过度阐释一下:“足”是蹈踏的动作,与节拍有关,但关键在于走,“之”是去到某个地方,“止”是到那个地方停留。因此,我们可以合起来加以解释:诗就是引领我们走向还乡的路,并最后让我们回家止歇。同样喜欢字源学的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说过一段经典的话:诗人的天职是返乡,唯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守护那达乎极乐的有所隐匿的切近之神秘,并且在守护之际把这个神秘展开出来,这乃是返乡的忧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