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今巍
数字化转型研究院联席院长,风险投资机构方正多策的投资合伙人,产虹智库产业互联网首席专家,长城战略研究所学术专家委员会成员,产业互联网领域知名投资人,盛景集团前战略投资及直投基金主管合伙人。
作者深度参与了数十家企业产业互联网发展方向的研讨和落地,并了多个省市产业集群的产业互联网顶层规划。曾带领团队连续3年获得 SAP 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业绩亚洲,也曾担任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高管。
近几年其投资及服务的企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包括:致远互联(688369)、海云数据、众盟数据、壹点壹滴、易观国际、简米/Ping++、好享家、中卫汇通、优客工场(NASDAQ:UK)、清博大数据、宠知道等。
目录
推荐序一 数字化是商业生态的系统性重构
推荐序二 产业互联网的新战之法:场景重塑的协作精神
推荐序三 值得关注的产业组织理论新进展
自序 遇见灰狼群
第一篇 灰狼群出现的背景
第一章 产业森林中的每次革命都是技术点燃了火种
第二章 中国消费互联网为产业互联网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养分
第三章 传统产业森林被互联网改造的历史
结语 灰狼群即将在临界点出现
【补充阅读材料】
第二篇 灰狼群现象——产业森林的巨变
上篇 灰狼群的竞争力
第四章 产业森林孕育的灰狼群改变了产业森林
第五章 灰狼群的“竞争力钻石模型”
第六章 灰狼群中头狼企业特征及盈利模式
中篇 灰狼群在产业森林中的生态规律
第七章 灰狼群带来的数字生态跨链竞合现象
第八章 灰狼群带来的困惑:如何理解边界模糊的新森林
第九章 灰狼群带来的数字生态竞合规律
第十章 灰狼群生态的多样性
第十一章 灰狼群角度观察产业互联网现有的理论及观点
【补充阅读材料】
第三篇 灰狼群生态的形成
上篇 全产业链图谱(分析)体系
第十二章 提前准备
第十三章 全产业链图谱体系
下篇 灰狼群的形成
第十四章 灰狼群的形成
第十五章 地理产业集群地区的灰狼群生态形成
第十六章 灰狼群形成带来的其他思考
【补充阅读材料】
后记
内容摘要
→→什么是灰狼群数字生态?其特点是什么?
灰狼群是由一个市场中几千乃至数万家中小传统企业,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手段团结在一起形成各自分工、互相信任、紧密协作的共生,共享、共赢的模块化数字产业组织及生态。这种数字生态的特点是既作为新物种参与微观市场竞争,抢夺传统物种老虎企业(龙头企业)、狐狸企业(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又在宏观、中观上颠覆和改变了一个个产业市场格局。这代表着产业森林中的竞争从个体竞合走向数字生态竞合时代。
→→以灰狼群为代表的产业数字生态竞合时代已到来,作者为产业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怎样的开创性观点和体系?
*灰狼群现象大批量出现及对产业的影响(灰狼群竞争力钻石模型);*企业所在市场边界模糊现象(产业链市场定义及关联产业链市场之间强弱势关系分析方法);*企业面临数字时代的挑战和机会(产业链五力图及产业链战略分析工具);*企业所在市场角色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数字化认知(全产业链图谱的构建及分析工具);*企业如何构建数字生态(灰狼群形成路径离不开商业模式画布工具)。
最后,作者基于以上开创性内容,结合中美产业变迁趋势,系统性地提出了产业数字化的路径及企业应对数字生态时代所需要的数字生态经济SSP研究分析范式。
主编推荐
在数字时代,数字生态崛起与竞合改变了个体企业竞合格局,本书通过开创性研究,总结为数字生态经济学分析框架体系,让企业家认知数字生态规律并拥抱数字生态,从产业链角度审视和应对中国的产业链数字化革命浪潮,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精彩内容
产业森林中从来都不缺乏革命。每当产生颠覆性技术,就像出现一个新的火种,会引起物种的骚动。逐渐地,星星之火燃烧遍整个森林,最终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变异、变迁和森林形态的改变。
整个过程会持续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数十年至百年),人们称之为工业革命。这种颠覆性技术的影响力,就相当于大自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环境突变对物种生存进化造成的冲击。
随之而来的是,利己主义和“无形的手”推动着大量新经济体的出现和传统经济体的重生,当然也有大量落后经济体因此被淘汰。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都乐此不疲地去跟踪研究这些现象,并总结规律,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企业。
灰狼群现象也离不开这个大背景,过去的经济理论和企业竞争规律为理解这种现象奠定了基础。下面快速回放每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和随之出现的一些主要经济理论:18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这次革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以机器生产和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并且取代了以家庭经济和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
这次革命的关键要素是技术和资本,机器生产方式代替了手工作业,工厂成为生产组织的主要方式。英国是典型代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分工”和“无形的手”定义了这次革命。
社会分工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做钉子的工人如果专注于钉子,那么再熟练的铁匠也只能达到他一半的产量”。李嘉图将这一概念延伸到国家和国家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并推崇自由贸易。这次革命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产业市场内国家和国家、经济体和经济体、企业体内部都开始进行有效率的分工合作,产业分工成为普遍现象,影响深远。
而“无形的手”假设了理性的人是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人(自私的人),那么整个社会的福祉由此增加。这一条成为近现代政治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次革命是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进一步大幅促进了工业文明空前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由于新兴工业如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工业等,都要求实行大规模集中生产,谁拥有资本就能成为老虎企业,因此在一个产业市场中,垄断开始形成。
卡特尔、辛加迪、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不断出现,使垂直产业链生态被牢牢控制在大企业手上,大量的社会财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
在这次革命中,产业从轻工业走向重工业,生产组织方式走向大规模生产、科学管理和公司制。美国、德国成为其中代表。
20世纪30年代,以哈佛学派的梅森教授和贝恩教授为代表的学者,通过成立产业经济研究小组来研究当时的产业经济现象,推出产业组织学经典的SCP范式1,并开始协助政府对垄断性企业和组织在管制方面的政策制定。
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及应用为主要标志,也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革命体现在科学与技术的颗粒度更广泛、更细化、更容易融合,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自动化和互联网化使得经济体追求效率,逐渐减少对人力生产劳动强度的依赖,并转向注重创造。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产业造成的影响,表现为大大增强了生产要素的国际化流动,推动跨国公司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生产组织的生产与管理转向信息化、精细化。代表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与此同时,经济理论也得到不断发展,博弈论的出现奠定了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基础,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在一个竞争市场中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迈克尔·波特则提出了竞争战略的波特五力模型,进一步帮助企业分析产业链市场内的五种力量,找到经营突破之道。这些理论继续以个体作为研究角度,探讨竞争的不同形态。
在此阶段的产业经济发展中,开始出现模块化产业组织学派。这一学派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一个成品生产企业如何与各个零配件生产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因此提高经营效率。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期,互联网出现了,并逐步开始大规模应用。这种应用除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资讯和商机对接,还引发了消费零售领域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互联网成为一个新大陆、一个新的虚拟网上大市场。在这里,人和人之间可以进行信息沟通并获取内容,进行娱乐消费、购买商品或购买服务等。
其间产生的信息透明对称、信息加速的现象,使得传统商业世界中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逐渐消失,导致市场更加细分化,市场中经济体分工也更加细化。因此,谁能快速抓住客户需求并满足客户需求,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个新市场中有影响力的一方。
传统经济体能否成为该时期的老虎,比拼的是对这个虚拟在线零售大市场的理解,以及投入的决心和方式。
在这个阶段,生产函数发生了变化。传统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技术、劳动、资金、土地、厂房、企业家是生产函数中投入的主要要素;而新经济生产函数的投入要素则变为场景、流量、数据、人才、技术、合作方式、资金等。
新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层出不穷,除了自序中提到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还有网络效应、长尾理论、颠覆式创新、共享经济、 平台战略、客户需求洞察、精益创业、商业模式画布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