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8
0.7折
¥
39.8
全新
库存65件
作者周其运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62664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1202555004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内阁起始
第二章 追根溯源
第三章 神童传说
第四章 命运捉弄
第五章 选人机制
第六章 才华初现
第七章 内阁较量
第八章 特殊关系
第九章 初露锋芒
第十章 鹿死谁手
第十一章 纷争再起
第十二章 政治友谊
第十三章 内阁闹剧
第十四章 边关危机
第十五章 龙争虎斗
第十六章 帝王之师
第十七章 互利互益
第十八章 化险为夷
第十九章 改革前夕
第二十章 治国韬略
第二十一章 一条鞭法
第二十二章 减编缩员
第二十三章 整顿驿站
第二十四章 书院噩运
第二十五章 用人智慧
第二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二十七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八章 巨人陨落
第二十九章 致命一击
第三十章 毁誉参半
第三十一章 历史回音
附录: 张居正年表简编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作为曾被梁启超先生评价为“明代唯一政治家”的张居正,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有低谷时期,有高光时刻;他为明王朝贡献了“万历中兴”这名垂青史的重要改革;拖住了走下坡路的明王朝的脚步,同时毁誉参半的政治生涯也伴随他的后半生,即使在去世后仍余波不休。本书力求完整展现张居正的一生,贯穿其少年傲骨、初入朝堂、归隐田园、再入江湖、锐意改革、立新求变并最终站到了权力的制高点上,以自己的卓识扭转了大明的国运。本书为明代政治家刻画立体显影,呈现出一个在皇权中斡旋、既有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也私德有亏、毁誉参半的明朝高官、大政治家的完整形象。
主编推荐
"★千古一相,万历首辅;居正为大,可谓端方。
★梁启超、黄仁宇、黎东方高度推崇
★“不管一时毁誉还是万世是非,我不在乎!”
★万历VS张居正——帝王与帝王师,怠政者与实干家,最矛盾的组合,却创造了大明朝最辉煌的盛景。
★特别附录《张居正年谱简编》"
精彩内容
第一章内阁起始明朝内阁的起源元至正二十四年(红巾军宋龙凤十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仿元制,置中书省、行中书省,设左右丞相。
朱元璋从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到万人之上的皇帝,历经艰难困苦,既充满传奇色彩,也形成了刚愎自用的性格,其中明显特征就是他视权如命,一
旦大权在握,就不能落入旁人之手。于是,在此后的几年间,为加强中央集权,将权力完全揽在自己手中,他一步步地削弱相位。
洪武元年(1368),改左右相国为左右丞相;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三司,改变行省政治直属中书省局面,同年裁汰中书省官员,只保留丞相职务。
洪武十一年(1378),诏令六部,政事“勿白”中书省,夺六部政务于中书省。
洪武十二年(1379),谪斩右丞相汪广洋。
朱元璋称帝初期,设左右丞相。明朝以左为尊,故左丞相为百官之首,即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朱元璋时期,共任命了两个左丞相,第一个是开国功
臣李善长,第二个是胡惟
庸。
朱元璋削弱相权那朱元璋为什么后来又决心削弱相权呢?除了他对权力的过于渴望外,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以地域为区分,分成淮西和浙东两派。
这些所谓的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是皇帝,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会长。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
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常遇春等人。
这些人可以说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阵容强大,足可独霸一方,甚至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
李善长是定远人,与朱元璋同是安徽籍贯,算是同乡,很早就投奔朱元璋,并且十分有才能。明面上看,他好像很少出面干什么大事,实际这是由他的工作特点决定的。他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办理。李善长知人善任,能因才用人,使之各得其所;并且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作为“大总管”,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他在朱元璋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成为前线将士风卷残云的“发动机”。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礼的“总导演”,是朱元璋大封功臣时的“首席公卿”,也是朱元璋的亲家翁。
李善长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地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明朝建立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并曾特赐他一方铁制的凭券,上面明写着可以免除他两次死刑、免除他儿子一次死刑的承诺。
浙东派的代表人物是刘基。在当时,刘基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却终究成为派别之争的牺牲品。
李善长长处明显的同时,缺点也极其突出。他外宽和而内多刻薄,既富且贵,骄横专擅,凭借自己的权势,颐指气使,凌驾于百官之上,朱元璋日渐不满。碍于李善长过去的功劳朱元璋一直隐忍不发。一天,朱元璋借与陶凯论斋戒当至诚为由,暗示李善长应趁早退职。李善长立即心领神会,谢恩辞职。
然后,胡惟庸做了宰相。胡惟庸也是定远人。
龙凤元年(1355),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胡惟
庸归附红巾军,颇受宠信。因李善长的推荐,他被擢为太常寺少卿。对此,有人归结为同乡关系;也
有人分析为胡惟庸的侄女嫁给李善长的侄子为妻,有着姻亲关系;还有一种说法是李善长收受了胡惟
庸的贿赂。无论怎么说,在李善长的运作下,胡惟
庸一路仕途顺利,历任宁
国主簿、湖广佥事、太常少卿,洪武三年(1370)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升右丞相,再升左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其中胡惟庸主政时间最长、权最
重——任相七年,权势显赫,遇事专断。
P1-3
媒体评论
"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梁启超
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明朝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终失足而坠入深渊。——黄仁宇
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海瑞
以施政的成绩而论,他不仅是明朝的专享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黎东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