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不懈的创新:艺术、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荔园文创译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持续不懈的创新:艺术、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荔园文创译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6.27 6.6折 8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彼得·坎贝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6272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1202781890

上书时间2024-05-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彼得•坎贝尔(Peter Campbell),英国利物浦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系准教授(Reader)、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和城市社会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文化政策》《社会学》《文化经济》等期刊。

目录
译者前言:英国文创业史略 
作者前言 
第一章 绪论:“持续不懈的创新?”  
第二章 持续创新的前兆  
第一节 创新理念的预兆  
第二节 创新:千年不衰?  
第三节 文化政策及其理据   
第四节 证据,数字和文化   
第五节 经济价值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第六节 “新”经济   
第七节 为经济和社会“复苏”的艺术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意议程面面观   
第一节 创意议程的崛起   
第二节 一个全球议程  
第三节 创意的多重意义   
第四节 创意产业   
第五节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第六节  世纪后期的“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   
第七节 “创意产业”  
第八节 文化与创意的交叠   
第九节 创新经济   
第十节 创意阶层   
第十一节 创新与创业   
第十二节 创意城市   
第十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艺术和文化的创新:持久的挑战   
第一节 证据的寻找和复苏的兴起:概述   
第二节 继续寻找证据   
第三节 近年复苏证据的考察   
第四节 持久的挑战   
第五节 短期数据不能确定远期结果   
第六节 有限的资源   
第七节 研究术语不够明晰   
第八节 过分强调经济的一面   
第九节 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果的区分   
第十节 盘旋兜圈子?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   
第一节 第一阶段:事实证明,创意产业有重要经济意义(1998—2011)
第二节 第二阶段:变化中的定义(2011—2014) 
第三节 第三阶段:创意活动的持续经济成就(201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利物浦:持久创新的案例剖析 
第一节 “文化之都”前的利物浦 
第二节 欧洲文化之都和格拉斯哥模式 
第三节 利物浦成功申办“欧洲文化之都” 
第四节 利物浦成功的证据 
第五节 利物浦和英国持久的创新 
第六节 可持续的叙事?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廓清创意议程:力争更持久的发展 
第一节 靠模糊性持久吗? 
第二节 什么是“创意”的创意? 
第三节 创意的重重矛盾 
第四节 可复制的例外? 
第五节 创意的闭锁 
第六节 创意能走多远?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后记:递减的圈子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考察“创意”概念在1998—2018年这二十年的过程中如何得到重视、如何被证实、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及如何持续存在。全文共包含八个章节。作者首先介绍了“创意”及其相关概念,剖析了创意概念崛起的先兆因素,理清了“创意议程”的崛起和在全球推广的过程。之后,作者基于案例研究探讨了艺术和文化在“复苏”中的重要角色,并将创意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专门研究了与“创意产业”相关的统计证据基础。同时,作者还考察了创意议程在利物浦这个具体场所的应用情况,借以展示该市如何利用这个议程,并推动其发展。最后,作者直面贯穿创意议程始终的概念模糊性问题,并对全书内容和创意这二十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全书内容详实、论述清晰,研究问题在当下仍是热点,对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并启发读者思考。

主编推荐
21世纪以来,“创意”概念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在发展中的角色和位置,经济领域尤其如是,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创意概念崛起的主要表现之一。本书从研究主题上来看,其核心概念和观点正符合时下的流行趋势,创新及创意产业仍是目前的发展热点,书中对创意相关理论的探讨以及扎实的案例研究能够为我国相关的产业发展带来启发与借鉴。从内容架构上来看,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明确,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创意及其相关概念,又牢牢把握创意的持续性这一研究焦点,逻辑清晰地叙述了创意概念在1998—2018年间的发展历程,可读性强。

精彩内容
21世纪初,创新经济的潜能越来越受到赞美和鼓励,构成创新经济的是从事创意职业的创意工人,或在创意产业里就职的人员。这些创意人员有时简称为“创客”(creatives),可以被视为一个创意阶层,或生活在创意城市里的群体。创意城市未必只拥有创意工人,可能还拥有创意领袖,他们铆足创业的干劲,勇闯未经探明的政治水域,就像创意产业里的创意人进行商务革新和产品创新一样。更准确地说,这些观念都成了流行的观念。
本书旨在确认,诸如此类的创意观念何以崭露头角、由虚变实、进入实践、坚守至今。正如上文提及的创意产业和创意职业所暗示的那样,在这些过程中,创意活动的经济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创意就成了所谓“经济想象”(economicimaginary)(Campbell2014)的核心要素。欧克利和奥康纳(OakleyandO’Connor)归纳萨姆和杰索普(SumandJessop)对创意的解释,将其表述为“在具体、简化的叙述下,从一系列可能性选择进行开发,以便让公众广泛接受的任何集体行动”(2015,p.1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如此类的简化叙述中,创意概念扮演的角色日益加重。但重要的是指出,“经济想象”不仅是理解或构建事件的方式,而且有助于某些活动获取特殊地位,有助于建构这些事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语境(Jessop2004)。因此,“经济想象”不是“虚构”意义的想象。更准确地说,它使复杂现实的连贯叙述成为可能,从而在形塑现实里发挥作用。在这一点上,思考20世纪初提出的“托马斯定理”会有助益:如果我们将情况定义为真实,其后果就真实(ThomasandThomas1928,p.572)。贝克在强化托马斯定理时指出,“对社会学家而言,凡是人们一致同意的都是最真实的”(Becker2014,p.185)。
以下各章讨论这些创意概念和角色如何达成一致,如何被人接受和推广。除了考虑这些立场的真实后果,还要考虑创意如何被定义为真实的问题。实际上,生成证据以证明创意的角色和性质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就可以被认为是“真实后果”的“想象”。不过,寻求证据时遭遇的挑战和发现的模式尤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的目标是确认,有关创意的主要立场来自何方、所含内容、如何具体化、如何为具体的行动提供框架和形貌。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