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探源(精)/大家小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楼梦探源(精)/大家小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2 3.5折 38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世昌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

ISBN9787200121377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389849

上书时间2024-05-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红楼梦探源(精)》按照吴世昌所考察的五个步骤分为五卷,即抄本探源、评者探源、作者探源、本书探源和续书探源。书以英文写成,1961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探源》的中文版,先生生前翻译了一半,未竞的部分是補譯者受命补译的,在20世纪90年代末面世。读者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是《红楼梦探源(精)》的节本,略去了基础性研究(对抄本、评语的对比分析)部分,直接进入对评者、作者、全书故事结构的考察。

作者简介
吴世昌(1908―1986),字子臧,浙江省海宁硖石人,有名学者、红学家,也是具有真知灼见的词学家。吴世昌先生的词学理论,崇尚一个“真”字,填词要“讲真话”,研究词及词学要符合其本来的真实面貌。吴世昌一生为人存真、治学求实。他从不人云亦云。他主张独立思考。在原则问题上,他从不退让,永远保持着勇于追求真理的蓬勃朝气。“读书常不寐,嫉恶终难改”,这是他《七十自述》中的诗句,也是他诗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目录

导言
《红楼梦》研究的历史背景
作者探源
作者的生卒年
作者的家世及其生活
诗人曹霑
本书探源
“大观园”的原址
后三十回中作者的未完稿和佚文
曹霑写此书的原定计划
后半部书中故事探源
前八十回中的若干问题
《红楼梦》的一个早期稿本
附录
脂砚斋是谁
高鹗在前八十回中的修改
我怎样写《(红楼梦)探源》
编后记

内容摘要
 吴世昌对《红楼梦》的考证,开始于这个批判运动奏凯之后。他以讲学之暇,穷数年之功,运用他精通的考证学而不是他所不熟悉的主义,就当时可能见
到的抄本和相关资料,爬罗剔抉,分析比较,完成了一部考证报告《红楼梦探源(精)》(后简称《探源》)。
读者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是《红楼梦探源(精)》的节本,略去了基础性研究(对抄本、评语的对比分析)部分,直接进入对评者、作者、全书故事结构的考察。

精彩内容
 在1927年有一个收藏家要出让一部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人要卖给胡适,他“以为‘重评’的《石头记》大概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竞没有回信。不久,“新月书店的广告出来了”,胡适这才“出了重价把此书买了”。新月书店的“广告”说什么,胡适没有说,我在海外也找不到。但新月是出版商,并非贩卖旧书的铺子,它的广告当然是预告重印此书的出版消息,预约发行。这个稿本如果给新月印出来,便不成秘本,大家都可以研究了。所以先以为“没有价值”的本子,一见到有广告要印行,他便不惜“重价把此书买了”。从此以后30多年,这抄本变成了红学权威绩溪胡氏的“枕中鸿宝”。
这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残本共十六回(一
一八,十三一十六,二十五一二十八)。胡适在他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竟说他的“脂本抄于甲摩(1754)”,又说,“我看了一遍,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从此以后,这个本子便一
直错误地被称为“甲戌本”。他虽没有说脂砚斋是不是就在这个本子上写他的评注,但在“脂本抄于甲戌”的下文,接着说“其‘重评’有年月可考者,有第一回(抄本,页10)之‘丁亥春’(1767),有上文已引之甲午八月(1774)”。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本子上的评语是不是出于脂砚亲笔?如果是的,则其年代很容易确定;如果不是,那就不能把抄录年代提到此本最
初收藏者所写的曰期之前,也就不能说这是“海内最
古的抄本”。因为即使在那时,有正书局用以石印的那个戚蓼生序本④,由于它只有最初的一些脂评,也
许更要“古”些。这个十六回脂评残本的年代问题,只要影印出来,便可解决。但直至1961年2月@,它依然是胡博士的“枕中鸿宝”,没有见天日。他那篇文字,目的在给读者一个含糊的印象:这是脂砚亲笔的评本。 在1933年胡适又发表了一篇《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由原书之巨和脂评之多,反衬出胡适那篇文字可惊的贫乏。可是在那里,他居然也透露出一个消息:原来这个七十八回的抄本,和他的一向夸为“甲戌本”的十六回残本,都是过录脂评本的抄本。(而它们的底本,又是作者原稿的抄本。)另外,他又发现了评者“脂砚斋即是曹雪芹自己”,“‘脂砚’只是那块爱吃胭脂的顽石”,“‘脂砚斋评本’即是指那原有作者评注的底本,不是指那些有丁亥甲午评语的本子”。他先用“自传说”把曹雪芹和贾宝玉等同起来,又用“爱吃胭脂的顽石说”把脂砚斋变成了曹雪芹。这条公式看来既方便,又可信,也很动人。无奈就是这位“腊砚斋”,在他的“海内最古”的“甲戌本”第一回中,用朱笔写着汶样的评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得太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这个记雪芹逝世的“壬午除夕”,是胡适据以考订雪芹生卒年的主要论据,他的许多别的考据也是依此卒年而来的。他居然这样容易用“脂砚即营雪芹”这支矛,来刺破他的一切考据的盾。似乎他在1933年见了“庚辰”本,就忘记了自己在1928年根据“甲戌”本所写的大作,因为当他贡献这个新的“大胆的结论”(不是“假设”)的时候,并没有“小心的”在“海内最古抄本”中“求证”,而且也没有说明他这个矛盾应该如何解决。P18-2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