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寻梦(傅国涌最新历史随笔自选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0.94
3.3折
¥
32.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傅国涌
出版社厦门大学
ISBN9787561552179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8元
货号1201039774
上书时间2024-05-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李锐、章诒和、张鸣联袂推荐!
从辛亥革命到民国,从中国视野到世界境遇,新史料、新视野、新观点,重新解读近代中国百年寻梦的风雨征途,配作者收藏民国老照片数十幅,领略更真实的民国图景!
《百年寻梦:傅国涌最新历史随笔自选集》是傅国涌新编历史随笔自选集,部分文章选自福建人民出版的《百年寻梦》和长江文艺出版的《偶然的黄昏》,部分文章为近年新作,曾发表在《书屋》、《随笔》、《东方》、《东方文化》、《经济观察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经营报》《南方人物周刊》、《社会科学论坛》等报刊。全书试图从近代中国历史窥见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从废除科举制到仁人志士的民主革命,以及各种刊物和名人对现代化的探讨,探讨了民族性及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等问题。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并坚持独立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多家重要报刊开设评论或历史专栏。主要著作有:《金庸传》《叶公超传》《历史的误会》《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等。
目录
第一辑
1921年的中国
“三一八”之后: 《语丝》和《现代评论》
1933年:“新年的梦想”
1933年:《东方杂志》的宪法讨论
鲁迅去世之后
1944年:一个新闻记者眼中的延安
百年寻梦
傅斯年为何下泪?
第二辑
魂兮归来,陈天华
风萧萧兮易水寒——黄花岗九十年祭
孙中山的历史性遗憾
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蒋介石
为雷震造一个铜像
免受恐惧的自由
蒋经国处理“美丽岛案”的决策过程
第三辑
废除科举百年祭
张元济力倡“中华民族的人格”
重要的是超越“平反”意识
“羊性”、“狼性”与心中的“鬼子”
中国企业家的本土传统在哪里?
百年转型中的公民教育——以商务印书馆的公民教科书为例
教育,永远面向未来
第四辑
美丽的“五月花号”
遥望新大陆
拒绝王袍加身
华盛顿告别政坛之后
权利,而不是权利——我理解的米奇尼克
哈维尔的意义
后记
内容摘要
《百年寻梦:傅国涌最新历史随笔自选集》是傅国涌近年来历史随笔的最新结集。他将多年来对民国史的解读与反思所得凝聚其中,从一个个新鲜而别致的角度进入,试图展现一幅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民国画卷,以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重走中华民族从传统到现代的风雨征程,其观点新颖犀利、针砭时弊。百年长卷,读来令人激愤、令人叹惋,令人沉思。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真相,还有人类对永恒价值
的不懈追求。
精彩内容
知识分子的梦想并不始于1933年,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这么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集体“做梦”还是第一次,在“那个昏黑的年头”,《东方杂
志》主编胡愈之的设想说得上别出心裁,无论如何,他都为20世纪留下了一份真实可信的记录,从中不难发现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
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梦想“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东方杂志》文艺栏编辑徐调孚梦想“未来的中国没有国学,国医,国术……国耻,国难等名词”。这些都只是特例,不是普遍的。大部分知识分子“梦想的中国,,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乌托邦,一个“大同”社会:柳亚子梦中的“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为一个大联邦”,“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家庭,没有监狱,也没有宗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不约而同,女作家谢冰莹梦见的也是“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
郁达夫描画的“乌托邦”:“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上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
‘私有财产,。”《时代画报》编辑章克标说:“一切的梦想,一
切的梦,是一种超越的飞跃,所有界限和藩篱,须是完全撤除,国家这种界限,在任何人的梦想中或梦中是不配存在的。”复旦大学教授谢六逸向往“没有阶级,不分彼此”的未来中国。铁道部一科长吴嵩庆所梦的是“废除军备,国界,种族而臻于大同”。光华书局编辑顾凤城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没有阶级,没有种族,自由平等的一个大同社会”。
开明书店编辑索非的乌托邦是“走上‘无治’之路”,是“平等”、“自由”、“博爱”。清华大学教授张申府“理想中的中国…‘是能实现孔子仁的理想,罗素科学的理想与列宁共产主义的理想的”。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授韦丛芜“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是一
个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凡成年人都是社员,都是股东,军事、政治、教育均附属于其下,形成一个经济单位,向着世界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的目标走去”。
读者伊罗生称“将来的世界是无国界的大同世界”。读者何法的“白日梦”之二是“新式‘洪秀全’复活,率领了新‘太平军’,‘天朝’的历史一页一
页地翻开”。之三是“大家熙熙攘攘,大同世界”,没什么国界。中华书局编辑周宪文说得更细:“那里没有法律,也没有军警,可是国民从无争执,国里没有货币,没有工资,可是国民都很勤力。”《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梦想的中国“连现在众所公认为好东西的慈善机关及储蓄银行等等都不需要
,因为用不着受人哀怜与施与,也用不着储蓄以备后患”。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姜解生梦想“全国的人民都住在庄严伟大的公共住宅。他们底工作每天只有四小时或六小时。等到全国的电钟放出了上工的声号,他们已一秒钟不差地到达各人群底工作地点”。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的梦想“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大同社会”。
山东正谊中学的徐伯璞梦想的大同世界“以三民主义为原则”,“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徐州女师的俞觉所梦与此相似,也是三民主义救中国,“德感四方,各国来归,实现了中山先生的大同世界”。
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权时说得最为明白:“我理想中的未来中国是须合乎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一段事实的。”法政学院教授钱啸秋梦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吃饭不是各办各的,而是持票赴农村公共食堂去吃。”在某种意义上,古老的大同之梦是和空想社会主义连接在一起的。柳亚子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谢冰莹梦想的也是“没有国家,没有阶级,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上海法学院教授朱隐青梦想着“无阶级专政的共产社会”。“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联邦社会主义的国家”甚至成了资本家、裕丰纱厂老板毕云程和银行家俞寰澄的梦想。失业三年的读者周毓英梦想“主办一个月刊定名《社会主义》,与全国青年作思想上的往来,毫无顾虑的讨论一切学术问题,思想问题,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我办月刊不在取政权,可能范围内还要帮助政府,帮政府革命,梦想当道不干涉”。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虽自称“我并没有什么梦想,我不相信有什么叫做‘梦想’的”,他心中的未来中国却是“一个伟大的快乐的国土”,“我们将建设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不过他们的“社会主义”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并不是同一回事。只有暨南大学教授李石岑梦想经过多年军阀混战、多次暴动之后,中国“走上科学社会主义之路”,“那时红楼梦,纳兰词及曼殊大师的名画之类,都在被焚毁之列”。《读书杂志》特约撰述员严灵峰直接预言“1917年10月的俄国的戏剧在中国复演”。
尽管这些“梦”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热切地憧憬着一个无阶级、无国家的大同社会。古老的大同空想根植于中国文化深处,绵延数千年不绝,没有经历过类似西方那样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洗礼,生活在20世纪的知识分子依然只能沉醉其中,如《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一般,最
多只能想到“熙熙然如登春台”的境界,不会想象出一个好的政治制度,“我以为政治制度是没有关系的,问题完全是在人”。所以如实业家穆藕初那样梦想“政治上必须实行法治”的竟然寥寥无几——P30-3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