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渠哪得清如许(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问渠哪得清如许(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37 2.6折 56 全新

库存7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光潜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06754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1201543979

上书时间2024-05-2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光潜著的这本《问渠哪得清如许(精)》介绍了,遐想自己的心是半亩方塘,在尘世喧嚣中,偶然丢开一切,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人生才能体会到本质的无穷趣味。享誉世界的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以“初心”为主题的全彩四色精装作品集,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余光中、李泽厚、宗璞、蒋勋、齐邦媛、柴静等文化名人均受其影响。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而不随波逐流的人,坚持生命的本色,皆是因为内心清明澈照,能处处发见生机。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壹  对自己负责任,是一切向上心的出发点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谈立志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精进的程序
  谈交友
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情人眼底出西施
  谈美感教育
  无言之美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叁  万物皆自得
  谈冷静
  谈摆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谈理想的青年
  选择与安排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肆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谈休息
  文学的趣味
  生命
  漫谈日记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伍  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看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诗人的孤寂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
  “舍不得分手”
  谈恐惧心理
陆  欣赏一部书,就应该在心里再造一部书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空中楼阁
  我与文学
  只言片语妙天下
  谈书评

内容摘要
 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朱光潜著的这本《问渠哪得清如许(精)》以“初心”为主题,用娓娓道来的文笔谈美学、谈人生、谈朋友、谈戏剧对人生的启迪、谈生命的厚重、谈文学……汇集了《无言之美》《谈摆脱》《谈交友》《悲剧与人生的距离》《诗人的孤寂》《生命》等30篇经典散文佳作。对于生活之美,你无需去刻意地追求,更不必过分地奢望,不忘初心,从平凡的生活中用心感受,找到美的根源,生活会还给你一池清澈。
生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而每一刻间的故事都是新鲜的。愿身在尘世喧嚷中的你,心中时有天光云影以怡情,时有源头活水以养性,最终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收获一个丰富而厚重的人生。

精彩内容
 予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段故事,是你平时所欢喜玩昧的。我现在借这段故事来说明美感经验中的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
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比如我知道自己在笑时心里欢喜,在哭时心里悲痛,看到旁人笑也就以为他心里欢喜,看见旁人哭也以为他心里悲痛。我知道旁人旁物的知觉和情感如何,都是拿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的。我只知道自己,我知道旁人旁物时是把旁人旁物看成自己,或是把自己推到旁人旁物的地位。庄子看到鯈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昧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
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鱼
没有反省的意识,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谨严与精确。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比如我们说“花是红的”时,是把红看作花所固有的属性,好像是以为纵使没有人去知觉它,它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花本身只有使人觉到红的可能性,至于红却是视觉的结果。红是长度为若干的光波射到眼球网膜上所生的印象。如果光波长一点或是短一点,眼球网膜的构造换一个样子,红的色觉便不会发生。患色盲的人根本就不能辨别红色,就是眼睛健全的人在薄暮光线暗淡时也不能把红色和绿色分得清楚,从此可知严格地说,我们只能说“我觉得花是红的”。我们通常都把“我觉得”三字略去而直说“花是红的”,于是在我的感
觉遂被误认为在物的属性了。日常对于外物的知觉都可作如是观。“天气冷”其实只是“我觉得天气冷”,鱼也许和我不一致;“石头太沉重”其实只是“我觉得它太沉重”,大力士或许还嫌它太轻。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
在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时,我们比说花红石头重,又更进一层了。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
有情感,也能活动。这两种说话的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作“移情作用”。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