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的承诺--解构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司的承诺--解构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67 5.0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科林·迈耶|译者:张颖//伊志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38456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1494143

上书时间2024-05-2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对公司的贪婪、市场的失败提出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也产生了大批对公司制度、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进行反思的学术成果。科林·迈耶著张颖、伊志宏译的《公司的承诺--解构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是其中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进行反思的著作。本书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是政府决策者的必备读物。

作者简介
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公司财务理论、消费经济学。近年来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分析师关注与资本市场效率,企业创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理事会理事。
张颖,1982年生,黑龙江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文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后赴英国爱丁堡留学,于赫瑞瓦特大学获翻译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起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从事MBA国际发展与教学管理工作。曾为多部期刊杂志担任译稿人。
科林·迈耶(ColinMayer),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管理学讲座教授,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和圣安学院荣誉院士,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教授研究员,英国竞争诉讼法庭的正式成员及欧洲公司治理协会会员。迈耶教授是1994年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成立时的首任教授,2006—2011年担任商学院院长,1998-2005年担任牛津金融研究中心首任主任,1986—2010年担任OXERA公司主席,帮助该公司成长为欧洲领先的独立经济咨询机构。

目录
引言
第1部分  公司为何使人失望
  第1章  开篇
    在天堂里
    留下好公司
  第2章  道德和市场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愤怒
    股东至上原则
    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世界价值评估
    履行自己的受托责任
  第3章  声誉
    市场知晓
    公司受罚
    你也可以成为一位明星基金经理
    当金融工程师遇见机械工程师
  第4章  监管
    监管的不道德情况
    连带损失
    第1部分总结:公司为使人失望
第2部分  为什么会发生
  第5章  企业的演化
    不再是有产者
    英国特殊论
    幸福的家族企业
  第6章  收购和关闭
    巧克力的财富
    公开拍卖
    一场绞刑
    积极行动
    就说不行
    公司岛屿
  第7章  资本与承诺
    理性情绪
    引人注目的竞争
    依靠自己
    融资的革命
    硅谷人士
    牛奶的故事
    承诺与控制
    第2部分总结:为什么会发生
第3部分  我们该怎么办
  第8章  价值与价值观
    死亡的价值
    社会价值
    共同的价值观
    追根究底
    股息难题
    回归资本结构
    有限责任制
    确权资产
    多样性的价值
    时代不能使她凋谢
  第9章  治理与政府
    四分五裂的家族
    信托企业
    做出承诺的股东
    公共目标
    公地悲剧
    发展中国家
    第3部分总结: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10章  没有结局
    在尼罗河中
    交托
    企业政策
纲要  概念、结论和意义
附录  信托企业
注释
延伸阅读

内容摘要
 作为就业、储蓄和消费等经济发展的源头,公司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之一。然而与此同时,公司引发的贫困、污染和金融危机等问题也日渐增多。公司为何会令我们如此失望?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重塑社会的信任?著名的金融经济学家、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前任院长、管理学教授科林·迈耶将为我们揭示其中的奥秘,为公司如何重塑社会信任指明道路。 公司有着复杂的治理、财务及内部运作方式,看似一个黑匣子,令人很难参透个中玄妙。迈耶教授为我们揭开黑匣子的盖子,引领我们去理解、审视和论证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应如何进行变革。通过历史上和当代的若干案例,迈耶教授阐明了公司的四项基本要素——所有权、公司治理、责任以及信任,这些要素正是当前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他还勾画出公司改革的宏伟
蓝图。
科林·迈耶著张颖、伊志宏译的《公司的承诺--解构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一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公司中找寻包括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以及地球环境等在内的当前各种危机的本源。迈耶教授号召各国政府、公司、股东以及消费者共同行动起来,将公司转变成为值得信赖、可促进经济和社会利益的21世纪新型组织。

精彩内容
 除了商业方面的考虑,还有道德方面的考虑。为了避免剥削弱势群体,公司董事必须维护股东的利益,他们是更弱势的一方,承受着更多的风险。这颠覆了通常的伦理争论:工人和客户并非如通常所说的那样是被剥削的一方,股东才是,因为他们是投人资本的人,一旦认缴资本,就永远不能撤回。因此,维护股东利益的道德义务源自股东所面临的不同寻常的企
业风险。
这并不是说公司董事们会完全忽略别人的福祉。
如果在合同义务之外公司可以为股东赚取更高的利润,那么它就应该这样做。例如,如果公司向客户提供高于合同规定质量和可靠性的产品,并向客户收取比弥补所增加成本更高的溢价,这种情况就可能是符合公司利益的。同样,如果客户喜欢环保和合乎道德采购准则的产品,那么公司就应该销售这种产品——不是因为这样做本身很好,而是因为会让股东获益。
同样,如果通过照顾员工,很好地培训他们以及提供良好的工作设施可以降低雇佣成本,或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从而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那么公司就应该这样做。如果股东希望公司照顾当地社区并支持公益事业,或者公司可以借此提高声誉和利润,那么公司就应该这样做。如果某些活动有损公司的声誉、侵害股东的利益,公司就应该避免这些被认为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活动。
公司远非不关心他人,而是要维护除股东之外的多方群体的利益。但是,与股东的权利有所不同,其他群体的权利是衍生出来的而不是根本性的。董事们有责任去维护股东的利益,却没有责任去维护其他群体的利益,除非他们能够增进股东的利益。
进一步说,董事们有责任不去做超出股东利益范畴的事情。除非客户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或者员工乐意接受更低的工资,否则他们不会去采购“道德产品
”或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不然就会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如果股东在他们认缴资本之前知晓投资将被花在不能产生财务回报的活动上,那就没有问题;但若没有股东的明确同意,董事们就没有权利这样浪费他们的投资。公司是一种财产形式,应该被用来为股东谋取利益,否则就意味着还有其他所有者投入了与股东等量的资本。
为股东价值辩护的理由既巧妙又有说服力,它不仅具有概念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被嵌入治理公司行为的法律之中。英国《2006年公司法》第172条规定,董事有责任为了公司成员(即股东)的利益而促成公司的成功;同时,公司还应考虑到“公司员工的利益,公司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公司运营对社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公司对维持较高声誉的渴求”——这有时被称为“开明的股东价值”。
[4]换言之,公司的基本职责是面向股东的,其他群体的利益均由这项主要职责衍生而来。
下面举例说明这一原则的含义:在英国《公司法》的框架下,公司有义务去保障那些超越相关人权立法之外的人权问题。《公司法》要求董事们“注意到”那些影响非股东的特定问题,包括对社区和环境的影响。这可能包括与商业相关的人权问题,因此,董事们有义务去遵守相关的人权立法,并且在符合公司利益的情况下可以多做一些,但仅此而已。事实上,如果他们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股东的利益,那么就是越权行为了。
股东权利和公司对股东的义务的概念因此被深深地嵌入英国《公司法》中,但英国《公司法》在这方面并非什么特例。在美国,董事们是受托人,他们必须向公司及股东履行谨慎义务和忠诚义务。谨慎义务要求董事们在进行商业活动时小心谨慎,忠诚义务则要求他们真心诚意地按照公司和股东的最大利益来行事。只有在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前提下,董事们才被允许去考虑公司行为对其他群体的影响。换言之,其他群体的利益,包括人权在内,是由公司股东的利益衍生而来的,再次超越了法律的要求。
如此一来,股东价值的论证已经对关于公司行为治理的相关法律和惯例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这一论证非常巧妙,我却能用它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P25-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