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格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荣格心理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57 2.1折 98 全新

库存57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士)卡尔·荣格|译者:张楠

出版社江西美术

ISBN9787548058991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01908227

上书时间2024-05-2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心理学大师荣格代表作全集,分析心理学经典!
·《心理类型》——荣格的精神世界,人格类型、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荣格人生回忆录,其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心理学治疗大师经典,入选20世纪改变美国和世界的100本书!
·哲学、密教、超心理学、内向与外向型性格、人格动力、集体无意识……走到心灵的边界!
*原版作品,直译无删节,纯质纸印刷,可读可收藏!
·附录荣格私人信函,包括与弗洛伊德的往返信件!
*心理学史家舒尔兹说:荣格的观念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而且新颖,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的乐观主义的概念,这种概念在许多人认为是由于背离了弗洛伊德而有的、值得欢迎的变化。

目录
第一卷 心理类型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有关类型的问题
第一节 古代心理学 004
第二节 古代教会中的神学争论 013
第三节 关于化体说的争论 015
第四节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017
第五节 路德与兹温格利关于圣餐礼的论战 045
第二章 席勒关于类型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席勒的《美育书简》 048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093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乔丹类型学概述 106
第二节 乔丹类型学的专门描述与批判 110
第五章 诗中的类型问题: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
第一节 斯比特勒类型学引论 120
第二节 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 125
第三节 和解象征的意义 138
第四节 象征的相对性 163
第五节 斯比特勒和解象征的本质 192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詹姆斯的类型观 223
第二节 詹姆斯类型观点中特有的对立范畴 228
第三节 詹姆斯类型观的总体批判 236
第九章 传记中的类型问题
第十章 类型学总论
第一节 绪言 245
第二节 外倾型 247
第三节 内倾型 276
第十一章 定义 301
结语 355
第二卷 荣格自传
第一章 童年岁月
最早的梦的记忆 373
六岁时的记忆片段 377
我、小人和他的黑石头 379
潜意识里“生命的呼吸” 382
第二章 中学时代
令我厌烦的学校课程 386
我遇见了我自己 388
我和我思想的拉锯战 392
上帝要我做错事! 394
我的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 397
我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我自己 399
“隐形的”第三只眼 402
上帝隔绝了我和信仰 404
我对上帝的诸种疑惑 407
这些哲学家们到底怎么了? 409

内容摘要
 《荣格心理学》收录了荣格的经典之作《心理类型》与《荣格自传》。《心理类型》是人格类型理论的源头,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发展出了社会人格学、威
尔莱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科尔斯人格气质量表、艾森克个性分类、NEO-PI-R等多种人格理论;《荣格自传》中,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
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后,读者能够
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精彩内容
 第一章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有关类型的问题第一节 古代心理学诺斯替教、德尔图良和奥利金心理学自古就有,和人类历史相伴相生。但是,客观
心理学却直到近期才得到了发展。可以说,在早期科学中,主观因素的增长使得客观心理学缺乏生长的土壤。因此,虽然古代人的著作不乏心理学方面的叙述,但却都不能被称为是客观心理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古代和中世纪特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那时候的人们总是喜欢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他们的同类,这在古代立法和生活习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只要能找到其价值判断的表现形式,古代人就会对同类持形而上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是由人类灵魂具有永恒价值的观念孕育而来的。虽然这种形而上学的评价可以被当成是古代心理学上的有益补充,但这也不能抹杀它与那种生物学角度的观点一样有害这一事实;另外,它其中所包含的对人的评价,是唯一
可以算成是客观心理学基础的一点。
有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可以被提升至权威的高度,但是,今天的我们都知道,只有观察和经验才是客观心理学的基础。这一基础可能会很合乎理想,但事实上,科学的理想和目的并不是尽可能地对事物进行最精确的描述而在于建立法则;若说到准确地描述事物,照相机或是留声机式记录仪恐怕才是最好的选择,而科学所要建立的法则只是要以简单的方式来表现样式繁多而彼此之间又有着相互联系的过程。这一目的因以概念为形式从而超越了纯粹的经验性范畴,不过,尽管概念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但追根究底还是考察者的各种主观心理汇集而成的。在建立科学理论和概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在某种程度上掺杂
大量个人的和偶然的因素,至于个人误差之类的问题也很常见,这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与生理无关。就如大家所
知道的那样,我们能看见色彩却看不到波长,与此相类似
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表现得尤为严重。早在我们进行观察时个人误差的影响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因为我们看见的都是自己最容易见到的东西,所以我们首先会做的就是将责任推给别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这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自己身上也肯定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很可能会对我们的观察造成障碍。因此,我无法消除我对所谓客观心理学中的“纯粹观察”原则的怀疑,当然,如
果我们能把自己完全局限于测时器或测力器等心理器械时则另当别论。同时,它也是人类抗衡实验心理学的巨大成果所凭借的手段。
不过,个人误差对自己观察后的表现和交流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至于其对经验材料的阐释和抽象所产生的影响则更是不言而喻了!一个观察者必须与其客体相适应,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只是主观地看,还应该客观地看,这对心理学来说可谓意义重大。要一个人只是客观地看待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他不过分主观地看问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只有当客观事实被认为只在所讨论的客体领域中是有效的而不是普遍有效的,且能保证主观观察解释与之相符的时候,它才能以解释的真理性证据而自居。一
个人因自身存在的“大缺陷”而看到了别人身上的“小缺点”。但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人身上有“大缺陷”也不能因此而证明别人身上没有“小缺点”。然而,倘若视力受损,就会普遍产生一种所有的“小缺点”都是“大缺陷”的理论。
如果想要科学而公正地对一个与观察主体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心理进行评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认真考虑和重新认识一般知识的主观局限特别是心理知识的主观局限。
而验证是否具备这一条件的标准就在于观察者是否能完全了解自己人格的界限和性质。至于怎样才算是完全了解自己,则要看他何时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集体观念和集体情感的强制性束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
我们越去研究历史,就越会发现隐藏在集体主义的外衣之下的个性泯灭。而且,追溯早期人类的心理,我们更发现其中没有任何个体观念的表现。我们只能找到集体的关系,或“神秘参与”(participationmistique——列维·布留尔),却找不到个性。因为具有集体取向的心灵只能借助投射(projection)方式来思考和感觉,所以集体的态度会阻止我们了解和评价那些与主体心理不同的心理。我们所了解的“个体”心理是近期才出现在人类心灵和文化历史中的。所以,在早期人类历史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集体态度几乎完全阻止了对个体差异的客观心理评价和对个体心理过程进行科学的客观化思考。由于缺乏这种心理思维,知识被投射的心理所充斥,被“心理化”了。
这在最初人类企图运用哲学的观点解释宇宙中有很明显的体现。个性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心理的分化始终与客观科学的非心理化历程相伴同行。
P4-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