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39 3.5折 16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悦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36641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9.8元

货号30638683

上书时间2024-05-2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篇:宝星出世  
第二篇 :双龙降生  
第三篇 :光芒森射  
第四篇 :星越长空  
附录1:清代宝星勋章相关重要史料汇纂  
附录2:宝星大事记  
后记  
摘要

内容摘要
双龙宝星是中国历史上首种近现代意义的国家勋章。其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勋章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清末中国近代化变革大历史的缩影。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是陈悦酝酿多年的中国勋章专著,本书从清末中国引入西式勋章形式开始,结合大量文献、制度、图说、获颁者名录等相关史料及实物照片、图案彩绘,将以双龙宝星为代表的晚清勋章从诞生、变迁、完善到随清王朝覆灭而消逝的全过程加以呈现,并详细介绍了晚清勋章的设计及制度,填补了中国近代勋章的研究空白。 全书文字翔实,考证严谨,完整收录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各款勋章的相关史料,并配有388幅高清彩图和珍贵老照片、78幅晚清勋章图案彩绘,对各款各级宝星之图案施以原色、还以原样,弥补了实物存世极罕、档案记载匮缺的遗憾,是中国勋章发展史研究的不二之选。

精彩内容
血染宝星:甲午战争中的外籍获授者光绪七年版双龙宝星正式颁行时,清王朝的内治外交渐有起色,宝星的颁发事由也趋于平和,不再像早期宝星那样多是因为战功而颁授,往往多是以联络邦交、和睦外国而颁发。
也就是在光绪七年版双龙宝星颁行使用的19世纪80年代,东亚世界貌似波澜不兴的海面之下,其实正酝酿着一场狂涛恶浪。和中国几乎同时步入近代化航道的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奉行“开拓万里波涛,布皇威于海外”的扩张性政策,将武力扩张视作是国家崛起的捷径,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暗藏着重新划定东亚政治版图的勃勃野心。处在日本近邻的中国以及朝鲜,被日本明治政府视作实现其扩张战略的第一步目标,经过积蓄实力、等待机会,日本终于在1894年挑起了入侵朝鲜、中国的战争,中国史称甲午战争。
兵备不修、政治腐败、近代化不彻底的清王朝,面对日本的入侵应对失措,落得惨败。不过在这场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的战争中,一批外国人因为种种缘故直接、间接地加入战局,其中表现突出者受到了清政府颁授双龙宝星的奖赏,甲午战事为光绪七年版双龙宝星增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血色。
甲午战争中获得清政府授予双龙宝星勋章的外国人,按照受奖缘由的不同以及身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作下述的几类:>>丰岛海战后帮助救援中国官兵的外国人>>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的“吉野”“浪速”“秋津洲”舰在朝鲜丰岛海域不宣而战,偷袭中国军舰和运兵船,挑起了丰岛海战,甲午战争就此爆发。丰岛海战中,满载一千余名清军陆军的英国怡和洋行商船“高升”号被日舰野蛮击沉。
7月26日,法国海军中国与日本海支队的军舰“利安门”(Lion)从附近经过,发现了尚露出在海面上的“高升”号桅杆,从桅杆顶上以及附近漂流的舢板中,救援了42名中国士兵以及“高升”号的3名船员,送回烟台。
此外,当时有一批凫水脱险的清军和船员登上丰岛,经设法派人到仁川向驻泊港内的德国军舰“伊力达斯”(SMSIltis)求援,“伊力达斯”舰于是立即驶往丰岛,救出了112名清军和8名船员,并帮助送至烟台。
德国军舰“伊力达斯”到达烟台时,与停泊烟台的英国军舰“播布斯”(HMSPorpoise)协商,请求英舰前往丰岛将岛上剩余的幸存者救回,“播布斯”于是起航前往丰岛,又救回了87名清军。
此事发生后,李鸿章深为感动,认为这些西方军舰“急难仗义,深可嘉尚”,于是通过总理衙门照会相关国家致谢,同时给予三舰的舰员以双龙宝星嘉奖。
(图1、2、3)◆1.西方铜版画:丰岛海战中日本军舰击沉运兵船“高升”号。“高升”号的获救者大多由3艘西方军舰救起。
◆2.德国炮舰“伊力达斯”号,请注意其舰艏的普鲁士功勋勋章标志。
◆3.英国鱼雷巡洋舰“播布斯”号。
>>为中国作战而受伤的西方人>>丰岛海战之后,中日两国在1894年的8月1日互相正式宣战,随后的9月1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黄海大海战。甲午战争中为中国作战而受伤的西方人,基本出自这一战役,这些人员当时全都是在北洋海军中任职。
黄海海战时,在北洋海军参战各舰上的外籍雇员共有8人,分别是在旗舰“定远”上的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ConstantinvonHanneken),“定远”副管驾帮办英国人戴乐尔(WilliamFerdinandTyler),“定远”总管轮帮办德国人阿璧成(J.Albrecht),“定远”炮弁英国人尼格路士(ThomasNicholls);在“镇远”舰上的“镇远”管带帮办美国人马吉芬(PhiloNortonMcGiffin)、炮务总管德国人哈卜们(A.Heckmann);在“致远”舰的管轮洋员英国人余锡尔(AlexanderPurvis);在“济远”舰的管轮洋员德国人哈富门(Hoffmann)。
海战中,这批洋员大部表现奋勇,8名之中伤亡者竟然多达7人,伤亡率之高令人咋舌。其中,“致远”舰上年仅29岁的洋员余锡尔与舰同沉,“定远”舰的炮术军官尼格路士中弹牺牲。总教习汉纳根和洋员戴乐尔在“定远”舰飞桥中弹时受伤,“定远”舰总管轮帮办阿璧成在“定远”舰舰首中弹起火后,奋勇率众赶往弹雨丛集的舰首抢险俄而受伤。“镇远”舰洋员马吉芬、哈卜们在主炮台附近受伤。仅剩下在“济远”舰上的洋员哈富门一人因为“济远”逃离战场而得以幸免。
战后,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总理衙门上奏。对于牺牲的两名洋员,向其家属一次性追发三年薪俸以示抚恤,对于受伤的5名洋员则分别授予双龙宝星。显示着光绪七年版宝星制度特点的是,拟定给予这些洋员的宝星等第时,并不以受伤、立功情况作为其应获宝星等第的凭据,而是根据他们的身份来区分。其中总教习洋员汉纳根职务最高,被授予二等第一宝星,其余戴乐尔、阿璧成、马吉芬、哈卜们4人均授予三等第一宝星,并赏戴花翎。
(图4、5、6)◆4.北洋海军总查德国人汉纳根。
◆5.黄海海战后洋员马吉芬的留影。
◆6.北洋海军洋员哈卜们黄海海战后在“镇远”舰上的留影。
>>帮助采买武备、参加军运的外国人>>甲午战争中,海上运输是中方运输军队、弹药物资的主要途径,所主要依赖的是从轮船招商局调用的商船,以及北洋海军自有的一艘“利运”号运输舰,这件运输船只“征调频仍,前敌各军饷械全赖该轮船等冒险辘轳转运,俾无缺乏”,是甲午战争时清军重要的后勤支柱。这些船只的船长和高级船员全是西方人,1894年12月10日李鸿章以奏片为这些西方人请奖,分别是“利运”船长英国人摩顿、“新裕”船长美国人毕利腾、“镇东”船长美国人温苏、“图南”船长英国人卢义、“海定”船长英国人士珠、“爱仁”船长英国人惟伯,各给予三等第一双龙宝星。
此外,甲午战争中还有一批西方商人帮助中国购买运输武器装备。其中德国信义洋行经理满德和德国商人李德本就长期参与中国北洋海防进口军火的生意,和李鸿章的交往密切。甲午战争爆发后,身为德国信义洋行经理的满德亲自出马,把洋行的“爱仁”号商船提供出来帮助中国进行军运,自己甚至直接跟船照料,而且不收取运输费,显现出了对中国的偏向。另一位德国军火商李德,则在战争期间帮助中国军方搞到了一批大宗军械,将总数为一万枝的马提尼·亨利(MartiniHenry)步枪装船,冒着被日本海军截夺的风险运到中国,而且不收取任何的运费、保险费。对这两位德国人有情有义的举动,李鸿章在1894年12月25日上奏请奖,随后清廷在28日准奏。满德此前曾被颁授过二等第三宝星,此次则奖励二等第一宝星;李德原来曾有三等第二宝星,对其奖励三等第一宝星。
>>帮助救援中国伤兵的外国人>>除了军人、商人,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帮助中国而受勋的另一个群体是外国医生。甲午战争中,清军因为缺乏西医,几乎没有像样的战地医疗,目睹此情,国际红十字会自发对中国施以援手,除了劝捐向中国免费提供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材外,一些参与国际红十字活动的西方医生、传教士先后在直隶天津、辽东牛庄和山东烟台开设了红十字医院,救助伤病的清军,停泊在牛庄的美国军舰“海燕”和英国军舰“火炬”也派出医生和护士支援红十字医院,仅牛庄一地的红十字医院救治的清军伤兵就达近千人之多,“该医士等亲奏刀圭,不遗余力。饮膳药资并皆出自会中。不取分文酬谢”。
这些外国医生、护士无私的举动,使中方官员深受感动。甲午战争结束后,直隶总督王文韶上奏为这些西方人请奖,于1896年2月9日准奏。有功人员中,男性均获得双龙宝星奖励,而参与救治中国伤兵的女医生、护士,则未发给宝星,而是分别授予刻有“乐善好施”四字的匾额。
(图7)◆7.牛庄红十字医院西方医生、护士等的合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