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1.82 6.2折 68 全新

库存11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本杰明·格雷厄姆|译者:王中华//黄一义

出版社人民邮电

ISBN9787115413598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496148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提起股市,人们自然会想到“股神”沃伦·巴菲特。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主要来自于他的一位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编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的目的,是为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指导。相比较而言,本书很少谈论证券分析的技巧,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

作者简介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被称为“现代证券之父”,著有《证券分析》和《聪明投资者》等著作。
他和戴维·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迄今为止已出第六版,被奉为“华尔街圣经”。他的投资哲学一一基本分析法和“风险缓冲带”为沃伦·巴菲特、马里奥·加贝利、约翰·奈夫、米歇尔·普赖斯、约翰·鲍格尔等一大批顶尖证券投资专家所推崇。
为了表彰他在证券分析领域的卓越建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已永久设立了“格雷尔姆一多德教授讲座”。

目录
第1章 投资与投机:聪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第2章  投资者与通货膨胀 
第3章  一个世纪的股市历史:1972 年年初的股价水平 
第4章  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 
第5章  防御型投资者与普通股 
第6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被动的方法 
第7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主动的方法 
第8章  投资者与市场波动 
第9章  基金投资 
第10章  投资者与投资顾问 
第11章  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12章  对每股收益的思考 
第13章  对四家上市公司的比较 
第14章  防御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 
第15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 
第16章  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 
第17章  四个非常有启发的案例 
第18章  对八组公司的比较 
第19章  股东与管理层:股息政策 
第20章  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边际” 
后记 
附录
  1.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 --沃伦·巴菲特 
  2.与投资收入和证券交易税相关的重要规则(1972 年) 
  3.投资税的基本内容(2003 年更新) 
  4.普通股领域新的投机 
  5.Aetna Maintenance 公司的历史 
  6.NVF 公司收购Sharon 钢铁股份的税收会计 
  7.技术类公司的投资 
致谢 

内容摘要
 本杰明·格雷厄姆编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这是一本证券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年首次出版以来,在股市上一直被奉为“股票投资圣经”。它是根据格雷厄姆英文版原著1973年第4版的中译版。股神巴菲特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本书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它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该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全面体现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为普通人在证券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精彩内容
 小投资者看空后市。他们正在进行小额股票的卖空交易1970年10月,该报刊发表了一篇关于“鲁莽投资者”的编辑部评论文章,这次他们是竞相抢购股票。
以上引文很好地说明了投资与投机这组术语多年来在使用中的混乱情形。看看我们在前文给出的投资定义,再将其与某些缺乏经验的公众投资者卖空股票的行为对比一下,这些人甚至会卖出自己并不拥有的股票,而大多在心里认为可以在低得多的价位上再将其买回来。(应当指出的是,就在1962年的那篇文章发表之时,市场已经经历了一次大跌,正在酝酿一次更大幅度的上升,在此时做空,可以说是最坏的时机。)从更广的意义上讲,刊物中后来使用的“鲁莽投资者”这一术语,可以看成是一个可笑的矛盾,有些类似于“挥金如土的守财奴”,只要这种语言误用不是恶意中伤。
该报刊之所以会在这样的场合使用“投资者”一
词,是因为在华尔街,所有的证券交易者均被简单地冠以这一称呼,而无论他们买的是何种证券,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价格,也不论他们是在做现金交易,还是在做保证金交易。与此相对照,在1948年时,公众对普通股的态度则与此大相径庭。当时,有90%以上被访者不赞成购买普通股。。大约一半人给出的理由是,买股票“像赌博一样,不安全”;也有一半左右的人的理由是,“对此不熟悉”。具有讽刺意味(但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公众普遍认为所有的股票投资均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巨大风险之时,股票价格
其实相当有吸引力,而且,很快就会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大涨幅。相反,当按过去的经历来看,股票价格已被推升到危险的高度时,买进股票反而被称为投资,所有购入股票的大众反而被称之为“投资者”了。
区分普通股买卖中的投资与投机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这种区别的消失会引起人们的担心。我们经常指出,整个华尔街系统应当不断重申这一区别,并在与公众的交往中对此反复加以强调。否则,人们早晚会把惨重的投机损失归咎于股票买卖,那些承担此种损失的人,未曾得到过适当的警示。另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证券公司最近的窘境,似乎正是由于它们再次把一些投机性很强的股票纳入到自己的资本金之中。我们相信,本书的读者将对普通股买卖所隐含的风险获得相当清晰的了解,这种风险与股票的高盈利机会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投资核算中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
以上论述表明,那种买入一组代表性普通股的纯正投资策略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策略认为,人们总可以在没有令人担心的市场或“报价”风险的情况下购买股票。大多数时期,投资者必须认识到,所持有的普通股经常会包含一些投机成分。自己的任务则是将投机成分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并在财务和心理上作好面对短期或长期不利后果的准备。
就股票投机本身而言,需要补充两段话——股票投机有别于包含在大部分代表性普通股中的投机成分。直接的投机并不违法,也与道德无关,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也不会充实你的腰包。此外,某些投机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因为就大多数普通股而言,其赚钱和亏损的机会同在,所以必须有人去承担这些风险。就像投资一样,投机也可以是明智的。但在很多时候,投机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在下列情况下:(1)自以为在投资,实则投机;(2)在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把投机当成一种严肃的事情,而不是当成一种消遣;(3)投机投入的资金过多,超出了自己承担亏损的能力。
根据我们较为保守的观点,任何从事保证金交易的非专业人士都应认识到,事实上他是在进行投机,而且其经纪人有义务对此加以提示。任何抢购所谓“热门”股票或有类似行为的人也是在投机,或者说是在赌博。投机总是令人兴奋的,如果你能成为赌场上的赢家,其乐趣尤其妙不可言。如果你想试试运气,不妨拿出一部分资金——越少越好——并为此单开一
个账户。千万不要因为市场的上涨或利润的激增而加大对该账户的投入。(此时,应考虑把资金撤出投机账户。)不要把你的投机操作与投资操作放在一个账户中进行,也不能在思想上将二者混为一谈。防御型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成果我们已经将防御型投资者定义为关心资金安全同时又不想多花时间和精力的人。那么,总体上他们应遵循何种路线,并且在“一般正常条件”下(如果这种条件确实存在的话),可以期望获得什么样的投资成果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来看7年前对这一
话题的讨论,然后我们将分析影响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的基本因素在后来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最后,我们介绍在当今(1972年早期)条件下,投资者应当做些什
么并抱有怎样的预期。
1.6年前的探讨我们曾建议投资者将其资金分配于高等级债券和蓝筹股上;其中,债券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5%,且不高过75%,而股票的比例则与之相适应。最简单的选择则是,两者各占一半,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小幅(比如5%左右)调整。另一种策略是,当“感觉市场已处于危险的高位时”,将股票持有比例减少到25%;并在他“感到股价的下跌已使其吸引力与日俱增时”,将持股量提升到最大限度.即75%的比例。
P10-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