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素描
  • 电影素描
  • 电影素描
  • 电影素描
  • 电影素描
  • 电影素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影素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73 6.2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英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44353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585843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回望上个世纪的经典电影,我们还能从中读出怎样的故事?品出何种的滋味?
何英杰著的《电影素描》挑选出20世纪的五十部背景不同、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从台词、镜头的细微之初入手,一字一句解开戏里戏外的情结心网;通过作者丰富的底蕴与广博的视野,以历史映照时事、以西方对赏东方,在往事与今世间游走,在艺术和文学间徜徉。
正如作者所言:“作品虽异,却都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并不局限在某种个人或民族的特殊性中。看这种电影,如同翔于一种轰涛涛的永恒沧桑里。这其中的轮回秘密,相信也会帮读者导引出一个未曾想象、却值得尝试的人生。”看电影,一如读书,独到有意思的,就觉得对生命又有向前走一步的体悟,又更明白了一层。作者将对生命、对社会的思索融入电影的一个个故事中,从对电影内容的解读入手,带领读者们在电影故事中去体会生命,感悟人生。很少有人看电影,看得那么透彻,似乎看到了导演自己电影中没有说出的更深意义。

作者简介
何英杰,写了几本书,得过剧本奖。《向往之旅》写一整年的海外游历。《丹大札记》《后山地图》写云海上壮阔的台湾人、台湾事。也写过《电影素描》《镜头之外的人生》,记录电影、记录感受、记录这个时代。

目录
目录:
如是我闻——与辛意云老师学看电影

卷一 真·情分  
003  还君明珠——《廊桥遗梦》
032  当时年少春衫薄——《乱世佳人》
054  一寸相思一寸灰——《天堂电影院》
01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布拉格之恋》
047  凝恨对残晖——《纯真年代》
064  心锁——《花样年华》
011  生之欲——《野兽之夜》
039  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060  纯——《倩女幽魂》
024  更行更远还生——《走出非洲》
卷二 觉·生命苏醒的时刻  
075  艺术之门——《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099  当风扬其灰——《钢琴课》
090  十七岁的学与觉——《死亡诗社》
112  同体大悲——《美国丽人》
084  问自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106  众镜相照——《梦幻骑士》
119  黄粱一梦——《公民凯恩》
134  空不异色——《芭贝特的盛宴》
127  真与妄的迷宫——《子弹横飞百老汇》
139  大学之道——《烈火战车》
卷三 仁·人与人  
149  向善的轨迹——《中央车站》
172  可怜天下父母心——《东京物语》
161  对不准的青春焦距——《四百击》
179  同是天涯沦落人——《欲望号街车》
191  赤子心——《小鞋子》
155  桃花源——《龙猫》
176  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喜福会》
166  青青校树——《二十四只眼睛》
188  没有计算的爱——《雨人》
195  仁的复苏——《一个都不能少》
卷四 义·抉择所在  
203  忧以天下——《甘地传》
213  可怜无定河边骨——《拯救大兵瑞恩》
221  文明的野蛮——《教会》
230  富贵不能淫——《左拉传》
236  慎独——《阿拉伯的劳伦斯》
247  敢为天下先——《阿波罗13号》
253  不共戴天——《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259  无间道——《暴雨将至》
265  抚不平的遗憾——《偷自行车的人》
268  千山我独行——《七武士》
卷五 命·世间的滋味  
277  天地不仁——《恋恋风尘》
302  五千年的硬道理——《活着》
322  社会是一本大书——《狗脸的岁月》
289  岁月沉沙——《与魔鬼共骑》
316  才情的圆满——《绝代妖姬》
333  天才与人才的差别——《莫扎特传》
283  天问——《处女泉》
310  相濡以沫——《色情酒店》
328  梦蝶——《芬妮与亚历山大》
295  人生不只像羽毛——《阿甘正传》

339  后记
343  附录一影片基本数据
347  附录二年代检索
348  附录三导演检索
351  附录四英文片名检索

内容摘要
本书以20世纪为范围,从市面上还找得到的影片中,尽量挑选出不同国家、不同创作年代、不同剧情背景的作品。
作品以内容分为五卷:讲相知的放在“真”、讲省悟的放在“觉”、讲亲情人伦的放在“仁”、讲群我分际的放在“义”,至于闵闵邈邈、回向不可知的就全放进“命”。 这本书,是把上个世纪的老电影翻出来再看仔细,也算是把这些年听的、想的凑起来,辑成一本有关“四十岁应该有什么了吧”的思考对话录。

精彩内容
可怜天下父母心——《东京物语》1953年怅望江头,和孩子一起看烟火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都结束了。几十年光阴,都随海水流走了。快乐的事、心酸的事,愈想愈模糊。不过没有关系,只要孩子安好就是幸福的,这一生就是值得的,应该满足,应该心安。影片最后,老父亲站在庙埕上回想人生,寂寥的身影如同老树上一片即将飘落的黄叶。
他膝下有三男二女。大儿子是医生,二儿子早死,幺儿在大阪工作,大女儿是美发师,小女儿未嫁在家。几个月前,他和老伴兴冲冲地从乡下去看望儿孙。大儿子工作忙碌。原本计划周日一起出游,却因为临时上门的看诊而取消。儿子没空,两老就去看女儿。没想到美容院更忙,所幸二媳妇请了假同去游览。接下来一周,子女都没时间,干脆安排了热海之旅把父母送了去。但那儿全是年轻人的行头,老人家没有兴致,加上母亲身体不适,于是提前回家。没想到女儿很不高兴,老父亲只好推说要去找老友,匆匆离开。两老找了僻静的公园角落坐定,慢慢等人下班。
这是凄凉的一幕。老人家远来东京,盼的原是合家团圆,叙叙天伦之乐。但他们怎么知道,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心愿,在东京的工商业生活中却是奢望。故事于是分两头进行。
老父亲和服部、沼田重逢,互吐心事。人老了,往事如寒风,想着就让人冷,远不如手中一盏温酒。服部的两个儿子死在战场,总羡慕别人的子女健在。但沼田却苦笑:“没有儿子的人觉得寂寞,但有儿子的又如何?还不是渐渐都不管父母了。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他和儿子的相处不睦,满腹苦水:“儿子一直认为我是多余的,我也看他是没用的家伙。”“不过,他总是个印刷公司的部长啊。”老父亲安慰沼田。
“什么部长?只是主任而已。因为太不体面了,所以我才跟人家说是部长。他根本不可能是部长。”“不,不会的。”“这个独生子我以前太宠他了,所以教育失败。这方面你是成功了,教出一个真正的博士。”“博士有什么稀奇,也不会照父母想的那样。”老父亲也说得悻然。
“前几天我问儿子,他怎么都没有雄心,不了解所谓的志在千里。结果儿子居然说,东京的人太多太竞争了。你听听看,没出息吧?一点儿奋斗精神也没有。你说是吧,难道你满足吗?”“不,绝不满足。”“对吧,连你都不满足了,所以我觉得灰心。”“沼田,其实我来东京以前,也以为儿子一定做得不错。”老父亲说,“结果只是郊区的小医生罢了。你说的事我懂。就像你说的,我也不满足。不过人家说期望愈高失望愈大,我们不能贪得无厌,必须要死心。”“你这么想吗?真不错。”“我儿子也不是志在千里的料。沼田,东京的人果然是太多了。”“说的也是,该知足了。现在有的年轻人,杀死父母眉毛也不皱一下,算起来我们好得太多了。”沼田自我解嘲着。
孩子的孺慕之情,原本是最自然、最醇厚的天性。这样亲密的关系是怎么疏远的?这段对话中隐隐透出部分原因。他们的子女明明都有一技之长,但父亲都难掩失望,仿佛当年成龙成凤的期望全落空了。以此推想,父母过去必然是满怀期待地敦促他们向前。也许还不敢多和孩子讲话,怕耽误了孩子奋斗,怕将来输人一等。而当孩子长大,父母就更不知道要说什么了。生活里共同的交集减少,嘘寒问暖成了应酬,找不到事情能共聚闲聊。浓郁的亲情,就慢慢干了。
竞争上进,本来只是生活的方法,结果却成了目的。对许多把全副精神放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而言,子女的失败就是自己人生的失败,而且是扳不回来的失败。他们千辛万苦地把子女推向一个有出息的前途,推推推,推得愈来愈远,推得连自己都追不上,而子女果真也一去不复返。现实里,能风风光光的子女不多,两头落空的父母却比比皆是。大家都活在未来,一切计划,一切未雨绸缪,结果呢?却换来了一个没有现在、永远来不及的人生。做父母的来不及和子女相处,做子女的来不及和父母相处。
老母亲这边则是去投靠媳妇。媳妇十分贴心,点点滴滴更让老母亲难以入眠。她一面难过亲生子女不如媳妇孝顺,另一面也担忧她守寡不易,好言劝她改嫁。可是这些事她都无能为力,只能心头掉泪。
十天的东京之旅,两老见着所有孩子的面,了却心事,回乡不久母亲就撒手人寰。孩子们匆匆返乡奔丧,洒了几滴眼泪又匆匆折返,留下老父一人。
片中的大儿子只有忙,忙到没有精力去理会父母,人像是麻木了。女儿则是在生计压力下变得吝啬而不自知。女婿买给父母的红豆饼,她一边嫌贵一边自己吃,也不敢向上门的客人介绍父母,怕外人觉得穷酸。母亲才死,她就巴巴地数着遗物。至于幺儿,也是情薄。比较起来,二媳妇是大不相同。她生活最清苦,但是对公公婆婆的照顾最周到,甚至没忘记给婆婆零用钱。父亲因此将母亲身后的怀表留给了她,并且很感念地转告,婆婆觉得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最是快乐。在父亲心中,子女幼年的可爱已如前世,他也看淡了,唯一牵挂的就剩下这个媳妇。父亲因而再次劝她改嫁,媳妇这才落泪地说出自己不敢对婆婆启齿、但内心却愈来愈觉得寂寞的慌乱。公媳之间,于是有了深心了解、相依相存的扶持感。
这个故事,不是单纯在说子女不孝,还说明了一个时代的面貌。所以当小女儿抱怨兄姐自私时,媳妇却居中缓颊:“孩子长大,会渐渐离开父母的。到了他们这种年龄,都已经有一个和爸妈不同的私人生活。他们绝不是恶意的,因为任何人都是最珍惜自己的生活。”小女儿说:“是吗?但我不想变成那样。这样的亲情没什么意义。”“虽然不希望如此,不过每个人都会变成这样的吧。等我再婚,也会变成这样的。”孝,原是一份惦念之情。然而在现代忙碌的生活重担中,人心都磨粗了、掏空了,还有多少余留的心思能给父母?这是时代的病症,也是现代人的诅咒。所以片中反复出现工厂、烟囱、高楼、铁路这些工业化的图像,暗示人就是在这环境中不知不觉被扭曲的。
亲子关系的巨变,正如二媳妇所描述的“孩子大了,各有生活重心,各有生活压力,各有人生理想,各忙各的是必然的事”。她的体认,不幸就成了今日社会的常情。这部电影至今已逾半世纪,世上还没有哪个社会能逃出这种困境。不过尽管如此,“孝”仍是人类社会一个难以回避、关乎生命观与价值观的课题。
《孝经》的终卷云:“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意思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能关爱、尊重,死后也心存忧伤怀念。这是履行了为人的根本事,做到了面对死亡该做的事,也是完成了对父母的爱。”这段话讲出了孝的三个向度,值得拿出来想。
一是“感念”。孝是人性中固有的情感反应(生民之本),源于子女对自己曾经被爱、被呵护的谢意,以及想要回报的初心。纵使不论初心而论责任,子女年幼,由父母照料。等父母老病,换由子女操心,也算公平。
二是“作为”。孝是对父母的爱,也是一种行为能力(子之事亲)。在人伦网络中,工作、爱情、朋友,都可以自由选择,合则留不合则散。但亲情不能,只能接受,难以像离婚、绝交、辞职这样截然地切断。爱情关系中,体谅为高。朋友关系中,责善为高。职场关系中,敬业为高。那么子对亲的关系中呢?天下的父母千百种,有好父母,也会有坏父母,怎么样是给父母最适当的爱,这显然是一种能力。
三是“依归”。孝,也出于对生命之追寻与安顿(死生之义)。人生百年中有多少重要的事?哪些事会让人觉得活着心安、死了没有遗憾?父母终有一天会去世。在迈向死亡的行列中,子女最终也要成为等待去世的父母。在现代人日益浮飘的关系中,失去孝的联系,父母真的没有悔恨?做子女的,真的能安心?
这个问题电影给不了答案,现代的法律制度也给不了答案,唯一能给答案的,只有自己,只有去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也或许,当有一天站在父母坟前、想着自己子女也已振翅高飞时,答案就会浮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