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经曾子论孝读本/大众儒学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孝经曾子论孝读本/大众儒学经典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57 4.3折 20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韩星|总主编:赵法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32775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0元

货号1201386276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既相互影响,又彼此有别。大众儒学关心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大众儒学经典”是我国儒学史上第一套由学者编纂解读,面向普通大众,包括“蒙学基础”、“家训家礼”、“劝善经典”、“四书五经通解”四个板块的儒学经典读本,以现代的视野、大众的角度、践行的立场,深入浅出地讲解儒家修身做人的道理。
这本韩星编写的《孝经曾子论孝读本》是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韩星,男,1960年生,陕西蓝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近年尤着力于先秦思想文化、秦汉政治文化、儒学、儒教等的研究,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国学论衡》第五辑等。

目录
孝经 
曾子论孝 

内容摘要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以孝为中心,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以阐述,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全书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
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孝行为道德的根源,《孝经》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孝道的书,强调敬老养老,重视血缘亲情,对规范人伦秩序、调节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维持社会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戴礼记》中的《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记载着曾子对孝道的论述,本书辑为《曾子论孝》。
这本韩星编写的《孝经曾子论孝读本》读本分原
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对原典的主要内容做了全新解读。

精彩内容
 这一章是讲《孝经》传授的缘起,孝道大旨,行孝之方,在全书中具有纲领作用,对孝的意义、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做了扼要的概括,即使不读下面的17章,只读本章,也能得到《孝经》的基本精神。本章首言孝是“至德要道”,把“孝”看成是天下最高尚的德行和最精要的道理,从而将孝提升到道德修养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可以与《吕氏春秋·孝行览》的一
段话相互印证:“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意思是说,孝是三皇五帝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各种事情的纲纪。掌握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方法而所有的好事都会出现,所有的坏事都能去掉,天下都会顺从,恐怕只有孝道吧。
接着对孝做了进一步阐释:“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
切教化的源泉。说明孝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教化的源泉所在。
行孝的基本内容是不毁伤自己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予的,与父母血脉相通,情感相系,因此要爱护我们的身体。《论语·泰伯》载: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日:“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就是说,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弟子们!”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白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对父母尽孝。《礼记·祭义》也记载曾子曾经说过:“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引曾子说:“身者,亲之遗体也。”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可以说是遗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要
珍惜爱护,保全我们的身体就是在行孝。“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礼记·祭义》)意思就是,我们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父母完全给予了我们,我们就要
完全回归天地,让父母的这部分遗产得以保全,这就叫孝。怎么叫全呢?不使身体缺损,不让身体受辱,这就叫全。对自己身体的爱护当然不是宣扬自私的活命哲学,而是一种自爱、自尊,自爱是儒家仁爱思想连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爱使我们可以爱护生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生活规律,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注意锻炼,没有不良嗜好,避免自杀、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等行为的发生。
孝的最高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行孝,名扬天下后世,光耀父母。行孝不是只停留在不毁伤其身,还要
进一步提升,要立身立德,做君子,希圣希贤,有所
成就,奉行道义,建功立业,让自己的好名声传扬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显赫。这种光宗耀祖的行孝观念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民族的意识之中,古人所谓“衣锦还乡”就包含这样的意思在内,《三字经》中就有“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马二先生开导
匡超人,劝他潜心举业:“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人在青年时期以侍奉亲人来体现孝道,中年以服务于国君为孝,晚年则表现为立身扬名,成就圣贤人格。唐玄宗《孝经御注》说:“言行孝以事亲为始,事君为中。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日终于立身也。”这讲得很明白,孝道从奉事父母开始,在家里要养成这颗孝心,孝心养成以后,到了朝廷就叫事君,在事君过程中建功立业,显亲扬名。其实“中于事君’’也就是传统说的“移孝做忠”,当然,我们现在解释“忠’’不能像过去那样忠于皇帝,而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这是孙中山讲的。P8-1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