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华(蓝天的梦想属于每个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01
3.7折
¥
3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亮
出版社台海
ISBN9787516809914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201902041
上书时间2024-05-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张亮著的《王正华(蓝天的梦想属于每个人)》介绍:王正华,一个“叛离”机关的“逃兵”,40岁开始创业,却在30年时间内做成了两件大事:先用十年时间将春秋旅游做到了国内旅游第一,又用十年的时间让春秋航空实现了上市梦,成为民营航空第一股,并用低价打破了奢华航空神话。从“春秋大梦”到“春秋大业”,他实现了老百姓的廉价“蓝天”梦。
作者简介
张亮,笔名冷湖,曾担任过高中历史教师,曾编辑撰写人物传记、青春励志、经济管理等图书。发表作品:《内衣推销员》、《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世间曾有三毛》、《读透王阳明: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等书。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解谜不惑,机关“叛逃”领“春秋”
创新思维解难题
“醍醐灌顶”于不惑之年
决胜策略:散客为王/
群狼战术,抢占零散市场
垂直分工管理模式
第二章 翱翔天际,我的飞机我的客
“包机公”,航空旅游不是梦
“王·吉诃德”的航空梦
“空中大巴”蓄势飞天
低价航空,实施蓝天梦
第三章 春秋精神,“平和”管理的玄机
温性管理策略,架构优秀团队
财散人聚,股权激励正能量
打破常规,先育人后办企
学习型团队,学以补拙
文化蕴理念,党性照春秋
第四章 良性竞争,低调的崛起
风口中散步,浪尖上炫舞
不走寻常路,七剑合璧破苍穹
春秋航空,客户的“菜”
融合之道,和气生财
第五章 上市融资,梦圆春秋大业
融资借钱,寒冬扩建
迎风直上,坚守低票价
下一站,上市融资
航线补贴,收益的第二命脉
春秋十年磨剑,获批A股上市
第六章 勤俭之道,开源节流的经营韬略
节俭持家,将抠进行到底
做业界的“低价蝙蝠”
“省钱哲学”,成本控制
财富赚省对半开
第七章 逆势高飞,披荆斩棘趟前路
甘做民航改革试验田
多次颠覆只为梦想
迎难直上,逐步突破瓶颈
低成本航空,大势所趋
第八章 运筹帷幄,突进国际
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
和亚航过过招
0元机票风波
开疆扩土,分羹中日韩
第九章 决胜苍穹,谨遵“蓝天法则”
市场环境决定经济走向
民航前景依然明亮
安全,坚守航空的底线
黄金定律:“王六条法则”
第十章 出奇制胜,胜在诡谲思维
“卖站票”,立舱设想
做自己,夹缝中寻灵感
乘客满意度,矿泉水风波
“主题航班”,与市场接轨
相亲航班:空中的“寻爱之旅”
“天空商城”,云层里的营销
第十一章 见微知著,大视角才有大智慧
“搅局者”,顺应社会大局
“另类”企业,坚持红色信仰
成功秘诀,想好了再去做
第十二章 探本溯源,近在咫尺看老王
家,永藏心底的牵挂
传承,传贤不传亲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别具一格,打破常规
第十三章 酌水知源,投身公益报社会
绿色基金,搭建绿色“长城”
红色春秋,感恩飞翔
健身之道,太极养生
第十四章 彰显个性,玩的就是与众不同
卓效管理,霸道与人道
先行者,体验“孤独实验”
传道之师:美国西南航空
善学的拓荒者,非主流的企业家
第十五章 高瞻远瞩,造梦者蓝天寻梦
两岸桥梁,陆台航空
太极虚实之道,融合铸就大业
论英雄,20年后谁主沉浮
内容摘要
张亮著的《王正华(蓝天的梦想属于每个人)》介绍:踏足仕途之路的王正华,却在行走了23年后,从铁饭碗中跳了出来,以不惑之龄开始下海从商。他从一个铁皮亭子发家,做到了国内最大的民营旅行社;又将旅游从地面提到了天上;他在质疑声中,包机进行航空旅行;他在航空大佬的环视中,毫不迟疑的迈入了低价航空路……他被称为中国廉价航空第一人。从1981年创建春秋国旅开始,他一路狂奔,又在中国低成本航空之路上愈行愈远。
王正华的梦想很简单:让人人都能飞。然而实现“飞”的目标,却足足让他筹划了10年。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是,他为了让更多的国人飞上蓝天,一直在努力。
精彩内容
第一章解谜不惑,机关“叛逃”领“春秋”创新思维解难题1944年,王正华生于上海。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一年,中国人民依然承受着巨大的战争压力。同时,1944年也是世界反法斯战争最关键的年头,无论是苏联红军还是美英联军,都在东方战场和西方战场进行着大反攻,如诺曼底登陆,德国的七月密谋,中国远征军反攻盘踞在滇缅边境的日军……王正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这瞬息万变的世界,虽然那时他还懵懂无知,但身处战火硝烟的时代,他似乎与生俱来被注入了顽强的斗志和大胆的想法,伴着他从青涩的花季步入稳健的成熟期。
1962年,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王正华,由于一个意外事件的影响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此后在重点中学任学生会副主席的他走上了从政之路,一走就是整整23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王正华由于出色的表现,成为上海长宁区的重点培养对象,原本可以一路顺风顺水地前进。“文革”的到来,让他遭遇了一连串的人生波折。
好在王正华的苦难并没有无限延伸。1975年,中央组织部长闻听到王正华的大名,亲自来上海考察他。经过一番谈话之后,决定将王正华调到北京!
然而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当你认定前路是你看到的模样时,往往会在志得意满之际拐出一条岔道。王正华也是如此,正当他为自己的即将高升欣喜不已之际,对于他的考察又出现了新的结论~太年轻,不符合当时的要求。
虽然未能进入中央,但是对王正华来说,这个不幸中似乎隐藏着大幸。如果倒顺利进入北京,那今后的人生履历似乎注定要和为官从政牢牢绑在一起,那么以王正华的实际能力,也未见得一定能担当大任一
毕竟他当时很年轻,没有经历过从基层到高层的历练。
好在“文革”结束后,国家进入到拨乱反正的正途,一切重新开始。
当时光列车载着探索中前进的中国进入80年代后,王正华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转变。198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大批知青返城的热潮,这个时期上海成为了最热闹的知青返乡地。在外面漂泊多年的男男女女的回归却给偌大的上海带来了新的麻烦:这么多需要工作、需要吃饭、需要成家的中青年,到底怎么安置才好呢?这个难题交给了上海,也同样交给了王正华。
那时候的王正华,是上海长宁区遵义街道的党委副书记,专门处理这种民政问题。当时,组织上明确了指导思想:要让返乡的知识青年有工作、有饭吃,不能让家乡冷落他们。于是,帮着知青找生计,避免造成社会动荡,成为了王正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说上海经济相对繁荣,地方也大,但是原有的社会分工结构在这十年间已经逐渐形成,返乡的知情如同插队买票一样,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妥善安排好呢?于是,考验王正华创新能力的机会来了。
对于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来说,会巧妙地避开
问题的核心难点,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就拿帮助知青找工作的事来说,王正华知道上海用人饱和、
就业机会不多,所以他没有将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定位为“如何找,上哪儿找”,而是变换了一个角度:让工作来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8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刚刚从十几年政治弯路中逐渐走出阴影的国度,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调,但对大多数国民而言,一下子从保守封闭走向进步开放,还是需要时间的,不然就不会有安徽凤阳小岗村立下生死状承包土地的事件。
王正华不顾那些保守派的劝阻,在百废待兴的上海,亲手开办了一家又一家企业。借着政策的东风,先后开办了汽车修理厂、客运公司、货运公司等6个企业。王正华曾经回忆说:“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
么叫产权,但我知道你拿谁的钱,谁就有资格来管你。我不希望婆婆太多,所以6个企业里没有一分钱来自国家投资,都是我们自筹咨金。”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