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上的恋人/东西作品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上的恋人/东西作品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63 3.4折 4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东西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61072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606700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东西编著的《天上的恋人》包括根据中篇小说《美丽金边的衣裳》《猜到尽头》改编的电视剧剧本,根据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的电影剧本;根据长篇小说《耳光响亮》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剧本;根据短篇小说《我们的父亲》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剧本等。

作者简介
东西,原名田代琳,1966年出生于广西天峨县,被评论界称为“新生代作家”,广西民族大学创作中心主任。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中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救命》《我们的父亲》《请勿谈论庄天海》,以及《东西作品集》(8卷)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凭长篇小说《后悔录》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2005年度小说家奖”;长篇小说《篡改的命》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1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获《腾讯·商报》“华文好书2015年度文学类好书奖”,作者凭此小说获第六届“花城文学奖·杰出作家奖”。

目录

第一部分  剧本
  话剧·《瘟疫来了》
  电视剧·《后悔录》(前三集)
  电影·《天上的恋人》(与人合著)
第二部分  访谈
  不顾一切的写作,反而是最好的写作(符二  东西)
  还能悲伤,世界就有希望(谢有顺东西)
  永远的先锋(周新民  东西)
  一部好小说能把植物人说活(王逸人  东西)
  最厉害的写作是写出宽广的内心(侯虹斌  东西)
  伤痛的另一种书写(洪治纲  东西)
  写作是有经验的思想(韩春燕  东西)
  一边投降,一边坚持(李军奇  东西)
东西创作年表

内容摘要
 “我的小说几乎是没法改编的,像《没有语言的生活》写聋哑瞎一家人,怎么改编?胆大的制片人觉得我的小说构思好,就请我来试一试,结果《没有语言的生活》不仅改编成电影《天上的恋人》,后来连电视连续剧也弄了,《耳光响亮》也改编了,《我们的父亲》《后悔录》《猜到尽头》《美丽金边的衣裳》等都改编成影视剧。”东西编著的《天上的恋人》收录作者有代表性的剧本和访谈录,既能看到剧本与小说的区别,又能读到创作见解。

精彩内容
 不顾一切的写作,反而是最好的写作符二(云南大学文学博士):可否先谈一下您的童年?
东西:为什么先问这个问题呢?
符二:因为我想,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他的写作影响会很大。
东西: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名叫谷里的乡村度过的,在广西西北部,我们称之为桂西北,我是汉族,属西南语系,跟你的口音近。
我出生的地方风景非常好,在一个高山之上,可以看得很远。我印象最深的是早上上学的时候,雾气很浓很重,从山上看下去,大雾像海一样弥漫。雾里只有一个很高的山头冒出来,其余都是一片白茫茫,乳白色的雾。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就是大海吧。傍晚,如果是晴天,看得非常遥远,太阳落下去的时候,落日像蛋黄一样,黄黄的,柔软的,一下就不见了,掉下去了。
当时,家乡非常封闭,不通公路,也不通电。所
以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晚上点煤油灯。但是,我看的是天上的月亮,后来曾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标题叫做《天灯》。月亮,那时就是我的灯光。我听的是蛐蛐、知了的叫声,自然的声音,闻到的是草的香味,树木的气息,还经常摘野果子吃,和大自然很亲近。现在经常会想到那一幕幕的生活。当然,那时的物质生
活也相对贫乏,估计比“五○后”的乡村略好。我家的条件在村里算最好的,但和现在比起来物质相当的匮乏,能吃饱,能挺过来,就这么一个状态。
符二:有兄弟姊妹吗?
东西:我有姐姐,男孩就我一个。
符二:这段童年生活,在后来的写作中有没有反映出来,对您的写作又有多大的帮助?我想,一个人从小生活的环境,与他天性的形成,甚至日后对世事的看法,都是密不可分的。
东西:很多人都谈过这个话题,很多名家都论述过,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他一生的写作都有影响。可我真没法评估这段童年经历对我的写作有多大的帮助,这是没法量化的。但我对自然的认识,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对人性的看法,可能在小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同理,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他的人生观在少年时也基本形成。
乡村的生活是叙事的,整个村庄的故事,不会因为你是小不点就回避你。你和大人一样,能听到、看见,享有同等的知情权,逼迫你早熟。实际上,村庄的故事就好像连环画,或者我们报纸上的故事连载,张家长、李家短,他们的欢欣和痛苦,变故和灾难,我都会知道,而且是连贯的。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肯定是有帮助的。
这种生活已经成为我血脉的一部分,比如我对自然的认识,对人性的看法,甚至对美好的向往,包括在封闭状态下对远方的想象,它都进入了我的血脉,在后来的写作中再慢慢地流出来。封闭的生活能开掘我的想象力。
符二:什么时候开始想要成为一名作家,或者说发现了自己有写作的能力和才华?
东西:读高中的时候,我最大的理想是要成为一
名教师。因为在我有限的视野里,觉得当一名教师挺好。按当时的学习成绩,估计我的归宿也就是一名中学教师。
但已经有了写作的隐约冲动,原因是心里有话想说。少年时,我看到过许多不平,受过不少的欺凌。
因为受出身论的影响,再加上阶级划分,我没有犯错却要背负罪名,于是就有了倾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我小说荒诞的源头。后来,考上河池师专(现更名为河池师范学院)中文系,我参加了文学社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半期,从事写作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我有神圣一把的愿望。于是,就开始写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我的练笔是从那时开始的。我发现每当下笔的时候,故事会自动跑进脑海。
符二:余华告诉我,他写作是为了摆脱牙医的命运,但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怎么写,甚至就连怎样转化段落都不知道,但就那么不停地写,写出来了。那么您呢,一开始写的时候困难吗?
东西:开始,我的写作是缓步前行的,有点试探的味道,或者说还不那么自信。读大学时,主要是在阅读,恶补知识储备的不足。老师列的名著,像《巴黎圣母院》《巴马修道院》《包法利亚夫人》《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等,都借来阅读。那时还保存尚好的阅读气氛,同学之间都不比吃穿,而是比谁的借阅卡换得最快。我十六岁进大学,文学的底子非常薄,所以要恶补。
符二:那还不是有自觉意识的创作。
东西:写点“豆腐块”,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想过要发表。但是,写短篇小说我是有针对性的,是渴望发表的。大学几年,我只发了一个小小说、几首诗歌和几篇散文。短篇小说,我一个学期最多写一篇,轮流投过几家杂志都被退稿,所以写得很节制。
P315-3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