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48 5.3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筱一

出版社华东师大

ISBN9787567588929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625742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什么样的作家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现代经典作品的定义是什么?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教授的“法国经典文学”讲稿集结而成,在这位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的眼中,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还有,米兰·昆德拉,这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的作家,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地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说传统。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现代的小说结构和古典的语言的结合;能够看到古典的小说结构和现代的小说语言的结合;我们还能够看到现代的小说结构和现代的小说语言的结合。
他们,建立了属于现代的文字传奇。

作者简介
袁筱一,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法国文学教授,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92年以小说《黄昏雨》获得法国青年作家大奖赛第一名。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二十余部,其中有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非洲人》《看不见的大陆》,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等。

目录
再版序
第一课 绪论:法国现代经典
  好的小说家都是魔法师
  细节之美
  用文字的性感抵御存在的死感
第二课 萨特和《恶心》
  第一讲 人在何种程度上是自由的
  第二讲 坐在废墟中央的罗冈丹
第三课 波伏瓦和《名士风流》
  第一讲 一个终身没有摆脱萨特影响的女权主义者
  第二讲 双重视角,双重悖论,双重幻灭
第四课 加缪和《局外人》
  第一讲 不会留下阴影的太阳
  第二讲 一出难以承受的社会喜剧
第五课 杜拉斯和《情人》
  第一讲 生命的文字游戏
  第二讲 一本舍我而去的书
第六课 罗兰·巴特和他的文论
  第一讲 一个在解构中构建快乐的批评家
  第二讲 十八世纪的贵族睁着眼睛听音乐 今天的资产阶级闭着眼睛听钢琴
第七课 萨冈和《你好,忧愁》
  第一讲 无法和解的青春
  第二讲 你镌刻在天花板的缝隙 你镌刻在我爱人的眼底
第八课 阿兰·罗布-格里耶和《橡皮》
  第一讲 零度写作的典范
  第二讲 走出虚假主体的“新”小说家
第九课 勒克莱齐奥和《流浪的星星》
  第一讲 我找到了我的永恒
  第二讲 看见疼痛,不再流浪
第十课 米兰·昆德拉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一讲 小说家是存在的探索者
  第二讲 行至半程的堂吉诃德
第十一课 自由与理性之后的当代法国文学
  差异性和零度情感
  甜蜜而温暖的背叛
  法国小说现状
后记

内容摘要
 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还有,米兰·昆德拉。这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的作家,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地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说传统。本书作者袁筱一,以一种全面而感性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的精神世界。

精彩内容
 我们首先要尝试为“法国现代经典”做一个规定。不是学术意义上的规定,而是作为一个读者,在他(她)加入作品所开启的无限循环时,试图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做出的思考和解释。
读者,这个词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表明我的出发点和角度。译者一般情况下会较少介入理论层面的外国文学批评,这是真的。方法论从来不是译者在谈及文学时所要考虑到的东西。因为译者首先是读者。所以,这个词或许能够让严肃的“文学批评”打开另一扇大门,照亮先前一切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未必能够照亮的风景。
比较明确地说,我的目的其实在于阅读:我想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这些被我称之为现代经典的作品,不管这是一
个枯燥的、痛苦的、快乐的还是感动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不是要否定文学有理论的命题。相反,我认为,文学有理论,或许所有看似构建心灵世界的东西都有理论。不仅有理论,甚或还有技巧。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会大致规定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因而也会成为让后人突破的具体界限。而且,在突破之中,我们会看到相当绚丽壮观的斗争场景——应该说,我们即将解读的这九位作家和他们的主要作品
正是呈现了这样一种突破,还有突破所牵连的无奈、勇气和悲伤,但也有希望与向往。
不否定文学理论的存在,但是,我想绕过理论的角度,绕过那种自上而下的俯瞰角度。航拍的作品,有一种全局的美:总是那样一种大块的绿色、蓝色或者黑色,可是,也许我们容易错过这一大块色彩里某一个小点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我愿意相信,这个小点有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因此,回到我们刚才说过的那一段话,我想要陈述的,应该不是理论所规定的文学创作的价值观,而是这些小说家们在突破具体界线时所呈现出来的无奈、勇气和悲伤,以及他们的希望与向往。
我别无选择地从一个简单读者的角度出发。读者的角度是平等的角度——或者也是微微仰视的角度;是在他人的小说世界里读到自己的梦想、等待和破碎,然而,总觉得微微的有点不解和疑惑,不知道为什么先前从来不曾发现过自己竟然还会有这样的梦想、等待和破碎的角度;是准备好出发和这些精心构建的文字彼此交缠、肌肤相亲的角度。
也就是说,在阅读结束之后,我们读过的这些文字并不必然成为你们生命的一部分——不过,即便能够成为生
命的一部分,也没有什么不好,比较起爱情和梦想,总是文字里所包含的绝对的意味更加可靠一点——但是,它们可以成为你记忆中闪烁过的一点色彩。
而人,是靠记忆中的这点色彩活着的。为了这点色彩,我们才能够有所希望,才能在怎么也学不会弹奏的肖邦的圆舞曲中,不产生投身大海的愿望——因为那样的命运,已经由小说世界里的某个人物代我们完成了。我们总没有理由去重复另一个世界里的命运。
解释完角度,我还需要对内容做一个说明。
我会选择法国二十世纪出生的九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作为我们的阅读对象。我想,他们是突破性地承继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