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的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庄子的智慧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48 5.3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大华|绘画:六块钱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86463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479621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庄子》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第一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一绝对经典一地位。 李大华著的,六块钱绘的《庄子的智慧》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古代巨著《庄子》进行解读,对现在的人们进行引导,让我们粗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让我们明白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目录
目        录

一    逍遥的人生

    游刃有余

        原文参考

    内直而外曲

        原文参考

    安之若命

        原文参考

    虚己以游世

        原文参考

    远利而避害

        原文参考

    藏山于泽

        原文参考

    相忘于江湖

        原文参考

    不侍权贵

        原文参考

    不为物思

        原文参考

    游于道德之境

        原文参考

二    理想人格

    超越世俗

        原文参考

    忘我、无名

        原文参考

    敬畏天地

        原文参考

    无私、淳朴

        原文参考

三    道德境界

    见善思过

        原文参考

    德性不显

        原文参考

    休影息迹

        原文参考

    至仁无亲

        原文参考

    守朴归真

        原文参考

    同化于道

        原文参考

四    生死之间

    安于天时

        原文参考

    生死相依

        原文参考

    善待生死

        原文参考

    面对死亡

        原文参考

    视死如归

        原文参考

    公平简葬

        原文参考

五    庄子与友

    对头与朋友

        原文参考

    救急之窘

        原文参考

    有形无情

        原文参考

    对手、真友

        原文参考

    巧妙、直谏

        原文参考

    无上自由

        原文参考

    人知鱼之乐乎

        原文参考

    以理止暴

        原文参考

六    无用就是大用

    大有大用

        原文参考

    臭椿树的去处

        原文参考

    栎社树的隐秘

        原文参考

    衰落的凤凰

        原文参考

七    天地大美

    美者自美

        原文参考

    雕琢复朴

        原文参考

    西施与东施

        原文参考

    观察天地之美

        原文参考

    螳臂当车

        原文参考

八    小大之辩

    鲲鹏与小鸟的对话

        原文参考

    长寿与短命

        原文参考

    鱼儿要是见了美人会怎样

        原文参考

    河伯与海神的对话

        原文参考

九    观化

    梦里面还有梦

        原文参考

    罔两与影子的对话

        原文参考

    庄周梦为蝴蝶

        原文参考

    当变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原文参考

    臭腐化为神奇

        原文参考

    外化而内不化

        原文参考

    齐桓公所见到的鬼

        原文参考

十    小知与大知

    朝三暮四

        原文参考

    是是非非

        原文参考

    言必有亏

        原文参考

    浑沌的德性

        原文参考

    你知道自己不知道吗

        原文参考

    以自己为老师

        原文参考

    言说不是吹风

        原文参考

    一生都在否定自己的人

        原文参考

    得鱼而忘荃

        原文参考

十一    以道为师

    道有情信

        原文参考

    六合内外

        原文参考

    道可以得吗

        原文参考

    道在哪里

        原文参考

    道不当名

        原文参考

    有其道未必有其服

        原文参考

十二    不可思议的事情

    以己养养鸟

        原文参考

    智者守拙

        原文参考

    善于射箭的人

        原文参考

    以巧色骄人的猴子

        原文参考

    蜗牛角上的触、蛮之战

        原文参考

    孔子舍于蚁丘之浆

        原文参考

    卫灵公之为灵

        原文参考

    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原文参考

    拒绝封赏的屠夫

        原文参考

内容摘要
  《庄子的智慧》以庄子的寓言故事为对象,通过对这些故事的现代解读与评论,讲述庄子哲学的智慧。全书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陈列这些成果,寻求撮其所善,取其所长,结合作者自己的长期教学与研究的心得,深入开掘庄子的思想内涵,阐述其现代社会价值与意义。

精彩内容
庄子这个人庄子这个人,他的生活时代离我们很久远,而他却离我们很近,我们寻常想问题,做事情,不知不觉就落入了他的思想世界。他的思想穿越了历史时空的局限,我们似乎走不出他设定的那个“局”,在思想之路上他甚至比我们现代的人走得还要远;他调谐风趣的寓言故事,奇绝精妙,如享醴泉,令人回味无尽;而他无所羁绊、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文笔,则成了文人千年的至爱。古今的贤哲们给他加了不少的帽子,如“大哲人”“大文豪”“绝顶聪明的人”“真人”等等,可见他巨大的影响力。
庄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读过《庄子》的人,似乎都可以说出点对他的印象,却总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不是他这个人太复杂,而是他太深刻,后人探不到底,人们只能描述对他的感觉和印象。
庄子大概生活在与孟子同时的战国时代,为宋国的蒙人(今天河南的商丘),没有过显赫的身世,在世的时候只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是个很平实的人。过去,人们猜测他那么大的学问,对现实又那么不满意,一定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不过,这终归是猜测。他有做“大人物”的机会。据说,楚威王派使者请他做宰相,他却给使者打了个比方,说神龟是愿意尊贵地被供在庙里面,还是愿意自由自在地拖着尾巴在泥途中走呢?就这样客客气气地谢绝了。庄子的日子有时候过得很艰难,据说他有一次断了粮,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说:“行啊!等我收回了属地的税金,我就可以借给您三百两金,您看这样行吗?”听监河侯这么说,庄子不高兴了,拿了个寓言回敬他,说有条鱼落到了陆地马路上的沟里面,见到路过的庄子说:“能不能给点儿水救救命。”庄子说:“你等着,我去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来救你。”那鱼回答:“我只要一点儿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要去激满江的水才来救我,要是那样,就不必了,你干脆到卖鱼干的市场上找我吧!”还有一次,庄子见魏王,见他身上穿戴的是粗麻织成的衣服,脚上登的是草鞋,魏王不免酸楚地说:“您怎么这么潦倒啊?”庄子却回答说:“不是潦倒,是贫穷。士有道德而不能行其道,这是潦倒;而衣服旧了,鞋破了,只是贫困而已。如今我遭遇不好的时候,处在昏君乱相之间,怎么能不潦倒呢!”这番话说得魏王无地自容。可见,庄子的平实,只是身份的平实,一触及思想领域,他的尖锐、智慧就显露出来了。
庄子也是个孤高的人。庄子的朋友惠子在梁国当了宰相,庄子就去看望他。却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夺他的宰相位,惠子于是紧张了,下令满城搜捕。庄子知道了,就坦然地去见了惠子,说:“南方有个叫鹓鶵的鸟,你知道吗,它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米不吃,不是甘泉不饮。当它飞过天空的时候,地上的鹞鹰得了个死老鼠,生怕鹓鶵抢它的食,大声地对着天上喊:‘吓!’叫鹓鶵别靠近。你满城搜捕我,是不是拿你的宰相位来吓我啊?”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因而得到秦王的赏识,奖励了他数以百乘的车,回到宋国,这人见到庄子,炫耀起来,说:“住在简陋狭窄的巷子里,贫穷得以编草鞋为生计,面黄肌瘦的样子,那可不是我曹商擅长的;而启发万乘之主,得到数以百计的车,那才是我擅长的。”庄子听了后回敬道:“秦王有了病,召了许多医生来对他们说:能破除疖疮的,可以得车一乘,能舔痔疮的,得车五乘,能治的病越卑下,得到的车越多。您不是为秦王治了痔疮吧,要不然怎么得了这么多的车啊?”可见,庄子对于地位、名望并不看重,对于那种无人格地获取利益的人,更是不耻。如此孤高,也就难免孤独了。庄子在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并不少,可他看得上眼的人太少,在他看来,那些人要么为功名利禄所困扰,要么为是非曲直争论不休,真正算是与他交往了一生的就是惠子这个人了。尽管庄子与惠子也是“谈得来,谈不拢”(钱穆语),甚至庄子对惠子也颇有微词,但惠子却是庄子一生中的对手与伙计。说他们是对手,是因为他们俩见面就要针锋相对地相互诘难,寸步不让;说他们是伙计,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在合作,没有合作,就不能彼此成就。庄子把惠子与自己的关系,比作一对常年干活的木匠和泥水匠,泥水匠的鼻子上落了一层薄如翼的石灰,要木匠给他铲掉,木匠就抡起斧头呼呼响,一斧下去,把泥水匠鼻子上的石灰铲掉了,鼻子毫发无伤,而站在那里的泥水匠纹丝不动,神态自若。庄子说自己就如同那个木匠,而惠子如同那个泥水匠,后来惠子死了,庄子就过得很不快活了。
要说庄子孤独,那其实也是从世俗的层面上说的,要是超出这个层面,那他的交往宽得很,大千世界凡有生之物都与他有交往。庄子喜欢观鱼、观鸟、观猴、观狸狌、观螳螂,也爱观花草、树木,不管是有知觉还是无知觉的,在他的笔下都变成了有知觉、有情感、活灵活现的了。这甚至不能以一句“庄子观得细”来概括,庄子其实始终在与它们对话,当然这种对话可能不是语言的,而是心灵的。不仅如此,庄子也与风、云,甚至骷髅等对话,倾听它们的诉说。庄子曾为此与惠子有过一次观鱼的争论,庄子说这鱼好快乐啊!惠子反诘道: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场辩论充满智慧,最后庄子说得惠子没办法回答了,表明了庄子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何以知道?就因为人与动物的界限在庄子那里消失了,万千世界的喜怒哀乐全都入了他的心。
庄子是一个简单、纯真的人。如此一个广知博识的人,如何简单、纯真呢?其实,这是一个化简的涵养功夫。庄子就经常反省自己,看看会不会被物欲所拖累。他看到一只喜鹊为了捕捉螳螂撞上了自己的额头,自己为了追逐这只喜鹊又误入了别人的林子,而挨了护林人的骂,就意识到那喜鹊是见利而忘了真,自己则是守形而忘了身,为此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不出庭院。
人们对物的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想得到;二是想守住。在庄子看来,得到了某种东西,也就受这物的负累,想要守藏住这物也是不可能的。你得了个宝物,担心别人偷了它,把它藏在箱子里,箱子再藏在柜子里,来了个大盗就连箱子、柜子一起偷了走。你怕有人偷了船,就把它藏在深渊里面,又怕有人偷了屋后的山,就把它藏在河泽中间,却不料想夜半时分待你睡熟,有大力气的人连同船与山都背走了。如果无所藏,也就无所失了。庄子创造出了个“忘”的方法来化简自己,忘利、忘言、忘形、忘己,把常人所不能忘的东西忘个干净,内心没有任何的私念,如此,可以澡雪精神,然后才有个不忘的东西存在,那不忘的东西恰是人生所要追求的天地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就还原成纯真的处子,率性而为都不会有错了。庄子所推崇的“真人”,就是这样的理想人格。
庄子还是个极其达观的人。做到了忘形忘己已是达观了,但还不是彻底的达观,只有在生死问题上的达观才是彻底的。庄子的妻子死了,作为老朋友的惠子,准备好了一肚子劝慰的话,但当他见到庄子,却颇令他意外,庄子非但没有哭,还在那里毫无忧伤地敲着盆唱歌,惠子接受不了,原先准备的那番劝慰的话立刻变成了指责:“人家跟你过了一辈子,为你养了儿子,你不哭也就罢了,却还敲着盆唱歌,这也太过分了吧!”庄子回答:“不是的。人的初始即是无形无生的死,只是气变而有形有生,如今人又变成了死,这如同春夏秋冬四时的递相兴替一样。我如果学别人的样子嗷嗷地跟随着哭,岂不是不懂得天地之命了吗?所以,我这才停止了哭泣!”轮到庄子自己要死的时候,他又是如何的呢?据说庄子要死了,徒儿们想到老师一生清贫,死了该好好厚葬一下他。不料庄子知道了,却说:“我把天地看作棺椁,日月看作连璧,星辰看作珠玑,万物看作陪葬品,这还不够啊?哪里需要你们再加厚葬?”徒儿们说:“我们是担心天上飞的老鹰吃您的身体。”庄子说:“在上面为老鹰吃,在地下为蚂蚁吃,这有什么区别?夺了老鹰的食而给蚂蚁,你们是何其偏心啊!”善待生,也要善待死,这才是庄子的达观。
最后要说,庄子是个清醒的智者。庄子的孤高源自清醒,清醒而后有深刻与朗明。世人也并非都不聪明,而是为利禄名誉等所熏染而遮蔽,丧失了他们的真性,所以是浑噩与沉浊的,庄子这才懒得与世人说话,或许庄子认为自己即便与他们说了,他们也不明白。寻常人们以为大就是大,小就是小,庄子则说你那个大只是相对于小来说,比起更大的,你那个就是小了。人们执着于把有用的与无用的东西看死了,岂不知你以为无用的是用的地方不对,如果用到恰当的地方,无用的就是大用。人们以为短命的人不及长寿的人,庄子则说比起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来说,长寿的人不就自叹不如了么!又比起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老椿树,有谁敢说自己长寿!人们追求富贵,而瞧不起贫贱,庄子却说,富贵与贫贱不过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富贵的人比起更富贵的人来说,也不过是贫贱罢了,再说,即便如此,你能永远守得住富贵么?人们习惯于争执是是非非,岂不知你以为是的未必就是,你以为非的未必就非,越是喜欢表现自己智慧的人,其实越是不智慧,说的越多,错的也越多,所以,喜欢言论的是不智慧的人,智慧的人不喜欢言论。庄子所赞誉的那些智者,往往是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人,如打鱼的人、放牛的人、身体有残缺的人。庄子孤独发,创造出了一个相对主义的哲学,破除了独断,破除了人们非此即彼的界限,换个角度,我们不得不说亦此亦彼。透过这个哲学,我们看待世界不再狭小,不再固执成见,不用计较是与非、得与失、荣与辱、贵与贱,我们因此雍容大度,以微笑看待天下事。
说了这许多,还是说不清楚他,我们只知道他的智慧是个无尽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如同浩渺的大海,注之不盈,泄之不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