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科学家纪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草根科学家纪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46 4.1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科

出版社上海远东

ISBN9787547613559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840671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徐科,一个在殖民地贫苦家庭中成长的小青年,在党的指引下参加了革命工作,被培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科学工作者。1957年被调入科学机关专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至1998年离休。《草根科学家纪事》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奋斗历程,以及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些切身体会。

目录
序言/吴涵冰
自序
第一篇  在殖民地中成长的青年
    (1928—1945)
  第一章  不知愁滋味的少年
    1.沦为殖民地的故乡
    2.山咀村与梁氏族人
    3.破碎又重圆的祖父母家
    4.最早的童年记忆
    5.读小学与自鸣得意的几件事
    6.读四年县农业中学
  第二章  青年立志救国难
    7.侥幸考入中日学生合校的公费大学
    8.参加校内抗日宣传活动
    9.回祖国怀抱前的一段斗争经历
    10.左派同学的武装护校斗争
    11.党领导孙平化同志来校授课
    12.李兆麟代省长为大学正式命名
    13.第一期同学集体参加人民解放军
第二篇  负笈参军奔战场
    (1945—1947)
  第三章  投笔从戎向军旅
    14.在解放军护送下迁校至新建根据地——宾县
    15.参军当夜突遭干余匪军围攻
    16.在根据地中建校与建附属医院
    17.李兆麟将军的亲笔来信
    18.新同学入学与第2期同学毕业赴战场
    19.第3期五名同学参加接收哈尔滨市工作
    20.从松江军区司令部调到前总卫生部工作
第三篇  解甲返校登教坛
    (1947—1951)
  第四章  回母校进修与执教
    21.入党后调后方补修医学临床课
    22.两次为学校招收新生
    23.学习临床课又兼做助教
    24.留校做生理教研室教员
    25.接收沈阳医学院,任生理教研室助教
    26.新中国成立前夕转业地方
    27.筹建沈阳市青年联合会被选为副主席
    28.赴辽宁省抚松县调查克山病
    29.首次发表研究论文
    30.为校基础部备战后撤北安市安排校址
第四篇  面壁取经赴苏联(1951—1955)
  第五章  留学苏联
    31.赴京参加留学考试
    32.在莫斯科第一医学院进修消化生理学
    33.担任留苏学生会秘书长
    34.在巴甫洛夫生理学研究所进修大脑生理学
    35.在列宁格勒大学旁听神经生理学课程
    36.返回祖国

内容摘要
 《草根科学家纪事》作者徐科出身于贫苦家庭,在党的指引下投身革命,参加了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赴前线救治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选派到苏联,专修基础生物学科中的神经生理学。为了能够承担起提高国家科学水平的重任,他自学了英语,并到高校旁听高等数学,补修临床医学,最终成长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一代科学工作者。作者在晚年决定拿起笔来,记录下在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其个人的奋斗历程,以及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些切身体会。这本回忆录展示了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孩子,经过革命熔炉的锤炼,最终成长为高级科学工作者的过程。

精彩内容
 第一章不知愁滋味的少年1.沦为殖民地的故乡1928年我出生在辽宁省大石桥市官屯镇中的山咀村。
人们都知道东北盛产大豆高梁,但迄今还少有人知道,在我们辽东半岛南部分布着多至百座以上的、远在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先祖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遗迹。可知那时在辽东半岛南部已有了先祖的群居部落,并创造出灿烂的巨石器文化。而且在距我们山咀村的村东头仅约一里之遥的小山上,就有一座这种巨石建筑。在我们大石桥市周围分布着
全国著名的镁矿和硼矿。但从1931年我3岁时起,东北全境为日本侵略者所占领,成立了伪满洲国。我的家乡沦落为日本殖民地长达14年之久。就是在这14年里我成长为青年的。
在童年时,我们山咀村的居民有50余户。在距离我村约4华里处虽有著名的中长铁路通过,但村中的大多数居民仍主要以务农为生,只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极少数的几个人外出到城市里务工。虽大致从小学毕业的时候起我就萌生了如父亲那样,乘上远去的火车到城市里去务工的念头,但只是在考入了设在哈尔滨市的大学读书时,才告别了我那苦难的家乡。之后,辗转奔波,经历了国家的沧桑巨变和快速发展,直到1998年70岁离休于上海时,都很少回乡探望。因此,在记忆中我的故乡仍是在敌伪时代属奉天省海城县管辖的、土地稀少而又贫瘠的小山农村。
在记忆中山咀村前有条山峦起伏的、从东向西蜿蜒延伸的干山山脉的无名小支脉。山峰虽都不很高,但也有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式。山咀村坐落在这条小山脉北麓的山脚下。在村的最西头有一个向村子的方向突过来的小山包,村民们将它称作盘龙山。在村的最东头有座半圆锥形的、较高些的小山峰,它更是颇为明显地向村子的方向突
出过来,可能是因为宛如从小山脉中突过来的一张嘴巴,村民们便将此山称为“山嘴巴”。我们梁家的先祖可能是看中了这种被两座小山包所拥抱起来的地势,不知在清朝的何时,又因何故从山东省的莱阳县远迁来到了辽东半岛中部,又将落脚的地方命名为山咀村。
那座山嘴巴山的南坡虽较为平缓,但北坡却很陡峭。
在我小的时候在这陡峭的北坡上生长着茂密的柞树(南方称橡树)林,每到秋季因树叶变色而满坡黄遍,树上结的橡实散落在山坡上。孩子们常常结伴穿进树林中,采些橡实回来喂猪吃。在山的向阳面南坡上生长着野枣树和山里红等小灌木,在秋季里孩子们便爬上南坡采野果。因此我对端庄矗立在村东头的这座小山,一直怀有美好的印象,以致它的形象还不时地出现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睡梦中。大概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两三年,有一组由四五人组成的日本人队伍携带着一些测量仪器,租房住进我们这个小山村中。记得他们人倒是挺和气的,每天早出晚归,到山嘴巴山的南坡上进行测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来了较多的日本人,强迫村民们将该山南坡上的灌木和北坡上的柞树全部伐去,给小山剃了个大光头。山嘴巴山遭此巨变,我们便很恨那些日本人。在我将离家乡进县城读中学时,日本人已在山的南坡上建造起一座从上到下连在一起的厂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