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史学名著快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9.4
4.6折
¥
4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编者:周佳荣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94734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1201721900
上书时间2024-05-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导论:中国历代史学著作及其体例
第一节史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中国历代史学概说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
第二章先秦名著:史学起源和初期发展
第一节《尚书》:最早的文献汇编
第二节《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第三节《左传》:最早的史学名著
第四节《竹书纪年》《国语》《战国策》
第三章历代正史:“二十六史”内容概要
第一节“二十六史”的编撰情况
第二节先秦两汉三国史
第三节两晋南北朝隋史
第四节唐五代史
第五节宋辽金元史
第六节明清史
第四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节司马迁生平与《史记》成书经过
第二节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动机
第三节《史记》的内容和体例
第四节《史记》的材料来源
第五节《史记》的优点和缺点
第六节《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
第五章班固与《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第一节班固生平与《汉书》成书经过
第二节《汉书》的内容和体例
第三节《汉书》的贡献和影响
第四节后世对《汉书》的批评
第五节《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第六章西晋时期:陈寿与《三国志》
第一节陈寿生平和《三国志》成书经过
第二节《三国志》的内容和材料来源
第三节《三国志》的评价
第四节《三国志》裴松之注
第七章南北朝时期:范晔与《后汉书》
第一节范晔生平和《后汉书》成书经过
第二节《后汉书》的内容
第三节《后汉书》的评价
第八章刘知幾与《史通》:第一部史评
第一节刘知幾生平和撰写《史通》的目的
第二节《史通》的内容和主张
第三节《史通》的评价
第九章历代政书:从“三通”到“十通”
第一节政书类史书概说
第二节《通典》及其续编
第三节《通志》及其续编
第四节《文献通考》及其续编
第十章杜佑与《通典》:第一部典制通史
第一节杜佑生平和撰写《通典》经过
第二节《通典》的内容和体裁
第三节《通典》的评价
第十一章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一节司马光生平和《资治通鉴》成书经过
第二节《资治通鉴》的内容和体例
第三节《资治通鉴》的评价
第四节有关《资治通鉴》的著作
第五节《资治通鉴》的续编
第十二章郑樵与《通志》:综合历代史料的通史
第一节郑樵生平和《通志》成书经过
第二节《通志》的内容与史学观点
第三节《通志》的评价
第十三章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创纪事本末体
第一节《通鉴纪事本末》的成书经过
第二节《通鉴纪事本末》的内容编排
第三节纪事本末体的价值
第四节其他纪事本末体史籍
第十四章马端临与《文献通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
第一节马端临生平和《文献通考》著书目的
第二节《文献通考》的内容和编纂方法
第三节《文献通考》的评价
第十五章明末清初:划时代的史学著作
第一节黄宗羲与《明儒学案》
第二节顾炎武与《日知录》
第三节王夫之与《读通鉴论》
第四节顾祖禹与《读史方舆纪要》
第十六章乾嘉时期:清代三大考史名著
第一节钱大昕与《廿二史考异》
第二节王鸣盛与《十七史商榷》
第三节赵翼与《廿二史劄记》
第四节清代三大考史名著的比较
第十七章六经皆史: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第一节章学诚的生平和学术
第二节《文史通义》的内容和主张
第三节《文史通义》的评价
第四节刘知幾与章学诚的比较
第十八章现代中国史学的成立:从理论到方法
第一节“新史学”的倡导及其发展
第二节史学理论著作
第三节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史学方法论
第五节史学史著作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全书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清代六个时期,阐述历代重要史学名著包括“四史”“三通”及史评等等,除记叙编著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体例、史学评价外,并旁及多种相关的典籍,或作为补充,或加以比较,务求能把中国古代史学的概略面貌,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
本书论述内容力求繁简得当,同时尽量参考新近的研究成果。重要项目用图表加以说明,每章均有注释,另附史籍中经典文本作为阅读材料;书末附参考文献,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线索。
精彩内容
\"第一节史学的意义和目的中国古代关于“史”的意义,概有二说:一说以“史”为记事之义;一说以“史”为掌官书的职名。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叙述前迹,褒贬得中,足为后人借鉴,乃可称史。换言之,史的本质是“中正不阿”,史的功用是“有裨治道”,这就是中国古代对于史的观点。西晋目录学家荀勖撰《中经新簿》,分书籍为甲、乙、丙、丁四部,史始独立为丙部,而隋唐诸志则列史为乙部。因此史学在古时又称为“乙部”或“乙部之学”,其地位仅次于经。
现代所说的“历史”,概由“历代之史”简约而来,始自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狭义的历史,则仅指社会历史,即人类社会已发生的事件、经历的过程,以及对这些事件和过程的记述。
研究历史的学问,称为“历史学”,亦称“史学”,其总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基础层次,主要是史料方面,包括史料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金石学、甲骨学、档案学等;(二)撰述层次,指完成对历史过程、本质、规律的叙述、编纂和揭示,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国别史、区域史,以及与史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和分支学科等;(三)指导层次,主要是史学理论,包括历史理论和史学方法等,这对第一、二个层次的史学起着指导作用。此外,研究历史学本身发展历史的史学史,也属于史学研究范围,而且备受史学研究者本身的重视。
至于史的目的,唐代刘知幾说:“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叙沿革,明罪恶,旌怪异。”近人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较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概括而言,历史就是“叙述进化之现象”。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