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话唐朝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75
4.1折
¥
2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黄永年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6088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1200837200
上书时间2024-05-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这本《物换星移话唐朝》是唐史大家黄永年的普及读物代表作。全书图文并茂,从政治、建筑、文学和艺术这四个不同侧面展示了唐代文明。具体内容有: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的长安、《旧唐书》与《新唐书》、敦煌千佛洞。
《物换星移话唐朝》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黄永年(1925年10月-2007年1月),江苏江阴人。195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至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随迁校至西安,1978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1982年晋升为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2001年退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史研究》编委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学术著作有《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教材有《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古文献学四讲》《古籍版本学》《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古籍整理有《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
目录
唐太宗李世民
李家二郎
从太原到长安
西讨北征
平定山东
父子兄弟之间
血溅玄武门
雪耻
治天下
用人
求谏与纳谏
兴儒学与抑佛道
修史作乐讲书法
边疆的战争
儿子们
昭陵
附录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唐代的长安
西北第一个大都市
渭水两岸的几个古都
周围三十六公里的大城
热闹的东市和西市
长安城里的西域人
西域文化传入了长安
骊山和曲江
大雁塔和景云钟
壁画和碑刻
唐代以后的长安城
《旧唐书》与《新唐书》
为什么要介绍这两部书
唐人怎样修本朝史
《旧唐书》的纂修
纂修《新唐书》
怎样读这两部书
应该参考哪些书
用哪个本子好
敦煌千佛洞
敦煌——古代西北的大门
鸣沙山和千佛洞
千佛洞的遭劫
两万多件卷子
石窟和塑像
壁画和佛教故事
优秀的艺术遗产
西千佛洞和万佛峡
敦煌回到了人民的手里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文史大家黄永年先生以研究唐史著称,《物换星
移话唐朝》收录其四种关于唐朝历史与文化的普及读物,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的长安》、《〈旧唐书〉与〈新唐书〉》和《敦煌千佛洞》,从不同侧面呈现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物换星移话唐朝》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是一般读者了解唐朝的入门读物。
精彩内容
从西汉以来,我们祖国和西方国家的交通一天天发达,西方国家的文化也
就慢慢传入了我们的祖国。
读者们知道,印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从公元前三世纪开
始,佛教在印度就兴盛起来,不但印度本地的居民很多信了佛教,而且还把这种宗教传播到西域,现在新疆的库车(当时叫做龟兹)、于阒等地方,当时都成为了佛教在西域的大本营。
我们前面讲过,当时中西交通有南北两条大路,北路要经过库车,南路要
经过于阗,因此在库车、于阗流行的佛教,也就很容易沿着南北两条大路传入了我们的祖国。
敦煌呢?又是这南北两路会合的地方,是我们祖国古代西北边境的大门,佛教沿着南北两路传入我们的祖国,首先要通过这个西北边境的大门,然后再向全国各地广泛地传播。因此,敦煌这个地方和佛教的接触最早,在很早的时候,当地的许多居民就信仰了佛教,佛教在这里一天天地兴盛起来。
佛教兴盛的地方,一定是有许多寺院的,在这些寺院里,有佛殿,有讲堂,有宝塔,还有许多其他壮丽的建筑。这是每个读者都知道的。但是,在敦煌,却很奇怪,这里的佛教在当时虽然很兴盛,却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壮丽的大寺院。
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壮丽的建筑,已经不是寺院的最初形式了。这是由于我们所看到的佛教徒,往往是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人聚集在一起,除掉自己念经修道,还要对外宣传宗教,接待从外面来礼拜的信徒,因此需要建筑壮丽的佛殿、讲堂;同时,许多佛教徒的穿衣吃饭也得自己料理,因此除了佛殿、讲堂
外,还需要建筑谷仓、厨房和食堂。在佛教最初兴起的时候,情形便不是这样了,当时佛教徒的生活很简单,他们很少和外面打交道,多半住在深山里,自己拜佛修道,口渴就到山涧里去喝水,肚子饿了就托着
一个钵盂,到附近村子里去化斋。因此,他们只需在山壁上凿个小小的洞窟,作为自己住宿修道的场所,后来的那种壮丽的大建筑,他们不需要,也没有想到。
这种山上的石窟,就是最早的寺院的形式。以后佛教一天天发达起来,佛教徒多了,信仰佛教要“朝山进香”的人也多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这种用洞窟作为寺院的形式还没有能够很快地改变过来。印度是这样,西域的库车和于阗也是这样,在这些佛教兴盛的地方,到处开凿着这样的石窟。佛教传入敦煌后,也就把这种开凿石窟的风气带了进来,在敦煌没有建造壮丽的寺院,而要
开凿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
正好在敦煌的境内,有一座鸣沙山,是个开凿石窟的好地方。
从现在的敦煌县城向南走出十里路,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山,这座山有一百多里长,横在敦煌县城的南面,山脊都是像刀削一样的峭壁,山里的泉水很清,流成一个十亩大小半月形的池子,当地人叫它做月牙泉。
读者们不要忘记,敦煌附近是一片沙漠,大风刮起来,沙粒一颗颗吹到半空,到处飘扬,大部落到这座山上,日子一久,山上就盖了一层厚厚的沙土,人跑上山,沙土就会一块块坍下来。
因为沙土坍下来有响声,因此当地居民就把这座大山叫做鸣沙山。有些古书里甚至把这个现象夸大了,说人马上山,山上的沙土就会发生打雷似的吼声,于是把山上的沙土叫做神沙,给这座山加上了许多神话。
当印度的佛教经过西域传到了敦煌,敦煌的居民就选择了这座神秘的鸣沙山,在山上开凿石窟,把它变成了佛教的圣地。
鸣沙山的东端,离开现在的敦煌县城大约三十多里的一带山壁上,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当地居民管它叫做千佛洞。这就是当时佛教传到敦煌后所开
凿的,当时叫它莫高窟。
P203-20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