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铁三连/红色小小说精品书系
  • 消失的铁三连/红色小小说精品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消失的铁三连/红色小小说精品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81 2.7折 2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练建安主编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9575414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1202620048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练建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台港文学选刊》执行副主编,著名小小说作家。

目录
孩子的童话…………………………杨晓敏
扫晴娘………………………………凌鼎年
1943年的烤地瓜……………………凌鼎年
将军骨骼……………………………刘建超
将军树………………………………刘建超
谢一枪………………………………余显斌
消失的铁三连………………………余显斌
看戏…………………………………侯发山
英雄坟………………………………侯发山
摸鱼…………………………………相裕亭
赶海…………………………………相裕亭
锄奸…………………………………袁炳发
呆鸟…………………………………袁炳发
军功马…………………………………申平
寻找战马墓……………………………申平
红孩子………………………………崔楸立
保证…………………………………崔楸立
伤兵…………………………………李立泰
军鞋…………………………………李立泰
臭子…………………………………邢庆杰
“马大蒙”轶事……………………邢庆杰
月季花………………………………刘国芳
对决………………………………陈力娇
锄奸………………………………孟宪歧
骑白马,挎长枪…………………贺敬涛
栖霞………………………………邓韶征
灯花…………………………………徐风
着火的玫瑰………………………唐宝洪
意志………………………………王培静
绿妮儿………………………………蓝月
变节………………………………司玉笙
秘密………………………………范春叶
龙凤玉坠…………………………冯伟山 
五角星………………………………刘帆 
忘不了那只酒葫芦………………有令峻
民警老吴的最后一班岗……………崔立
绞刑架下…………………………符浩勇
窗台那盏灯………………………符浩勇
红军战士001……………………曾立力
神医………………………………曾立力
突围…………………………………于博
绝境…………………………………于博
绝密…………………………………于博
价值………………………………余清平
赎金………………………………余清平
襁褓………………………………余清平
双龙银圆…………………………练建安

内容摘要
本系列图书精选近几十年来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小小说作品,根据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分门别类,再现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每则小小说后,还附有简短的导读文字,引领小读者准备把握文本的主旨,领略作者高超的创作手法。

精彩内容
孩子的童话杨晓敏  
我在边防团采访,几次遇到军务股杨参谋。我们俩都是河南人,塞外闻乡音,分外亲切。
5月份那次,他邀我去他屋里坐,见到了他那来探亲的妻子小王和女儿。小王和我打过招呼后,便借着微弱的烛光埋头织毛线。孩子不满4岁,叫杨杨,她那胖乎乎的脸上,呈现出雪山紫外线辐射后的“高原红”。我比杨参谋大一岁,按乡俗,他让杨杨叫我大伯。
暗淡的光线下,我总觉得杨杨的动作不太灵敏,缺少孩童天真活泼的灵性。她跑来喊我“大伯”时,我甚至认为她的目光有些“迂”。
她从我身旁经过,跑到里屋。伴随着一阵咯咯的叫声,杨杨抱出一只大红公鸡,在阴影里玩耍起来。孩子幼小的心灵应该憧憬什么,我不得而知。她的小嘴巴呢喃着,一会儿把公鸡抱在怀里,像搂个娃娃,一会儿放在胯下学骑马,旁若无人,专心致志。
杨参谋有些伤感地说:“她娘儿俩来边防探亲,真委屈她们了。杨杨刚来时不习惯,整天闹着要回去找奶奶。边防的情况你都看见了,总不能让孩子天天去看团部后面那棵黑柳吧!孩子正是在玩耍中长见识的时期,我们这些边防兵能给她提供什么?偶尔看一场电影,孩子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半夜睡不着觉。过节时,我从牧民家买来两只鸡,准备杀了吃。谁知才杀一只,杨杨看见了,又哭又闹地从我手中夺去另一只,搂住不放。也许是公鸡感谢杨杨的救命之恩吧,从此孩子笑,公鸡叫,家里才添了些欢乐气氛。平时,除了她妈妈教她几个字外,就自己抱着鸡玩。”小王抬起头来,我看见了一双泪眼。
10月份,我又在边防看到了小杨杨。这次我顺便带去了几个苹果,她和我亲近多了。“你叫啥名字?”我有意逗她玩。
“杨杨。”她把大公鸡放跑,边说边用铅笔把名字写在纸上。她偏过头,悄悄地对我耳语:“大伯,我能认100多个字,是妈妈教的。”和我原来想象的正相反,她是很聪明的。
“你愿意回家吗?”“可想啦。奶奶常给我买很多能吹的大气球,还买冰糕吃。”孩子的生活里,又多了两个小伙伴。杨参谋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只小猫、一条小狗,它们加入大公鸡的行列,与小主人形影不离。
我采访结束,返回拉萨那天,赶巧杨参谋的假期批下来了,一家人搭上我乘坐的吉普车。上车时,夫妻俩连哄带骗,才没让孩子把小鸡、小狗、小猫一块儿带走。路途太远了,带上小动物实在不方便。一路上,小杨杨左顾右盼,透过玻璃尽兴地审视着高原特有的原始环境。过渡船,翻雪山,越草原,我们始终能听见她自言自语的童音在呢喃着。
车到日喀则,正值秋风送爽、落叶飒飒的季节。小车刚停在招待所院内,小杨杨便惊喜地跳下来,歪斜地扑到一排大杨树下,然后弯下身子,用小手呼呼啦啦地拨弄起金黄的落叶。她的神情是那样幸福,动作是那样深情,完全进入了久违的属于孩子的童话世界,并从中获得了极大满足。
夕阳的金翅膀透过树林,一环环彩蝶般的光辉斑驳陆离,缭绕在孩子身上,洒在她弯着腰用小手轻扬的金色叶片上,构成一幅至纯至美的和谐画面。
我们怎么喊,她都不应。
突然,小王哇一声哭了,捂着脸跑向车内。
我们几个男人都猛地怔住了,顿时觉得眼睛酸得厉害。
妙笔点拨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写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就是写作中的“烘云托月”手法。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通常不直接着墨于该形象本身,而是通过渲染烘托,创造出一个强烈的艺术氛围,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生动、光彩照人。作品中,“我”来到河南老乡杨参谋家,看到他的孩子独自一人抱着鸡玩。返回拉萨途中,“小车刚停在招待所院内,小杨杨便惊喜地跳下来,歪斜地扑到一排大杨树下,然后弯下身子,用小手呼呼啦啦地拨弄起金黄的落叶。”“我们几个男人都猛地怔住了,顿时觉得眼睛酸得厉害。”表面上看,作品写的是孩子的孤独、寂寞以及天真无邪、乐观向上的心态与言行。实际上,写的是以杨参谋为代表的边防军人为国戍边的无私奉献精神。
扫晴娘凌鼎年剪纸阿婆年过花甲,依然寡居。
剪纸阿婆一个人过,寂寞与单调是可以想象的。剪纸阿婆打发时日的办法是剪纸。随你什么纸,到她手里,这么一折一叠,再“嚓嚓”几剪刀下去,一抖开,嗬,或人或兽,似像非像,极有趣味。
剪纸阿婆剪得最多的是扫晴娘。那纸形人大眼小嘴,长辫短刘海,赤足,中式短袄裤,左右手各持一帚,一朝上,一朝下,谓之扫天扫地。逢阴雨连绵天,乡人盼晴心切,就有人来剪纸婆婆处讨一扫晴娘,拿回家后,将纸形人头朝下贴在屋内墙上,或悬于门左,意为扫去雨点,以起祈晴作用。
贴扫晴娘是古庙镇一带的旧俗,只是乡民并不很看重。乡民向剪纸阿婆讨扫晴娘,一则意思意思,有挂没挂,挂一挂,有贴没贴,贴一贴;二则借个名头,给剪纸阿婆接济几个钱。其实,给多给少剪纸阿婆从不计较,即便不给钱她也一样剪,随你拿,拿的人愈多她愈快活。
日本人占了娄城后,时有日寇施暴的消息传到古庙镇,人人又恨又怕,又无法可想。偏巧那一阵阴雨连连,不见晴日。往年这时节,正是乡人讨扫晴娘的旺期。可能是来了日本人的缘故,家家都没了那心思。
剪纸阿婆却似乎愈发忙了,每日剪纸不停,连晚上也摸黑剪。真有她的,黑灯瞎火的,她剪出的扫晴娘与大白天剪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有人发现,剪纸阿婆给每个扫晴娘额上都点了红,那点红又艳又大,看上去很滑稽。不知哪个冒出了这样一句:这些扫晴娘怎么像日本人啊!剪纸阿婆阴了许久的脸,绽出了一丝笑意。人们心照不宣,讨回了扫晴娘,用线穿之,挂于檐下,看着纸人头朝地、腚朝天,在风中飘呀摇,一丝快意泛上心头。
一传十,十传百,后来古庙镇上几乎家家都挂了剪纸阿婆的扫晴娘。有人拿回来后,还故意把那额上的红点又点大了些,像膏药旗似的。
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终于传到了汉奸翻译的耳朵里。为邀功求赏,他把吉田“太君”领到了古庙镇,领到了剪纸阿婆的住处。
剪纸阿婆见汉奸翻译带了日本人进来,便放下剪刀,拿起一串连纸的扫晴娘,像作法似的念念有词起来。只听她念道:“倒悬苦,苦你个七七四十九日夜;看你扫不扫地,看你扫不扫天;扫去雨淋淋,扫去阴惨惨;扫出个满天星,扫出个大晴天。”并做出扫地出门状。
“太君,这老太婆用意恶毒,在赶我们出门……”吉田打断了翻译,他饶有兴趣地一一查看了剪纸阿婆的剪纸,一副十分欣赏的样子。他拿起一幅扫晴娘剪纸说:“日本的也有,叫照照坊主。”突然,吉田像孩子般唱了起来:“照照坊主,照照坊主,天晴吧,天晴吧,让明天天晴吧!”吉田的嗓音很雄厚,唱得很动情,像陷入了童年的回忆。
吉田是个中国通,一口汉语讲得相当流利,他对剪纸婆婆说:“日本的照照坊主,人偶上要写满‘照’字,灵验了才画眼睛,大大的有趣。”他见剪纸阿婆无动于衷,一转话题说:“支那有扫晴娘,大日本的有照照坊主,此风俗一脉的相承,可见中日的一家人,历来亲善,好,好!”汉奸翻译见吉田不发火,不动杀机,一味好好好好,他就弄不懂了,好在哪里呢?他指了指扫晴娘额头上那红红的一点,说:“太君,老太婆咒太君呢!”“不,不,不,你的不懂,日本民俗,刺手指血,涂于纸人上,以活人之血令纸人有灵。你们支那人怕血,改用红色涂料染之,法出一源。”剪纸阿婆听吉田说中国人怕血,气得脸都红了,下意识抓过剪刀。
汉奸翻译本能地拔出了手枪。
“冲动的不要,冲动的不好,放下剪刀,放下。有你剪的时候,我的看法,你的剪纸,艺术,大大的艺术。多剪些,各式各样的,我的,统统买下。价钱的好说,不让你吃亏。”“不卖,我剪纸几十年了,从来不卖,钱字免谈!”剪纸阿婆毫不畏惧。
“可以,可以,我尊重艺人的清高与尊严。这样吧,给你三个月时间,多多地剪。到时,皇军为你办剪纸展览,娄城的先办,再去大日本办,怎么样?”吉田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势。
剪纸阿婆有点儿不认识似地看着吉田,只是不吭声。
“快谢过太君,你好运来了,我都没去过日本呢!”汉奸翻译酸溜溜地说。
“好,我剪,我剪给你们看。”剪纸阿婆左手拿起剪刀,轧住右手大拇指,用劲往桌上死命一敲,那一截大拇指竟被连骨带皮剪了下来,顿时鲜血直冒。剪纸阿婆把右手伸到吉田面前说:“看清楚,这就是中国人的血。”剪纸阿婆持着利剪,一步步逼向吉田。
吉田狼狈地逃出剪纸阿婆的家。
吉田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中国人的可怕,连一个老太婆都软硬不吃……”妙笔点拨相信很多读者看到“扫晴娘”三个字时,会在心里嘀咕:什么是扫晴娘?扫晴娘是妇人手持扫帚的红绿剪纸像。民间通常将扫晴娘像挂在屋檐下,以祈祷雨止天晴。剪纸阿婆技艺高超,出神入化。她痛恨日寇侵占娄城,剪扫晴娘时加上了“膏药旗”模样,“用线穿之,挂于檐下,看着纸人头朝地、腚朝天,在风中飘呀摇,一丝快意泛上心头。”不料,汉奸翻译告密,引来了“吉田太君”。鬼子头目老奸巨猾,利诱剪纸阿婆“多多地剪”,三个月后为她举办“剪纸展览”。剪纸阿婆毅然拿起剪刀,把右手大拇指连骨带皮剪了下来。小说成功塑造了剪纸阿婆正气凛然、铁骨铮铮的艺术形象,昭示着抗战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