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哲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洋哲学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93 4.4折 3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长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0777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31292963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长之
(1910--1978)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31年考入清华,师从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并称“清华四剑客”。 新中国后,任北京师范教授,著有《西洋哲学史》《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陶渊明传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等,影响深远。



目录
图书基本信息

书    名西洋哲学史
ISBN 978-7-02-017077-7印  数5000
作者李长之责任编辑刘伟 
开 本32用纸规格640 ×960 mm
字  数122千印张数5.625
页  数168用  纸70克胶
版    次1-1成品尺寸148×210mm
CIP分类? Ⅰ.①西… Ⅱ.①李…Ⅲ①哲学史—西方国家 Ⅳ. ① B5单  价36元
装帧形式平装 双封 照片无
出版时间2021 年10月建议上架经典 西方 哲学
畅销书等级可签售否
搜索关键词西洋哲学史 李长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友兰 宗白华  孔子的故事
封面与内容介绍 书中插图

一部简明而富有文学色彩的哲学史
一把打开西方哲学大门的钥匙
从柏拉图到康德
“逢锁即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这是作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创作的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为三章: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与人物一一介绍。可贵的是,书中从来都不是简单枯燥的叙述,而是渗透着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对西方哲人与思想的论述,始终关注其产生的地域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史,并时时与中国古代的年代相对应,更有利于读者中西对照,更利于理解。
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作者不搬弄学问,而是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哲学,西方哲学是怎样的历史。告诉我们:哲学根本注重的是推理过程,而推理结果次之。“唯有推理过程,才是智慧的试金石”。读不懂哲学,“这都无非是因为他所要的只是推理结果,而真正的哲学书给的却是推理过程。”

作者简介:

李长之
(1910--1978)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并称“清华四剑客”。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西洋哲学史》《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陶渊明传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等,影响深远。
 精彩内容节选(2000字左右):

一    优美的天然环境和勤苦的活泼山民

古代希腊是多么使人向往的地方!她已不只是一个地理上或历史上的名词了,却是一个在文化上富有了象征的意义的形容词。有多少人拿希腊作了自己理想的寄托,有多少人把希腊指为人类美丽的梦幻之实境。
古代的希腊,比现在大得多。她几乎包括地中海所冲刷的一切海岸和岛屿。希腊的地形,颇像一只手的骨骼,那弯曲的指头便在地中海里向右伸着,这就是克里特(Crete)岛,或者叫作干地亚(Candia)的。东面渡过爱琴海(Aegean Sea),是小亚细亚(Asia Minor),在柏拉图时代以前,这里是商业和思想都十分发达的所在。西面渡过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先是逢到宛然斜倚在海中之宝塔的意大利,再西便是西西里(Sicily),更西便是西班牙,这在古代都是希腊的殖民地;一直到尽头是直布罗陀海峡(Strait of Gibraltar),那时叫“勇敢之神赫尔丘黎斯的巨柱”(Pillars of Hercules),因为风涛险恶,为古代航海家所望而生畏。北方则是一些未开化的地方,其中包括马其顿(Macdeonia)等。
希腊的天然环境,没有什么变更。虽然现在没有荷马了,没有柏拉图了,但那美丽的山川,依然是荷马、柏拉图时的山川。希腊地方,诚然不大,但世界上再没有比她更美丽、更多变化的了。假如你从她的西北部向南旅行,你走不到几里,便会在穿过许多葡萄场之后,在那荒径深谷间,一会儿是在山麓上饱览那葵花、野菊和水仙,一会儿是在田野里饱览那杏花、蓝鸢尾花和红石榴了。假如你走到南方斯巴达的山涧,你又可以看到熟好了的橘柚和银灰色的橄榄树,闪烁于微风丽日之中;倘若你一抬头,你还可以见到泰基塔斯山(Taygetus)顶上未消的积雪。在科林斯海湾(Gulf of Corinth),是比碧琉璃还深些的靛蓝一片。那附近的山巅上,同样有常年不断的雪景。
希腊地方是富有各种颜色的,而尤以雅典附近的阿提喀山(Attica)为最。那平时是像秋日的枫叶样的紫色和金黄色的,到了日落时便变为粉红色或者玫瑰色,在月光之下,却又变为深深的碧绿色了。假若你在雅典附近散步,你犹然可以看到柏拉图建学园时所据有的橄榄林。
在希腊一走,总令人不禁起一种怀古的幽情。因为你会时而望到古时的残堡,时而逢到古庙的断柱。你在雅典的郊外,还可以常见到乡间的牧师,长着长长的黑须,在高高的大圆帽之下,绾着头发;小学生的帽子上都带着雕有猫头鹰的纽扣,因为那是象征智慧;兵士是穿着阿尔巴尼亚式的围裙;牧人便披了蓬松的不曾染过的皮衣,荷着枪,拄着拐杖;农民则向市集赶着羊群。
希腊的气候非常好,很少有急骤的变化。所谓变化,也只在雨季与非雨季之间而已。春天是极短的。在阿提喀一带,一年几乎有三百天是见着太阳的。白日无论多热,清早总有一阵海上的微风吹来,黄昏又有一阵陆上的微风吹去。因此,从五月到九月,居民常坦卧在街头。
希腊国内的河流,多半很狭小,只能行小船;所谓河流,往往在冬日便是急湍,一到夏天则成了干沟,有些河流简直一下干了,有些或者得了雨水又再现出来。可耕的地带不过像斯巴达峡谷间较平的地方,或者像雅典靠海冲积的地方,这种地方只占全国五分之一,但是全国的粮食却都仰给于此。
因此,他们过一种朴素、简易、清苦的生活。他们吃的是谷米做成的稀粥和干粮,喝的是掺了清水的淡酒;肉鱼很少佐餐。倘有橄榄和沙丁,却也就可以过一天了。橄榄树在他们很宝贵,因为这是油、肥皂、烛光之所出。铁锄只是在很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用,但直到现在他们还多半用木犁,一如荷马之时。
他们常住在户外,因为既省钱,又风凉。他们全部衣服不过一双草鞋,一件宽衣,一件外套;最常见的是赤足露顶,踯躅在街头。房屋是狭隘的,常是透风。其中往往只有一床,一柜,一灯,还有许多花瓶,这就是全部家具。四壁也没有装饰,只刷一刷石灰,也就算了。在希腊所谓盛时,就是最富贵人家的房子也不过是太阳烘晒的土墙。那主人只有睡觉在家里罢了,间或在家里待朋友饭,其余时间却都消磨在户外、田间、市集、法庭、剧院和习武的广场。私人孤独的生活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苏格拉底有不善管家之称,这就因为他整日在雅典市上漫步呢。
他们的生活相当苦。这情形即在荷马堂皇文词中也不能掩饰,奥地塞(Odyssey)的宫殿,不过大一点的农人的小房,公主瑙息喀(Nausicaa)也还要在家里洗东西。生活苦虽苦,却也有它的乐趣。他们很知足,诗人希西阿特(Hesiod)便说:“有一半是比全有强。”(The half is better than the whole.)政治家梭伦(Solon)更说:“生活单纯而思想高深。”(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原来他们是另有重视的所在的。
他们的乐趣宁偏重在自然的享受上,更其在人与人间之平等关系和温情上。他们极热心的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艺术与文学的运用如何才算恰到好处,以及如何发现同辈人的缺陷而开一开玩笑。他们没有神经受震荡的事件,也没有现代人的奢侈,但是他们有清淡的饮食,硬朗的体魄,对事有单纯而直接的看法,并有很多健康的社交往还。
像他们的天气之凉爽而透明一样,他们是既活泼而又清醒的山民。亚里斯多德曾说欧洲寒带的人很精勤,但是笨拙而没有智慧,亚洲人灵巧而聪明了,但是没有活力,只有希腊人可以兼之。这话有几分真实。只是他们的生活太苦了,不但谈不到舒适,简直到了困乏的地步。他们必须下力,否则就不能糊口,因此在农业之外,只好以工商业为辅,甚而被迫从事战争和海盗的生涯,最后,只有向国外殖民;命中注定是要把希腊文化向广远处散布出去了。

目录

自序
例言
导论
一 哲学之性质
二 哲学史之领域课题及其价值
三 西洋哲学史之内容

第一篇  希腊哲学

第一章  作为西洋哲学之摇篮的希腊
一  优美的天然环境和勤苦的活泼山民
二  黄金时代的希腊人之精神生活
三  希腊人的世界观之限制
四  希腊哲学之民族的背景
第二章  宇宙论时期
一 人类对宇宙予以哲学的解释之第一次企图
——米利都学派
二 变与不变之争论
——主张不变论者的埃里亚学派
三 变革的哲学家
——赫拉克利图斯
四 科学的世界观之初次完成
——德谟克律图斯
第三章 人事论时期
一  人本主义运动及其代表人物
——辩者与苏格拉底
二  希腊哲学之极峰(上)
——柏拉图
三  希腊哲学之极峰(下)
——亚里斯多德

第二篇  中古哲学
第一章  希腊哲学之继续
第二章  在教会权威压抑下作为近代精神之潜流的经院哲学

第三篇  近代哲学
第一章  近代人的精神生活之渊源及其特征
第二章  科学的方法论之确立
第三章  理性论派的三大代表
——笛卡儿、斯宾耨萨、来布尼兹
第四章  英法德之启蒙运动
第五章  近代哲学之极峰(上)
——康德
第六章  近代哲学之极峰(下)
——黑格耳
第七章  哲学界现势
——唯心论之继续发展实证主义新实在论
结论
附录
西洋哲学入门书解题十三则
一部简明而富于文学色彩的哲学史  于天池 李书

内容摘要
一部简明而富有文学色彩的哲学史一把打开西方哲学大门的钥匙从柏拉图到康德“逢锁即开
内容介绍本书作者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这是作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创作的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为三章:希腊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与人物一一介绍。可贵的是,书中从来都不是简单枯燥的叙述,而是渗透着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对西方哲人与思想的论述,始终关注其产生的地域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史,并时时与中国古代的年代相对应,更有利于读者中西对照,更利于理解。
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作者不搬弄学问,而是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哲学,西方哲学是怎样的历史。告诉我们:哲学根本注重的是推理过程,而推理结果次之。“唯有推理过程,才是智慧的试金石”。读不懂哲学,“这都无非是因为他所要的只是推理结果,而真正的哲学书给的却是推理过程。”

主编推荐
一部简明而富有文学色彩的哲学史
一把打开西方哲学大门的钥匙
从柏拉图到康德
“逢锁即开”

精彩内容
一 优美的天然环境和勤苦的活泼山民古代希腊是多么使人向往的地方!她已不只是一个地理上或历史上的名词了,却是一个在文化上富有了象征的意义的形容词。有多少人拿希腊作了自己理想的寄托,有多少人把希腊指为人类美丽的梦幻之实境。
古代的希腊,比现在大得多。她几乎包括地中海所冲刷的一切海岸和岛屿。希腊的地形,颇像一只手的骨骼,那弯曲的指头便在地中海里向右伸着,这就是克里特(Crete)岛,或者叫作干地亚(Candia)的。东面渡过爱琴海(AegeanSea),是小亚细亚(AsiaMinor),在柏拉图时代以前,这里是商业和思想都十分发达的所在。西面渡过爱奥尼亚海(IonianSea),先是逢到宛然斜倚在海中之宝塔的意大利,再西便是西西里(Sicily),更西便是西班牙,这在古代都是希腊的殖民地;一直到尽头是直布罗陀海峡(StraitofGibraltar),那时叫“勇敢之神赫尔丘黎斯的巨柱”(PillarsofHercules),因为风涛险恶,为古代航海家所望而生畏。北方则是一些未开化的地方,其中包括马其顿(Macdeonia)等。
希腊的天然环境,没有什么变更。虽然现在没有荷马了,没有柏拉图了,但那美丽的山川,依然是荷马、柏拉图时的山川。希腊地方,诚然不大,但世界上再没有比她更美丽、更多变化的了。假如你从她的西北部向南旅行,你走不到几里,便会在穿过许多葡萄场之后,在那荒径深谷间,一会儿是在山麓上饱览那葵花、野菊和水仙,一会儿是在田野里饱览那杏花、蓝鸢尾花和红石榴了。假如你走到南方斯巴达的山涧,你又可以看到熟好了的橘柚和银灰色的橄榄树,闪烁于微风丽日之中;倘若你一抬头,你还可以见到泰基塔斯山(Taygetus)顶上未消的积雪。在科林斯海湾(GulfofCorinth),是比碧琉璃还深些的靛蓝一片。那附近的山巅上,同样有常年不断的雪景。
希腊地方是富有各种颜色的,而尤以雅典附近的阿提喀山(Attica)为最。那平时是像秋日的枫叶样的紫色和金黄色的,到了日落时便变为粉红色或者玫瑰色,在月光之下,却又变为深深的碧绿色了。假若你在雅典附近散步,你犹然可以看到柏拉图建学园时所据有的橄榄林。
在希腊一走,总令人不禁起一种怀古的幽情。因为你会时而望到古时的残堡,时而逢到古庙的断柱。你在雅典的郊外,还可以常见到乡间的牧师,长着长长的黑须,在高高的大圆帽之下,绾着头发;小学生的帽子上都带着雕有猫头鹰的纽扣,因为那是象征智慧;兵士是穿着阿尔巴尼亚式的围裙;牧人便披了蓬松的不曾染过的皮衣,荷着枪,拄着拐杖;农民则向市集赶着羊群。
希腊的气候非常好,很少有急骤的变化。所谓变化,也只在雨季与非雨季之间而已。春天是极短的。在阿提喀一带,一年几乎有三百天是见着太阳的。白日无论多热,清早总有一阵海上的微风吹来,黄昏又有一阵陆上的微风吹去。因此,从五月到九月,居民常坦卧在街头。
希腊国内的河流,多半很狭小,只能行小船;所谓河流,往往在冬日便是急湍,一到夏天则成了干沟,有些河流简直一下干了,有些或者得了雨水又再现出来。可耕的地带不过像斯巴达峡谷间较平的地方,或者像雅典靠海冲积的地方,这种地方只占全国五分之一,但是全国的粮食却都仰给于此。
因此,他们过一种朴素、简易、清苦的生活。他们吃的是谷米做成的稀粥和干粮,喝的是掺了清水的淡酒;肉鱼很少佐餐。倘有橄榄和沙丁,却也就可以过一天了。橄榄树在他们很宝贵,因为这是油、肥皂、烛光之所出。铁锄只是在很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用,但直到现在他们还多半用木犁,一如荷马之时。
他们常住在户外,因为既省钱,又风凉。他们全部衣服不过一双草鞋,一件宽衣,一件外套;最常见的是赤足露顶,踯躅在街头。房屋是狭隘的,常是透风。其中往往只有一床,一柜,一灯,还有许多花瓶,这就是全部家具。四壁也没有装饰,只刷一刷石灰,也就算了。在希腊所谓盛时,就是最富贵人家的房子也不过是太阳烘晒的土墙。那主人只有睡觉在家里罢了,间或在家里待朋友饭,其余时间却都消磨在户外、田间、市集、法庭、剧院和习武的广场。私人孤独的生活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苏格拉底有不善管家之称,这就因为他整日在雅典市上漫步呢。
他们的生活相当苦。这情形即在荷马堂皇文词中也不能掩饰,奥地塞(Odyssey)的宫殿,不过大一点的农人的小房,公主瑙息喀(Nausicaa)也还要在家里洗东西。生活苦虽苦,却也有它的乐趣。他们很知足,诗人希西阿特(Hesiod)便说:“有一半是比全有强。”(Thehalfisbetterthanthewhole.)政治家梭伦(Solon)更说:“生活单纯而思想高深。”(plainlivingandhighthinking.)原来他们是另有重视的所在的。
他们的乐趣宁偏重在自然的享受上,更其在人与人间之平等关系和温情上。他们极热心的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艺术与文学的运用如何才算恰到好处,以及如何发现同辈人的缺陷而开一开玩笑。他们没有神经受震荡的事件,也没有现代人的奢侈,但是他们有清淡的饮食,硬朗的体魄,对事有单纯而直接的看法,并有很多健康的社交往还。
像他们的天气之凉爽而透明一样,他们是既活泼而又清醒的山民。亚里斯多德曾说欧洲寒带的人很精勤,但是笨拙而没有智慧,亚洲人灵巧而聪明了,但是没有活力,只有希腊人可以兼之。这话有几分真实。只是他们的生活太苦了,不但谈不到舒适,简直到了困乏的地步。他们必须下力,否则就不能糊口,因此在农业之外,只好以工商业为辅,甚而被迫从事战争和海盗的生涯,最后,只有向国外殖民;命中注定是要把希腊文化向广远处散布出去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