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83 5.5折 58 全新

库存1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晓蓉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0120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122478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惊心动魄又温润如玉。惊心动魄的是其中的家国历史,个体的命运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沉浮,温润如玉的是其中的友爱温情——青草坝上的花园,山岭中的篝火晚会,玉米生长的声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离不弃。时代的暴风骤雨中,人最后的尊严来自于爱的能力,它为心灵筑成一道无尽的堤坝,守住其中的微光不被吞噬。

作者简介

卢晓蓉  我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乡村建设先驱和社会改革家卢作孚的长孙女,香港作家联会永jiu会员。1946年生于重庆,华东师范政教系1978级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高为副研究员。曾任香港安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管。 

曾先后三次获“冰心文学奖”散文奖,其中一次为大奖。在内地和香港报刊发表多篇散文和文学、影视评论,文章多次入选各类文集及教材。出版散文集《水咬人》《人生的万花筒》和《我的祖父卢作孚》。




目录
自序
我的幼少年时期
上篇 重庆—香港
  我出生在祖父祖母家里
  我的祖父
  我的祖母
  我的父亲母亲
  祖父带我去香港
  祖父在香港的日子
  我的启蒙小学
  “北归”
下篇 香港—重庆
  青草坝家园
  民生机器厂子弟学校
  观音庙传奇
  祖母教我学刺绣
  永远的北碚
中学时代
  我的初中
  为了班级的荣誉
  同一条路
  挨饿的日子
  我的高中
  长明的烛光
  一场骗局
  自我流放
上山下乡
上篇 上山办场
  星火茶场
  自力更生建场
  雪浴
  雪中送炭
  风雨欲来
  北京上访
  “硬骨头”与“铁扫把”
  雪被
  逃难
  我的外婆
中篇 插队落户
  张家岩
  水咬人
  玉米听“长”
  人猴之间
  “睁眼瞎”的自责
下篇 上调回城
  放弃回重庆
  调入县革委文教办
  走上教学岗位
  天灾人祸
  母亲的爱
  转行
  不速之客
否极泰来
  华东师大圆了我的大学梦
  我的大学
  下海
  “书虫”先生
  与散文结缘
  父亲的恩威
  退休之后
附录 卢作孚相关文献资料列表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回忆录。作者生于重庆,幼年时随祖父卢作孚到香港,并在1952年祖父突然离世后随父母回到重庆。她在“老师说什么就是什
么,学校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环境中长大,品学兼
优。她一直不懈地努力,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然而她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反而屡遭磨难。直到好多年后,她读到了被屏蔽多年的祖父的故事……书中同时穿插了祖母、外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人生
故事,让读者可以一窥卢氏大家族的真实面貌,也
看到家庭的传承与教养对人的作用——在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道德沦丧时,守住做人的底线。

主编推荐
《逆水行舟——卢作孚长孙女回忆录》惊心动魄又温润如玉。惊心动魄的是其中的家国历史,个体的命运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沉浮,温润如玉的是其中的友爱温情——青草坝上的花园,山岭中的篝火晚会,玉米生长的声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离不弃。时代的暴风骤雨中,人最后的尊严来自于爱的能力,它为心灵筑成一道无尽的堤坝,守住其中的微光不被吞噬。

精彩内容
 我出生在祖父祖母家里我生于1946年5月18日。祖父祖母当时的家,在重庆郊区化龙桥红岩村民生公司的一座宿舍里。宿舍不大,是木头梁柱加上竹篱笆与泥土混合的“夹壁
墙”结构。只有两层楼,楼
上楼下各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间卧室,一间储藏室。卧室最大的二十
多平米,最小的五六平米。祖父祖母的家在二楼右边的单元里。在家里住的有他们夫妇和五个孩子。
除了我父亲刚参加工作,没有自己的住处,与我母亲长住家里外,其余几个叔叔姑姑分别在上大学和中学,所以平时家里人不多,放假就显得有些拥挤。
母亲临产前,听从一位大学好友建议,为了安全起见住到市中区她的家里。好友的先生是留学法国的名医,他请了一位妇产科名医为母亲接生。别的婴儿生下来都会哭,可是我却一声也没吭,母亲有些紧张。这时只见名医熟
练地倒提着我的两条小腿,拍了我两下屁股,我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这才放了心。告别了三位令我平安来到世上的恩人,母亲便带我回到祖父祖母家中。从那以后,有三年的时间,我和祖父祖母生
活在一起。后来又与祖父同在香港约一年,虽然多数时间不同住,但彼此常有往来,而那时我已开始有了记忆。
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父亲出生在成都,晓蓉的“蓉”来自父亲的小名蓉生。
我上下十代家族的名字辈分排行,中间那个字按顺序应是“显达仲高魁,国荣兴士海”。祖父本名卢魁先,父亲本名卢国维即由此而来。我属“荣”字辈。但父亲没按排行给我取名,祖父对此没有异议,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而是充分给予子女选择的自由。后来我们这一
代十多个堂表兄弟姐妹,大多数都用了“晓”字取名,或者是单名。1951年初,我的三叔卢国纶和未婚妻冯俊兰,在重庆大学企业管理系铁道管理专业读二年级时,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决定自二年级以下,撤消铁道管理专业。三叔必须尽快作出决定,是转人工业管理还是商业管理专业,然而从内心深处他和未婚妻都不愿意放弃铁
道管理。恰在此时,报上登出了西南铁路工程局举办会计统计人员训练班招收学员的消息,他们便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学业,报考铁路局。为了征得祖父的同意,三叔给祖父发了电报。祖父很快就回电表示“完全赞同”,紧接着又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只要好好学习,在工作环境里同在学校里是一样的,而且在工作环境里比在学校里还要切实。在学校里不易同时得到经验,在工作环境里容易同时得到学问。只要你工作之余同时读书,所得比学校还亲切。读书不一定在学校里,你的父亲就是一个例子。”这件事,三叔给我讲过好几次,他为祖父当年果断让他自主抉择人生大事感怀不已,至今还保存着祖父这封信。三叔没有辜负祖父的信任,他一生都在铁路局工作,获得过铁道系统多次嘉奖,曾被评为全国铁路系统
优秀共产党员,最后在成都铁路局审计处处长职位上光荣退休。
在我一岁多的时候,祖父因工作需要常去南京,家也随着搬去南京岳麓路。岳麓路的房子是金城银行朋友借给的独立屋,砖柱砖墙,有三层楼,三楼
是斜顶的阁楼,总面积比红岩村宿舍大一倍多,容纳了祖父、祖母、父亲五兄妹、我母亲和二叔的妻子以及第三代的我和二叔的大女儿卢晓琪(她比我小十二天)。搬到南京后,我大姑卢国懿大学毕业,申请了美国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后定居美国。二姑卢国仪在南京就读金陵大学化学系。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