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运河名人/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杭州运河名人/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54 3.8折 3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菁频|主编:王国平

出版社杭州

ISBN9787807589495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011059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杭州运河名人》是《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之一,是一部史、志结合,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人物传记类编著。作者许菁频讲述隋炀帝、康熙帝、乾隆帝、张士诚等帝王将侯,陆游、王洪等文学家,马可·波罗、徐霞客等旅行家,盖叫天等艺术家,与杭州运河的情缘逸事。收录的人物上起先秦时代,下至新中国成立前。
《杭州运河名人》是对历代为杭州运河作出贡献的人们的一次礼赞,是对围绕杭州运河所发生事迹的一次总结和提炼。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先秦至宋朝时期
  夫差
  赢政
  刘彻
  贺循
  郭璞
  杨广
  宋璟
  鉴真
  李泌
  孟简
  白居易
  崔彦曾
  钱铿
  王济
  戚纶
  王钦若
  俞献卿
  田瑜
  郑戬
  苏轼
  晁补之
  韦贤妃
  韩世忠
  张澄
  梁红玉
  吴芾
  赵构
  陆游
  赵啻
  汪纲
  潜说友
  文天祥
第二编  元、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
  黄公望
  康里脱脱
  郭畀
  张士诚
  徐司马
  周忱
  丁养浩
  南大吉
  杨孟瑛
  李良
  汤绍恩
  汪大受
  胡宗宪
  卓明卿
  王樨登
  孙如法
  徐霞客
  蒋国柱
  范承谟
  许三礼
  慧辂
  爱新觉罗·玄烨
  朱轼
  觉罗满保
  黄叔琳
  爱新觉罗·胤稹
  李卫
  爱新觉罗·弘历
  帅承瀛
  左宗棠
  谭钟麟
  胡雪岩
  李鸿章
  丁丙
第三编  清(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
  孙菊仙
  谭鑫培
  王鸿寿
  侯俊山
  汪笑侬
  高懿丞
  庞元济
  孙中山
  章太炎
  秋瑾一
  张啸林
  陈蝶仙
  刘鸿声
  吴殿扬
  马潮水
  盖叫天
  王天培
  杜宝林
  魏梅朵
  李鸿梁
  周信芳
  丰子恺
  姚水娟
  陈从周
  筱丹桂
  袁雪芬
第四编  国外人物
  最澄
  成寻
  拉施特
  马可·波罗
  鄂多立克
  伊本·白图泰
  殷铎泽
  潘国良

内容摘要
 《杭州运河名人》是一部史、志结合,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人物传记类编著。收录的人物上起先秦,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书中涉及的杭州运河也包括萧山的浙东运河。为较为全面地反映杭州运河的历史故事、名人事迹,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运河对杭州及其周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本书作者许菁
频将运河杭州段与浙东运河上的名人均收罗其中。他们中,既有对运河杭州段和浙东运河的开浚、疏通、
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对运河杭州段和浙东运河作出过重要评价、歌咏的人物,也有沿运河杭州段和浙东运河发生过有一定影响事迹的人物。人选名录的来源以史料、方志为主,旁及各类辞书、人物名录等。

精彩内容
 王济王济(952—1010),字巨川,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徙居饶阳。祖父王卿,擅长辩论,被赵王镕召见作为幕僚。宋太宗雍熙中,王济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迁光禄寺丞,权大理丞,改刑部详覆官、
镇州通判、监察御史等,官至江南路安抚使、洪州知州。
王济任龙溪主簿时,朝廷规定用鹤毛作为箭上的羽毛。一根鹤毛价值数百钱,成为老百姓的负担。王济提出用鹅毛代替鹤毛,并向朝廷上奏此事。朝廷因而下诏改用鹅毛,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龙溪,王济还带领百姓疏导池塘,灌溉田地。王济任刑部详覆官、镇州通判时,都校孙进指使喝了酒的流氓将人牙齿打落,王济不等上奏,就杖脊孙进,并将他押送京师。
从此,城中守军不敢为非作歹,而谨守军纪。王济后拜监察御史。咸平初年,王济写了《备边策》十五条献给真宗。景德初年,王济调任河中府知府。时值契丹南下,真宗亲临澶渊,下诏摧毁黄河沿岸所有桥梁和船只。王济认为摧毁桥梁和船只既不方便粮食运输,也会动摇民心,上奏建议停止此事。真宗赞同,并派使者进行奖励。景德三年(1006),王济因修改旧的茶法得罪了权贵。景德四年(1007)离京任杭州知州。大中祥符三年(1010),任洪州知州时,恰逢旱灾。王济亲自督促官吏煮粥救济灾民,并录用饥民当州兵。这年王济病逝,遗言
上奏真宗要招纳贤才,远离阿谀之徒,免除各种不急需的土木建筑劳役。王济喜读经史,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性格刚强正直,无所畏惧。
景德四年,王济在杭州做知州时,通过疏浚西湖,改善杭州运河水道。杭州的运河,多赖西湖提供水源,与西湖的关系相当密切。王济到杭州后,针对撩湖兵废后西湖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的现状,发动城中百姓疏浚西湖,增置斗门,以备渍溢之患,且仍以白居易旧记刻石湖侧,民颇获利。
戚纶戚纶(954—1021),字仲言,应天楚丘(今山东曹县)人。戚纶是民间教育家戚同文次子。戚纶少年时与其兄戚维以文章品行知名,坚持不懈学习古文,喜欢谈论名教。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及第,被任命为沂水主簿,后徙知太和县,加大理评事。当地百姓个性强悍,多诉讼,戚纶创作《谕民》诗五十篇,用通俗易晓之语规诫百姓,逾年狱讼大减。迁光禄丞,后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又为光禄寺丞。真宗即位,戚纶转著作佐郎,通判泰州,未行,因文章学问美好严谨,留任为秘阁校理。受诏考校司天台职官,定州县职田条制。改太常丞,判登闻院。景德元年(1004),判三司开拆司,改盐铁判官,拜龙图阁待制。二年,同知贡举。与刘承珪同领修《册府元龟》事。进右司谏、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元年(1008),掌吏部铨选事。真宗封泰山,命戚纶共同商议运送
之事,典礼完毕,迁户部郎中、直昭文馆,奉诏同编《东封祥瑞封禅记》,又兼集贤殿修撰。景德二年(1005),擢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徙扬、徐州。八年,授左谏议大夫。代还,复知青州,徙郓州。贬岳州团练副使,易和州。天禧四年(1020),改保静军副使,分司南京。晚年被权贵排斥,不受重用。以疾求
归故里,改太常少卿,分司南京。六十八岁病逝。戚纶喜欢谈论政治,有些迂腐疏阔。与兄长戚维感情深厚。与人交往重信义,喜欢推荐士人。为人清廉、节
俭,死后,家中没有多余财物。天圣中,其子献遗集,诏赠左谏议大夫。戚纶著有文集二十卷,又集前后奏议论策,别为《论思集》十卷,均已佚。今《全宋诗》和《全宋文》中有收录其诗文。
宋时,海潮倒灌、田庐淹没,海塘治理依然是杭州运河治理中的一件大事。
有宋一代,杭州地方官先后筑塘21次。大中祥符五年(1012),戚纶在杭州任知州,针对海潮冲击钱塘江西北堤岸、直逼杭州城垣的险情,与转运使陈尧佐一
起,采用梢楗,以护其冲,设法防捍,并集材役工数万,筑成一条七里长堤,防止了海潮的冲涌,保护了两岸的居民和农田的利益,也保障了运河的正常航运。
王钦若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
西新余)人。宋太宗征
讨太原时,年仅十八岁的王钦若作《平晋赋论》献上。淳化三年(992),王钦若进士及第,任毫州防御推官,迁秘书省秘书郎,监庐州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出为西川安抚使。还朝,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景德初年,契丹入侵,真宗出征澶渊,王钦若自请北上,以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还,为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参与编修《册府元龟》及国史。其间,经常篡夺功绩,推卸责任,品
行为人不齿。后改兵部侍郎,升大学士。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大中祥符初年(1008),真宗自言梦见神人赐天书于泰山,王钦若献上《天书再降祥瑞图》,助真宗东封泰山。封禅礼成,迁礼部尚书,再迁户部尚书。随祀汾阴,改吏部尚书。宋天禧四年(1020),以太子太保出判杭州,归朝,再为资政殿大学士。仁
宗即位,改秘书监,起为太常卿,知濠州,移知江宁
府。召人朝,复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真宗实录》修成后,进司徒,封冀
国公。天圣三年(1025)去世,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王钦若一生历仕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皇帝,是一代名臣。且其一
生著作等身,在诗文、史传等方面均有著述,特别是曾奉旨编《册府元龟》一千卷,影响较大。
王钦若任毫州判官时,监管会亭仓,其“出脱旧米”的举动传闻天下。当时因为雨水不断,百姓交上来的粮食大多潮湿,仓库管理员因此拒收,而赶来交粮的百姓,尤其是从远方赶来的百姓,都怨声载道。
王钦若了解情况后,命令手下都接受了百姓的粮食,并奏请朝廷,希望不要限制纳粮年次长短,对外先支付湿米。宋太宗接受了这一建议,并从此重用王钦若。
但王钦若在杭州做知府时,却对运河做过破坏性的事情。在北宋以前,杭州的茅山河与大运河相通,但又东接钱塘江,每当潮汐高涨的时候,海水夹带泥沙倒灌进盐桥河,就会造成河道淤塞。吴越国王钱缪因此建造龙山闸和浙江闸以阻遏江
潮,而用西湖作为运河的水源,以保证运河的正常运输。但王钦若在杭州做知府时,为贪图船只往来方便,毁掉江闸,造成河道淤塞。以后直到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时,通过开浚茅山河和盐桥河,才解决了这一问题。P25-2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