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的真面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人的真面目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1 3.4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卞毓方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78996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636913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卞毓方著的《日本人的真面目》是一部生动描绘中日两国爱恨情仇的关系史、情感史,一部发掘文化子母国之间如何碰撞交会的文化嬗变史。
政治风云,历史故事,文化掌故,风情民俗……如椽巨笔,纵横来去,大情大性,酣畅淋漓;富士山、岩流岛、太宰治、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信手而至,天花坠落,潇洒犀利,妙趣横生。
文艺青年深度领略日本文化的百科全书,爱国青年重建文明观和民族自信的“圣经”。

作者简介
卞毓方,1944年生于江苏,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早年攻读日文,转事国际新闻,长期服务于《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年后皈依文化,一笔在手,犹如“乾坤圈”在握,唯觉文能补气、文能丰神、文能御侮、文能敌贼。
著有《岁月游虹》《妩媚得风流》《雪冠》《长歌当啸》《煌煌上庠》《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历史是明天的心跳》《千手拂云,千眼观虹》《金石为开》《千山独行》《寻找大师》《浪花有脚》等作品。尝谓少年比的是才气,中年比的是学问,老年比的是人品、人格。

目录
案内  天风吹过“一衣带水”
历史甬道
  回望富士山
  赤县扶桑乱弹
  日本曾如是“惦记”中国
  “精神年龄只有十二岁!”
  一段“迷惑”的公案
日照宫
  纸钞上的“大国崛起”
  报头上的文化DNA
  日本人的“真面目”
  汉是汉,日是日
  和制汉字的“萌点”
  梦中失落的神来之笔
广场
  玉砂利乱步
  银座流浪汉
  天上掉下一支毛笔
  夜餐店的漫画眼
  足球场上的“第12人”
  看日本人排队
  说小真小,说大也大
  浮光,掠的却不止是影
  西乡隆盛的头颅
湖心岛
  彼邦也有主旋律
  烹小鲜的ABC
  生死关头的生命大挪移
  木刀,向小次郎的天灵盖砍去
艺苑
  四位作家的“作坊”
  文坛一言堂
  云在青天水在瓶
  东瀛淘书记
  浮世绘与俳句的塔尖
石灯笼
  “真理之布由一根纱线织成”
  小野二郎和他的“美食音乐”
  第二次天启
  快跑,乌拉拉
  《北国之春》
博物馆
  “三神器”是个什么东东(外一则)
  怨灵信仰
  闲话肉食、牙齿与肠子
  杜鹃不啼:杀、逗、待
四重桥
  晁衡的失渡与鉴真的偷渡
  黑船如何引发了黑潮
  铺向改革开放河床的金沙
  养子的政治经济学
茶亭
  坂本龙马的世纪猜想
  “蕞尔”一词面面观
  “吃茶去!”
  “我不和狗照相!”
  “依赖心”与“边境人”
  “一生懸命”与“無我夢中”
石雕群像
  “美丽”与“暧昧”
    ——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
  “站在无法预见未来的分叉路口”
    ——物理学界的三山五岳
  科学因“突出”而进步
    ——化学界一瞥
留言簿  激活并感谢

内容摘要
 《日本人的真面目》是著名散文家卞毓方,潜心数年“大文化”散文重磅巨作。以中日文化交流史为主线解读日本文化,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存在,既从该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入手,又从语言、文学、绘画切入,还从社会、经济、政体等分析,取精用宏,比优较劣,进而,解读日本民族的文化基因,以日本为参照系,跳出中国看中国,不说中国,无非中国。
这是一部艺术手法非常高妙的文化散文,作家以形象说话,以艺术感人,作家天赋的语言感就是俯仰中日的飞行器,带我们跨海旅行,感受历史,认识现实,回恋文化,体味差别。

精彩内容
 回望富士山友人之子开车,送我去富士山。
富士山之于日本,有点像长城之于中国,金字塔之于埃及,恒河之于印度,魅力在于文化上的乡愁:不去,心里始终存个缺憾;去了,天长日久,又会酿成更浓更稠的相思。
在我,还要加上一个心结:大学的专业是日本语言文学。
那是1964,在北大——敢情前世作孽,上帝罚我面壁东洋。我抗拒过,你可以想像,那年头,在“我是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的“统一场”下,个人的抗拒,只能是在灵魂深处挖战壕,架机枪,“小我”跟“大我”激烈搏斗,到头来,自然是“小我”溃败,缴械投降,可怜无补费精神!
甭管情愿不情愿,自打进了日文门,心头自动就有了一座“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石川丈三诗)的富士山。
记得初次东渡,是为了采访1981年的世界杯排球赛。那年头出国是大事,加之肩负报道重任,更是大中之大,自觉全国人民都在盯着看,一举一动都责无旁贷,上纲上线,富士山的事,想也不会去想。偏偏在东京城内穿梭,经常撞见叫“富士见坂”的地名,且不止一处。问报社长驻东京的前辈,富士山在哪儿?答曰:就在西南,离东京八十公里,从前,在江户时代,这儿没有高楼大厦,站在高坡上,就能远远望见。
现在呢?
现在要登高楼,还得是晴天。
排球赛首战,安排在埼玉县上尾市。无巧不巧,附近也有一个小市,名“富士见”,顾名思义,就是在那儿可以看到富士山——可见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魁岸踞肆!
次战,在东京代代木体育馆;三战、四战,在北海道;五战,在富山,恍惚使我想起了富士山,不过这儿属西海岸,要想一睹“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黄遵宪诗)的“圣岳”,汽车还要往东跑上数百里;六战、七战,移师大阪,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了,中国女排七战七捷,首登冠军宝座。
而后男排开战,转征广岛、名古屋、横滨,好像还有神户或福冈,记忆完全混乱,我也懒得去查,最
后一站是东京。鉴于男排的稀里哗啦,兵败如山倒,报道兴味索然——体坛的阴盛阳衰(其实何止体坛),就是那时叫开的。随着一声怅然长叹,登高楼而眺富士山的冲动,就此深埋心底。
倒是在书店买了一叠富士山的图片,望梅止渴,聊且自慰吧。图片的远景,或中景,一律是圆锥形的雪冠;近景,各色各样,我最欣赏的,有二,一幅是风驰电掣的新干线电车,一幅是张开“雪”盆大口的巨浪,作势欲吞噬搏击中的渔舟,而远处的富士山,安祥如一叶三角形的白帆。
前者是摄影,象征古老列岛的突飞猛进。后者是浮世绘,题名《神奈川冲浪里》,作者为葛饰北斋。
据说此画表现了日本特色的阳刚之美(毋宁说阴鸷),画作传到欧洲,身患精神疾病、当时还没有动手自割右耳的印象派大师梵高为之惺惺相惜,赞不绝口(我怀疑他的《星空》就是受了“冲浪”的诱惑);而同属印象主义的作曲家德彪西也深受震撼,取其画境,创作了三首交响素描《大海》。
而我呢,小小人物,无名之辈,受诱惑受震撼也
有限。但有一事不得不提,归国前,在成田机场候机室,面对《神奈川冲浪里》被梵高喻为“鹰爪”的恶浪,我作出了生平最无情的一个抉择:就此和东瀛拜拜,不再从事与日语、日本有关的事务。
这话听起来有点矫情,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也
许我面对的还有彼邦的蓝天、高楼、报纸、周刊、小说、录音机、计数器,无奈一件也记不起。
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门刚刚打开,我却断然把它关上。
我做到了,虽然彻底关闭是在五年之后。
若问为什么?其实也很简单:我的专业是国际新闻,但我不喜欢日本,一百个不喜欢,一千个不喜欢。我是1944年出生,是中国人都能理解,我的仇日、
鄙日、厌日,自是从娘胎里带来。
这次到日本实地一游,所见、所闻、所感,更促使我和她分手。
日本人之瞧不起中国,是从骨子里,这是我的直觉。
中国人之瞧不起日本,是在嘴头上,这是我椎心泣血的痛。
我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我自己。
老子不再跟你玩了!
人啊,任何强力撞上你的命,就促成了你的运。
人的命运是由职业推动向前走的,然而,我走东走西,就是坚决不再贴近日本。
P14-1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