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涅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93
5.5折
¥
5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徐锦庚
出版社人民日报
ISBN9787511532725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01164918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徐锦庚的《台儿庄涅槃》并不囿于战争场景本身,而是挖掘出战争与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人性的思辨,把宏大历史和局部历史结合起来,历史线索和具体细节结合起来,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突出毁灭与重建的多维视角,从而展现出宏大的视野与向度。
作者简介
徐锦庚,1963年3月出生,浙江省开化县人。1981年10月入伍,1995年转业。历任宁波日报记者、光明日报驻宁波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驻宁波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驻西藏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作家》杂志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报告文学、散文、短篇小说等400余万字,多篇作品入选各种年度选本。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引子 梦圆当可期
上篇 浴火
第一章 携手御外侮
祸起萧墙
美庐交锋
出尔反尔
深明大义
大敌当前
峰回路转
同仇敌忾
第二章 国难思良将
瑜亮情结
慷慨赴任
排兵布阵
杀一儆百
仁厚将将
第三章 同心拒强敌
杂牌挡锋
冰释前嫌
复战临沂
三战临沂
血洗临沂
寻访旧址
第四章 热血铸丰碑
人川觅踪
樊氏之论
两个战场
第五章 奋战守孤城
壮士出川
苦撑危局
短兵相接
壮烈捐躯
身后哀荣
不同周同
第六章 妙计布擂台
三献良策
流离失所
严阵以待
第七章 浴血歼顽寇
以弱对强
殊死巷战
进退之间
最后一击
第八章 浩气震寰宇
记者之眼
世界之声
黎明之光
滇军之憾
第九章 英雄归落寞
梅花凋零
各奔前程
命运之殇
下篇 重生
第十章 流亡陷孤岛
城头易帜
千里流亡
澎湖磨难
弃武从文
第十一章 荒漠现绿洲
苦难岁月
银幕再现
两岸融冰
树碑立传
孜孜以求
第十二章 房产变遗产
遗孤之羡
运河寻宝
前世今生
两岸风云
叫停项目
第十三章 废墟觅文脉
寻找记忆
华山论剑
他山之玉
第十四章 画龙巧点睛
以煤换城
复活古城
文化之魂
第十五章 两岸谋共识
宝岛之行
拳拳之心
第十六章 游子归故里
寻梦之旅
圆梦之旅
报效桑梓
两岸使者
灵魂律动
第十七章 文化展魅力
微博开街
文化自信
告慰先烈
重树信心
精神家园
报告文学创作是桩苦差事(跋)
后记
内容摘要
徐锦庚著的《台儿庄涅槃》以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重建为线索,回顾了1938年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台儿庄大捷的前因后果,重现了中国军队如何在抵御外侮的正面战场上取得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场胜仗,从而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全过程。台儿庄大捷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本书更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始末,献礼给血浓于水的海峡两岸,献礼
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精彩内容
美庐交锋1937年6月4日,一位头戴礼帽、浓眉大眼、面庞俊朗的年轻人,出现在庐山牯岭镇河东路94号的仙居饭店。他就是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这一年,周恩来刚39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与他同行的,还有林伯渠和博古(秦邦宪)。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游览庐山大林寺时,曾经留下这样的佳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前两句意思是说,农历的四月,庐山下的桃花已经凋谢了,而山上的桃花刚刚盛开。
此时,虽然已是农历四月末,庐山处处仍可见到妖娆的桃花。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青翠葱茏,令人赏心悦目。空气清新馥郁,吸一口让人痴迷陶醉。周恩来的心情,与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
这是自西安事变以来,周恩来第三次面见蒋介石。对此次庐山之行,周恩来抱着很大的期望。
西安事变是蒋介石人生最大的噩梦,也是他一生
中最狼狈的时候。几年前,我去西安采访时,曾去过临潼华清池,参观了“五间厅”、“捉蒋亭”等历史遗迹。在五间厅的一块玻璃上,还保留着一个破洞,这是事发时被子弹打穿的。这些遗迹,都成了老蒋的耻辱。陪同的朋友熟谙西安事变历史,绘声绘色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事发当天凌晨,夜宿华清池的蒋介石穿着睡衣,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东北军发现活捉。指挥过5次“剿共”的陈诚也丑态百出,慌不择路,居然钻进一只装啤酒的纸箱里,被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翻箱倒柜才找到。
被活捉后,蒋介石原以为必死无疑,得悉是周恩来极力游说才保全f生命,自然感激不尽。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谈判之余,专程探望软禁中的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正躺在床上,瘪着嘴在哼哼唧唧,看到周恩来进来,犹如见到救命稻草,连忙欠身而起,请周恩来坐下。一张嘴,周恩来才发现他满嘴没牙,原
来是事发时忙于逃命,顾不上戴假牙。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谁见了都会心生恻隐。
这是他俩分道扬镳10年后的首次相见。对周恩来,蒋介石可谓爱恨交加。在黄埔军校,蒋介石最器重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邓演达,一个便是周恩来。可惜,周恩来是共产党的人,与他不是一条心,道不同不相为谋。经历西安事变后,患难见真情,他俩的关系得到很大修复。
1937年3月,蒋介石在杭州与周恩来第二次见面。事隔3个月,蒋介石惊魂甫定,对周恩来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见面的气氛很好。蒋介石满脸笑容,称赞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对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共合作的一些条件,答应得也比较爽快,还让周恩来回延安后,尽快拿出一个共同纲领,然后再见面细谈。
蒋介石的态度,给了延安很大鼓舞,中共中央认真研究拟订《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这份草案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到蒋介石及国民党的利益,比如在蒋介石承认此纲领的条件下,中共可承认他为领袖。
此次上庐山,周恩来就是带着这份纲领草案来的,满心以为能得到蒋介石的首肯。
陪同上山的张冲,把周恩来一行送到仙居饭店后,客气地说:“你们休息一会,我马上去禀报委员长,安排你们尽快见面。”周恩来简单洗了一把脸,把那份纲领草案取出来放在桌上,随时准备去面见蒋介石。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张冲露面。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张冲终于出现。敏锐的周恩来察觉,张冲脸上暗藏一丝沮丧。
P016-0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