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剧场(扬·索德克的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剧场(扬·索德克的世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62 5.2折 4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铮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

ISBN9787512207189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291933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解读捷克国宝级摄影师索德克!
从中国视角深度剖析索德克摄影创作历程!
数次深度访谈,大量第一手资料!
顾铮创作的《生命剧场(扬·索德克的世界)》以至今仍然活跃的捷克摄影家扬·索德克(JanSaudek)为主人公,尝试通过对于他的工作的深入细腻的描述与分析,在较为全面地了解索德克的工作与贡献的同时,也深切地理解捷克摄影与捷克文化的深度与厚度。

作者简介
顾铮,1959年生于上海,学者、摄影评论家、策展人。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为最早将西方摄影家与摄影史介绍到国内的人之一,顾铮不仅展开一个有关摄影的视域,也传达了价值与判断的标准。
“以谁也不能替代的眼睛,去认识谁都面临的世界。”他说。

目录
序扬·索德克在中国
鸣谢
序章 与限制不期而遇: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捷克人体摄影
第一章 索德克者何人?
第二章 《人类一家》的捷克版本
第三章 生命剧场:来自地下室的照片
第四章 欲望、爱情与生死
第五章 自拍摄影作为一种“无权者的权力”
第六章 从手工着色到挪用:索德克艺术手法浅议
第七章 索德克的“怪诞现实主义”
第八章 索德克在中国
第九章 “每个人都是一辈子在唱自己的歌”索德克长篇访谈
第十章 “我一生中的五张好照片”

内容摘要
 捷克的摄影如此的灿烂,产生了这么多优秀的摄影家,与其国家体量本身有着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悬殊感。诚为世界摄影史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景象。
顾铮创作的《生命剧场(扬·索德克的世界)》以至今仍然活跃的捷克摄影家扬·索德克(JanSaudek)为主人公,尝试通过对于他的工作的深入细腻的描述与分析,在较为全面地了解索德克的工作与贡献的同时,也深切地理解捷克摄影与捷克文化的深度与厚度。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索德克的名声在国际上稳步提升,世界各国的美术馆与画廊纷纷展出他的摄影作品,他几乎成为了捷克现代摄影的代名词。至今为止,他已经在全世界举办了400多场个展。法国的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与盖蒂
博物馆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与美术馆都收藏了他的摄影作品。
1990年,名满国际的索德克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1991年,索德克在祖国捷克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个人摄影集《生命剧院》,此书一出版即销售一空。

精彩内容
 捷共执政后,全面强化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这种对于精神文化生产领域的一元化控制,严重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知识分子与文人的工作热情,也压制了文艺创作与生产的活力。比如,在捷共执政后,“据估计,私人图书馆中的700万册藏书被销毁,300万册被移交给公共图书馆,400万册被封存。””这种对于文化与历史的粗暴做法,引起了许多知识分子与文化人的不满。这种不满也成为后来引发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原因之一。
在文化艺术领域,苏联倡导的、确立于1932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也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一切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者所必须遵从的创作原则。
被苏联东欧阵营定于一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是当时文艺创作的唯一标准与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文学艺术家们作为党的事业的“齿轮与螺丝钉”,为党歌功颂德。那个确立于1932年的斯大林时代的文艺准则,发展到索德克拿起照相机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完善为“斯大林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日丹诺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艺术创作原则不要求文学家、艺术家积极地探索人性,也不允许动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达与呈现人们的现实生活。它只要求艺术家们以服从为原则,以泯灭自己的个性与艺术表现力为代价,通过积极建构虚幻的、虚妄的“现实”来取代对于真正的现实的呈现与评价。这个创作“原则”,就是要艺术家公然以作品中的伪“现实”来置换现实的真相与真实,由此在文化上愚弄人民。而在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大义之下,一切个人的自由(包括创作自由)均被充公。那At:Y,“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名对于现实与创作自由的公然剥夺。在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里,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缀的“现实主义”与任何其他“主义”,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原罪,就已经构成一种反苏与反党的政治态度。歌功颂德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
,复杂的人性探索成为了禁忌。从某种意义上说,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与权力为敌,同时也是与自己为敌,给自己带来灾祸。在这样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的主导下,曾经在视觉艺术文化领域有过非常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的捷克斯洛伐克视觉艺术,也开始变得单调乏味。
即使如摄影这样的相对直观、直接的视觉手段,也必须服从于宣传要求,必须通过摆布、导演来塑造“苏维埃英雄人物”。苏维埃英雄主义要塑造的是脱离了日常的斯达汉诺夫式的超人。“英雄”是塑造出来的,而且是反日常的英雄。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手法上说,就是一种塑造的原则与原理,那实际上是一种塑造的“现实主义”。
从笔者在捷克收集到的一些当时的摄影杂志看,20世纪5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摄影确实比较单调。
比如,在1951年第6期的《新摄影》杂志中,第一篇文章是约瑟夫·贝赛达(JosefBeseda)的文章《农业摄影的任务与目标》。从标题看,这文章不像摄影论文,而像是一份党与政府的文件。另外一篇《苏维埃摄影——我们的模范》则反映出两党两国之间的主从关系在捷克斯洛伐克摄影中的体现。在这份杂志的最后,还以俄语、英语与法语三种语言宣布了自己的目标与定位:“致力于摄影家的意识形态与专业技
巧的教育。”从任伺方面来看,索德克的摄影都是与这样的创作要求相抵触的。而我们要理解索德克的摄影,只能从这样的创作环境来看,才有可能较为深入地理解他的苦心孤诣,以及他当时工作的实际困难程度。P44-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