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一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这样教3年级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07
2.8折
¥
39.8
全新
库存26件
作者何捷
出版社长江文艺
ISBN9787570211548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1201926822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CONTENTS
第一板块教学解读
手把手教会三年级 / 003
三年级,真的很难教。/小孩看起来什么都会,实际上什么都不清楚,但什么都要会怎么办?/“教会”的四个层次:知晓、分解、操作和体验。
“写”出单元统整式教学 / 008
为什么很多老师都是看一课教一课?/统整就是不要平均用力,也不能课课穷尽极致之力。要注意轻、重、缓、急的取舍。/本篇涉及的教学有: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我来编童话》。
不可错过的“修改”教学 / 013
修改教学要不要教?教哪些?怎么教?/本篇涉及的教学有: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
为什么要正儿八经地学“预测” / 018
预测,不是空想,不能武断;依据,是预测成功的关键;方法,要有所选择。
“预测”单元板块内容分析 / 024
预测,从开始到最后,全力支持个性化思考,力主自圆其说,自证周严。每一个预测的结果,都是独立的个性化学习结果。
“预测”单元板块如何教 / 027
方法习得后,最后还要做到的是“忘法”,学会预测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体验预测乐趣,感受故事魅力,这是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的不二法门。/ 本篇涉及的教学篇目有: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
怎样让“策略教学”更有策略 / 034
教方法无疑是教策略的起步,但不是终结,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讲方法层面,更不能以方法来取代策略。/本篇涉及的教学篇目有: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
如何利用好单元习作的“例文” / 042
例文安排在学生初次尝试自己写作之后,或许更有价值和意义。/本篇涉及的教学有: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怎样与古文来个美妙的“初相遇” / 047
小孩和古文第一次相遇,要想欢喜,就要“找相似”。让小孩愿意亲近古文,才能有效。/本篇涉及的教学篇目有: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司马光》。安排抄写课文片段,有必要么? / 052
抄写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无效的、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本篇涉及的教学有: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和第三单元《赵州桥》课后练习的抄写。
一单元内教读课文多,怎么办? / 057
执教课文过多时,什么才是重点和主次?/应注重落实单元目标,实施有效教学。/本篇涉及的教学有: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以及综合性学习。
源于绘本的课文怎么教 / 063
绘本的先入为主,对学生的文本学习是否产生干扰?教学时绘本与文本应如何关联?怎么借助?/本篇涉及的教学篇目有: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真的长头发》。
“习作单元”教学设想与指要 / 068
“什么都想要”的贪多求全,只能带来“什么都得不到”的悲剧结局。/本篇涉及的教学有: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一棵树》《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奇妙的想象》。
“难懂的句子”如何懂 / 079
教读,就应大胆地教,让学生能在生活中用得上。/本篇涉及的教学篇目有: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剃头大师》。
那么长的课文如何复述 / 084
分角色、分板块、理顺序、找规律、记细节。/本篇涉及的教学篇目有: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漏》。课后“填表”练习,大有讲究 / 087
填表,除了对阅读有益,还有其他用处吗?/本篇涉及的教学有: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纸的发明》,第四单元的《蜜蜂》,第八单元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四篇课文的课后“填表”。
“单元导读”怎么导?怎么读? / 092
如果将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小的课程系统,单元导读就是这个系统的纲领;将整个单元看作是一个学习项目,单元导读就是项目的总指挥。
口语交际教学——“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 102
学好口语交际,会成为学生带得走,用得上的能力。/无语境不交际。入情、入境,才是关键。
复述教学——“低要求,易成功” / 109
不要为训练而训练,不要为复述而复述,要为能力而教,为发展而学,教学要有益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新教材执教,怎么体现核心素养要求? / 119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有美的体验,能欣赏美、评价美、弘扬美、表现 和创造美,这无疑是语文素养的最佳佐证。/本篇涉及的教学篇目有:三下第二单元的《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第二板块教学实录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 129
鹿角和鹿腿 / 138
赵州桥 / 148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159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 169
春游去哪儿玩 / 178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 189
劝说 / 197
写日记 / 207
续写故事 / 215
奇妙的想象 / 223
这样想象真有趣 / 231
内容摘要
统编教材不会用,新课不知怎么教,《一篇一篇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之书。
本书分为教学解读和教学实录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统编教材进行细致解读,涵盖预测、修改、复述、填表等内容的教学,并重点对新课文进行了单篇深入剖析。第二部分精选统编新课教学课例,从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到环节解析,立体呈现有趣、有料又有效的范本课堂。
精彩内容
手把手教会三年级三年级,真的很难教。这是一线教师普遍的感觉。
为什么难?小孩看起来什么都会,实际上什么都不清楚,但什么又都要会。例如:会写作、会默读、会摘抄、会感受、会预测、会观察、会复述、会略读……我们所谓的“会”,都能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找到出处,能在教材中找到切实文字描述。
还好,大家体谅三年级,都说是“全新的起点”,是“重要的转折”。因此,在“会”的程度要求上也知道不能着急,要慢慢来。我们相信:没有人希望一步到位。然而,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有多少源自教师自觉自愿,默默地拔高?着急地抵达?真的无法估量。
三年级,教得多,教得笼统,把所有的问题“教”出来之后,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就一年一年留下去,留给四年级、五年级,留到六年级还不能解决了,就彻底放手,交给中学。谁让《课标》管得宽,一管就是“九年”。在往后的几年中,因为问题没搞清,所以不断施予重复教学,无奈中,我们称之为“螺旋上升”。的确螺旋了,因为师生都感到眩晕。有没有上升?看看一些例子就知道。例如:三年级我们就让小孩掌握比喻、拟人、夸张,这三种是最典型的修辞手法,六年级呢,我们依然在颠来倒去地说“把……比作……”“用……比喻……”。最可怕的是,每逢比喻都这样讲,讲不厌,小孩也听不烦。
三年级,的确是小学六年语文教学的关键拐点,需要教师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中,至少有四点需要厘清:其一,知晓。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晓得“是什么”。既然《课标》在阶段目标表述中,对第二学段提出那样多的目标,而且都需要在两年内抵达,既然这个阶段号称是转折,是开始,那么,就在学习开始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吧。
其二,分解。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强调,任何连续的意思都不容易被理解。要想解读它,就要将其分开、解散,之后从局部入手,最后再回到整体。所谓“分解”,三年级教学特别注重教学依步骤,重视教学有层级,讲究教学按序列。每一步做什么,要清楚,不能含糊。要知道“怎么做”。
其三,操作。步骤不是停留在嘴上,文字里,而是切切实实可以操作,能实施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步骤,真正能做,做了能产生效果。这就是三年级教学关键的“做做看”,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语文落地仰仗的具体实践。
其四,体验。不但要去实践,实践后还要累积体验,形成感受,储存经验。在“做”了之后,心里要清楚“做得怎么样”。也只有这样,今后要怎么做,才会更清晰、更明确。
三年级教学的四个要义,归纳起来,就是形象的“手把手教”,教到“会”。看,又回到起初的“会”字上,回到最初我们对教学期待的那种美满状态了。
统编教材,在“手把手教到会”上,做了精心的安排。以三年级上册为例,配合着各个单元的教学要素,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不断强化“会”的教学要旨。8个单元中,至少有3个单元,清晰准确地“手把手”教小孩会一样本事。这3处分别是第85页的“会围绕一句话来写”;第99页的“会摘抄”;第112页的“会默读”。所谓的“手把手教会”,主要是针对教材的呈现形式而言。以“会默读”为例,教材用对话的形式,共出现一男两女三次对话。
男: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女1: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女2: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对话以“我”的视角将读者卷入,产生等同于“我”在做时的感受。之前的阅读体验再次被唤醒。对话中有方法,有操作步骤,有实践体验,让人感觉生活般自然。模仿同伴间交往时的闲谈,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轻松。
其他五个单元的“交流平台”,也都涉及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但表述上各有千秋,不如这三个那样明晰。有的则是为了和课文练习紧密配合,完成“手把手教到会”的目的。最为显著的就是第61页的“会预测”,与之前的第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后练习“教预测方法”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后列表的“展示预测过程和结果”相呼应。这条我们另文表述。
这样优质的教材,教学时可不能“一读而过”。也要实施“手把手教到会”的过程性教学。以统编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会默读”为例,具体说,有四个教学要义可以共享:其一,单元教学凸显语文要素,形成经验《课标》在阶段目标中这样表述: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单元安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其中,《掌声》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就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的课后练习第二道也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的导读,直接提示“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教学时,就要充分让小孩按照教材在要求、提示中所表述的,真正参与默读、思考的实践活动,累积最为真实的默读经验。而且,本单元教学,可以确认“默读”为第一教学要义,确保更多的时间留给默读,将默读的过程做实、做足,让默读的教与学互动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特点,可以在“默读”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其二,反复多次参与语文实践,丰富体验单元课文教学过程中,不要任意简化、减化语文实践的频率。例如,默读《掌声》一次,小孩可能完成信息检索,知道英子之前是什么样的,之后是什么样的。而此时进行的对比,是字面上的对比,是简单的直觉反应。可以让小孩再次提取相关文字,集中进行第二次默读,有针对性地默读部分课文,配合有目标的思考——变化发生在哪些地方?这就能从字面进入字里行间一步了。如果要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还可以先组织自由讨论,再独自默读课文前后关联的部分,让思考、默读以及表达,形成一种丰富的体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组织小孩默读、交流、思考、总结,让小孩分享集体智慧,形成丰富的实践体验。体验的过程,也是默读能力提升的必经阶段。
其三,集中系统讲述具体要领,清晰知晓单元课文教学后,进入语文园地,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教师更要讲清要义,让小孩清楚知道“默读”到底是什么样,该怎么做。例如教材中提示的“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用手指着读”,可以引发小孩的默读体验再次强调;“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完再想办法弄清楚”“没读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引入陌生的语段来进行默读练习;“边读边思考”“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向别人请教”等,还可以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验证。让小孩借助自己的默读经历,知晓默读的方法,掌握默读的“动作要领”。这一切,将形成可迁移的默读能力,运用到其他文本的默读实践中。
其四,课外延伸巩固能力获得,强化练习这点不需赘言,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外阅读时,坚持使用默读,并在较长时间内,不断要求、提醒、检测,以此巩固习得的知识,获得的能力,让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其实,任何知识、能力的获取,教师的讲授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要想真正变成“带得走”的伴生之技,需要强化练习,达到自如。
三年级难教,难就难在教的项目多,每个项目“起步”的特质明显,需要教师手把手教,教得耐心、科学,才能教出效果。三年级教得实在,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才能轻松自在,也才能真正在统编教材的课程设计上,实现语文能力的“螺旋上升”,最终达成语文素养的终身获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