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宋(7大结局珍藏版)
  • 新宋(7大结局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宋(7大结局珍藏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76 2.8折 4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越

出版社中国致公

ISBN9787514513592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478644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面非田字 
第二章 浪潮薄天
第三章 中流以北
第四章 家国柱石
第五章 不惭豪英
第六章 一帆十程
第七章 三朝壮心
第八章 风雪喧豗
附 录 《宋朝风俗手帖》

内容摘要
◎《新宋》是完全尊重历史的故事,其中涉及许多北宋的真实历史,对宋朝的风俗、礼节、服饰、建筑、制度、科举、官场等细节都有历史考究。从皇宫到市井,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全景还原一个真实、有趣且好玩的宋朝。
◎《新宋》的内容包罗万象,作者通过严谨的历史考究与流畅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宋朝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文武之学、朝堂纷争、战场厮杀、寻常生活等,均有涉及,全景还原了一个在历史上为“中华文明精神之*”的宋朝。

精彩内容
第八章风雪喧豗二更四点,尚书省。
宫里的鸡人报过点数后,孙固还特意扭头看了一眼座钟,离子时还有一段时间。屋外风雪凌厉,他不由得裹紧了披风,将身子更加凑近炉边一点。晚上宿卫禁中,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并不方便处理公务,因皇帝病重,百官都要斋戒为皇帝祈福,因此更是连酒也不能喝。孙固取了本书,靠在炉边读着。几个堂官却围在外间的火炉边,低声说着仙狐鬼怪的故事。孙固随便翻了几页书,也不由得侧了耳朵,听着外面一个会讲故事的堂官,讲狐仙的故事。
忽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大门“嘭”的一声被推开,寒风顿时夹带着雪渣吹了进来。孙固连忙放下手中的书本,听外间的堂官问道:“老蓝,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福宁殿当差吗?”孙固听到“福宁殿”三字,心里已是一紧,连忙起身走向外间,听见那蓝内侍一迭声地问道:“孙参政呢?孙参政呢?”待一眼瞅见孙固,眼泪立时流了出来,哭道,“参政,官家大行,奉圣人旨意,召参政立往福宁殿!”几个堂官顿时都呆住了,慌里慌张地跪了下来,放声干号。孙固早见着蓝内侍红肿的眼睛,还有翻戴的帽子,心中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但这时候听到他亲口说出“官家大行”四个字,还是感觉到天旋地转。
孙固是皇帝的潜邸之臣,屈指算来追随赵顼已有二十多年,他是亲眼看着赵顼如何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大宋有数的名君的!殊不料……他比皇帝尚要大几十岁,在此之前是从未想过自己竟会是看着皇帝仙逝的……“官家……官家……”他用手扶着身边的一张几子,撑住身子,不住地念叨着。
“参政!还请速往福宁殿!”蓝内侍一面抹着泪,一面急声催促道。
孙固摇了摇头,忍住悲痛,沉声道:“臣便在此为先帝守孝,政事堂是紧要所在,待明晨诸相进宫,我再一同前往。”“参政,圣人已经下旨,相公们今晚就会进宫……”“为何?”孙固陡然睁大了眼睛,厉声喝道,“糊涂,石子明是做什么的!他怎的如此糊涂!”他话音刚落,便听到外面有大队人马的跑动声。
“出了何事?”孙固忽然间便振作起来,冲出门外,厉声吼道,“谁这么大胆?”只见一队人马,素衣素袍,手持刀剑,冲进院中,一字排开。为首一人一见着孙固,抱拳道:“有贼人作乱,下官奉太后旨意,前来保护参政!”孙固脑中“嗡”的一声,拔出佩剑,怒目而视,道:“一派胡言。尔是何人?欲族灭吗?”“下官皇城司指挥使石从荣。参政休要疑心,下官确是奉太后旨意!”石从荣一面说着,一面却在留意四周,见着尚书省兵吏内侍,或被制报,或被分割包围,孙固身后只有三四个堂官持剑相对,知道胜券在握,神色更加从容自若了。
“哼,尔诏令何在?”孙固铁青着脸,望着石从荣身后的兵吏,高声喊道,“石从荣父子受国家深恩,却狼心狗肺,妄图谋反。君等皆良人,身家皆在汴京,为何也要从逆……”“参政若是抗旨,便恕下官无礼了!”石从荣厉声喝道,“上!”“谁敢!”孙固一张老脸涨得通红,“老夫纵血溅五步,亦绝不为逆贼所擒。尔等敢在尚书省谋杀宰执,独不念父母妻儿吗?”“参政可想错了,下官是奉太后旨意保护参政,哪里竟敢伤害参政?”他口中谈笑着,手下亲信的兵吏却毫不含糊,各持兵刃逼近过来。
但他的得意没能维持得太久,一股盘旋而起的浓烟让他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孙固身后的屋内,竟有火光冲起。
“快,快灭火!”石从荣几乎是咬着牙的大叫,他做梦也料想不到,尚书省中,竟有人会在这样的时刻想出这样的办法。他也无法多想,此时如果任火势蔓延,势必会惊动整个禁中。
不知是不是听出了他声音中的气急败坏,一个堂官居然好整以暇地从屋里慢慢踱出来,看着孙固笑道:“参政,大丈夫能屈能伸,参政乃朝廷柱石,岂可无谓死在乱兵之手?咱们不如便束手就擒吧。”孙固认出这个堂官的声音,正是先前绘声绘色讲着狐仙故事的那人。再回头,看到火舌居然已经从里屋伸了出来,将一本本堆成小山样的奏疏迅速吞噬,滚滚浓烟顺着窗户、梁柱直往外冒,又见石从荣疯了似的指挥叛兵们捧着雪冲进屋中灭火,孙固不由得哈哈大笑。
他本已抱定一死的决心,却不料一个小小的堂官,竟有这等急智!更难得的是有如此决断,竟真的在尚书省内纵起火来! “你叫什么名字?”“下官范翔。”那堂官慢条斯理地抱拳回道,还笑嘻嘻地看了石从荣一眼。
此时,石从荣刚刚升起的一点儿志得意满便如同被眼前大火吞噬的奏疏一样迅速消失,这意外的变故也让他不敢再有丝毫耽搁。他既无心跟孙固再多说什么,也无心去惩罚那个纵火坏事的堂官,只匆匆命人将孙固等人尽数擒下,绑了关到一间屋内,分派心腹留守、灭火,自己却等不得火势熄灭,便又领兵奔向枢密院。
尚书省失火,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虽然火势不大,夜中又下大雪,但滚滚的浓烟还是惊动了许多晚上当值的内侍、宫女跑来查看。这些内侍、宫女人数虽然不少,但群龙无首,又手无寸铁,见着大队人马从尚书省内冲出,未知究竟,都吓得纷纷四散躲避,石从荣亦理会不了这么多,只顾率兵扑向枢密院。
两府相隔很近,虽是风雪之夜,从尚书省到枢府,亦不用多久。石从荣率部刚到枢府门口,便见着轮值的副都承旨领着几十个兵吏跑了出来。
“侥幸!”石从荣暗叫一声,却还不敢松口气,他不再多说什么,指挥部众将这些人擒了,送往尚书省一同看管。接着又率部取道右银台门,直奔保慈宫、福宁殿。
不料,他才到龙图阁与枢府之间的右长庆门,便已听到一阵打斗之声。只见三四十个班直侍卫,在右长庆门边,围攻七八个袍泽。右长庆门外,横七竖八地倒了十几具尸首。
那七八个被围攻的侍卫身上全是血迹,一边打一边高声咒骂着:“狗贼!犯上作乱的狗贼!”一人见着他领兵过来,高声喊道:“陈老三反了……”他才喊到这里,石从荣早已取出弓箭来,“嗖”地一箭射去。但此时风雪太大,箭一离弦,石从荣便知已失了准头,遂收起弓箭,指挥一队人马围上去助战。
那些围攻的侍卫见来了援兵,顿时更加得意,一人笑骂道:“韩五,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是奉太后的旨意……”“放屁!”那人恶狠狠地骂了一声,“陈老三,你这该死的反贼!我老韩家世代忠良,可没出过你这样辱没祖宗的叛贼!众家哥哥,忠烈祠见了!”说罢挥舞着一双短锏,红着眼睛扑向劝降的侍卫。
那陈老三眼见他来势汹汹,忙卖了个破绽,避开一步,旁边两个侍卫见着便宜,挥刀劈去,正好砍在韩五背上。韩五扑通一声,跌倒在地,吐出一口鲜血,被陈老三一刀砍下首级。
余下几名被围攻的侍卫眼见韩五被杀死,又见着石从荣身边,叛兵一波波地涌过右长庆门,皆知再无生路。这时也不再防守,高声咒骂着,疯了似的朝叛兵砍杀,顷刻之内,便悉数殉难。
那陈老三这时才收起兵器,大步走到石从荣身边,抱拳低声说道:“奉大王旨意,在此接应。”又笑道,“今晚是天助大王,前头右嘉肃门轮值的,亦是自己人。”听到这句话,一直悬着心的石从荣总算稍稍松了口气:“果真吉人自有天相!大王真是天命所归。”果然,到了右嘉肃门,竟比右长庆门还要顺利,那边只有三四个侍卫不肯归附,早已被格杀。石从荣会合了这两拨班直侍卫,浩浩荡荡地直扑右银台门。他仿佛已能看到,泼天似的荣华富贵,正在福宁殿等着他。
二更五点左右,太子东宫至福宁殿的路上。
杨士芳背着太子赵佣,与田烈武、庞天寿等人一道,领着约二三十名侍卫、内侍,头上披着白布、白绫,在宋用臣的带领下,顶冒着风雪,朝福宁殿跑去。
杨士芳对宫里的事情非常熟悉,皇帝大行,太子不幸未能在床前看着皇帝登仙,局面已是不利。因此这时*要务,便是要马上赶到福宁殿,以防他变。
此时自是不能带很多侍卫前往的,更不可能披甲执锐,否则形同谋逆,是大逆不道。但杨士芳与田烈武一直对雍王深怀戒心,杨士芳连高太后也不能全然信任,所以一听到宋用臣来传旨,他还是挑了十五名精锐的侍卫,在怀中暗藏短刃,护送太子前往福宁殿。让他稍稍安心的是,田烈武这些日子亦住在东宫,他素知田烈武忠勇可恃,若有万一,亦多了个得力的帮手。
“若是六哥还如以往一样,与圣人一道住在坤宁宫就好了。”杨士芳一面跑,一面忍不住在心里想道。但太子既已正式开府设官,年纪虽幼,再住在坤宁宫亦不合适。这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的事,却也无可奈何。
“前面是何人?”众人刚刚穿过翰林院,便见从南边的宣佑门突然冒出五六十名班直侍卫,阻住去路。走在前头的宋用臣不由得大怒,又尖着嗓子喝道:“你们作死吗?”这时已近子时,又是风雪交加,杨士芳和田烈武亦看不清前面这些班直的面目。但二人见这些班直侍卫全都披甲持枪,已知是金枪班的侍卫,然而此处并非金枪班防区,这些人无故来此,多半心怀不善。二人相顾一眼,不由得暗暗警惕。
“宋都知,你想挟持太子去哪里?”却听对面一人高声喝道,“太后有旨,宋用臣谋逆,我等奉旨前来保护太子,守卫东宫!”“你胡说八道什么?”宋用臣又惊又怒,眼见着这些班直侍卫端着长枪,排成扇形逼了过来,吓得退后几步,躲到两个小黄门的身后。
“杨将军,怎么回事?”赵佣本来伏在杨士芳的背上,忽然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不禁问道。他虽还是一个孩子,但也意识到此时情形有异,加上看到宋用臣如此害怕,顿时有些忐忑起来。
“殿下莫怕,不过是几个逆臣贼子罢了。”杨士芳转过头,轻描淡写地回道,“殿下待会儿可得好好看臣与田将军如何平叛。”他虽然尽量说得漫不经心,但听到赵佣的耳中,还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所谓“逆臣贼子”这种东西,赵佣从小就听得多了,但这是平生*遭遇见。此时风雪扑面,对面的班直侍卫们浑不似平日里恭顺的模样,个个杀气腾腾,手持长枪。赵佣虽然穿得又厚又多,又伏在杨士芳背上,还是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他今夜在睡梦中被宋用臣唤醒,犹自睡眼惺忪,便有些觉出今晚的异常来,不只是宋用臣泣不成声,便是杨士芳,也是表情凝重、眼含泪光。不待他明白什么,杨士芳已经指挥宫娥们给他更换衣服。就是在那一刻,他在宋用臣的哽咽声中得知父亲死了。他还不及感受这突如其来的悲痛,杨士芳就已经郑重地告诫他待会儿到了福宁殿应当如何如何。其实这些事,早已经有人教过他,他也早知道,父亲病重,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只是今晚却真的是事到临头了。他隐隐约约知道,这是他人生中极大的一场变故。
他有些想哭,但所有人凝重的表情让他哭不出来,他知道要发生些事情,可偏偏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些什么。就是在这样的忐忑之中,他被杨士芳背出了寝殿。外面的风雪真是大呀,雪粒子打在脸上竟有生疼的感觉,他平生*次害怕起来,本来想问杨士芳关于七哥的事,但不知为什么,竟不敢问出口。他想起圣人对他的叮嘱:“六哥儿,一旦官家不讳,你就是官家了,一切言行,都须得切切在意呀!”是的,他知道自己不同了,而身边的一切,似乎都不同了。天地间很寒冷,他觉得自己心里也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寒冷。
对面的侍卫们端着长枪一步步逼近,他忍不住细声细气地说道:“杨将军,教他们放下兵器,不得无礼!”“臣遵令!”杨士芳应道。但他还没有说话,宋用臣就已经抢先叫了起来:“太子有命,教尔等放下兵器,不得无礼。”他的声音夹在风雪之中,更显得又尖又细,锐得像金属相交的声音。可对面的人,却无一人理会,只一步步地逼近过来。
忽然,杨士芳身边的田烈武长啸一声,掏出怀中短剑,率先冲向叛兵。那些金枪侍卫万万没料到相隔二十余步的距离,田烈武身形几个晃动,竟已到跟前,无不胆寒。
几个叛兵对着田烈武,慌忙挺枪直刺,田烈武将手中短剑掷出,逼退正面两个叛兵,身影闪动,避开左边的长枪,右手已闪电般抓住一杆长枪,双臂用力一抖。那叛兵虎口几乎被震裂,双手一松,长枪竟已被田烈武夺去。
但这金枪班的侍卫,亦都是军中使枪的高手,眼见同袍失手,又有四五人冲过来,挺着长枪,刺向田烈武。田烈武纵声大吼,反握着夺来的长枪,以枪当槊,击退逼过来的几个叛兵,便转头去寻找先前说话的叛兵头领。却见那十几名东宫侍卫此时都已拔出短刃,冲了上来,与叛兵混战在一起。杨士芳背着太子,与十几名手无寸铁的内侍一起,被十余名叛兵团团围住,正在苦苦缠斗。那宋用臣此时早已倒在地上,不知是死是活;庞天寿浑身是血,步履蹒跚,显是受了重伤,却还是紧紧跟在杨士芳身后,只要有叛兵的长枪刺来,他便疯了似的冲上前去,以身体做盾牌,挡住太子。
杨士芳武艺虽高,但这时要一只手背着太子,只能单手应敌,他又时时刻刻担心太子被叛兵所伤,更是缩手缩脚,左支右绌。几名东宫侍卫拼死想与杨士芳靠近,但这金枪班侍卫亦非泛泛之辈,这时以多攻少,转瞬间已有几名东宫侍卫受伤,众人却是离杨士芳越来越远。
田烈武看得血脉偾张,这时早已不顾自身安危,高声喊道:“杨兄,接枪!”掂起手中长枪,朝杨士芳抛去,他这么一分神,左肩上已是中了一枪。他忍痛咬牙,反手握住枪头,使劲儿一折,竟将枪头一把折断。那刺中他的侍卫从未见过如此凶悍的对手,不由得大惊失色,竟待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田烈武夺去他手中断枪。
杨家枪名闻天下,那杨士芳本是使枪高手。这时接着田烈武掷来的长枪后立时形势逆转,他一杆单手枪使得神出鬼没,数合之间,便有两个叛兵受伤。其余众人见他如此神勇,心中惧意大盛,竟眼睁睁地看着他背着太子,往翰林院且战且退。
年不及十岁的赵佣,此时便伏在杨士芳的身上,亲身经历了他生平*次刀光剑影,那些四溅而出的鲜血,那些哀凄狰狞的呼叫声,混着这一夜风雪的翻滚与嘶鸣,成了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鲜明记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