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偷了网民的奶酪:透视互联网的本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是谁偷了网民的奶酪:透视互联网的本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68 4.7折 6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野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20715157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1202139959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第一章 需要懂点互联网
    第一节 互联网是什么
    第二节 来点儿“高大上”概念
    第三节 互联网体检准备
第二章 体检结果不太好
    第一节 电商的美丽谎言
    第二节 疯狂的流量经济
    第三节 无望的去中心化
第三章 互联网身不由己
    第一节 互联网应该姓什么
    第二节 共享单车后面的手
    第三节 垄断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章 资本恋上互联网
  第一节 只有革命才有机会
  第二节 这一次多亏了“叛徒”
  第三节 风投的春天在哪里
第五章 网络价值谁创造
  第一节 羊毛能出在狗身上?
  第二节 狗嘴里吐出象牙了
  第三节 我的数据他的钱
第六章 谁是无耻的强盗
  第一节 能不能别这么黑
  第二节 习惯焉能成自然
  第三节 人家要钱他要命
第七章 互联网革命序曲
  第一节 革命与请客吃饭
  第二节 排排坐与吃果果
  第三节 我的地盘听我的
第八章 通向未来的阶梯
  第一节 商业关系演进路线
  第二节 如何破解零和游戏
  第三节 希望就在不远地方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使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系统分析互联网的基本商业关系,全面揭示互联网价值的来源、谁创造了互联网价值以及谁剥削了网民创造的价值,全景展示用户在价值创造中扮演的“关键先生”作用及发端于互联网的商业关系革命图景,观点新颖独到,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识。

精彩内容
19世纪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经济衰退。每一次经济衰退,经济活力都会降低,大量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乃至倒退。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种经济衰退每几年或十几年就会爆发一次,这使得经济发展很像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桌面游戏“游戏人生”(TheCheckeredGameofLife,玩家通过一个转轮来决定走的步数,如果进入白色的格子,会得到后退、停转一轮、奖励等奖惩,先到达终点者胜),在进进退退中艰难向前。
1929—1933年,一场罕见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几乎每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深受其害。这是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下降了37.2%,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退回到了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
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大批企业破产,发达国家失业人口总数达到3000万以上,经济损失甚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达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商品市场大幅度萎缩,国际贸易争端加剧,为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土壤。从某种角度说,没有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不会爆发。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摧毁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终结了其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基于对大危机的深入思考,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而翻开了20世纪经济学的崭新一页。
所有医生治病,第一步都是要查找病因。只要病因清楚了,除了庸医,理论上都能拿出对应的方案:要么对症下药,要么手术治疗,要么宣布放弃。因此,如果我们能找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就能够开出解决问题的处方。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根据这个“病因”,凯恩斯拿出了“治疗方案”,指导思想是增加有效需求,具体措施是政府干预,通过增加赤字、减税降息等手段,扩大投资需求和公共消费。
凯恩斯主义一经面世,立即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凯恩斯主义传入美国后,成为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为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决策指导。虽然有观点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帮了罗斯福和美国的忙,但通常的看法是:依靠积极的政府干预,扩大了美国工厂的有效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稳定和重建了商业信心,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实现了经济恢复发展,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美国成功经验的鼓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瑞典等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集体选择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双重推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发展期”。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老司机”们又遇到了新问题。这次出现的状况和以往不一样,一种叫作“滞胀”的新现象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极大挑战。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物价上涨反映市场主体对未来投资前景充满乐观态度,因此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按照这种观点,经济学家们一直认为,通胀与失业不能同向发生。
但经济似乎总喜欢与经济学家对着干,20世纪7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太阳和月亮搞到一块儿去了,本来以为老死不相往来的人成了CP(CharacterPairing,粉丝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漫画、
小说、电视剧中的角色进行配对形成的假想情侣)。这事太玄幻了,不科学,很不科学啊!
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事既然不科学,那么总归是哪儿出了问题吧?经济学家们思前想后,一致把目光对准了凯恩斯主义。说起尼克松,他的前美国总统身份并不太耀眼,但他身上另外两个标签却很有名,只不过不是啥好名声。一个是“水门事件”,另一个就是咱们书中要说到的“价格管制”。靠着这两个标签,尼克松也许若干年后还会被全世界记住,因此他本人虽然无法做到不朽,但名字大约会“不朽”了。
1971年,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次出现了失业率6%和物价增长4.5%的“双高”,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普遍担忧。为了把物价上涨“压”下去,给自己在来年大选中获胜连任创造条件,尼克松想了个主意——实行价格和工资管制。1971年8月15日,正值周末,尼克松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晚间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在90天内冻结工资和部分生产资料的价格,并停止用黄金兑付美元。这个被称为“尼克松冲击”的消息,立刻让所有早已习惯了美国式自由的美国人蒙了。
尽管大家被这一消息雷得外焦里嫩,但还是决定听政府的。90天后,统计数字让尼克松欣喜若狂——数据表明价格被控制住了。被初步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尼克松,立刻宣布进入他的“新经济政策”的第二阶段,将冻结范围扩大到其他方面,几乎把所有他想得到或想不到的东西都纳入了管制范围——从橄榄球员的工资到布丁的价格。
这下民众不干了,反对的意见铺天盖地而来——你尼克松要只是“意思意思”,我们还可以陪着你“意思意思”,现在你玩儿这么大,到底是几个意思?
商人们充分开动脑筋,和政府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比如,肉类加工商把牛肉运到加拿大,重新包装后再“进口”到美国,当起了“假洋鬼子”,这样就可以绕过价格委员会的管制而变相涨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